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儿出嫁给嫁妆,只有儿子才能分家产,那才是真金白金,孟小娘自然愿意生儿子; 最好是一举得男。
  燕明月偏过头; 心里颇为无奈; 怎么说小娘都不听; 那就不必说了。
  不然还平白招人厌烦。
  孟小娘把绣架放下; 在心里算了算养孩子的钱; 锦华苑这么多年也存下了不少银子; 约莫有上万两。
  光靠月例; 这些银子得存到何年何月去; 女儿就是不懂她的苦心。
  多个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孟小娘一直惦记着这事儿; 第二天一早冲沈氏要了腰牌出府了; 就去她总去的保仁堂。
  孟小娘借口也找好了,就说身子不舒服; 看了府医也没好转,本来她就是要看大夫的; 这也不算撒谎。
  等她把孩子生下来; 公爷自会高兴,看沈氏三十多岁; 估计都不能生了吧。
  肯定是不能生; 不然为什么么把五姑娘抱到正院。
  在孟小娘心里; 就是多生孩子,多笼络燕国公的心,没有别的比这些事更重要的了。
  沈氏痛快给了腰牌,心里疑惑孟小娘难不成有孕了,信不过府里的大夫,所以才想去外面。
  有孕就有孕吧,府里又不是养不起。
  又不用她教养,多一个也不多。
  沈氏心大,孟小娘孩子也不少,三个都没掀起风浪来,多一个孩子,又有什么用。
  早些年可能会因为妾室有孕而不舒服,但她如今在乎的是自己的儿女。
  看长子功课如何、看燕明烨有没有捣乱、看看明荞练字有没有进益……
  还有府上的铺子庄子,沈氏有的忙,她盼着早日把许静姝娶回来,这样她还能轻巧些。
  燕明玉已经不用沈氏操心了,她的状态有点像高考毕业,中间有一年多的假期,在这期间,只要不去喝酒赌钱,干什么沈氏都不会说。
  这就是定了亲的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燕明玉让丫鬟赶中午之前去取鸭绒被,跟着药材一块包好,下午又让流露送去了镇北侯府。
  没有现代工艺,做被子做得极慢,想做了去卖,怕是不成了。
  而绣娘们做东西,尤其是给主子们做,自然不能马虎,又是烘煮又是用石灰水浸泡,废了不少功夫。
  做好之后还熏了香,功夫极其细致。
  过了一个多时辰,流露就回来了,燕明玉问楚堪疑可曾说什么,流露摇了摇头,实话实说,“是陈管事收的,奴婢未曾见到侯爷。”
  东西送到,侯爷好像不在,流露就回来了。
  燕明玉心里有些失望,但一想楚堪疑什么都不缺,就算见了也未必能有什么反应。
  反正按照母亲说的送了,该做的事她不少做就好了。
  初五燕明玉起不来,也没去送人,吃早饭的时候楚堪疑估计都走了几十里了。
  两人倒也不腻歪,这样还不错。
  沈氏不管她,燕明玉就每日看话本,让小厨房做好吃的,日子眨眼就过了两天。
  七夕这日阴雨绵绵,都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织女哭泣才下雨,不知是不是真的,但燕明荞记得去年这日也下小雨来着。
  白日是没灯会的,厨房的点心师傅会做巧果,吃着有点像馍馍,颜色形状很好看,不过味道着实一般。
  燕明荞吃了一个就不吃了,晚上的灯会她也不是特别期待,倒是府里的其他姑娘,一早就换了新衣裳,天一暗就出门了。
  等天再黑一点,燕明荞和姐姐也出门了,今日街上人更多,灯笼没什么新花样,倒是人来人往成双成对,燕明荞一直忍不住看。
  河边放花灯也不少,这回两人等着放了河灯,一个许愿婚事一定要顺利,一个许愿快些长大,也不知道灵不灵。
  周围有男女许愿同心同意,还有互赠礼物的,不管是谁,都是声音甜蜜。
  燕明玉多少觉得楚堪疑有点不通风情,男女定亲后见面的日子并不多,七夕算是最正大光明的一天了。
  人不在可以理解,但好歹留句话吧。
  不过楚堪疑续娶本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她嫁人也是,两人之间隔着镇北侯府燕国公府还有楚铮,还是别盼着两心相许了。
  放了河灯,两人在街上转了转,天热,人挤着人,还有雨丝打在脸上,难免觉得湿黏,就是看小吃摊子也没胃口。
  盛京城的小吃姐妹俩几乎吃了个遍了,看了会儿灯会就打道回府了。
  刚迈进大门,就听门房管事说道:“二姑娘,镇北侯府的陈管事来了,说有话和您说。”
  燕明玉:“带到前厅吧。”
  很快,陈管事就过来了,“二姑娘,侯爷托老奴送件东西过来。”
  白日过来太打眼,所以挑这个时辰,楚堪疑嘱咐要交到燕明玉手里,陈管事来得早,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
  陈管事送上一个深棕色的松木盒子,上头雕花精美。
  看大小,里面应该是首饰。
  燕明玉心情突然明媚了些,跟管事说了两句话,又让流露送人出去。
  这种送人的活,少不了打点银子,又因为是镇北侯府的管事,打点的格外多。
  燕明荞捂着脸,不太好意思,“姐夫让人送来的。”
  燕明玉打开看了看,是一块玉佩,挂着红色丝线,她道:“只是……”
  燕明荞一副我都懂的样子,“超能力!”
  燕明玉现在觉得,妹妹太聪明也不好,什么都懂。
  的确是有钱的好,这样楚堪疑待在西北也无妨,不过这会儿应该在赶路吧,也不知何时能到军营。
  可以写封信送去,倒也不必多肉麻,再选枚男子佩戴的玉佩,一道送去。
  闲时还可以管管楚铮,尽一尽她这个继母的心。
  燕明荞跟姐姐走了一段路,到玉明轩之后两人分别,她带着丫鬟回正院了,她先去了正屋,燕国公果然不在。
  沈氏在灯下看书,见燕明荞进来把书给合上,笑着问花灯好不好看,燕明荞实话实说的,沈氏又得知楚堪疑送了东西过来,脸上笑止都止不住。
  在不在意,不看说什么,得看做什么。
  倒是有心了。
  楚堪疑下次回来估计在年关,还早着呢。
  七夕之后,又下了一场雨,天气又凉快了些,早晚凉,白日还是有点热。
  不过只白日用冰就够了。
  天气转凉,正是添人的好时候。
  沈氏在和燕国公说之前就已经开始为他寻摸良妾了,燕国公喜欢柔弱的女子,越温柔小意越好,说白了就喜欢孟小娘那样的。
  顺着他,不能忤逆他。
  人沈氏托人从江南寻的,找身世清白家境贫寒的,把人买下来,过两日应该就到了。
  信上说一个叫许秀心,一个叫苏巧慧,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八岁。
  也就比明玉大几岁而已。
  沈氏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当妾室不是什么好事,但在江南,家里贫寒,很可能被爹娘卖给当地富绅做小妾,比起来,进国公府还算是一条好出路。
  沈氏本来还打算给燕明玉一个这样的丫鬟做陪嫁,但镇北侯本来就不在府上,还有一个继子,做这些就多此一举了。
  人到盛京之后沈氏会先见见,看看品行如何,听说家境不好,若是太瘦弱就在宅子养几日,然后再抬进府。
  两日后,许氏和苏氏就到盛京了,沈氏匀出半日见了见,底子不错,五官清秀,就是面黄肌瘦的,还是得养着。
  养了有半个月,七月底,两顶粉红色的轿子就从国公府侧门抬进府了。
  许氏住在了离正院很近的青玉苑,苏氏住进了离锦华苑比较近的落竹苑,存心恶心孟小娘。
  许氏和苏氏样貌都不错,在宅子养了几日,又置办了几身新衣裳,模样娇俏地像朵花一样。
  每人拨了两个丫鬟,每月月银二十两,在没有孩子的时候,这些钱足够花销的了,还能存下来不少。
  新人进府,消息拦不住,况且苏氏就住在锦华苑旁边。
  孟小娘知道这个消息后,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偏偏进府的两人还来她院子请安,说是两人进府晚,什么都不懂,孟小娘当姐姐,多指点多担待。
  孟小娘紧咬着银牙,她根本不知道这事儿,也没听到小道消息。
  燕国公又纳新人了,她还喝着苦药方子,想要孩子呢。
  孟小娘看着新人如花似玉的脸,恨不得给划花了,最主要的是,这俩人说话,一股子吴侬软语的调子,声音细软,说话极慢,像是在央求什么。
  正是孟小娘从前的口音。
  只不过后来在盛京久住,周围不管夫人妾室说的都是盛京话,孟小娘觉得自己口音土气,废了好大功夫才改过来。
  两位新人走起路来弱柳扶风,说话跟小兔子似的,听的人牙痒痒。
  摆这么一副矫揉造作的样子给谁看呐!
  新人年轻,每月拿不少银子,又知道府上大公子二姑娘定亲,对沈氏也一百个忠心。
  苏氏倒是想生个孩子傍身,这样以后有个倚仗,但许秀心不太想要孩子,府里孩子多,她就是命苦之人,何必把孩子带到世上受苦。
  许秀心觉得,她能有个容身之所就很好了,沈氏是她的恩人,她愿意为沈氏做事。
  两位妾室进府第一日,燕国公就去了许氏那儿,在青玉苑待了三四日,又去落竹苑。
  这回孟小娘借口六姑娘想爹爹,没把人截住。
  燕国公甚至奇怪,怎么总想爹爹,都四岁了,一直长不大怎么办。
  孟小娘气得发疯,连带着肚子有点疼,她摸着肚子慌了神,忙让竹枝去外面请大夫。
  这若是有了,她也不是没得争,孟小娘松了口气,老老实实回床上躺着。
  过了一个多时辰,大夫进府,只不过大夫诊治就是岔气了,连药都不用吃。
  孟小娘不信,“您再看看,我吃那副方子有一个月,不可能还没消息。”
  大夫道:“这生孩子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不单单是吃几副方子就管用的。”
  孟小娘挥挥手,让丫鬟送大夫出去,以前来她院里都怀不上,现在被两个小妖精勾了去,她就更不可能怀上了。
  孟小娘对沈氏的恨意很快就转移到两个妾室身上。
  她觉得做正室的,就算明面做的再好也不可能操心给夫君纳妾,所以说纳妾是燕国公的主意,嫌她年老色衰,厌烦了,想要新人了。
  是新进府的两人分走了她的宠爱,冤有头债有主,她得先对付这两个小妖精。
  沈氏这头一下子轻巧了不少,她觉得孟小娘都顺眼了许多。
  燕国公不在正院,她也自在。
  孟小娘倒是使过几次手段,燕国公在落竹苑多,落竹苑离锦华苑又近,苏巧慧专心侍奉燕国公,想抓紧怀个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孟小娘就算有心也无力。
  而许秀心就更不出门了,除了请安就是在屋里绣东西,性子也呆板,燕国公只最开始去了几天,后头都在苏氏那儿。
  府上妾室小打小闹,沈氏看在眼里,但没出手管,她给燕国公纳妾不就是为了这个吗,管岂不是多此一举。
  至于苏小娘有野心,沈氏觉得也无妨,没野心怎么和孟小娘斗。
  天气转凉,府里又开始做秋衣了,一年四季一个轮回,也不知还要在这宅子里待多久。
  沈氏如今闲下来,倒是有闲工夫挑挑各府送来的帖子,选一两个去赴宴。
  沈氏挑了两个,一个是靖安侯府,她嫂子递来的帖子,说是去城外看荷花。
  等八月底荷花就开败了,再没得看,趁夏末几日看看,如今有残荷,还能钓螃蟹,很有趣味。
  沈氏已经许久没参加宴会了,这回带着两个女儿去,燕明月这阵子还算乖巧,今年十二岁,等明年后年就该考虑亲事了,也带去见见人。
  带太多人去也不行,所以燕明茹就留在府中了。
  盛京世家里庶女的婚事,有嫁给世家庶子的,也有去高门做继室的,若品性极佳,嫁给嫡子也无妨,只要婆家不计较这些就好。
  燕明月只要懂事乖巧些,沈氏不会在亲事上为难她。
  另一份是长公主递来的帖子,九月初三秋英宴,秋英也是菊花,有句诗叫“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但世家夫人想看菊花,也不必非等到九月初八。
  靖安侯府和长公主府在燕明轩燕明玉定亲时都来人了,估计宴会还会请别的人,沈氏到时问问许静姝去不去,若是楚铮不上学,那也一道去。
  赏荷花的日子在月底,正是放假的日子,燕明荞也不用请假了,换了身新衣裳,一早跟着沈氏出门去了。
  许静姝没来,这阵子在府里学规矩,还没学好,安阳侯夫人不想放女儿出门。
  适逢书院放假,马车里还坐着楚铮,楚铮原是不想看花,但又想和燕明荞玩儿,也想跟着沈氏燕明玉吃饭,所以还是过来了。
  就是看着不大高兴,嘴里小声嘟囔道:“我一个大男人,看什么花啊。”
  沈氏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