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养,受虞氏恩义,就是封上了天,一个‘孝’字当头下来,韶懿长郡主和虞氏,仍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屋里又安静下来。
  一直到丹红姑姑,几乎以为皇后娘娘不再提这话了。
  皇后娘娘突然笑道:“她越看重韶懿长郡主,哀家就越舍不得放手,如今她更是,要将韶懿长郡主,配给武穆定北王,是瞧中了,虞氏满门忠贞节烈,妄图利用虞氏女,牵制武穆定北王的野心。”
  殷氏的男儿,大多都有痴情的毛病,说白了就是英雄气短,早前外头就有传言说,殷怀玺倾慕韶懿长郡主,韶懿长郡主到了辽东,是殷怀玺亲自带人迎接,韶懿长郡主住的“虞园”,听说也是殷怀玺,亲自命人修整。
  早前她也只听听罢了,也没在意。
  如今想来,这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否则太后娘娘,也不会有此安排。
  “虞氏族落魄多年,虽然比不上,朝中许多老牌勋贵,但是历代争储、托孤、遗诏,挑的从来不是家世地位,而是如虞氏这般,底蕴厚重,又满门忠贞节烈的人家,据我所知,大周朝历代皇帝的临终遗诏,都有虞氏族的老臣参与。”
  虞氏族中有高祖赐的功碑,这就是最好的保护伞,虞氏在文人学子之中的名声极大,至今虞氏家学,都是万千学子的“朝圣”之地。
  这也是她一早就将算计,对准虞氏族的原因。
  “太后娘娘是看出了,虞氏族对争储夺位的巨大影响,考虑到虞氏和兰妃、徐贵妃都有龃龉,为免虞氏族掺合储位之争,提前为虞氏族想好了退路,有武穆定北王做后盾,将来甭管这大周朝的江山谁来坐,也没人敢动虞氏族。”
  虞氏族高枕无忧了,谁还掺合那些掉脑袋的事呢?又不是吃饱了,撑着了?闲得没事干,自寻死路?!
  可谓是一计双雕。
  连她都不禁佩服,太后娘娘计之深远。
  “可是啊,”皇后娘娘笑容一深:“太后娘娘算计是没错,可同时,也壮大了虞氏一族,这么强大的助力,哀家怎么能轻易放手呢?”
  丹红心中一颤,她知道皇后娘娘想要算计谁,最终都会达成目的。
  这一次,在算计韶懿长郡主的事上,虽然出了一些差错。
  但事实上,皇后娘娘的算计,还是成功的,只是皇后娘娘,不能在明面上忤逆太后,不敬太后,也不愿意,去和武穆定北王抢人,这才中止了算计。
  皇后娘娘突然问:“我记得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虞大人,膝下有一位嫡女,她叫什么名字?可知年岁,有没有订亲?”
  丹红姑姑连忙回答:“此女名霜白,在府中行二,今年十三岁,下半年就满了十四,因虞老夫人去得突然,虞二小姐要为祖母守孝一年,尚未定亲。”
  皇后娘娘若有所思:“年岁倒也相当。”
  丹红姑姑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扼住了脖颈,一时间有些透不过气,也明白了,刚才皇后娘娘所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到底是什么意思。
  算计韶懿长郡主不成,换作了虞二小姐也是一样。
  只要将虞氏,拉上了皇后娘娘的船,虞氏族仍然为皇后娘娘所用,韶懿长郡主身为虞氏女,自然要为家族出力。
  加之虞二小姐,身为首辅嫡女,父母俱全,做四皇子正妃,比及韶懿长郡主,还要更明正言顺一些。
  果然!
  皇后娘娘笑:“巧了,虞大人的原配姚氏,我早些年,也听说过一些,姚氏家中清贵,也养了一副清高性子,表面上瞧着温婉大度,实则自恃甚高,争强好胜。”
  丹红不敢多说。
  但是,心里却明白。
  皇后娘娘说是“巧了”,其实并不算巧,她一早就明白了,虞氏族在争储之中的影响,将算计对准了虞氏,将虞氏上上下下,都琢磨了一个遍。


第943章 嫉妒
  皇后娘娘继续笑:“早前打听了宫里的道道,打哀家宫里,请了一个教养嬷嬷进府,听说是女儿大了,从前娇惯了养着,趁着为祖母守孝旳日子,多学些规矩,礼数,告慰祖母的天灵,也能稳重些。”
  理由却是再体面不过了,换任何人听了,都要夸赞姚氏贤惠知礼。
  可了解姚氏的人,就能体会一些不一般的东西。
  宫里哪有规矩不好的宫人?
  为什么早不请,晚不请,偏要等翊坤宫开了宫门之后,千方百计打听了翊坤宫的门道,从翊坤宫里请?
  说白了,还不是担心请来的嬷嬷,不如从前的“许姑姑”体面,叫虞幼窈压了一头。
  毕竟,她这个皇后娘娘,在位份上她和太后娘娘相当呢。
  丹红姑姑了然地闪了闪眼睛。
  “当年虞二爷襄助朝廷开了海禁,回京不久,虞老夫人就忙着替虞二爷相看,起初虞老夫人瞧中的不止姚氏,后来挑中了姚家,是当年还在闺中的姚氏,借着虞府办宴,邀请各家姐儿进府,提前打听了虞二爷的行踪,叫人撞破了她和虞二爷【私下】会面,虞府是知礼的人家,这桩婚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户人家相看结亲,肯定不可能只瞧了中一家。
  当时,虞二爷中了榜眼,还为朝廷立了功,长得也是俊雅无比,是多少京中女儿们的梦寐以求的如意郎君?!
  就是不少老牌勋贵,都想上赶着结亲。
  大户人家,哪家结亲都要办一场小宴,邀请家世合适的女儿过府,就近了观察品性、才情,人多了姐儿们的教养,也就无所遁形了。
  姚氏之所以能占了先机,全因虞二爷和姚父关系不错,姚父收藏了不少书籍,虞二爷当年为了海禁一事,经常过府借阅书籍,当年姚氏一去了虞府,就因此受到了虞府的诸多礼遇,这也给了姚氏有机可趁。
  这种算计,本也无伤大雅。
  姚家门第不显,但国子监祭酒,却是十分清贵,比起家世,更值得叫人看中的,还是姚父在朝中的人脉,这正是初入朝堂不久的虞二爷,所需要的。
  大户人家讲究高嫁低娶,如此看来,这桩婚事倒也合适。
  不过她倒是觉得,姚氏之所以能达成目的,未必没有虞老夫人暗中推波助澜。
  但由此也能瞧出姚氏的性情。
  皇后娘娘轻笑了一声:“连谈婚论嫁上的主意都这么大,想来是个心思多得,我还听说,这位姚氏和长嫂,颇有些不对付,当年虞大爷之所以,能顺利续娶杨氏过门,姚氏还是出了力的,杨氏进门之后,处处都被姚氏压了一头,上无长嫂压制,下无妯娌闹腾,便连长辈,也不需要她日日在跟前伺候着,姚氏在虞府,也算是无往不利。”
  杨氏的父亲,是虞宗正的上峰,杨氏随同嫡母来谢府吊唁,都是女眷,姚氏少不得也要认识一些,这两人一来二去,也是有了交情。
  姚氏时常同其他女眷一起,夸杨淑婉知礼,后头虞大爷百日续娶,旁人也只当,是虞老夫人瞧中了杨氏,所以姚氏这个做媳妇的,才会在各家媳妇跟前夸杨氏,给杨氏做脸子,为这桩婚事做铺垫。
  这才顺理成章了,压下了京中一些不好传言。
  毕竟,虞老夫人“贞妇”的名头,摆在哪儿呢。
  更遑论,虞老夫人长年久病,孙女儿也才出生,虞府东西二房,也是分了家的,姚氏这个二媳妇,也不好把手伸进了兄长房里,种种缘由,原本一些不合礼数的行为,也生生造出了几分情非得已。
  联想到,姚氏初嫁虞府被长嫂压了一头。
  要说没自己的小心思,都没有人信。
  丹红一时没有猜透,皇后娘娘想要表达什么,可多少也听出来了,虞二夫人不仅是个心思多得,怕不是能容人的。
  接着,皇后娘娘就道:“唉!你说这都是一家子的姐妹,怎么差别就这样大?明明自己的女儿,身为首辅嫡女,是整个族里,身份最高贵的姐儿,咋就偏让一个【商户女】生的【丧妇长女】,得了这么大的体面,处处压了自己女儿一头?”
  丹红心下大骇,姚氏果真是争强好胜的性子,指不定还真会这样想。
  皇后娘娘笑了:“知道怎么做了?”
  丹红姑姑连忙低下头:“都是一家的姐妹,外人哪有不搁一起比较的,这一比较,自然有个好歹、高低、贵贱,这世间没有哪个母亲,能忍受自己的女儿,被外人说道议论,甚至是轻视小瞧了去,奴婢马上将消息送出宫,命人放出风声,娘娘请放心,保管明儿,消息就能传到谢二夫人耳里去。”
  其实,韶懿长郡主名声越显,连带着其他虞氏女,也能落一个好名声。
  但虞霜白身为首辅嫡女,根本不需要一位长郡主来带动名声。
  此消彼涨,韶懿长郡主名声越盛,难免就盖过了虞二小姐。
  皇后娘娘满意地点头:“如此一来,我为韶懿长郡主安排的话本,就要换到虞二小姐身上去。”
  拿捏一个做“母亲”的,简直太轻易了。
  皇后娘娘蹙了一下眉,又道:“不过这话本内容,还要再改一改,至于怎么改,”她略一思忖:“我记得,虞老夫人曾三见慧能大师,倒是可以在这上头作一作文章。”
  慧能大师以佛法高深,精通相面之术,而闻名天下,也因他是得了道的高僧,一言一行,义理深大,早些年就已经闭了佛口,多年不曾张言了。
  若是利用得好,这将会成为争储的最大利器。
  只要姚氏肯配合,就不怕虞氏不上套。
  ……
  虞府也得了消息。
  令人意外的是,东西两房竟然没得一点表示,虽然老夫人还在孝里,家里不宜操办宴事,可家里的女儿,得了这样的尊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不说要张灯结彩地庆贺,至也该扫洒门庭,敞开大门。
  展一展门楣光耀。
  也表达了一下皇恩浩荡。
  旁人路过,虽然诧异,却也只当虞氏低调惯了,虞老夫人又正在孝期,便也忍不住赞一句:好家风!
  姚氏沉着脸,进了屋里。


第945章 红眼病
  钱嬷嬷跟在后头,自觉地摒退了下人,谨慎地关好了门窗,连忙又倒了一杯温茶,递给了姚氏,让她消消火。
  姚氏气得不轻,一把接过茶杯,往嘴边一送,却是连茶也喝不进去,又“哐当”一声,重重地搁回去:“可真是长了脾气,还跟我闹腾。我怀胎十月,这么辛苦才将她生下来,不盼着她好,还能害了她不成?!”
  钱嬷嬷张了张嘴,想要劝一劝,哪知话还没出口——
  姚氏陡然拔高了声音,怒道:“都多大一个人了,还这么不懂事,成天就知道嘻笑玩乐,哪有半点女儿家该有的娴静,我好不容易,才从翊坤宫请了一个厉害教养嬷嬷进府,让她跟着好好学一学规矩,也是为了她好,她还跟我闹腾?!”
  钱嬷嬷连忙道:“宫里头规矩大,教养嬷嬷严厉了些,二小姐从前没吃过这苦头,心里觉得委屈,您……”
  教养嬷嬷规矩大,哪儿是一般人能忍受?
  二小姐可不像大小姐,能受得了委屈,忍得了苦楚,打小就是娇惯着长大,折腾了几天就受不住,闹腾上了,可把夫人气得是火冒三丈。
  母女俩大吵了一架。
  姚氏哪还听得去劝,心里越想越气,一张嘴就打断了她旳话:“她还理直气壮地说什么,大姐姐被封了长郡主,所有虞氏女,都与有荣焉,还有哪家敢小瞧了,咱们府里的教养?”
  “还说从前被虞幼窈,指点过规矩和礼数,这两年在京里头走动,也没得哪儿失礼的地方!不需要再和教养嬷嬷学规矩。”
  钱嬷嬷埋低了头,二小姐天真烂漫,不像一般大家闺秀温婉贞静,可礼数、规矩上,确实挑不出毛病。
  大小姐在府里时,对府里的姐儿们十分照顾,平常礼仪、规矩上,确实颇多指导,不光二小姐,就是五小姐、六小姐,两位庶出的姐儿,在仪止礼数上,都是百里挑一,旁人见了,都要夸上两句。
  她瞅着五姐儿和六姐儿,将来前程差不了。
  但这话,钱嬷嬷可不敢说。
  这不火上浇油么?!
  “你听听这是什么话?”姚氏气红了眼睛,觉得女儿没将她这个当娘的放在眼里:“什么时候她虞幼窈,一个半大的姑娘,还比我这个做娘的会教养人了?”
  “什么时候,在她心里,我这个做娘的,倒还不如虞幼窈一个丧妇长女?”
  “她也不想一想,身为首辅嫡女,她哪儿要指望虞幼窈,沾虞幼窈的光?”
  “都是一家子的姐妹,风头被抢光了,她还在一旁拍手叫好,舔虞幼窈的脸子,我怎么就养了这么个傻狍子?!”
  钱嬷嬷心里一叹,二夫人的心情,她是明白的。
  大小姐原是丧妇长女,便是叫许姑姑,教养出了一身的气度风范,也得了个好名声,可身份上到底还是弱了二小姐一头。
  夫人心里不舒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