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当年太后娘娘对她的评词,虞幼窈受宠若惊:“臣女惭愧!”
  太后娘娘拍了拍她的手,话锋一转:“好孩子,早前荣郡王府行事太过荒唐,让你受了委屈。”
  虞幼窈眼眶一红,连忙道:“皇上和太后娘娘厚爱臣女,为臣女主持公道,臣女深受皇恩浩荡,铭感五内,无以言表,”说到这儿,她倏然起身,走到太后娘娘跟前,下跪一拜:“臣女听闻太后娘娘忧心旱灾,体悯百姓之苦,要募银赈灾,臣女亦有心,愿为皇上和太后娘娘分忧解难,为这大周朝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她话音方落,跟前伺候的小宫女,就将捧在手中的锦盒递还了虞幼窈。
  虞幼窈伸手接过,将锦盒高举过头:“臣女虽无太后娘娘之懿德,亦有从德之心。”
  太后娘娘瞧了一眼沈姑姑。
  沈姑姑连忙上前,接过了锦盒。
  太后娘娘这才温声道:“你有心了,快起来吧,你是皇上亲赐的韶仪县主,有宗亲爵位,别动不动就下跪。”
  虞幼窈低头抹了眼泪,哑声道:“臣女多谢皇上,太后娘娘的恩典。”
  说完了,她又是一拜,这才让宫女扶起来,坐到锦杌上。
  太后娘娘将手中的帕子,塞进她手里:“快把眼泪擦一擦,皇上封了你韶仪县主,从今往后不管是宗亲,还是外臣,哪个也不敢随意欺辱了你去。”
  这话算是承诺了。
  只是这承诺有多重,还要视她捐了多少钱财。
  虞幼窈垂着眼儿,小心翼翼地接过了太后娘娘的帕子,擦了擦眼泪后,递给了一旁伺候的宫女。
  宫女连忙递了一杯茶过来。
  虞幼窈用了一些,情绪这才平复了一些:“臣女在江南一带有六十间粮油铺子,二十间药铺,已经派了家中的老仆,执了信物赶去了浙江,将这些粮油药材调往浙江,协助叶参将及朝廷特派赈灾的官员们救助百姓。”
  方才为了旱灾捐银,现在为了水患捐粮。
  六十间米铺,二十间药铺,粮油和药材,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太后娘娘郑重地握了握她的手:“韶仪县主,深明大义,哀家替皇上,替这大周朝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谢谢你了。”


第663章 骊阳公主
  虞幼窈垂着眼睛:“太后娘娘言重了,臣女是大周朝的子民,受大周朝水土哺养,受皇上仁治功德而享富贵,这些都是应当的。”
  “好孩子!”太后娘娘拍了拍她的手,语气里透了满意,转头瞧了虞老夫人:“你回去仔细养着身子,往后有空了,就经常带韶仪县主进宫走动走动,”说完了,她瞧又瞧了虞幼窈:“骊阳和韶仪县主年岁也算相当,许是能玩到一块去。”
  说曹操就曹操到!
  太后娘娘才一落口,明黄的帘子一起一落,就有一个穿了金宝地桂兔纹妆花纱的少女,走进了屋里。
  金宝地是用捻金线织满地,在金地上织出金彩交辉的花纹,这金线也不是线,而是金丝制成的细线。
  一眼看着富丽堂皇,灿若明霞。
  虞幼窈敛下眼睛。
  果然!
  骊阳公主明媚妍丽,进了内殿后,就直接走到太后娘娘跟前,福了福身:“骊阳给皇祖母请安。”
  也不等太后娘娘应答,行完礼了,她就坐到太后娘娘身边的榻上,声音娇脆:“皇祖母方才说我什么呢?”
  太后娘娘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转头瞧了虞幼窈,介绍:“这是骊阳,”接着,又笑着对骊阳公主说:“这是吏部左侍郎家的嫡长女虞幼窈,前不久封了韶仪县主,是个德才兼备的可人儿。”
  骊阳公主好奇地看向了虞幼窈。
  她头上梳了元宝髻,戴了一顶鎏银的凤凰衔珠步摇冠,冠上镶宝了珠翠,一歪头,翠冠上面的流苏,轻盈地晃动,摇曳。
  大周朝时兴步摇簪、步摇花、步摇冠、流苏妆扮,因此这类的饰品,也是花样繁多,精巧不已。
  虞幼窈坐不住了,连忙起身,敛衽下礼:“见过公主殿下。”
  一个外臣之女,便要客气礼待一些,也犯着不皇祖母亲自开口介绍。
  骊阳公主连忙起身,走到虞幼窈跟前,亲切地拉着她的手,将她扶起来:“你今儿可是皇祖母的娇客,可不行这样大的礼,”她弯了弯唇儿,笑得明媚大方:“早两年,我就听祖母提过韶仪县主,今儿一见,果然韶光淑气,姿仪甚好。”
  一边夸了人,眼儿却落在虞幼窈一截盈盈地楚宫腰,这样纤细盈弱的腰枝,就跟柳条儿似的,仿佛一折就断了。
  真正令人羡慕。
  她骨架要大一些,不管怎么调理,都显得腰粗。
  虞幼窈连忙道:“公主殿下谬赞了,祖母也时常提及,公主殿下明媚大方,宛如芙蓉般妍丽。”
  骊阳公主笑着转了话题:“说起来,我们之间还有些渊缘呢。”
  虞幼窈轻颤了眼睫,已经猜到了,她接下来该要说得话。
  果然!
  骊阳公主转口就提了:“我小时候身体不大好,也是皇祖母怜惜我,就将许姑姑派到我跟前照料了几年,原是想求了皇祖母,让许姑姑到我跟前伺候,不过许姑姑有心出宫,就作罢了,后来许姑姑才进了你们家。”
  虞幼窈抿了唇儿轻笑:“原来如此,许姑姑进了我们家,鲜少提起宫里的事,臣女却是不知道这些。”
  骊阳公主笑着问:“许姑姑还好么?”
  虞幼窈回答:“有劳公主殿下挂碍,姑姑还是老样子。”
  骊阳公主欣慰地点头:“那就好,姑姑在宫里操持了半辈子,也是辛苦,皇祖母时常说,你们虞府满门忠贞节烈,是难得的好人家,姑姑到了你们家,也能享一享清福,这样我也能放心一些。”
  看似闲聊的话,可骊阳公主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和太后娘娘如出一辙。
  如此看来,这位骊阳公主能得了太后娘娘的宠爱,也不是没有道理。
  虞幼窈红了脸:“也是太后娘娘抬举我们家,姑姑平常对臣女多有教导和照顾,我们家理应好好照顾她的。”
  骊阳公主笑着转了话题,就问起了宫外的事。
  两人一来二去,你来我往,聊得还算热络。
  至少旁人瞧了,是这样没错。
  太后娘娘转头瞧了虞老夫人:“她们两个倒是一见如故,随她们玩儿去,我们两个老得,好好说说话。”
  虞老夫人正要说“是”——
  外面就传来了内侍尖细的声音:“兰妃娘娘到。”
  骊阳公主和虞幼窈停了话。
  太后娘娘表情淡了一些:“请进来吧!”
  不一会儿,明黄的帘子一左一右地挑起,兰妃娘娘进了内殿,
  她梳了牡丹髻,髻上戴了一大朵赤金镶红宝牡丹大花,每一片牡丹花瓣,都薄如蝉翼,随着她步履轻盈,轻微地在头上颤动,穿了一身十幅湘裙,腰间每一褶各用一色,十幅十色,每褶绣以花鸟图纹,镶了珠宝翠宝。
  兰妃娘娘长得艳美,如牡丹一般雍容华贵,光彩夺人,艳冠后宫,还真不是虚得。
  兰妃娘娘笑盈盈地上前,福了福身:“臣妾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娘娘淡淡道:“免礼吧!”
  兰妃娘娘起身,就坐到了太后娘娘下首的位置,这才瞧向了虞老夫人:“虞老爷子去了后,老夫人也不大进宫了,说起来,本妃也有许多年没见过老夫人,老夫人身子可还好?”
  她语气颇有些稀嘘。
  虞老夫人坐不住了,连忙起身给兰妃娘娘行礼,兰妃娘娘跟前的小宫女,机灵地上前阻止了她。
  兰妃娘娘也连忙开了口:“您老可得消停着,在太后娘娘宫里,本妃哪能担得起您这礼,您可是太后娘娘盼来的客人呢。”
  按品级上来说,虞老夫人与平级,虽然她是宫妃,地位上有所不同,“君臣”之间还有一道礼数。
  但虞老夫人的礼数,还要分场合。
  今儿虞老夫人是来拜见太后娘娘的,不是她。
  这里也不是她的兰仪宫,而是寿延宫。
  虞老夫人顺势坐回了椅子:“有劳兰妃娘娘惦记,老妇身体还好。”
  兰妃娘娘笑了一下,不经意就瞧了,坐在太后娘娘身旁的少女,目光不由一顿:“这就是韶仪县主吧,”她眼里透了打量,语气难掩惊赞:“可真是随了谢淑人,是个韶光淑气,含娇吐蕊的美人儿。”


第664章 兰妃娘娘
  母女俩如出一辙,一个娇艳,一个娇贵,都是叫人眼前一亮的明亮,似星光透了璀璨,似月华透了皎洁,又似日晖透了耀眼。
  旁人与之一比,难免就落了下乘。
  不是长相不如人,而是韶仪县主身上带了光,这光照人照己。
  虞幼窈连忙起身,向兰妃娘娘福了一礼:“臣女蒲柳之姿,多谢娘娘谬赞。”
  若非虞府与宁远伯府,一早就有了龃龉,这样一个娇美人,配了二皇儿倒是极好,兰妃娘娘心中惋惜,面上却丝毫不露痕迹,笑道:“韶仪县主不必多礼,快坐着吧,不然太后娘就要怪本妃惊忧了她老人家的娇客。”
  虞幼窈道了一声谢,坐回了锦杌。
  兰妃娘娘瞧了骊阳公主了一眼,就错了眼睛,从宫女手中接了一个锦盒:“太后娘娘要募银赈灾,臣妾也有心为皇上分忧解难。”
  沈姑姑笑盈盈地接过。
  虞幼窈注意到了,兰妃娘娘掠过骊阳公主的眼神,冷淡又漠视,不像一个宫妃,对待嫡公主的态度。
  她随手端了茶杯,借着喝茶作掩,眼角睨了骊阳公主,骊阳公主在看向兰妃娘娘之时,笑容略微收敛了些。
  “你有心了。”便是不喜兰妃张扬作派,可太后娘娘也不得不承认,兰妃是个聪明,识大体的人。
  皇上的动作这样大,虞府也不是傻子,兰妃挑了虞老夫人带韶仪县主进宫谢恩,特地过来送赈灾银,是在变了法儿地告诉虞府,这募银赈灾,是真募银,也不是盯了虞府一家,连宫里也当仁不让。
  如此,也算全了宫里的算计。
  兰妃娘娘顺势就提了浙江的水患,屋里几个大人少不得也要附合,说完了水灾,就难免要提北方干旱。
  这一说,话就多了。
  直到午时过了三刻,太后娘娘面露了疲惫之色。
  兰妃娘娘这才识趣退安。
  虞老夫人也不好久呆。
  太后娘娘就道:“时辰不早了,哀家也乏了,老夫人和韶仪县主,去偏殿歇一歇身,便留在宫里用午膳。”
  虞老夫人和虞幼窈连忙谢恩。
  回到内室,太后娘娘先打开了虞老夫人呈上来的锦合,里面摆了一叠的银票,还准备了册子,册子上注明了这一叠银票的票号、额度,拢共十万两。
  虞老夫人是代表了虞府大房捐银,十万两已经出乎她的意料。
  从前宫中募银,全凭各家愿意拿多少,家底薄一些的几十上百两,家底殷实一些的,成百上千也有,超过五千两的,却是屈指可数。
  太后娘娘轻叹一声:“虞老夫人这些年也不容易,一下出了十万两,除了她自个吃斋念佛,供奉了菩萨,想多尽一份菩萨心肠,也有皇恩浩荡的原因,也是陶弄了家底。”
  沈姑姑也道:“虞老夫人仁厚心善。”
  太后娘娘最初预计,虞府能出五万两已经是不负皇恩浩荡。
  想要靠募银赈灾,那是不可能的。
  京里头各家,比照这个数或多或少合计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赈灾是不够了,至少可以解一解燃眉之急。
  如今远超了这数目,可见虞府是真有心。
  太后娘娘打开了韶仪县主的盒子,拿了册子,忡怔了半晌。
  沈姑姑描了一眼,呼吸紧了紧。
  太后娘娘合上了册子,装进了盒子里:“现在觉得,皇上封了虞大小姐韶仪县主,还是薄了些,就这份深明大义,封个郡主也够了,”她将盒子交给了沈姑姑,淡声道:“拿去御书房交给皇上吧,”说到这儿,她犹豫了一下,又补了一句:“虞府不负忠义节烈,往后便也多厚待一些。”
  整整一百万两,宫里对韶仪县主名下的产业,也是了若指掌,这一百万两,是她名下所有庄铺十年几年,近半的盈利。
  肯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除了皇恩浩荡,怕也如虞老夫人一般,是养出了菩萨心肠。
  沈姑姑捧着盒子,一路到了御书房。
  朱公公连忙迎上来,眼儿往锦盒上一扫,就笑道:“沈姑姑过来了,皇上刚刚处理完了奏折,正在头疼,该派谁去浙江赈灾,您快请进。”
  沈姑姑低头瞧了捧在手中的锦盒,心下有些了然,笑着跟朱公公一起进了御书房。
  皇上脸色青灰,两颊却透了不正常的潮红,显然是刚刚服用了丹药不久,沈姑姑将锦盒交给了朱公公,转述了虞老夫人和韶仪县主进宫谢恩,说得一些话,之后又道:“太后娘娘赞,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