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驴谄溃澳阍人档靡灿欣恚鞫钔颊馊耸歉鍪襞谡痰模鹜芬惶炀桶讯跏拱蟪鋈コ梁恿耍潜阋滥悖蝗缃」倩幌吕矗忻髦楦湃グ桑慌巫潘橇┍鸫蚱鹄础!
胤礽心想,您料得很准,头一天要不是佟国纲拉着,还真没准。
“梁九功,传朕口谕,”忙起来的康熙压根不管自鸣钟如今指到哪儿了,“宣索额图、明珠即刻进宫觐见。”吩咐完又无奈又宠溺地拍了拍太子的手背:“这样可满意了?能松手了?”
“皇阿玛英明,那儿子可先告退了。”
胤礽笑着撒了手,在康熙“兔崽子快滚吧”的笑骂中退下了。
出了乾清宫,胤礽可算松了口气。
他本也没指望真能跟着去,他实际上就想找个能制着叔公的人,尽力避免梦中那和谈的结局,明珠这个人虽然有时真挺烦人的,但别说,抛开私人恩怨,他这个人待人百计款曲又八面玲珑,办事一流的妥当。
他正经起来,自有一百个法子顺索额图的毛,俩人也是二十几年前一块儿住侍卫处的交情,只不过明珠这人更能体察圣意,他似乎清楚地明白自个就是皇上刻意扶起来制衡索额图的,所以他没事儿总爱刺挠他,叫他不痛快。
要说真势同水火,倒真不至于。
胤礽放下心,松松快快地哼着“天青色等烟雨”回了毓庆宫,也不回淳本殿,习惯性便往后殿后罩房去了。
可怜明珠在两个美貌丫鬟的服侍下刚烫完脚、捶完背,正预备睡个好觉就被突如其来的旨意薅起来,只能蒙头蒙脑、紧赶慢赶进宫了。
在宫门口还碰见了顶戴都戴歪了、一截袜筒漏在外头的索额图。
俩人头一回见面没掐起来,都一头雾水。
万岁爷大半夜急召,这是出什么大事儿,难不成皇贵妃……薨了?那叫他们俩干啥,也该叫佟府的人进宫才是……索额图百思不得其解。
明珠瞧着索额图那张茫然大脸,再联想今儿太子当众表示要随团前往尼布楚,倒是猜到了几分,心底哀叹,万岁爷这是叫他给索额图保驾护航呢吧!
哎呦……可真是晦气啊……
第15章 小聚
胤礽在乾清宫跟康熙撒娇的同时,另一头,程婉蕴则在加紧预备晚上团建聚餐的食材。
她准备得晚了,是金嬷嬷过来传话,她才发觉今儿已到了四月十五。
日子真是过得飞快——吃吃喝喝顺便睡睡太子爷,这日子全然没有她想象中那般难捱。原本听闻要入东宫伺候太子,她真有些如丧考妣,刚入东宫时,不少人酸溜溜地议论她,说她这般出身,竟有幸入侍东宫,真是祖坟冒青烟。
程婉蕴当时面无表情地想,青烟哪够格,她程家的祖坟八成被人点着了,她才能倒霉成这样。
众所周知。
不论是正经史书、野史或是后世各类电视剧、电影、小说里,太子都不算一个正面人物,在不同版本的演绎下,不是愚蠢无能就是暴虐荒淫,总之就是炮灰得十分彻底。但真的回到了两百多年前,她身处这个时代,见过他第一眼,她就明白了他与史书上的太子全然不同。
康熙不是脑壳子进水的人,放着一无是处的太子竟能忍四十多年才废掉,甚至废了以后有那么多儿子选择,在各种势力的逼迫和对太子大失所望的情形下,仍然愿意再立太子。
甚至二废太子后,康熙心灰意懒,开始逃避立储之事,不论大臣宗亲们如何请柬,他都不愿意松口,在他心里,他这十几二十个儿子,竟然都不能够上他心中储君的标准。
而这样的高标准之外,太子还夹在年迈敏感的亲父、虎视眈眈的兄弟、派系林立的八旗勋贵、野心勃勃的外戚以及他身边那些卖主求荣的小人们当中,稳稳当当坐了四十多年才被拉下神坛。
常言,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由胜利者书写。
的确如此。
若要问程婉蕴她认为的太子是什么模样,她又有些说不上来。
只相处了一个多月,她只能说,太子是个面上温和、不拘小节的人,但内心却敏感多思,精神负担很重,甚至有些讨好型人格嫌疑。
但程婉蕴却没想明白,太子这性格是如何造成的,明面上他享尽康熙的所有偏爱,高高在上,按理说不该如此。
碧桃捧着一盘烤得喷香的鸡翅、鸡腿进来,回道:“格格,您说的这……这奥良鸡翅烤好了。”
这词儿差点没让碧桃的舌头打结。
程婉蕴才发觉自己的思绪早就飘远了,本来不是在想今儿小聚的事儿么?
不过太子这凌晨上学一趟,又是一天不见人影,也没叫人回来传话。
不管了,到时候给他留上两个鸡翅,就算她有心了!
她一边想着,一边凑过去看捣鼓成功了没。
要知道,她为了复刻这奥尔良腌料可费了不少心思。
后世的奥尔良腌料主要有百里香、罗勒、甘牛至、芹菜籽、黑胡椒、干芥末、红辣椒粉、大蒜粉和姜粉。很多香料在清朝日常运用得十分稀少,但幸运的是,清朝宫廷里有不少传教士,广州也源源不断舶来洋物,因此不算难找。
原来给她献过殷勤的掌勺太监郑隆德连她的银子也不收,尽心尽力替她收集到了这些香料,还特意让那个叫三宝的小太监过来学,说:“日后格格哪日想吃,也不必亲自动手,只管遣个人过来吩咐一声,一定妥妥当当送过来。”
而哪怕郑太监不当值的日子,其他几个掌勺太监也早晚都会提前派人过来听她吩咐,今儿要吃什么,怎么个做法,压根不需要碧桃再去膳房点菜了。
程婉蕴也投桃报李,如今她的膳食基本都由郑太监包了,再也没有被退回内务府的风险了。
今儿圆月高挂树梢,清风朗月,李氏早早便在临水的亭子里布置好了——支了张她最喜欢的紫檀雕花圆桌,四面挂上纱帘,提前拿驱虫的香仔细熏过了,又起出来一坛亲手酿的青梅酒。
杨格格带来了两淮出了名的火腿肉,交给御茶膳房做了煲了一道火腿鲜笋豆腐汤。
程婉蕴准备自然是肥宅快乐专场:特调里木红茶(翻译:柠檬冰红茶,在此掌声感谢闽浙总督进贡的八百棵柠檬树)、甘梅水果捞(再次感谢闽浙总督进贡的芒果、番石榴)以及炸薯条、脆皮奥尔良烤鸡、蛋挞等,甜品是新做的抹茶毛巾卷蛋糕。
抹茶起源于魏晋时期,达官贵人喜欢将绿茶磨碎了“点茶”,到宋朝才逐渐传向倭国,虽然清朝大多不那么吃茶了,但做起来也不麻烦。
摆上一桌子快餐食品,将李氏和杨格格都看呆了。
“这是……”
程婉蕴一脸认真地胡诌道:“这算是欧罗亚那边的西式宫廷菜品。”
杨格格用审视地目光上下打量她:“你?怎会做西菜?”
“我阿玛调任歙县县令前,曾任广州番禺县令,广州海运兴盛,外国商人随处可见,街上也有许多异域馆子,耳濡目染下便学会了。”
其实她爹当番禺县令时,她还没出生。
杨格格接受了这个说法,不过还是翻了个白眼,一脸的“你这南蛮下里巴人有什么好得意”的表情。
自从太子当众落了她见面,她就愈发看程婉蕴不顺眼,一点面子情也不顾了。
程婉蕴并不生气,本就是塑料姐妹,没有期待何谈失望呢?
杨格格天天瞪她,也没耽误太子爷宠她。
李氏也犹豫着没动筷。
她们吃惯了名曰“清汤白菜”实则要杀好几只鸡来煨的这样精细的菜。猛然见着这样简单粗暴的西方菜很有些不习惯。但程婉蕴已经将炸鸡都去了骨,有的甚至切成了鸡块,就是为了方便她们能文雅地吃夜宵。
“既是姊妹间小聚,我心想着便不要太拘束了。”程婉蕴笑了笑,“而且两位姐姐出身世家,什么好东西没尝过?便想着做些不一样的给两位姐姐尝尝看。”
“闻着倒香。”李氏自从病了以后便瘦了许多,吃不下睡不好,闻言摇摇头:“可我不大敢用呢,太医嘱咐要忌口,我喝几口汤,略尝几口点心便是了。你们俩多吃些,今儿啊,只是想和你们聚一聚,说说话罢了。”
她语气难掩消极。
“李姐姐,快别这样说,我特别预备了滋补养生的粥品,这粥益气养血,又开胃,您喝了一碗保管想喝第二碗。”程婉蕴早料想到李氏可能吃不了这全家桶,因此另外交代郑太监按照她的配方,以猪骨和鸡汤为底熬制了蚝干瑶柱粥。
据说这粥最初起源于乾隆朝,这下也被她提前搬来了。
李氏微微一愣,随即笑容真实了些:“难为你惦记着我。”再一看那粥,没四五个时辰熬不下来,很是用心,转头看向金嬷嬷,见她隐晦地点点头,便知道这粥已验过了,有益无害,这才放心用了。
一入口她也不由暗叹,程格格别无长处,在吃喝方面却优于常人,她说好吃,真就特别顺滑爽口,粥里配了硕大的瑶柱和牡蛎干,配着高汤秘制的粥底,添上姜丝,又叫人不觉得腻。
李氏用了大半碗,下腹的隐痛都好些了。
杨格格面上一副不屑的模样,暗地里却吃了好些炸薯条,那一人一份的蛋挞、毛巾卷也全部吃了,最后才纡尊降贵发表了一句:“什么西菜,不过如此罢了。”
程婉蕴:“……”你把你嘴角的番茄酱擦擦再来说话。
李氏也很喜欢番茄酱,还在程婉蕴震惊的目光里舀了一勺配粥,津津有味之余,还和她讨论起如何这番茄酱熬制。
她也不藏私,告诉她要先将番茄蒸熟,除籽挤浆,还要加入白醋、五香粉、洋葱、大蒜末、胡椒等一起熬制,把李氏也说得咂舌:“亏你有这巧思和耐性呢,光熬一个酱就得废上好几个时辰呢。”
“这有什么的,都是些粗糙东西。”杨格格在一旁嘀咕,“我家下人吃得都比这好。”
程婉蕴忍不住了:“那你别吃了。”
“得了得了,你少说两句吧,”李氏命小宫女给杨格格续酒,“我这果子酒不醉人,今晚月色这般好,都多饮些。”
程婉蕴也喝了几杯,度数很低,加点苏打水简直就是rio,的确不醉人。
要回去时,程婉蕴除了脸热了些,并未喝醉,杨格格倒喝得步履已有些蹒跚,连脖子都红了,回去路上还喊头痒,直嚷着备水沐浴。
三个人就属程婉蕴住得远,青杏提灯在前,碧桃扶着她。
还没进院门呢,就见着何保忠提着灯侯在门口,那张白乎乎的小胖圆脸上满脸堆笑:“哎呦,格格您可回来了,太子爷等您等得都睡着了。”
程婉蕴忙走进屋子一瞧:“……”
得,抱着她的兔子睡在躺椅上呢。
这位爷就不能叫造办处给他原样打个椅子么?
第16章 患彙
后殿东西偏殿自然也很快得知了太子爷回来又直奔程格格的后罩房这件事。
李氏已然麻木了,以前林格格在时,她好歹还能捞点汤水,太子对林格格也不大痴迷,多是忙着自己的事儿,有时宁愿在淳本殿对着凌嬷嬷那张老驴脸,也不进后院。
如今程格格、杨格格进来了,太子爷来后院的日子多了,众人以为会得宠的杨格格,却连见着太子爷的面都难,程格格整日没心没肺地养鱼遛龟,不争也不抢,反倒很是得宠。
杨格格就更是气得摔了花瓶,她素来自傲,自认容貌家世才华无一不胜过程格格,怎么太子爷偏生……她都有些怀疑太子爷是不是喜欢程格格养的那几只鱼和龟,愤恨地撕着手绢琢磨自己也弄几条鱼来养。
一生气,身上那股难耐的瘙痒就更明显了,她忍不住想要挠,柳儿忙过来拦着:“格格快别挠,留了疤可如何是好……”
杨格格只得停了手,可实在忍得难受极了,她叫柳儿拿牌子去李侧福晋院里:“跟李姐姐通禀,我想请个太医来瞧瞧。”
这几日也不知怎么了,浑身起了红疹子,杨格格也不敢告诉人,叫柳儿偷偷煮了金银花来沐浴,又抹了些药膏,却不见效。
如今实在瞒不住了,杨格格痒得心烦意乱,在屋里来回急走。
柳儿已忙不迭地去了,这会儿正是夜幕降临天色晦暗不明的时候,穿过一道门半截长廊就到李氏的院子了,院门值守的婆子正打瞌睡,前院鸦雀无声,柳儿捧着对牌,提着裙摆便进去了。
不一会儿,李氏便遣了人到前院告知凌嬷嬷杨格格抱病要请太医,得了首肯,这才开了箱子,叫小太监领了毓庆宫的对牌去请太医。
柳儿没有急忙回去,金嬷嬷将她带进暖阁见李氏。屋子里没有别人,青玉香炉正袅袅升烟,李氏倚在引枕上,扶着腰微微皱着眉头,柳儿见她似乎腰疼,便熟稔地跪下来替她轻轻按着。
李氏闭着眼任她按了会儿,才忽而开口:“柳儿,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