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58章 有你没我
也是因此,皇帝对老勋贵也都十分忌惮,荫萌是有,优待也有,却不会太重用。
老勋贵世代传承,却也代代落没,早已经没了从前的鼎盛。
若没有从龙之功,或是开疆拓土的大功绩,很难再恢复从前的鼎盛。
先帝挑中了宁国公府,盯上了宁国公府背后盘根错节的庞大利益,是打了想扶持宁国公府,为皇五子保驾护航。
宁国公府借势得先帝重用,将来扶持新帝从龙有功,便可保三代兴盛。
这是一场机遇,更是一场豪赌。
骊阳公主见她脸色不好,眼中笑意一深:“先帝有意为皇五子培植党羽,宁国公府就是其一,只世事难料,没过多久,先帝就一病不起,大权旁落,还是皇后娘娘的太后越过了皇上,为皇四子赐婚宁氏女,联合宗亲以及朝中不少勋贵武将发动宫变。”
虞幼窈听出了关键。
先帝既为皇五子培植党羽,就说明,先帝的身体或许并没有达到“病重”的地步,骊阳公主也一直说先帝“病体不支”,没提过病重的话。
一个人生病了,难免精神不济,身体不支,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那么先帝“一病不起”,恐怕另有玄机。
先帝这一病,他一手提拔的宁国公府,成了一招废棋,终究还是为太后娘娘做了嫁衣。
宁国公府没有选择。
先帝的诏书,成了宁国公府的催命符,宁国公府不仅不能透露半分,还要尽心尽力地给当今皇上做一条忠实的狗。
“皇五子没有参与争权,但先帝喜爱皇五子,立皇五子的心思,几乎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今上登基之后,是太后娘娘和宁国公府做保,加之皇五子纨绔,这才没有受到牵连,却并不代表,今上没有对皇五子心生芥蒂,这也为后来宁国公府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虞幼窈心里泛起阵阵凉意,狗皇帝生性多疑,碍于自己刚登基,受制于太后、朝臣,又因皇五子是先帝爱子,不好一登基就赶尽杀绝,便只得放过皇五子。
但是他对皇五子的芥蒂,却日益深重。
对宁国公府的不满与猜忌,也是日益深重。
祸根是从一开始就埋下的。
并非皇五子就藩,在北境立下赫赫战功,成了名震下的幽王殿下后才有的。
骊阳公主轻叹一声:“今上其位不正,又受制于太后,始终患得患失,怀疑自己龙位不稳,怀疑先帝留了后手,但凡与皇五子有干系者,都受今上猜忌,宁国公府因着先帝的诏书,在朝中也是如履薄冰。”
德不配位,所以患得患失。
“今上要亲征北伐,宁国公府原可以拒绝出征,可宁国公府为了打消皇上的猜忌,重获今上的信任,不得不支持皇上御驾亲征,更因今上对宁国公府的猜忌,才有了宁国公府满门忠烈,却蒙受不白之冤的下场。”
支持亲征北伐,是无奈之举,不仅仅是为了宁国公府,更是为了宫里的皇后,还有才出生不久的皇长子。
倘若宁国公府拒绝出征,皇上对宁国公府的猜忌和不满会更深,皇后在宫中的处境可见一斑,失了圣心的皇长子,做为嫡长子,也将成为众矢之的。
祖母从前与她提了宁国公府旧事,
虞幼窈就有些不懂,宁国公从前镇守北境,也是身经百战的猛将,怎么会支持亲征北伐这样荒唐的行为?
仿佛有些自讨苦吃。
现在看来,却也是身不由已。
那一纸诏书,就是悬在宁国公府头顶上的铡刀,如果不能获得皇上的信任,宁国公府的下场也是可以预见。
说到这里,骊阳公主似笑非笑地看了虞幼窈:“长郡主,却是不知道,宁国公早前镇守北境,在北境有不少人脉,太后娘娘让周厉王就藩,就是借了宁国公府旧部的庇护,不然你以为,周厉王到了辽东之后,以一介纨绔之名,怎会轻易就收复了几十万大军?没有旧部的帮助,如何能这么快,就在北境建功立业?”
原来如此。
从前一些想不通或不合理的地方,现在都串连在一起了,虞幼窈头皮一阵麻意,突然就有些听不下去了。
宁皇后和殷怀玺岂止是渊缘这么简单。
宁国公府的覆灭,和周厉王有直接牵连,周厉王受宁国公府旧部庇护,这也是一份,不可磨灭的恩义。
殷怀玺和宁皇后之间的利益早就不可分割。
早前宁皇后明目张胆地算计了她的婚事,殷怀玺不也没说什么,只是顺水推舟,算计太后娘娘为他们赐下了婚事。
只要有这么一份“恩义”在,殷怀玺和宁皇后、骊阳公主的纠葛,便也牵扯不断了。
骊阳公主有这心思,似乎也理所当然。
她和殷怀玺的亲事,是太后娘娘赐下,uu看书不可更改,还没有成亲,便有人寻上门来,用理直气壮,又理所当然地口吻,明里暗里地向她暗示:
我是你未婚夫将来的小妾,我母后和你未婚夫情份不同一般,你要大度一点,我们彼此姐妹相称相安无事,你若是看不惯,大不了井水不犯河水。
虞幼窈该作何反应?
“你惹到我了,”她站起身,倨高临下地看着骊阳公主,声音冷硬:“我不管你们到底有什么算计,也不管宁皇后和殷怀玺有什么纠葛,只一点,你听好了――”她话锋微微一顿,轻弯了一下唇儿:“这武穆王府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骊阳公主蹙眉,脸色有些难看:“长郡主,这是什么意思?”
虞幼窈充耳不闻,冷着脸儿,踏出了花厅。
春晓和夏桃连忙迎上来。
虞幼窈缓声道:“去准备马车,收拾一下回虞园。”
春晓大吃一惊,下意识看了外头的天色:“现在就走吗?这会儿已经到了申时,会不会不合适?”
夏桃打小就进了府,因为机灵讨喜,进府没多久,就调到了小姐跟前伺候,外头都说小姐顽劣不堪,可小姐从来不苛责下人,也鲜少摆脸色,她伺候小姐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小姐的脸色这么难看,下意识瞧了一眼屋里。
骊阳公主还在屋里没走。
第1059章 字字锥心
虞幼窈心中恼怒,弯了弯唇儿:“也是我不知礼数,这没名没名份的,却赖皮着脸子不肯走,无端叫人瞧轻了去。”
骊阳公主表面上装了一副与她交好的作态,可眼里头,始终透着一如她当初进宫,与骊阳公主第一次见面时,面上笑得大方得宜,眼底却透着高高在上的审视。
若不是轻瞧了她,何来的耀武扬威?!
便是在虞园里,骊阳公主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夏桃一听这话,气得直跺脚:“小姐,您做什么说自己,当初可是温管家,拿了殿下的亲笔书信,亲自去虞园请您来武穆王坐镇,这一年来,前线大小战役一直没停过,是您坐镇武穆王府调动军需物资,也因为有您坐镇武穆王府,与州府衙门互补周全,这才保障了物资的运送,不出纰漏,也是前方战事未停,您放心不下,这才一直没走,怎的成了您赖皮脸了……”
她就知道,骊阳公主赖在武穆王府不肯走,肯定不怀好意。
虞幼窈知道方才那话却是失言了,可心里头就是堵得慌,憋着一口恶气,吞吐不出,令人难受极了。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了心中的烦恼:“浑说什么,还不去准备马车。”
夏桃心里把骊阳公主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跺了一下脚,连忙去准备马车了。
春晓看着小姐眼角微红,也不知道是恼的,还是委屈受得,心里是既心疼,又难受:“要不要知会温管家一声?”
虞幼窈压下了心中的纷杂思绪,摇摇头:“不了,我们先回去收拾东西。”
殷怀玺和宁皇后之间的纠葛,掺杂了一个骊阳公主,从前不知道便也罢了,如今知道了,却也不想掺合。
殷怀玺还没有回来,这一切也只骊阳公主的片面之词,不管怎样,还要听殷怀玺怎么说,怎么做。
她没必要自甘堕落,在这个时候自乱了阵脚,与骊阳公主攀扯不清,以免落了下乘,失了教养。
将来不论殷怀玺做任何决定,她都会支持殷怀玺。
只是,她自己的决定却轮不到任何人干涉。
心里想得是明白。
可酸涩的情绪,不停地在心底翻涌着,原就是自己住的院子,可短短的一段路,她却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脑中不止地浮现了,从前与殷怀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温馨,缱绻情浓的画面,这一刻也都变成了刀子,令她五内俱焚,六神不定,九曲回肠。
虞幼窈忍不住胡思乱想,也压不住心底的委屈,强忍着泪意匆匆走进了院子里,等不到回到屋里,眼泪就冲出了眼眶。
她猛地蹲在地上,把脸埋在膝盖上,委屈地直落泪,小声的抽噎与呜咽,宛如受伤的小兽一般,充满了迷茫与无助。
她已经很久没受过这样的委屈,眼睁睁看着骊阳公主,搁她面前耀武扬威,不管七十三,八十四十地说一道。
看似说了许多,其实什么也没说。
看似什么也没说,其实什么都说了。
可就是字字锥心。
欲盖弥彰这一套,专门就是对付聪明人,话只说了三分,却已入木三分。
春晓顿时慌了,连忙张望四周,
没见有人,这才放心了一些,可眼见着小姐,蹲在地上哭,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虞幼窈打小就不是什么大度人,在殷怀玺的事上更是斤斤计较,小时候就因为殷怀玺没有提前告诉她,为她准备了什么生辰礼物,她都能委屈得找殷怀玺闹腾。
就因为殷怀玺故意逗她,让她以为殷怀玺忘记了她的生辰,没给她准备生辰礼物,她就能气得直掉眼泪。
不一会儿,温管有就得知,韶懿长郡主准备了马车,要打道回府的消息,顿时头都大了。
连忙派人去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的仗还没打完,人就要走了呢?
身为王府管家,整个王府都在他的管控之下,没什么事能瞒得过他的眼睛,不一会儿,温管家就得知,骊阳公主找长郡主说话,也不知道二人到底说了什么,长郡主前脚刚踏出花厅,就吩咐人准备马车,要回府。
可把温管家气得,连脸都青了:“住了几天王府,就不拿自己当外人,她哪里来的大脸子?她一个嫡公主的位份掺了多少水份,半点也不如长郡主来名正言顺,怎还有脸搁长郡主跟前摆谱?得长得不美,想得还挺美,看在她安分不作妖的份上,才给了她几分体面,什么时候轮到她,搁王府里指手划脚,可真是没得脸皮。”
骊阳公主顶着嫡公主的名份来襄平避风头,碍着宗族礼法,以及宁皇后的面子,也确实不能把人随便一丢手,就不管她了。
勉强把人接进了武穆王府,已经是给足了体面。
之前还觉得她安份不作妖,倘大一个王府,也不得管不起一双筷子,哪晓得那都是装出来得。
温管家是真的气狠了:“来人啊,去挑个懂规矩的嬷嬷,送到骊阳公主跟前,既然在武穆王府【暂住】,就要守我武穆王府的规矩,从前在宫里那套威风,可不行耍到王府里来,另外将城里的一处别苑收拾出来,过几日就送骊阳公主过去,要走也是她走。”
摆明了,是要先把规矩调教好了再让她走。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消息传到虞幼窈耳里时,虞幼窈的东西已经收拾妥当,一些不紧要的,改日派人过来收拾也成的。
温管家火急火燎地过来劝她,uu看书话说了一箩筐。
仍没有打消虞幼窈要回虞园的心思:“温管家不必再劝,早前住进武穆王府,便已经是不合规矩,但事急从权,当以大局为重,便也说得过去,可眼下北境战事初平,继续住在王府里,便也有些不合适了。”
温管家张了张嘴,心都凉了半截,长郡主恐是因骊阳公主,与殿下生了嫌隙。
古有三书六礼,乃为明媒正娶。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题外话------
古代成亲真的是一件很慎重的事,三书,六礼,光是大礼都有九道,每一道都要挑黄道吉日,黄道吉日,还分小黄道,大黄道,小黄道月月都有那么几天,大黄道却不是月月都有,九礼都要挑了大黄道,所以一般这些礼数走下来,讲究一点的人家,一两年都有,急一点也要三五个月,三书六礼每一礼,都有相应的礼单,礼单要准备符合礼数的礼品,但凡有一样差了一点差错,不妥当,这婚就有可能做不成了,因为没诚意,不吉利,兆头不好,前面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古代女子,大多十一二岁,就要相看,十三四岁都要订亲,三书六礼,在没有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