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被手下卷成皇帝-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人是不允许穿绫罗绸缎,哪怕他们挣的钱非常多,也只能穿草鞋,穿麻衣。
  住的房子都有规定,甚至是不允许使用仆人,所以商人们就会认义子干女儿来伺候自己。
  小小的还礼,表示着袁斌的一视同仁。
  大元县中让袁斌的名声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在商人的圈子中名声更好了。
  商人有着商人的渠道,而且他们走南闯北,见识的人更多,而且能将消息传到各处。
  于是一则不大不小的消息,‘南郡府大元县有男爵,汝南袁氏之公子,知恩图报,不歧视商人。’
  对于一些想做大做强的商人来说,攀附世家,是一步重要的棋子。
  只不过也是以后的事情,商人运用好了,也能定乾坤。
  进入酷夏之后,稻谷也开始变得成熟。
  地方不同,稻谷成熟的时间不同。
  有经验的老农则会根据田地里稻谷的成熟状况,决定先收割哪块田地。
  收割稻谷可是有技巧的事情,收割的太早,稻子没有成熟,经过晾晒后果实就会干瘪,不成重量。
  如果稻谷太过于成熟,收割时一不小心就会抖落在土地里,老百姓就得一粒一粒的捡起来。
  袁庄也进入了收割季节,王村长先是组织大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祭祀。
  祈求五谷丰登,收割稻谷的这几天时间,不要下雨,不要毁了庄稼人半年的辛苦。
  作为主人的袁斌,当然要出席活动了,甚至要上香,必须重视此事,毕竟关于粮食大于天。
  袁斌亲自拿着镰刀,割了第一把稻谷,在场的百姓们,就开始行动,正式的收割稻谷。
  “真不错,今年是个丰收年~”
  “今年只交五成粮食,下半年让田地休息,明年还是良田。”
  “今年能吃饱饭喽~”
  老百姓们热火朝天的收割粮食,一把把的稻谷被割下来,捆绑好,看着沉甸甸的稻谷穗子,心里都火热火热的。
  两个小崽子也被带出来看热闹,现在也不哼哼唧唧像个小猫崽了,吃饱喝足也不病殃殃,小脸也长肉了。
  袁斌喜欢胖小孩,就喜欢白白胖胖的小孩子,挨个的抱一抱两个小崽子,掂一掂这分量还不够。
  “嗯,这个重量,按照一天五顿饭喂,少食多餐,千万不能饿着。”
  袁斌抱着大侄子袁杰希,吩咐下去,把他的侄子当小猪养。
  两个小孩确实长得不错,五官都很好看,毕竟父母都有好看的基因,孩子运气不是特别差,一般长相都不错。
  “以后你就叫狗子,你弟弟叫二狗,简明好养活~狗子你开不开心?快不快乐?”
  袁斌逗着大侄子袁杰希说道,小孩子不是用来玩的,那就毫无意义了。
  “呜呜呜……娃呀…”
  果然一会儿就把狗子给逗哭,小孩子一哭,袁斌瞬间就不喜欢了,立刻交给丫鬟,赶紧抱走!
  袁斌表示自己只负责逗一逗孩子,并不负责哄孩子。
  背着手离开的袁斌,颇有一副片叶不沾身的渣男形象。


第14章 
  割稻谷,晒稻谷,碾压稻谷,然后收装到麻袋中称重。
  王村长负责去每户人家统计数量,然后再统一的将收上来的稻谷,送到袁府。
  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原来的野竹林村,现在的袁庄,这片土地的稻谷成熟的要比其他地方时间要早。
  一袋又一袋的粮食搬进了粮仓,三百石的粮食,足够整个袁府的主仆吃一年。
  但是粮食将将够吃,绝对没有可能拿出去卖换取银两。
  楼管家认真的记录着粮食,带着手下侍卫将粮食藏好,可不能让粮食发霉了,粮仓必须好好的收拾。
  交完税粮食的老百姓都面带笑容,也不怕累了,聚集到村头,大家都开心的在唠着闲嗑。
  “俺婆娘已经在家,用石臼锤稻谷,今天晚上好好的吃一顿饭。”
  王驴晒得漆黑,身材干瘦,扬着脸,似乎已经闻到了家里饭香味。
  “我们家也吃这一顿,剩下的稻谷全部都卖了,然后再多买点粗粮。手里剩下点银两,准备今年给儿子娶媳妇了!”
  老汉喝碗水,眼神里带着欣慰,嘴里期盼着儿子娶完媳妇儿给他生了大孙子之后,此生就无遗憾了~
  “我家也是,今年多留一些稻谷,留一半,给老人孩子养养身体。”
  丁正开心的说道,手里还握着主公给的工钱,再出去换点粗粮豆子之类,肯定能吃饱饭呀。
  “也不知道主公还让不让干活了?”
  “是啊,地里的活也没多少了,想出去找活干,又怕上当受骗,真不如给主公干活,不用担心上当受骗。”
  “主公真是个好人呀……”
  作为袁庄的百姓,属于封地的私有财产,也可以说这片山,这片土地,所有的东西都归袁斌所有。
  袁斌下令:山上一根木头,都不允许老百姓去捡,老百姓捡了就犯罪了!
  碰上一个好的主公,老百姓们心里真踏实了,他们才不管是封地百姓,有好日子就行了。
  炊烟缭绕,新稻米的香气弥漫。
  这粮食的香气能抚慰人的心灵,老百姓们就觉得好开心~回家吃饭喽~
  袁斌坐在正堂,喝着凉茶,听着楼管家禀报粮食情况。
  “……需要外出购买牛马所需要的粮草,食盐,……”
  楼管家一项项的盘算,过日子就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准备。
  这一项一项的说下来,袁斌直接蒙圈。
  他闹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东西?
  这是要花钱了,花银子了,还年年要给主家送年礼,千里迢迢礼轻情意重。
  算来算去,袁斌就觉得好麻烦呀,被人伺候虽然很舒服,但是养人也费钱啊。
  仆人就代表着主人的脸面,一年四季,需要发放工作服,每月还有月银,当然还要管饭。
  袁斌伸出手指盘算盘算,眉头都皱到一起,整个脸都拧巴了。
  算算如果再没有点来财之路,他就要出去打工养这些仆人了!
  “哎……楼管家,千万别忘了,过年的时候去把我的俸禄拿回来,蚊子腿虽小,但是也是块肉啊!”
  袁斌叹口气,有点发愁了,他觉得自己可能真的会成为饿死的‘地主’。
  作为最低等的男爵又称为乡男,每年朝廷会给,俸禄五十银,禄米五十斗。
  楼管家不懂袁斌的忧愁,就说那价值20万两的盐票,拿出去卖了。最少能换回来30万两银子。
  因为盐票,就代表着可以卖盐,就代表着有背景,没背景,都拿不到盐票。
  要知道盐铁通通掌控在朝廷手中,加油,朝廷将这些盐票发放给商人,商人才有资格将盐贩卖到全国各地。
  朝廷规定一斤盐二十文铜钱,其实现实中商人将盐的价格抬到了三斗米一斤盐,常年在三百文到五百文晃荡。
  盐税占朝廷税收大部分比重,主要是因为盐是生活中必需品,百姓生活离不开盐。
  盐商是商人中最富的一种商人,因为卖盐真的是一本万利,是想卖多高就卖多高。
  尤其是一些不产盐的偏远地方,盐价真的是高出天。
  朝廷也是有意而为之,百姓们从盐商购买高价盐,即使价格高,也会将矛头指向盐商,而非朝廷。
  当积怨过深之时,为平息老百姓内心的怒火,朝廷就杀鸡敬猴,杀了抬高价格的富的流油的盐商,既养肥了自己的口袋,又平息了老百姓的怒火。
  这个招虽然老,但是胜在好用,老百姓还是愿意相信‘为平息怒火怒斩奸商’的皇帝。
  虽说盐票拿着烫手,但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少商人趋之若鹜,总觉得自己独木桥过得很稳,不会跌入万丈深渊。
  袁斌还没有这种意识,他还不知道自己手里到底握了多大的法宝。
  他所出生的家族,手中握了非常多的法宝,就是光拿出去这个名头,就有人愿意供他吃喝一辈子!
  想到要养一大家子人,也没有来钱途径,袁斌真是头秃啊。
  而发愁的袁斌,在楼管家和红袖的眼中就是无病呻吟,但是要把主公当傻子糊弄那纯粹就是大傻子。
  属下不就是为主公排忧解难的吗?
  看看袁斌身无一物,不仅反杀了‘逆反之仆’,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甚至还和当地的地头蛇处的很不错。
  当地的县令都称赞有加,交往密切,互赠礼物,看来在当地已经站稳了脚步。
  真正什么都不懂的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吗?
  啥也不懂的人,早就被害死了。
  而且看看主公融入的当地,封闭的百姓就是他手中的一股力量,看看王村长做事儿,已然要和楼管家分权。
  楼管家和红袖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都是教导出来的聪明人,聪明人往往就喜欢把事情想得十分复杂。
  ‘主子又在装模作样了,一次也就罢了,次次这样不就是在测试我们能力吗?’
  袁斌真委屈,但是不能说。
  对比一片祥和的袁斌封地,京城的情况不容乐观。


第15章 
  南涝北旱,又是一年灾年,似乎预示着大宣朝的朝政已经摇摇欲坠。
  大宣朝的国土面积大,总有地方是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当然也要上交粮食。
  灾民要赶往京城,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毕竟哪怕是欠收,也是要交粮食。百姓们也是交人头税,甚至还有不少的地方官员,为了得到‘三年清知县,十两白花银’,都会巧加税收。
  就算百姓吃不上饭卖儿卖女,该交的税还得交,不交小命就不保。
  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卖掉,那老百姓还真不如死了算了。
  丰收之年,老百姓勉强的活下去,只要是灾年,老百姓们就没有任何招架的余地。
  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直接沦为了灾民,只能被迫远离家乡,去寻找求生之路。
  也有些地方,地里的粮食欠收,好不容易一点粮食,自己还没吃呢,就被官府强硬的收走了。
  毕竟对于朝廷的官员来说,每年的税收丰收不丰收代表着自己的政绩。
  良好的政绩才能升官,升官就是为了更多的利益,所以为了粉饰太平,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少官员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
  至于老百姓的死活,那谁管呢?!
  皇宫,金銮殿。
  “灾民聚集京城,不到百里之地,一日之内就可以赶到京城!文武百官怎么不说话了?赶紧说说到底该如何办!”
  文离帝愤怒的喊道,直接将手中的茶杯扔到地上。
  “皇上恕罪,臣等罪该万死。”
  文武百官没有其他的话就这一句话,这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
  文离帝和陈太后就发现平时这些官员们一个个的挑拨离间,派别之间的斗争,个个都能出谋划策。
  现在该做正事了,没有一个人能冲上去。
  就连袁太尉都是眼观鼻,鼻观口,闭上嘴巴一句不说话就等着开热闹。
  文离帝是越来越生气,小小年纪就被气得郁结于心,他可不能被气出吐血。
  最后还是高丞相站了出来,小皇帝是他的女婿,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能放弃。
  当然高丞相也没那么无私奉献,用朝廷的粮食赈灾,成就自己的名声。
  “臣以为依循古法,赈灾救民,发放救济粮,只需要半年的时间,明年开春遣散灾民回籍地,一切就迎刃而解!”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若有其他官员有更好的赈灾方法,或解决灾民的方法,本官一定会退位让贤。”
  高丞相此时站出来就像是力挽狂澜的巨人,言语间带着谦逊。
  在其他官员耳中:谁想找死就站起来!
  文离帝感动呀,恨不得当场认贼作父:“朕就靠高丞相了!”
  高丞相立刻谦虚的表示:“这都是臣应该做的事,为皇帝陛下分忧,乃是臣子之本分。”
  文离帝和高丞相都在演戏,表演一出君圣臣贤的大戏。
  文武百官看在眼中,表面上却感动,心里早就骂骂咧咧了。
  ‘这一出演了多少次了?数不清了’
  ‘又来了又来了,小心眼儿的皇帝带着他的老丈人又来了,’
  ‘真是醉了,小皇帝彻底被拿捏了,谁敢出头?出头的忠臣不都被搞死了。’
  文武百官能留到现在的都是聪明人,聪明的忠臣早就被弄死了,剩下的人都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大多数的朝廷清官,颇是看不起高丞相的做法,太下档次,羞与之为伍。
  而袁太尉就是清官一派的代表人,清清爽爽做官,不依附任何人。主要是有不依附别人的资本。
  袁太尉不开心,后果很严重!
  文离帝和陈太后强行挽留的结果,就是让袁太尉有了危机感。
  不按规矩办事,不把袁家放在眼里,有时候莽汉真的能干出一些出乎人意料的事情。
  眼看问题解决了,文离帝直接退朝,临走之时还叫走了高丞相。
  文武百官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