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儿想用自己的养蚕技术,带着母亲和弟弟在连城扎根。
  她脑子活络,养蚕学得好,九种柞树叶子放在一起,她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柞蚕有可能发生的病变,防治等等,她都了若指掌。
  她之所以没有和第一批流民,一起迁到复镇或莲镇去育卵,是因为钱管事让她帮忙教导其他流民养蚕。
  红儿觉得自己能得钱管事另眼相看,已经很幸运了。
  没想到,钱管事和张管事,还会挑选她进城,去参加一场,以韶懿郡主的名义,举办的散户养蚕交流聚会。
  她很激动。


第827章 磕头
  今儿早上,刚到四更天,红儿就起身换上了,钱管事为她准备的一身干净整洁的棉布衣,将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
  一路上,钱管事又交代了许多话:“到了得月楼后,多听听其他散户们养蚕的经验,若有什么疑问,也可当场问询,教导你们养蚕技术的蚕农,也都在……”
  能被钱管事挑过来的人,便是没见过什么世面,也都是大方爽利的人,倒也不必担心他们缩手缩脚。
  红儿想到韶懿郡主就在城里,心里一阵“扑通”乱跳,看着走在前面的钱管事,欲言又止了半晌,终于耐不住道:“钱管事,郡、郡主大人,还、还在驿站里吗?”
  没想到红儿这么大胆,竟然打探韶懿郡主的行踪,梅婶和于安也都吓了一跳,混身冒出了冷汗。
  钱管事语气顿时严厉了几分:“做好你自己的事,少打听郡主。”
  红儿吓了一跳,顿时手脚一片冰凉,她连忙道:“我、民女、我没有冒犯郡主大人的意思,就、就是想、想去驿站门口,给郡、郡主大人磕个头。”
  她磕磕巴巴地解释,“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去岁十月,我们一家逃荒到了京郊城外,饿得快要没命,是、是胭脂庄的管事,拉了几车番薯,接济路过的灾民,我们打听到,胭脂庄是郡主大人的庄子,去岁腊月底,我幼弟生了一场重病,是郡主赈济的药材,救了我幼弟的性命,也是韶郡大人,安置我们去养蚕……”
  说到这里,她已经泪流满面。
  梅婶和于安感同身受,也都“扑通”地跪到地上去。
  “郡主的大恩大德,我等贱民,此生无以聊报,只想在驿站门口,给郡主大人磕一个头,祝愿郡主长命无忧,身体康宁,钱管事就答应我们吧!”
  “答应我们吧……”
  “……”
  三人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钱管事微微一叹:“郡主宅心仁厚,待人素来心善,并不在意这个,你们都起来吧!”
  三人不肯起来,执意要去给大恩人磕头。
  钱管事见他们一片诚心,也不忍拒绝,只好道:“先说好了,就在驿站外面磕个头就完事了。”
  三人大喜过望,连忙称是。
  殷怀玺去了丹东,接下来还要去其他安置流民的地区,不会再返回连城。
  他安排黄文献过来,除了和外来商人接洽,与谢府谈合作,最重要的还是护送虞幼窈去襄平城。
  连城事毕,虞幼窈在安排离开事宜。
  便在这时,夏桃急步走进来:“小姐,钱管事带着挑选入城的三个流民在驿站外面,给您磕头。”
  虞幼窈蹙了一下眉:“我并不在意这些。”
  夏桃也道:“钱管事也解释过了,可他们都受过小姐的大恩,执意要过来给小姐磕头,钱管事见他们也是一片诚心,这才带过来了。”
  虞幼窈缓缓搁下了茶杯,没说话。
  夏桃知道小姐对难民的事很上心,就问道:“可要召见他们?”
  虞幼窈轻轻拨动着手腕上的沉香木佛珠,长者亡故,孝子贤孙要常戴长辈生前之物,以示哀思孝道。
  又过了半晌,她终于开了口:“召见倒也不必,不合适。”
  夏桃若有所思,小姐说得是不合适,并非不行、不能、不可以,为什么不合适?
  整个大周朝,有上千万的灾民,几乎都受过小姐的赈济。
  小姐赈济灾民,也是一片善心善念,并没有要求谁对她感恩戴德,灾民们铭记她的恩德,是他们自己的事。
  原也只是普通老百姓,将来安份过日子,就是对小姐最好的回报。
  “总归是他们的一片敬重之心,”虞幼窈不会置若罔闻,她略一沉吟,就吩咐道:“我记得,前些日子,连城四大家送了厚礼过来,其中就有两匹天蚕丝,你去裁三块料子,就按照我的话……”
  红儿三人,恭敬地跪在驿站门口,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
  驿站虽然建在比较幽静的地方,因有重兵把守,平常没人敢过来闲逛,但因为是朝廷驿站,来连城的客商们,在进了城之后,首先都会来驿站附近打尖,歇脚。
  因此驿站外面的动静,还是有不少人看到。
  也有些摸不清头脑。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打扮十分体面的女子,领了一个端着木托的婆子,走出了驿站,身上透了一股气派。
  钱管事连忙上前:“夏桃姑娘,可是小姐有什么吩咐?”
  红儿几个愣了一下,就反应过来,钱管事口中的“小姐”,正是韶懿郡主大人。
  他们只是想给郡主磕几个头,没成想竟然惊动了郡主,一时间心下有些惶恐。
  夏桃笑了:“郡主得知钱管事带了人过来,给她请安,让我给,”她瞧了一眼,恭敬跪在地上的春晓三人:“几位带几句话。”
  钱管事松了一口气。
  红儿三人,却是诚惶诚恐,连忙又跪到地上去,连话也不敢多说一句。
  在他们看来,钱管事已经是顶体面的人了,钱管事还对这位夏桃姑娘这么客气,可见是郡主跟前伺候的人。
  郡主特地派了跟前的人过来传话,这是抬举他们。
  夏桃笑意一深:“都起来说话吧!”
  红儿三人连忙起身。
  夏桃示意站在身后的婆子上前,轻轻挑起木托里的天蚕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品种的蚕,吐的丝,结成的蚕茧,织成的丝绸吗?”
  红儿愣了一下,连忙向托盘上瞧去。
  手帕大小的丝绸,色泽莹绿,宛如戴在贵人身上,光芒熠熠的绿宝石,高雅华贵,引人入胜,几乎眩晕了他们的眼睛。
  教导他们养蚕的蚕农,会将每一种蚕结的茧子,缫制的丝,织成的丝绸,拿给他们看,给他们讲解丝绸的特点,让她们分辨。
  红儿以为郡主大人是在考她,可她搜肠刮脑,也想不出这到底是哪一种丝绸,她只能努力地去辨认。
  不一会儿,就急出了满头大汗。
  梅婶和于安两人也是白了脸,身子抖如筛糠。
  不安和惶恐无声无息地蔓延。


第828章 匪患
  他们答不上来,夏桃也不生气,只是笑着上前,握住红儿的手,将这一小块丝绸,塞进她的手里。
  丝绸握在手中,薄如蝉翼,温润柔滑,轻若无物,红儿脑中灵光一现,抖着声音,干涩道:“是天蚕丝,织成的天蚕绸,以山毛榉,栎属柞树叶为食,适于气温较温暖,半湿润的地区,也能适应寒冷气候,不需染色,就能保持天然莹绿,它有很好光泽度,耐拉性、韧性都极强,属于柞蚕属类的贵品,产量尤其稀少。”
  蚕农们给他们讲过每一种蚕,产的丝,也都拿了样品,给他们一一分辨,唯独天蚕丝因为太稀少,太贵重,寻常人不可得,只是遗憾地介绍了一应情况与特点,她因为没有见过,所以一时没有分辨出来。
  上手摸了之后,那轻盈柔润的手感,比她之前摸过的任何一种丝绸都要好。
  “对,”夏桃肯定地点点头,接着又道:“天蚕绸是连城四大家送给郡主的,拢共只有两匹,郡主一直舍不得动用,郡主让我裁了几块送给你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穿上你们亲手养的天蚕丝,做成的衣裳。”
  她将另外两块天蚕绸,送给了另外两人。
  三个人捧着手中的天蚕绸,激动不已,“扑通”一声,又跪到了地上:“郡主的大恩大德,及良苦用心,民女(民妇、草民)明白了,今后一定好好养蚕,定不负郡主期望。”
  钱管事瞧了这一幕,心中也是一阵激荡。
  这三人是他精心挑选,他们于养蚕上很有天赋。
  教导的蚕农说,如无意外,他们将来也会成为,这一批灾民养蚕的领头人,也将影响辽东三省的蚕业经营。
  郡主从不轻视任何人,给予任何人,应有的尊重与体面,所以她裁了天蚕绸,给予他们最高的认可,并以最高的目标,去鼓励他们。
  大德之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能够影响人的一生。
  红儿三人眼中含泪,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驿站。
  此时虞幼窈或许料到,或许没有料到!
  在不久的将来,辽东三省的蚕业,会超过江南、河南等地,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蚕业产地。
  天蚕绸再也不是稀少的贡品绸,一些达官贵人,还是能穿戴得上,而除了天蚕,红儿三人还自主培育了新的蚕种,织成了新的丝绸品种……
  驿站附近的行人客商,见了这一幕,也都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对韶懿郡主的胸襟佩服不已。
  一些对韶懿郡主恶意揣测之人,更是羞愧难当。
  本也只是普通老百姓,有一技之长,安份过日子,就是最大的福气,怎可承了贵人过多的沐泽?
  须知,月盈则亏。
  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城外有千千万万的灾民,郡主见了他们三人,其余人会不会也想过来磕头拜见?
  郡主是见还是不见?
  见一个,不见一个,其他流民会怎样想?
  不患寡,而患不均。
  天蚕绸看似是赐给他们三人,但是光靠他们三人,是养不出天蚕,而他们代表的也是千千万万将要养蚕的灾民。
  这天蚕绸,也是赐给那些人的。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有人止不住地叹息:“韶懿郡主不愧是韶懿郡主,从仁从善,从心从德,胸襟果真非一般人可比。”
  在场之人,无不附合称讼。
  ……
  从泉州带来的物资,已经分批运送去了襄平城,要带的东西虽然不多,收拾起来却也麻烦。
  得知韶懿郡主要去襄平城,李大人连忙来了驿站:“郡主打算什么时候启程?”
  流民的迁移和安置进行的很顺利,镇守在城外的幽军,也会跟着韶懿郡主一起撤离泉州,相关事宜由官府接手。
  因此,李大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但眼瞅着,城外流民越来越少,从前在他跟前总是高高在上,斜眼瞧他的四大家,也都乖觉了不少,压在李大人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定了。
  虞幼窈只道:“就在这几日。”
  李大人面带难色:“鞍山一带盘踞了一帮为数不少的土匪,下山为民,上山为寇,专门劫掠往来的行人客商,早前官府曾几度派人过去劝降无果,又因城外聚集了大批流民,也需要人手维护治安,官府也是分身乏术。”
  说到这儿,他好一阵哀声叹气。
  “自从武穆王来了连城之后,那帮土匪惧武穆王之威,倒也安份了一阵,只不过武穆王一走,他们就又开始抢杀劫掠,尤其是近来,往来连城的客商行人多了,就有不少人受害,官府压积的案子,已经有上百起了。”
  虞幼窈若有所思道:“我听说,这帮土匪是从去岁冬月,在鞍山一带聚结,短短三四个月,就已经作案上百起,不光劫掠财物,还伤人性命,看来也不是普通土匪。”
  李大人等了一下,也没等到下文,不动声色地瞧了韶懿郡主一眼,见她神态如常,仿佛只在与他闲聊一般。
  他只好继续道:“可不是吗?这些日子,官府一直在安排流民的迁移和安置事宜,衙门里的人都抽调出去了,人手严重不足。”
  虞幼窈终不温不淡地道:“李大人辛苦了。”
  迁移和安置流民,都是由官府出面,这么多流民,衙门确实需要多派人手。
  李大人有些失望,又哀声叹气道:“流民最快也要在三月上旬,才能彻底安置,届时官府也不能放松,二十万流民在连城安家落户,还需要加派大量人手,去复镇连镇附近巡逻,维护此地治安,以免流民生乱。”
  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谄媚地对虞幼窈笑:“郡主圣善,仁德,为流民们谋了一条活路,下官虽不才,也是一地父母官,自然也要全力襄助郡主,助流民们在连城落地生根,也不枉我读了十年圣贤书,报效朝廷,为百姓谋福的初衷。”
  虞幼窈听得着实好笑。
  李大人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就是衙门里的人,都派去折腾流民去了,抽不出人手,也抽不出时间与精力去剿匪。


第829章 土皇帝
  这话倒也不是虚言,只是后面这话,意思可就大了去。
  先是谄媚了她一番,紧接着又向她表忠心,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