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二家那房子她知道,冬天不是很保暖,必须得生炉子的。
可老二家的铁皮炉子早给炼钢了,这几个小知青上哪儿整炉子去,冬天可要遭罪了。
“嗯,我记下了大婶,我回去跟他们商量商量的。”韩小英朝白氏感激的道:“这个我之前真没想过,亏了大婶提醒。”
他们当时搬出来的太匆忙了,也没来得及想这些,眼下这还没进腊月了,屋里已经不能断火了,过些天确实得用火盆了,可他们还没准备呢,
“你们要是用火盆,婶子家有个闲置的,过来拿就行。”火盆都是自己用泥巴做的,有时间再做就是了。
韩小英点点头,不跟宋大婶客气,过两天要用她就过来拿。
他们几个自从搬到三队,跟宋家人相处得一直很不错,婶子大娘们都很随和,怕他们过不好日子,经常叮嘱他们一些日常琐碎。
这三队的民风可比二队强多了,很少有那些鸡飞狗跳的糟心事,三队又是宋家堡除了二队最富裕的小队。
像今年,三队田地虽然少,可年底核算下来,一个工只比二队只少了三分钱,主要是有药材这一块跟着。
宋家人甭管老少,都能辨认得几珠草药,公社里专门收药材的收购站,三队每年靠药材收入都不少。
别的小队也不是没有跟着学的,但多半都不成,上山挖药不是件轻松的事,蛇鼠虫蚁,爬山钻林子的,有时还不如挣工分来得轻松,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最后都放弃了。
韩小英前世也跟着学过,尤其是分家后,最艰难的那两年,她身无分文,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没钱,宋大叔也不要她的。
还教她跟宋家人一起采药,她手里才有了零花钱,把孩子拉扯大的,所以当初打算从知青点搬出来,郑家和选择三队,她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白氏挨着她坐着,正端详着她黑不溜秋的小脸,“丫头,你这脸伤的可不轻,回头叫你大叔给你弄点药膏子抹抹,不然一直这样,以后不好找婆家。”这么大点孩子,这小脸糟蹋的也忒严重了,瞅着比她这老婆子脸皮子还粗糙,不是大城市里来的吗?咋弄成这样的?
“我这脸,以后养养不就白了吗?”上辈子她后来知道注意了,脸上皮肤就好多了。
“那得养到啥年月,用药膏子有半年就能抹过来,你这小丫头骨相也不错,是个小美人坯子,这脸可得注意,看着实在不怎么好。”白氏虽不懂医,但美容养颜上还是略懂得一些皮毛的。
看她都六十来岁了,脸颊比韩小英都白皙很多,脸上褶子也比同龄人少,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大美人儿。
韩小英乍一听没往心里去,皮肤好不好她不是很在意,不过宋大夫配的药膏子,她倒想试试。
正好宋大夫这边已经把完脉了。
给谢良玉写了几个药膳方子,叫他回去吃上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谢良玉连喝了几个月的中药是喝得够够的了,改吃药膳可比喝药强多了,“行,麻烦你了宋大夫。”
宋博古随意的点点头,知道他的身份,但对他的态度跟对待普通病人没二样区别。
他写完方子,又给谢良玉准备了一些药材,带回去做药膳,省得回县城再买了。
很快,谢良玉拎着药包从东厢里出来了。
韩小英坐在炕上一直留意着窗外呢,透过玻璃窗见人出了,她立马下了炕,“大婶我先回去了,我谢伯伯要走了。”
“慢着点,不着急,那药膏子我先叫你叔配着?”白氏跟着她下了炕。
“行,叫大叔先配着吧,我过两天来取。”反正离得也不远,“大婶,别出来了,怪冷的。”
韩小英回头叫白氏止步。
白氏还是将她送到门口,直到看着她跟那位“谢伯伯”离开,还没回屋。
“老婆子你瞅啥呢,人家都走远了。”宋博古送完人回身,见自家老妻还在房檐下站着,不免打趣了一句。
“没瞅啥,就是瞅那丫头脸伤得不轻,你不是会配那个养颜膏子吗?抽空给丫头配两瓶。”白氏说完,不等自家老头子应承就转身回屋了。
宋博古:“……”他还没答应呢!
那膏子可不是说配就配的,工序繁琐着呢,连他亲孙女出嫁时他才给了两瓶,这老婆子对个外人倒是大方!
从宋家出来,谢良玉就要回去了,吉普车停在村口等着呢。
谢良玉到车前,打开车门,从车里拿出个网兜,这是他提前准备的一些东西,刚才进村时没带着。
“丫头,这些你拿着,伯伯来得匆忙,没来得及买啥好吃的,等有时间伯伯再来看你。”局里一堆事儿呢,他必须得回去了。
这边的案子已经有了结果,小英丫头他也看到了,目前生活得还不错,他放心了。
韩小英知道推辞没用,就大方的收下了,“谢谢伯伯,您不用再惦记我了,我能照顾好自己。”
谢良玉点点头,“回去吧,别送了。”说着上了车。
韩小英等吉普车开走,才转身回去。
刚才她看见车里还有两三个人,谢伯伯真的是来查案子的,就是不知道哪个村子出了事……
而在某部队的谢平安,训练回来收到韩小英的包裹,打开之后见是件毛衣,愣了好一会儿。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c
在几个战友的玩味的眼神中,他浑然不在意的打开包裹里的信。
信里寥寥几句,说了毛线的来处,织毛衣给他是感激他上次的包裹。
看完信谢平安就把毛衣穿上了,无论是长短肥瘦都非常合身,可见织得人用心了。
有人就忍不住好奇,“谢营,毛衣谁给织的啊?”大家都知道谢营没对象。
谢平安扯了扯身上的毛衣,穿着还挺舒服的,他很嘚瑟的道:“我妹妹给织的。”表妹也是妹妹。
战友们一个个羡慕嫉妒的盯着他身上的毛衣,恨不得给他扒下来。
“咱妹妹真是心灵手巧,这毛衣织的这个带劲儿。”
“是啊,真不错,谢营,能不能给咱介绍介绍,咱不介意当你妹夫。”
谢平安脸直接黑了,吼道:“都给我滚一边去,我妹妹才十五,是你们这些大老粗能惦记的!”
众人一哄而散,可不敢招惹这位翻脸不认人的谢罗刹。
谢平安把人赶出他的宿舍,就开始翻箱倒柜,表妹辛苦给织的毛衣,他当表哥的不能没表示。
至于信里说的,不让他再寄东西了,他就当没看见。
所以在过年前,韩小英又收到一大包好吃的,她再次头疼的扶额。
这个谢平安,都说了不让他再寄了,偏又寄来,比上次还多,没完没了了这是!
韩小英无奈得收拾着包裹,干着活。前些天生产队杀年猪给大伙分了肉,韩小英他们每人分了一斤猪肉。
只是这么几斤肉哪够过年的,他们又悄摸的弄回来一只猪前腿。
韩小英包了很多冻饺子,还蒸了几锅馒头跟粘豆包,炸了菜丸子,她这几天都是忙忙呼呼的,在准备年货呢
进了腊月之后,他们屋里冷得不行,火盆早生起来了,是从宋大婶家拿来的,而郑家和他们那屋用的是个旧瓦盆。搭炕火墙的事,他们几个商量之后,决定明年再弄,今年先将就一下,反正有火盆烤着,屋里也没那么冷了。
可知青点就不行了,尤其陶永芳出嫁之后更冷清了,也没有火盆烤火,没事儿肖兰她们都窝在炕上不出门了,真的是在猫冬。
而陶永芳出嫁那天嘎嘎冷,韩小英没去,知青点只肖兰跟周文静去送嫁了,就说她做人有多失败吧,结婚都没人乐意去捧场。
陶永芳婆家条件一般,彩礼随大溜给的,陶永芳娘家也没人来,她嫁妆自然也不多。
就这么憋屈的嫁了,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后悔,张牙舞爪的折腾,最后却落得这么个结果。
作者有话说:
明天开v了。
第60章 三合一
韩小英等了几天; 不见刘金枝来还手套,去大队长一打听才知道,刘金枝不在家; 上她姥家串门子去了。
手套肯定是给带走了,韩小英这个气呀; 这什么人啊; 借给她东西不知道还。
“你当初就不该借给她,管她冻不冻手!”谭雅婷愤愤的道。
“我不是寻思,人家死冷寒天的跑她来给我传话儿,手冻得通红的; 就借她戴一小会儿,后来我回来时; 忘了要了。”她当时真没想太多。
一副手套而已,刘金枝脸再大还能赖着不还?她根本没当回事儿; 结果刘金枝一拖这么多天,还带着出门了。
刘金枝一去大个月,回来时都快过年了,手套是拿回来了; 可脏的已经不能看了,左只手套指尖处还烧了个黑洞洞的窟窿; 已经没法戴了。
刘金枝一脸讪讪的; 她也知道自己过分了; 把人家新手□□成这样。
“韩小英对不起哈; 手套被我表妹给弄坏了,我把这条鱼陪给你行吗?”
韩小英本来不想理她了; 见她手上拎着一条冰冻得硬邦邦的鲤鱼; 就问:“这鱼是你妈让你拿来的?”
“不是; 这鱼是我管我老舅要的,谁叫他闺女把你手□□坏了,这弄坏了东西就得赔!”刘金枝一脸理所应当说道:“不过,我妈也知道。”
知道就好,韩小英不待见她,看在她带鱼来赔罪的诚意上,就不跟她计较了。
“行吧,这鱼我收下了。”一双手套不值一条鱼,当然她绝不会承认是馋了,好久没吃过这么大的鱼了。
刘金枝拿来的这条鱼有二斤多重,纯野生的,正好留着过年吃。
见韩小英肯收下了,刘金枝松了口气,讨好的说道:“你不生气就好,我表妹她小不懂事儿,也不是故意的。”她没说自己不该还这么晚,有错都是别人的。
“你们要是喜欢吃鱼,我叫老舅再给你们抓,我姥家那边有条大河,里面有好多鱼。”
“行,我不跟你客气,以后想吃鱼就找你,你姥家离咱们这儿远吗?”韩小英接过用草绳缠着的大鲤鱼,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不远,就在咱们公社东边,有二十多里地,我每年都要去好几趟的。”她姥家那边河水深,村子里全是水田,比宋家堡富裕。
韩小英只是随口一问,她还能不知道于桂香娘家在哪儿?在村里住过多辈子。
永安公社东边那一带的村落,被一条松江支流环绕,水田种出的大米非常好吃,刘金枝前世就是嫁到那边去了,婆家条件很不错。
韩小英没去过那边几次。
刘金枝这人吧,跟她相处两辈子都亲近不起来,可能是前世给人留下的印象实在太坏了,仗着有个当大队长的爹,整天天不怕地不怕的,横行霸道的,没少惹事儿。
在大队长两口子的用心教导下,现在改了不少,可已经长在骨子的东西,怕是改也很难彻底改掉。
说不上啥时候,被隐藏起来的劣习就犯了,韩小英收了鱼就不理会她了。
刘金枝也不怎么喜欢跟她玩,进屋找谭雅婷去了。
鱼放到仓房大缸里,韩小英回屋把手套洗了,等晾干之后把破洞的地方用线补上还能将就戴。
洗完手套,她把黄豆找出来了,她们四个今年总共也没分多少。
留了几斤,剩下她打算都做成大酱,在乡下,酱这东西必不可少尤其青黄不接的季节,全指望它下饭。
“小英,你要做酱吗?”谭雅婷几句话把刘金枝哄走了,见她拎着袋子进来,赶紧过来帮忙。
“今儿个腊月二十八了,再不做就得等过了年了。”
“你问过三婶没?”谭雅婷不知道她会做酱,“学会了吗?”
“早上问过了,三婶教了我半天,我感觉已经会了,想做些试试,不行再去问三婶呗。”今天早上她去找宋三婶学做酱,只不过是装装样子,其实她会做的,又不难。
说着,她把豆子倒进笸箩里,准备把发霉,虫子咬的残破豆子挑出来,这是慢工细活,郑家和跟李明伟也一块过来帮忙。
人多干活快,不到晌午挑完了。
把豆子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泡上一宿,吃过午饭,韩小英就一个人出了门,她准备去知青点溜达溜达。
从打搬出来,她一直没去过。
出门没走多远,就碰见张建设了,他背着他妈。
葛玉莲趴在张建设背上,“哎呦哎呦”不停的叫唤着。
看这样是病了。
大过年的,咋还病了呢?
韩小英用力抿了下唇,憋不住很想笑呢。
这节骨眼上笑可不好,被人家看见容易挨骂,她赶紧把脸扭过去,当没看见他们母子。
张建设也没功夫注意她,直接背着葛玉芝往前趟房去了。
葛玉莲趴在儿子背上,视线高,远远的就看见韩小英了。
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就是这死丫头,上次因为几句玩笑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