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老夫人就琢磨着找个什么样的借口去登门呢?
    ……
    而这时候已经中了举的赵俊生也到了京城,安顿好了之后,第一时间就去夏良家登门拜访了。
    夏良看到赵俊生,真是非常高兴,这是真真正正的老乡啊,还是邻居。他对赵俊生非常热情,问他在哪里住?吃的怎么样?身旁有人照顾吗?什么时候考试?
    算得上是问寒问暖了,还留他在家里吃饭。
    赵俊生倒没有留下来,不过却告诉他们自己住在哪里,坐马车差不多一刻钟就到了。
    没想到两家的宅子离的并不远。
    然后也知道了所谓的老大人竟然是当朝的吴阁老。
    所以说呀,这赵俊生只要自己不作死,他的前程肯定是差不了的。
    因为消息并不是及时,所以也就是这时候,夏良才知道这一次赵俊生又考了第一名。
    他到京城有专门的镖局护送,更有富商掏银子资助他,尽管赵俊生都拒绝了,可这也证明着他今非昔比。
    总之,对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少年郎来讲,提前投资,以后的好处,那可是想都想不到的。
    这让人和人怎不能比,想起自己的侄子,也学了好几年了,连童生都没考过呢,他们两个可是年龄相仿。
    到了京城,他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小三元大三元的事情。
    在京城,这次考试如果再能考第一名,那就是五元,最后那就是殿试了,要皇上亲自评出来第一第二和第三……
    第一名就是状元郎。
    夏良是真心为赵俊生感到高兴的。
    夏良对赵俊生说道:“以你这般年龄,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了不得了,放眼整个南梁国,估计也找不出第二个,不要给自己那么多的压力。”
    赵俊生点头应是,然后就离开了夏良家,夏良站在门口望了好半天,这才转身回院子。
    夏云桐在后院忙着,她并不知道赵俊生已经来了京城,并且登门拜访了,虽然都是老乡,虽然夏云桐并不同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可是相对男儿来讲,她出门还是少了很多。
    夏云桐这几天忙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就是她与朱大夫一起合作的伤寒丸。
    因为沈栖提前将这个告知于她,一开始夏云桐并没有放在心上,可忙过之后这件事情在心里沉淀了一段时间,就有了新的想法。
    她倒没有直接去摄政王府,但她身边的小九是沈栖给他护卫,从城外回来之后就也一直跟着她,并且从此之后她也是夏云桐的人了。
    对于这些暗卫来讲,统领以及摄政王的要求就是铁一样的命令必须去执行。
    一开始小九以为这就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因为在医药上天赋好,所以被老谷子收为徒弟,如今更是被摄政王爷看中她的本事,却没想到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姑娘竟然力大无比。
    她也算是有一身好功夫,她的力气在女子中也算是大的了,但是在夏云桐面前竟然有一种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并且,她虽然没学武功,可却会几招特别狠厉的功夫,而且是一击必杀那种,干净利落,只取对方命门,可以这样说,就是奔着要对方命去的。
    小九跟在夏云桐身边是心服口服的。
    然后有什么事儿也是她来回给送信儿。
    就算是小九没来送信,沈栖也要见一见夏云铜的。
    因为他听说夏云桐以前在凉水湾村的那个邻居赵俊生已经到京城了,他在京城有个小宅子,而且吴阁老对此人印象很好,他那不成才的小儿子跟着赵俊生,竟然考中了秀才,如今也中了举人,先赵俊生一步回京城,然后两个人一起参加会试。
    他听说过吴阁老的小儿子,这还真是跟着凤凰变俊鸟啊。
    但这会试就要等到明年开春三月了。
 第212章 心思
    然后这赵俊生就不会再回老家,而是一直在京城住着,不说他了,就其他的学子也同样如此,毕竟山路遥远,有的地方来回一走都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这个时候京城的学子是最多的。
    也有很多权贵暗搓搓的在各个客栈以及一些学院暗地里关注一些颇有才华的举子,尤其那些长得好看的家境看起来有些清贫的,当然了,年龄也是越小越好,都是这些人的目标。
    等明年春天的时候就开始有榜下捉婿这一说了。
    沈栖觉得赵俊生这个时候应该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读书上,然后争取再来个第一名。
    要知道,如果他真有真才实学,他会点他一个状元郎的。
    六元及第,在南梁国也是几十年没有了。
    他要树立一个典范。
    赵俊生无论是出身还是才学都很合适。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合该是为国效力的时候。
    他希望,赵俊生别让他失望。
    在他来之前已经让吴阁老去颁布一项惠及天下举子的政令。
    针对的是那些家境贫寒的读书人。
    就是在京城设立一个书馆,拿着自己的证明去书馆报名,中午提供一餐是免费的,那里空间比较大,进了冬季,天气已经冷了,屋里烧起了地火龙,就算是抄书不给银子,有很多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也都争着抢着到这里来。
    更何况还给银子呢。
    这些读书人对于新皇,也可以这样说,对掌权的太后皇后以及摄政王,真是无比的感激,还有朝廷的内阁大臣们,天下学子们觉得真是新朝新迹象,甚至对着皇宫拜了又拜。
    这里当然也包括了赵俊生。
    忙起来好啊。
    然后沈栖欣欣然的就去赴约了。
    两人没在夏家见面,直接去的平安客栈。
    旧地重游,夏云桐还有一些感慨,不过,沈栖已经早早的等在楼下的包间。
    那掌柜的看到夏云桐进来,顿时眉开眼笑。
    亲自端着托盘带着夏云桐进了摄政王所在的包间。
    将托盘放下给两个人倒了香茶又端着托盘走出去,心里暗搓搓的想,当日在这平安客栈,他就觉得统领与夏姑娘真的很般配,如今看两人还在来往,觉得挺好。
    当然了,这些他也不会表现在脸上,出了包间之后,神情顿时严肃起来,这间客栈,楼下的茶间也招待客人,但摄政王所在的包间是单独隔出来的。
    在隐秘的角落都有人守着。
    以防有人去打扰他们。
    而且隐蔽性也特别的好,门一关,门外的人根本就听不到屋子里任何动静。
    包间面积挺大,差不多都有将近一百平,虽然隐秘,可却是一个让人放松的空间。
    室内摆设一目了然,低调又奢华。
    中间厅堂处竟然还有一处景观。
    中间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假山,四周高高低低的种了一些小树,另一侧是绿油油的藤萝,下边是清澈的水,水里游动着手指粗细的彩色的鱼。
    虽然夏云桐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可是却也第一次到这个包间来。
    这室内应该是有地火龙的,进来的时候就感觉很温暖,夏云桐将披着的披风解下来,沈栖拿过披风,很是自然的搭在墙角的衣架上。
    夏云桐也没觉得这个动作难为情,她很坦然自若。
    扫视了一圈就坐下来喝了几口茶,坐在她对面的沈栖,眉眼带着柔和,又给夏云桐的茶杯续了茶水,他并没有着急问夏云桐找他有什么事儿,难得的两个人有单独见面的机会。
    而且也不会有不相干的人知道他们两个在这里见面。
    所有的一切他已经安排的妥妥当当。
    休息了一下,夏云桐靠在椅子上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眉目低垂的沈栖,现在他已经想不起来那个沈四郎长得什么样了,眼前这个清俊矜贵的少年眉眼柔和,周身萦绕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气息。
    没有什么压迫感,很是温暖,但是你却又不能忽视他的存在。
    沈栖自然是先开口的,问了一下夏云桐在京城住的可习惯,可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地方,一定不要客气,尽管说出来。
    夏云桐就笑着说道:“沈四哥,这里和凉水湾村倒也没差什么,冬天可比村子里暖和多了。”
    沈栖点点头,这一点他是赞同的:“京城的很多宅子里
    夏云桐想起了前几天送到家里的几大车银丝炭,那是沈栖派人送来的,没来得及跟他道谢呢。
    夏云桐弯了弯眼睛:“沈四哥,银丝碳的事儿还要谢谢你呢,不过该多少银子到时候我让小九送到你府里去。”
    沈栖愣了一下,声音温柔的说道:“可是和你所做的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
    “既然微不足道,那该付银子还是要付银子了。”
    沈栖就也笑着道:“好。”
    夏云桐朝后面靠了靠,神情是放松的。
    然后眼角余光又看了好几眼沈栖,想起刚才他那有点儿震颤心弦的一个好字,心底里生出一丝异样来,又不动声色的打量他一眼,非礼勿视,这沈栖与她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是低眉敛目,很少有盯着她看的时候,反倒是她经常大大方方的打量他。
    这沈栖对她真的很特殊。
    言谈举止如沐春风,令人和他在一起很是舒适。
    这人对他该不会是有别样的心思吧?
    可两个人都退亲了,夏云桐可没有与他家再结亲的想法。
    她赶紧的别开了视线,目光落在室内的那一株小巧玲珑的假山之上。
    轻轻的咳嗽了一声,然后挥去了脑子里莫名其妙涌上来的念头,她就只当这人是礼贤下士,毕竟像她这样能这么无私的提供药方和制药工艺的人在这南梁国屈指可数。
    所以夏云桐就又赶紧说道:“沈四哥,今天叫你来是有一件事要与你商量。”
    沈栖将放在他面前的一盘糕点,轻轻的推到了夏云桐的面前,温柔的说道:“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是关于伤寒丸的事儿,我这几天想了又想,我觉得还是将伤寒丸药方以及制作交给朝廷吧。”
 第213章 愕然
    沈栖握住茶杯的手顿了顿,然后将茶杯轻轻的放在桌子上,清澈的目光直视着夏云桐,神情有些愕然。
    他是真没想到夏云桐说的是这事儿。
    伤寒丸,那可是一本万利的药丸,不说滚滚而来的银子,只说手里握着这样的药方,就将全天下的伤寒病人掌握在了手里。
    伤寒并不是得一次就一辈子再也不会染上,有的人在秋冬之际,甚至会反反复复。
    伤寒丸的定价其实已经很低了。可是在普通老百姓眼里,还是他们吃不起的药丸。
    但即便如此,每次运到京城的伤寒丸,基本上是一上架就会被售卖一空。
    然后在这次筹措军饷的时候,一向抠抠搜搜的六王爷,都痛痛快快地拿出了十万两银子。
    半晌,他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夏姑娘,你怎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
    随后想起一事,沈栖眉头微微蹙起,声音带着歉意:“夏姑娘,是不是因为我以前与你说过,北鞑国使臣提出的附加条件,才有的想法?”
    “也是也不是。”说到正事的时候,夏云桐整个人和刚才都不一样了,她的神情很是认真,声音如山间的清泉一样:“沈四哥这只是其一,其二是,我这段时间在京城也走了很多家药铺和一些医馆,如今的伤寒丸成本还是很高,普通的老百姓患了伤寒也是吃不起的……”
    说到这里,夏云桐停顿了一下,就又接着说道:“其实我并没有普世救人的崇高想法,可也不想这种能救命的药丸南梁国的普通百姓吃不起,我已经给朱大夫去了信,京城这边六王爷想来也应该能理解,今天将沈四哥约出来,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这种药丸怎么给法,后续朝廷怎么运作,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建议……”
    沈栖定定的看着夏云桐。
    沉默了片刻,低声的开口说道:“即便伤寒丸已经被北鞑国盯上了,你也不要担心,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不会涉及到子民身上。”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轻声道:“北鞑国的使臣团,不会让他们过丘州的。”
    夏云桐眼睛弯了弯,沈栖话里的意思她当然明白,那日他与她这般讲的时候,夏云桐就知道,这根本涉及不到她和朱大夫身上。
    “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毕竟已经被北鞑国给盯上了,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我考虑又考虑,才决定这么做的……”
    夏云桐既然这么想了,就很坚定,并不会轻易的被改变。
    沈栖目光深深的看了一眼夏云桐,就也不再矫情,而是轻声的说道:“夏姑娘,这不是小事,你说吧,你有什么建议?朝廷断不会让你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