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强撑了虚弱才醒过来的,不过片刻便有些支撑不住精神,又要昏迷过去,可听到母亲提了虞府……
第460章 唐突失礼
宋明昭勉强撑住了虚弱:“虞、虞府?怎么回事?”
母亲连忙使人端来了参汤,一边喂他喝,一边道:“你昏迷了三天三夜,又是高烧,又是吐血,也是太医院前院史,史大人提了,虞府四少爷之前溺水,也是昏厥不醒,是虞大小姐拿了自己做的麝药香丸,这才吊住了命,我心里又急又怕,也是没得办法,这才厚了脸皮,去虞府求了麝药香丸,老夫人和虞大小姐也是仁义,二话不说就舍了麝药香丸,还跟着一道过来帮忙救治你……”
母亲后面说了不少感激、庆幸的话,可宋明昭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满脑子都是前段时侯,虞幼窈在长安街上,救治了喘症发作的孩童,所以在他病危之际,也是虞幼窈进府帮忙救治了他。
他昏迷不醒时,听到了虞幼窈的声音,也没有听错。
她真的来过了。
宋明昭只喝了几口参汤,想着想着就又昏迷了过去。
噩梦里,那个声音听不真切,面容也是模糊不清的少女,很可能就是虞幼窈。
宋明昭没说话,一直看着她。
深沉的目光,让虞幼窈有些透不过气:“念在宋虞两家是世交的份上,便也不计较你今儿唐突失礼之事,但是还请宋世子自重。”
女儿家的表字是十分私密的事,宋明昭当场问询,已经是唐突失礼了。
非礼勿言!
一个有教养,知礼数的大家女子,首先不是回答是或不是,而是先要考虑到,这个问题符不符合礼数,才决定能不能回答。
很显然!
宋明昭这话唐突失礼太过,她没必要回答。
不仅如此,身为被唐突失礼的人,她也不能当作没事发生过。
宋明昭知道自己惹恼了虞幼窈,面色隐隐发白:“窈姑娘,方才是我唐突了,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姑娘见谅。”
他原也没想唐突虞幼窈,只是虞幼窈待他的态度,实在太过疏离冷淡,甚至有些避之唯恐不及,令他有些心烦意乱。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虞幼窈的三妹妹出现后,这才烦乱的感觉就更甚了。
一时冲动之下,就将埋在心底的话问了出来。
宋明昭心里很后悔,经此一事,虞幼窈对他恐怕会更加疏之远离,大约还会认为他不知礼数,徒有虚名。
虞幼窈顿下住脚步,淡声道:“我还有事要忙,便不送宋世子出门,宋世子还请自便。”
说完了,她就加快脚步,将宋明昭甩到了身后。
直到进了北院,虞幼窈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平复了心中,因宋明昭得知了她表字之后,内心深处倏然掀起的骇然情绪。
虞幼窈冷静一点,不过是个表字而已,知道了也就知道了,也不能代表什么。
宋虞两家是世交,想来宋明昭也不会拿了她的表字来为难她。
况且,她并没有承认她的表字就是——芷窈!
宋明昭不可能去找祖母确认,那么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最重要的是,她没到及笄之年,表字虽然取了,还没正式定下来,宋明昭若想借着小字生事,她就以自己还没取小字,怼他一脸。
等及笄的时候,重新再换一个小字就是了。
心中有了对策,虞幼窈也镇定下来了,回了安寿堂。
虞老夫人一指八仙桌上堆放的谢礼:“这些都是宋世子拿过来的谢礼,我一个长辈却是不好收他的东西,你自己收着吧!”
她也是瞧出来了,窈窈对宋明昭的态度很是疏远。
以宋虞两家的交情,虞窈窈与宋明昭,虽无青梅之谊,也有竹马之实,便是亲近一些也不打紧。
只是!
想到宋明昭打小,就让父亲送到了宝宁寺里读书,两个孩子从前没有相处过,之前虽见过几面,却也是此次宋明昭昏迷,才有了交集。
彼此之间陌生疏离,似乎也说得通。
不急,有些事还是要慢慢看。
回到窕玉院,虞幼窈将宋明昭送来的谢礼,交给了许嬷嬷,便也没有在意。
许嬷嬷登记造册之后,拿给她瞧:“都是一些名贵的药材和香料,另外有一块产自山东琅琊山的紫金云纹砚。”
虞幼窈有些惊讶。
山东除了旷世稀有的红丝砚,还有一种异石紫金石,大文豪苏轼偶得了一块紫金砚,吩咐自己的儿子,等死自己死后随葬。
紫金石主产地在安徽,山东也只出产少许,至于两处产地,哪一处品质更优,千百年多文人学子,众说纷纭,也并无定论。
一般的东西在登记造册后,入库便罢,但名贵的东西,是要给主子过目之后再入府。
许嬷嬷将摆了紫金云纹砚的檀木盒递上。
盒盖是打开的,虞幼窈一眼就瞧见紫金砚,色赤紫而质润泽,琢玉如意状,刻云纹状,造型古朴端雅,比之红丝砚的鲜妍,紫金砚丰润天成,则更厚重一些。
虞幼窈只鉴赏了一番,连碰也没碰一下,便道:“便收着吧!”
许嬷嬷瞧了书案上的红丝砚。
红丝砚和紫金砚各有风采,不分伯仲。
在虞幼窈跟前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对于红丝砚的来历,虞幼窈只字未提,身边的人对她手中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也是习以常,便也不会怀疑什么。
但是,虞幼窈对红丝砚的喜爱程度,让许嬷嬷不难猜到,红丝砚是周令怀送给她的。
宋明昭这段插曲过后,虞府恢复了平静。
雨秋院的事,都是柳嬷嬷在管着,虞幼窈没再沾手。
秋姨娘是个聪明人,也没借着怀胎在府里作妖。
不知不觉,秋姨娘怀胎到了三个月,这一胎总算是坐稳当了,只要秋姨娘安分着养胎,这一胎多半是没有问题了。
姚氏第一时间得了消息,带了不少补品过来看秋姨娘。
虞老夫人可算松一口气:“祖宗保佑,希望这一胎能顺顺当当地。”
又见秋姨娘还算老实,就又从族里挑了一个有才气的族婶过来,一边教导秋姨娘规矩礼数,顺带着再教些文墨。
秋姨娘果真是个聪明人。
一早就知道,当年大老爷能瞧中她,主要还是她通晓文墨,做了通户之后也没少读书写字,还真有些才气。
第461章 放榜
如此一来,秋姨娘还真是个能得用的人。
虞老夫人却蹙了眉头,私底下对柳嬷嬷说:“我原以为,秋姨娘是个聪明本份的人,这才请了族婶过来,今后走家窜门,有族婶从旁提点着,照应着,也能顺理成章,旁人也不会因为秋姨娘一个妾室,就小瞧了咱们家,可秋姨娘不光聪明,还竟有城府,她这般心性,恐怕也是个有野心的。”
柳嬷嬷笑着说:“老奴倒是觉得,秋姨娘身份低了些,便是有些城府,也容易拿捏。”
这倒是事实,虞老夫人放松了一些:“只是秋姨娘怀了胎,也不能伺候老大,老大总不好一直往通房屋里钻,这样不合规矩,以后秋姨娘要帮着窈窈管家,家里事忙,也不能一心一意的伺侯老大,还是要仔细寻摸着,给老大纳一个家世不错的妾室进门。”
这样一想,总也绕不开纳妾。
家里虽然有几个通房,品貌也都过得去,可身份太低了些,又没为老大开枝散叶,自然不好抬了姨娘。
秋姨娘能破格提了名份,还是因为她祖上也是诗礼人家。
没过两天,虞老夫人就寻了虞幼窈提了这事。
虞幼窈一早就猜到了这情形,只是笑道:“我也不懂这些,这事儿还得祖母出面才行。”
知子莫若母,祖母一向知道虞宗正的喜好,挑得肯定是能叫虞宗正瞧得上眼的人。
虞老夫人点头:“就挑个官家庶女,身份不宜太高,不然就冲撞了正妻,叫旁人以为咱们家宠妾灭妻,名声也不好听,但也不能太低了,免得辱没你父亲。”
新妾进了门,身份虽然大过了秋姨娘。
但是,秋姨娘怀了胎,这一胎不管是儿是女,也能压了新妾一头,两人都是妾,谁也不比谁体面,倒也合适。
不过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
到了八月底,一直延后放榜的殿试,终于放榜了。
一大清早,虞府两房一家老小都穿戴整齐,等在安寿堂里听消息。
虞善德更是迫不及待,一大清早就跑出去看皇榜了。
一家人心急如焚地干等着。
虞老夫人连柫珠也捻不下去了,眼见是从早上,等到了中午,还没有音讯传来,就有些坐不住了:“咱们家的人怎么还没回来?”
姚氏连忙道:“老夫人先别心急,每次放榜京里头就跟万人空巷了似的,就连寻常百姓,都要到皇榜底下去瞧一瞧热闹,许是人太多了,一时没瞧上,再等一等。”
家里出去看榜的小厮,卯时就去长安街等着皇榜张贴。
他们家这样,旁人家肯定也是。
皇榜就那么大张,远了瞧不见,人一多可就不容易往跟前凑。
每隔三年,虞老夫人都要经历这一回,哪儿能不清楚这个,就是这样干着,难免叫人心急得很。
虞幼窈递了一杯莲心茶过去:“有人等皇榜都等到天黑的,现在还早着,祖母喝口茶定定神儿。”
虞老夫人一杯茶还没喝完——
家里派出去看榜的小厮,就气喘吁吁地跑进了安寿堂里,大约是太心急了,一时没刹住腿,“扑通”一声就跪到了地上。
虞老夫人连忙搁下了茶杯,“忽”的一下,就打椅子上站起来,连忙问:“我们家考得怎么样了?”
小厮一口气从门口,跑进了安寿堂里,正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气儿,一听老夫人问了许,哪儿还敢耽搁:“禀、禀老夫人……”
因为急喘得太急了,他一句话还没完,就又喘上了。
姚氏急得跟什么似的,忍不住一跺脚:“你喘什么,老夫人还等着你说话呢。”
虽然此次科举,府里没有人参加,但是族里有四个都参加了殿试,这对虞府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
换作谁家都要急上了火。
虞幼窈连忙道:“祖母,二婶先别急,等他喘上了气再说。”
她话音刚落,小厮已经喘上气了,连忙道:“老夫人、二夫人,大小姐,咱们家大喜啊,德少爷中了二甲第十八名,青少爷二甲第七十六名,行少爷二甲九十七名……”
最差的也是三甲第三十二名!
虞老夫人一时激动,忍不住湿了眼眶:“好、好,族里这一次有四个人进了殿试,已经是烧了高香了,没想到甲榜名次还都十分靠前,有三个都在百名之内,这真是祖宗保佑啊……”
以虞善德的名次,一定能选馆庶士吉入翰林院,没准将来虞府还能再出一个内阁重臣。
其他几人名次也都不低,将来的前途肯定差不了。
后辈出息了,才能保祖宗基业,旺世家门庭。
姚氏连忙安慰道:“金榜题名日,光宗耀祖时,今儿可是大好的日子,咱们虞氏的大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虞老夫人连忙捏了帕子,轻按了眼角,笑道:“我这是太高兴了,人老了啰,眼窝子一浅,也就不如你们年轻人稳重了。”
虞氏族人才凋敝,也是老二考中了榜眼之后,她才看到了虞氏族兴盛的希望,这才不遗余力为老二筹谋。
人人都觉得她太会算计,大儿子与他离德,二儿子也与他离心。
可他们哪能知道!
老太爷临死之前,拉着她的手,心心念念地交代,让她好好教养儿子,光宗耀祖,直到她开口答应了,这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那时侯她并不清楚,这一份临终嘱托与承诺,到底有多重。
直到她成了孀妇,守着偌大的宅院,可家里却没有一个能支应门庭,没一个能撑家的,她几乎是寸步难行。
最艰难的时侯,族里甚至还有人欺她家孤儿寡母,想分他们这一支的祖业。
是她抱着老太爷的牌位,跑到虞氏族宗祠里,当着忠烈公的牌位,吊了脖子,被人救下来的时候,只剩了半条命。
这才把族里一干人唬住,惊动了几个老叔公,这才保住了家业。
可饶是如此,虞府与族里关系也疏远了,一个孀妇没得族里的支持,到底有多么艰难,也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第462章 一榜四进士
直到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中榜,长久积於在心中的恶气,这才扬眉吐气。
她苦撑了这么多年,为的不是虞府,也不是虞氏族。
是自己的儿子,是对老太爷的承诺。
而如今,虞氏族里有了出息的后辈,这份沉重的承诺,也能轻省一些了。
姚氏见虞老夫人有些伤感,就笑道:“改明儿由二房出面,风风光光地办个宴,好好地犒劳善德几个。”
选馆庶吉士,就能在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