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表哥万福-第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怀玺眼神幽暗,眼里透着只有自己才懂的汹涌暗色,虞幼窈不在意,这并不代表,他能当做这一切的算计,没有存在过。
  虞幼窈不知他心中的百转千回,转了话题:“宁皇后算计我和四皇子的亲事,也是大张旗鼓,不加掩饰,一计不成,虞氏族会不会猜到,宁皇后要借姚氏之手,算计虞霜白的命格,达成自己的目的?”
  殷怀玺摇摇头:“我们之所以能猜到,宁皇后的真实意图,是因为有朱公公为我传递消息,宁皇后的一举一动,瞒不过我的耳目。”
  虞幼窈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也是,若没有那场噩梦,我也不会猜到,不过一些命格贵重的传言,也只是姚氏,为了女儿在筹谋,哪能往阴谋上去想?更不可能想到,这件事是宁皇后在背后算计。”


第955章 梁王异动
  殷怀玺道:“因皇上和太后病重一事,深宫内苑戒备森严,宛如铜墙铁壁,能被传出宫里的消息,都是上位者默许的,世家在宫里经营的那点人脉,根本不可能探到翊坤宫,便是探到了什么,也不可以突过重重宫墙,将消息送到宫外去,千万不要小看,上位者对禁宫的掌控力。”
  不然,皇上病重的消息,早就捂不住了。
  太后娘娘的真实病情,也人被人悉知。
  那么朝野上下,岂非乱套了?!
  更遑论,眼下争储一事,越演越烈,宫里头人人自危,人人都戒备着,宫里的消息,哪能轻易查探?!
  虞幼窈一听就明白了:“命格贵重这事,是姚氏为了替女儿,谋算好名声,自己透露出去的,皇后娘娘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按兵不动,坐等外面流言发酵到了一定的程度,假作消息传进了宫里,引起了她的重视,那时候虞氏族,已经落入算计,一切都晚了。”
  如同重赏她之事一般,毫无征兆,令人防不胜防。
  朝中局势,瞬息万变,正常人也不会花太多精力地去关注,一些内宅小事,及外头一些流言蜚语。
  虞幼窈忍不住问:“我要不要去一封信提醒几句?”
  殷怀玺摇头:“快马加鞭,消息也要两、三日才能送达,等你的信送到京里,钦天监已经进了虞府,况且你又怎么知道,虞氏族是不是真没有掺合争储的心思?”
  虞幼窈轻抿了一下唇儿。
  有一件事,让她很在意,却一直没有深思过。
  宁皇后算计她和四皇子的亲事,完全是明目张胆,不加掩饰,可早前虞氏送来的信中,却只提了朝廷要送赏赐的话,没提半句宁皇后要重赏的话。
  其实,这已经说明了问题。
  虞氏族没有掺合储位之争,却并不代表,他们不想掺合。
  虞氏族忠烈的名声,是君王所赐,他们忠烈的对象,也只能是君王,参与争储,就有僭越之心,背祖忘宗之嫌,一旦东窗事发,虞氏族名声也要大打折扣。
  虞氏族有两座功碑,只要虞氏族不作死,甭管谁当皇帝,都不会轻易对虞氏族下手。
  不到生死攸关,毫无退路,争储对虞氏族有害无益。
  但是,不掺合争储,也就意味着,虞氏族少了“从龙”的机会,除非立下什么不世之功,永远不可能复兴前朝,钟鸣鼎食的盛景。
  这对一心想要复兴家族,光复祖上荣光的虞氏阖族,是一种艰难的抉择。
  比起主动参与争储。
  虞氏族更需要一个能争储的“契机”,而宁皇后对对她,对虞氏族的算计,对虞氏族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虞氏族对此,采取的是保守观望,甚至是乐于见成的态度。
  故而,明知她遭了宁皇后算计,也不曾提醒她。
  虞幼窈没觉得,虞氏族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原也是断了亲缘的,如今剩下的只有牵扯不断的恩义和利益。
  早前在泉州,她也利用了虞氏族,牵制贾州府,为自己和谢府,制造出逃的机会。
  后来到了辽东,她也利用了虞氏族,支持国策推行,推动国策,甚至是对付西安韩氏。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好一场宫斗大戏,好一场婆媳相斗,”虞幼窈轻叹一声,也不说什么了,只道:“也不知道,太后娘娘会作何感想。”
  太后娘娘在宫里只手遮天,也未必能堵得住,宫外的悠悠众口,一旦虞霜白命格贵重的传言越演越烈,皇后娘娘的算计,也就成了。
  就目前看来,还是皇后娘娘略胜一筹。
  “未必,”殷怀玺似笑非笑:“皇上病重,已经久不临朝,朝野上下人心浮动,立储始终是要定论的。”
  虞幼窈心中一跳。
  果然!
  殷怀玺继续道:“太后娘娘并不反对争储,反对的是争储乱政,担心争储一事,越演越烈,致朝纲动荡,混乱,若能以最小的代价,结束这场储位之争,太后娘娘未必不是乐于见成。”
  虞幼窈听得脑壳儿疼:“既如此,太后娘娘为什么不干脆支持皇后娘娘,扶持四皇子上位呢?”
  话音一落,她就知道自己说了傻话。
  兰妃和徐贵妃都不是吃素的,二皇子和三皇子,一个深得皇上器重,一个身份更“贵”,背后的徐国公府,还掌了兵权。
  殷怀玺笑了:“哪有这么简单,太后娘娘有辅政之权,却不能参与储位之争,否则就有越权干政的把柄,你当后宫不能干政,只是摆设不成?!”
  辅政和干政,虽然只一字之差,却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旦被人抓了把柄,就是高高在上的太后,也够人喝一壶的。
  所以,太后娘娘不仅不能干涉争储,甚至还要压制,以免争储乱政。
  虞幼窈揉了揉脑壳:“上位者的心思,还真是瞬息万变,难以揣度。”
  殷怀玺深以为然。
  虞幼窈又道:“虞氏是保皇派,也不参与储位之争,但人非圣贤,私心、偏颇肯定是有的,比起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更符合虞氏族的利益,太后娘娘的心思,虞氏族未必会不清楚,很可能还会配合,宁皇后的算计。”
  噩梦里,虞霜白的“凤命”,是宁皇后算计,太后娘娘默许,姚氏和杨氏配合,虞氏族推波助澜的结果。
  最后,虞霜白做了皇后,虞氏族成了皇亲国戚。
  这样看来,提不提醒虞氏族,已经没有意义了。
  虞幼窈意外,也不意外,从离开京兆那天起,她和虞氏一族的亲缘,就已经彻底割裂,有的便只有牵制不断的恩义与利益。
  她也不会,将噩梦里发生的一切,强行代入现实。
  “无妨,很快他们就自顾不暇了。”
  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好一段路,虞幼窈脚底有些酸胀,小腿也有些酸麻,鼻间溢出了细密的汗,殷怀玺自然地,扶住她的肩膀,让她半靠在他身上。
  虞幼窈心中一颤:“是不是泉州那边又有异动?”
  殷怀玺笑了:“梁王的军队,已经在泉州集结,不日之后,京里会有其他消息传出。”
  虞幼窈突然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第956章 天命将至
  回到九韶院,虞幼窈摒退了下人,从床头的暗格里,取了太后娘娘派人送来的金丝楠阴沉木镶宝盒子,郑重地交给了殷怀玺。
  盒子上雕九龙九凤,最顶端的盒盖上,是一尊硕大的龙首,龙首张牙怒目,龙须狂舞,两只鳞趾向前撕扑,活灵活现。
  一眼望去,宛如一条巨龙携着滔天威势,撕扑而来,衬着阴沉木金黄熤熤的木质、纹理,一种令人窒息地神威滚滚而来,几乎令人不敢直视。
  虞幼窈催促道:“打开看看。”
  殷怀玺扯开盒子上的琐片,掀开盒子,就看到了摆在盒子里的“丹书铁契”,厚重的一页,透着沉沉威势。
  “这就是你催促我回来的原因?!”殷怀玺拿起了丹书铁契,看了上面的内容,挑了挑眉,有些惊讶。
  虞幼窈点头:“你在北境推行国策,这是定国安邦,辅佐社稷的不世之功,太后娘娘就是要赐你丹书铁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什么要秘而不宣?还要多辞一举,经我的手将丹书铁契送到你手中?”
  殷怀玺将丹书铁契放回盒子里,将盒子锁好:“自然是为了避人耳目。”
  太后娘娘要避开的,是宁皇后的耳目,虞幼窈还有诸多不解:“难不成,宁皇后还有本事,拦着不让太后娘娘给你送丹书铁契?”
  这不大可能。
  殷怀玺意味深长道:“早前朱公公传来消息,太后娘娘病情加剧,寿延宫不允任何人出入,连宫中的禁卫军,羽林卫也隐有调动,想来天命将至。”
  调动禁卫军、羽林卫,是为了防着有人趁她病危之际窃权乱政。
  虞幼窈倒吸一口凉气:“所、所以,这、这是太后娘娘……”因为太过震惊,她的声音不觉地发颤,连话也说不利索了,忍不住攥紧了手,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太后娘娘是在安排后事?!”
  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感受。
  她和太后娘娘只有牵扯不断的算计和利益,但长久已来,她确实得了太后娘娘的庇护,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殷怀玺点点头,接着又道:“与其说,是在交代后事,倒不如说,太后娘娘是在安排后手。”
  虞幼窈一阵恍然,殷怀玺就是这个后手,需要刻意避开宁皇后的耳目,这后手针对的是谁,已经不言而喻。
  殷怀玺又道:“丹书铁契在大周朝很鲜见,有上驳圣意,下诛逆臣的特权,权利非常之大,历代皇帝几乎不会轻易颁赐,以免臣子借丹书铁契挟天子,而令诸侯,窃权乱政,”说到这儿,他话锋微顿,笑得有些玩味:“太后娘娘担心宁皇后争储乱政,搅弄朝纲,也担心大周江山所托非人,给予我丹书铁契。”
  虞幼窈心间发颤,她想到了丹书铁契的内容:“丹书铁契在特权的基础上,又强调了【正统】,甚至有拨乱反正,替天行道的特权。”
  自古能替天行道的,只有皇上,所谓君权神授,君权天定,莫不如此。
  若后宫争储乱政,三位皇子德不配位,那么殷怀玺就是唯一的正统,届时丹书铁契出世,才更顺理成章……
  “收起来吧,”殷怀玺将盒子推到虞幼窈面前:“丹书铁契于我而言用处不大,也不必太在意。”
  虞幼窈只瞧了一眼:“既是太后娘娘赐予你的,还是你……”
  “你错了,”殷怀玺摇摇头:“丹书铁契明面上,是太后娘娘赐给我的,但其实,是借了我的名义,赐给你的。”
  虞幼窈一脸茫然:“这是为何?”
  殷怀玺拉着她手:“你是忠烈之后,系出名门,有圣善、仁德之名,打小就养在祖母身边,承了祖母的贞烈,是世间难得的贤德女子,你有济世普度之仁慈,也有无为而治之心意,以德立世为人,太后娘娘深知,只有将丹书铁契交到你的手中,你才会谨慎待之,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而不是被私心驱使,利用它来算计利益。”
  换而言之,大周朝的将来,系于虞幼窈之身,而虞幼窈不是一个人,她背后有满门忠烈的虞氏,纵有千万般算计,却始终能为民生请命,亦有被赐了婚事的武穆定北王,纵然功高震主,却也是她最强有力的后盾。
  这才是太后娘娘的高明之处。
  虞幼窈一阵恍然,上位位的争斗,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对权术的运用,对人心的算计,更是把握得分毫不差。
  这其中,掺杂了太多的权弊权衡。
  太后娘娘分明是瞧中了四皇子,这才由着宁皇后,掺合进了保皇党,希望能借宁皇后之手,让四皇子在争储之中,争得先机,以安朝堂社稷。
  大周朝有了储君,皇上的病情,就不必遮掩着,太子监国,威临四海,布德天下,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宁皇后身为元后,在身份上,就压了兰妃和徐贵妃一头,以她的手段,加之保皇党的支持,兰妃和徐贵妃,不可能是她的对手。
  可碍于宁国公府与皇长子的旧事,太后娘娘并不信任宁皇后。
  甚至不惜赐殷怀玺丹书铁契,来防备宁皇后。
  殷怀玺转了话题:“过两天就是端午节,到时候我陪你去看赛龙舟。”
  虞幼窈突然想到,“周令怀”在虞府过的第一个端午节,就忍不住笑:“我记得,你当初答应过我,等你的腿好了之后,会亲自带我去看龙舟赛。”
  提及了当年的事,她便忍不住笑弯了唇儿。
  心中那些,或年岁渐长,或男女大防,或因避嫌、忌讳,或因那一纸赐婚……各样世俗礼数下,对殷怀玺产生的距离感,突然淡去了许多。
  ……
  端午节将至,襄平城里一片浓浓的过节气氛。
  谢府联同白府,并襄平城内的几个富户,举办了端午节“踏青斗艺”,“斗百草”的活动,但凡襄平城治下,所有未婚男女,女满十一,男满十五,皆可以报名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