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韩小英-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金枝一脸不高兴,“二哥,你拽我干啥,我要跟她们玩,你自己去拜年吧。”刘金枝挣了几下没挣开,手腕被刘红彬钳制着,她气呼呼的。
  “他们去知青点,你跟着去干什么,跟二哥拜年去,等会儿收的红包都给你。”刘红彬攥她不松手,不让她去知青点。
  从打订婚之后,他基本不在村里走动了,他爸三番五次的提醒他,不要跟村里女知青走得太近。
  前阵子,他嫂子利用陶知青针对韩小英的事,他听说后脊背都发凉。
  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婚姻大事竟然被人惦记上了,还拿来做文章,成了利用别人的利器,他知道后这个生气,同时也憋屈,张翠云是他嫂子,他生气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可他什么都没做,就好心用自行车带陶知青去了趟公社,没想到就被那女人给惦记上,早知道他就不那么好心了,也没后来这么多事。
  家里让他早点订婚,他没反对,不管别人惦记也好看中他也罢,他是不会娶个要什么没什么的知青的。
  更不想再出现第二个陶永芳,让人误会他喜欢沾花惹草坏了名声,所以他现在是尽可能的跟女同志保持距离。
  “哼!”刘金枝不满,又有没办法,只能发脾气。
  等韩小英她们走远看不见了,她才不挣扎了。
  “二哥,我喜欢谭雅婷,不喜欢你现在的对象,上次订婚的时候,她还偷偷瞪我呢,别以为我没看见!”刘金枝噘着嘴,她二嫂跟大嫂一样会装模作样,明明不喜欢她,还装出一副亲近的样子,虚伪!
  刘红彬一脸黑线,他对象是有些刁蛮,比他妹妹不差分毫,两人要是针尖对麦芒,以后结婚了肯定有他头疼的日子,不过他以后会把家安在县城,回村的机会不多,不让两人对上就行了。
  至于谭知青,人长得确实漂亮,可惜人家大城市来的,未必看得上他,再说他们也不是一路人,还是算了吧,他不奢望。
  不知刘红彬的这种心思,韩小英她们说说笑笑的到了知青点。
  瞧着他们进来,正跟几个男知青在院子里闲唠嗑的马卫国,一脸揶揄的“哟”了一声,怪腔怪调的,“你们几个来啦,今儿个大年初一,你们早上吃的啥馅饺子啊?”他语气很不善,还在为昨天被郑家和拒之门外的事耿耿于怀。
  “当然是肉馅的啦,初一饺子不吃肉馅的,谁还能吃菜馅的!”谭雅婷立马不留情面的怼了他一句。
  其他人没吱声,这几个早分伙搬出去了,现在各吃各的,管人家吃什么,问多了讨人厌。
  马卫国这家伙就是嘴贱,总挨呲哒没够,谭雅婷说他几句就消停了。
  只是记吃不记打,过几天还是这样,跟个女人似的,啥都计较。
  韩小英压根都不理他,直接进了屋,“大家过年好啊!”
  肖兰她们在炕上吃瓜子呢,也跟她和谭雅婷拜年,说笑了几句。
  “点长,你们没去村里拜年吗?”
  “没有,我们也没谁家可去的,就不出去了。”肖兰叫她上炕坐,给她拿瓜子吃。
  韩小英没上炕,把兜里的花生瓜子糖块掏出来两把,放到炕上。
  “这些都是村里的婶子大娘们给的,她们可热情了。”
  “还有糖呢,真够大方的。”柳玉洁一脸羡慕的剥了一颗糖放到嘴里。
  二队就没这么多和善的,一个个动不动就要给她们介绍对象,她们哪敢去拜年,躲着还来不及呢,就怕被缠上。
  “是啊,还是你们好。”肖兰也这样说道,“陶永芳嫁出去了,村里人又盯上我跟玉洁了。”
  知青点现在的这几个女知青,除了周文静,都到了可以相看的年龄,大过年的就被惦记上了,弄得她们都不敢出去。
  韩小英,“你们去找大队长反映啊,跟大队长摆明你们的态度,只要他发话,保准再没人打你们主意。”
  肖兰苦笑道:“就是大队长媳妇要给我们介绍对象。”她咋找大队长说。
  “那也要说,于婶子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不用担心她不高兴。”韩小英觉得这不算什么事儿。
  “那我回头就找大队长说说看吧,反正我是不会在乡下成家的。”肖兰一向有主意,她坚持不在乡下嫁人,是想有一天还能回城。
  韩小英点点头,赞成的道:“坚持自己的想法没错,不用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咱们总有一天会回城的。”肖兰前世就坚持到了返城,而她却留在了宋家堡,守了半辈子寡。
  一旁的周文静看着正在款款而谈的韩小英,眼神不停的闪烁着,韩小英看着越来越不一样了,自信满满的身上好像在发光,大家围着她,连肖兰遇到事情yihua都要找她拿主意,她再也不是刚来时老实巴交的不喜欢说话的样子,变得她都快不认识了。
  只是韩小英对谁都好,唯独远着她,来了也不跟她说话,她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周文静失落的低下头……
  年初二,出嫁的闺女回娘家。
  陶永芳是知青,娘家在城里回不去,知青点就是她第二个娘家,即使不被待见,她还是回来了。
  她是一个人回来的,她男人没跟着来,韩小英不在知青点,不知道她回来,还是听肖兰说的。
  陶永芳在婆家的日子不好不坏,婆婆为人刻薄,男人又不大顶用,陶永芳还有两个妯娌,整天勾心斗角的,她看着比在知青点时瘦了很多。
  要知道陶永芳可是带着一年的口粮嫁过去的,有几个姑娘像她这样带着粮食出嫁的?她也够倒霉的,摊上这么个婆家。
  韩小英不同情她,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与此同时的定城,田家。
  田氏的二女儿田心荷一家五口来给老太太拜年。
  田氏年前就被田景程接回来了,有儿有女的,怎么好在疗养院过年。
  不过其他儿女离得远,又有些身不由己,只有小儿子陪她过年,难免有些冷清。
  田心荷一家回来,家里才热闹起来。
  中午饭桌上,田心荷吃着碗里的香滑开口的蘑菇,她不住的点头。
  “妈,这蘑菇是小英给您寄来的吧?”吃着不错。
  “可不是,大老远的,丫头给我寄来一大包,还给我做了双棉鞋,你要是喜欢吃,走的时候拿点儿回去,景程不常在家,我一个人能吃多少。”田氏说着低头看了眼脚上的鞋,穿着可舒服了,丫头手艺真好。
  田心荷笑了笑,她妈这是跟她显摆呢,她包括她几个嫂子都不大会做针线,也从来没给她妈做过鞋,还不如一个小丫头。
  “我正有此意,不光蘑菇,山野菜我也喜欢吃,妈你多给我点儿。”她不要老太太就不主动给她。
  “行行,一会儿你自己拿。”田氏大方的摆摆手,丫头邮来一大包东西,肯定是让她看着给家里人分。
  她这二女儿年前忙,一直没来看她,小英寄来的东西,她也没让景程去给送去,反正干蘑菇山野菜什么的不怕坏,不来她老人家就不给,自己留着慢慢吃,可不是她老人家舍不得给。
  “姥,你就那么喜欢韩小英?她不就是一个小保姆吗?”田心荷的女儿纳闷的问道。
  她姥姥这人面相特别严肃,脾气大又古怪,一般人根本入不了她眼,她跟弟妹们都怕她,从来不敢亲近。
  田氏笑道:“什么小保姆,小英在我眼里就是个孩子。”小英跟六十年前的她很像,都是苦大的。
  别看她现在吃穿不愁,生活无忧的,她小时候比小英过得还苦呢,那时候可是战乱,命都没有保障,谈何其他。
  “妈,您对小英是不是有些惺惺相惜啊?”田景程调侃了一句,接着又说道:“那丫头是挺能吃苦的。”
  “能吃苦也是被家里逼出来的,谁生来喜欢吃苦?谁不想每天舒舒服服的。”田氏不想多说这个,就问道:“良玉现在怎么样?不是说受伤了吗?”
  谢良玉曾经是她带过的兵,也是她养女婿,她从前收养过不少战友遗孤,嫁给谢良玉的那个是最没福气的,早早就没了,只留下个儿子。
  谢良玉也算是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发妻去世后一直到平安十岁上,才续娶了一房。
  就是为人有些古板,在小县城一窝十几年,教出的儿子还不错,只是她有些年没见过平安那孩子了,不知长成什么样了,看照片像他父亲。
  田景程跟谢良玉一直有通信,知道他的近况,“他伤早好了,升了一级,年前他去看过小英,说小英挺好的,您不用挂念。”
  田氏听了点点头,“平安他还在那个部队吧?”
  “还在的,而且干得一直不错,那孩子是个稳重的,一点不比他爸逊色。”田景程夸赞道。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平安优秀也是他自己肯努力的结果。”田氏最喜欢上进肯吃苦的后辈,哪怕不够出众默默无闻,她也会给以肯定跟鼓励。
  “妈,我怎么听说,小英她那个妈改嫁了?”田心荷听好友刘秀娥说的,小英妈改嫁了。
  从小英下乡走之后,吴家跟韩家便不来往了,但有些消息还是知道的,定城说大也不大,吴家毕竟跟韩家有层一亲戚关系,有些事肯定要留意。
  “改嫁好,改嫁了省得脱累儿女。”虽然没见过齐淑珍,田氏也听说过她做过的那些作践儿女的事,心里很是不耻。
  她也是年轻守寡,她丈夫牺牲时景程还不会走呢,那时候可比现在苦多了,到处打仗,她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全平安长大,从来没说苛待过哪个。
  她的孩子现在不说个个有出息,但是品行绝对端正,孝顺务实。
  小英那个妈就不配为人母,对孩子不上心不说,简直就是只吸血的蚂蟥,盯上哪个儿女就不肯松开,她要是男人一死就立马改嫁,外人顶多会说她一句自私凉薄。
  现在看着儿女身上吸不出来血了才想起来改嫁,她就是恶毒阴狠,对自己儿女们都算计到骨子里,不过小英兄妹几个以后算是解脱了。
  田心荷没再多说什么,她只是听刘秀娥说了那么一嘴,没有细打听。
  田氏却上了心,小英够不容易的了,自私妈自己改嫁了,可别再回来给孩子们添乱。
  她私下里叮嘱田景程,没事儿多留意着点韩家的那几个孩子,有什么事就帮衬一把。
  田景程其实一直在留意着呢,韩家小英大哥他以前见过,人还不错,挺有担当的,应该能支撑起来家,他妈担心都是多余的。
  韩家现在确实是少有的平静,齐淑珍改嫁之后,就是韩志刚当家做主,家里事都要听他的。
  他这个一向内秀耿直,对弟弟妹妹很上心,工作年前也换了,工资没少多少,只是一些补贴没了,但比以前轻松了。
  上次韩小云回来,大包小包的没少带东西,连小英也捎回来不少特产,家里现在比齐淑珍在时,生活上宽裕多了。
  至于孙桂玲,她上面没有婆婆压着走路都带着轻松,别提多自在。
  至于要犯愁养两个小姑子小叔子,以前不也是他们养吗?
  现在跟以前有啥区别,小莲过年都十三了,等个三两年的就能上班了,孙桂玲她有啥可愁的,更何况韩小云走时还说了,以后她多的没有,一个月五块钱还是有的。
  要知道,韩小云以前可是一分钱不给家里寄的,可见以前是对齐淑珍有意见,不是对她这个嫂子。
  所以孙桂玲现在可消停了,不作不闹的,一心跟韩志刚好好过日子,家里家外大事小情的,她全都跟着张罗着,很是像样。
  韩家现在的日子是再好不过了。
  作者有话说:


第62章 撒邪气
  过完正月十五; 生产队就开始上工了,女同志挑选种子,男同志送粪积肥; 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生产队的大仓库里,几乎聚齐了二队的所有妇女; 三个女人一出戏; 几十个女人聚在一起,热闹程度得不亚于菜市场。
  韩小英带着谭雅婷拿着垫子铺在摞起来的土坯砖上,挨着郭婶正要坐下,准备挑选大豆种子。
  对面贾大芳她妈; 粗哑着嗓子说道:“你们两个小丫头,跟我们一帮老婆子挤啥; 上里头去!”
  她说的里头是仓库最里面,那边墙上没有窗口; 外面阳光照不进来,光线不好不说,春寒料峭的没有阳光十分阴冷,没人乐意过去; 都挤在有窗户的地方。
  挤就挤吧人多热闹,没人会说什么; 偏她记恨韩小英之前向大队长告状; 害他们家被骂的事; 今天逮住机会就想挤兑几句。
  韩小英岂会惧她; 仿佛没听见她说话似的,拉着谭雅婷就坐下了。
  “我们才不上里头去呢; 里头又阴又冷的; 你肉这么厚肯定不怕冷; 要去你去。”
  贾大芳她妈也姓阮,跟阮荷花是出了五服的姑侄,村里人为了好区分,平时都叫她大芳妈或者贾婆子。
  她五短身材倭瓜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