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家子的科举路-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安和平实,正在把摊在地上的干草一捆捆绑起来,这些草都是从山上割下来的,晒干之后用来点火做饭正合适。
  听到敲门声后,平安并未着急开门,而是听到是自家公子的嗓音后,才把闩着的院门打了开来。
  然后平实“嗒嗒嗒”地往山坡上跑,好去告诉爹娘,公子过来了。
  不多会儿,徐老实和杨氏就急冲冲的跑过来行礼。
  夫妻俩一身的草屑,可见方才两人又在坡地上做活了。
  徐老实满头满脸的汗,不过精神头却越发的好了,“公子,这两日小的夫妻俩又挖了七、八分地出来,想着能不能种些黄豆下去。”
  黄豆不挑地,在徐老实看来,这样整片的山地荒着实在可惜,不如整理些出来种黄豆,等得了收成,公子也能多些进项不是。
  在徐老实的心里,自家公子就是他们一家的救命恩人,他别的报答本事没有,好好做活却是能做到的。
  林远秋没想到徐老实会主动去挖地用来种豆子,所以,这会儿他心里要说一点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
  果然,这世上还是付出能得到回报的多,自己那日的善心,也算得了收获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朝徐老实点头笑道,“等过两日,我就买了豆种过来。”
  随后又介绍了周子旭的身份,“这是三姑爷。”
  一听是三姑爷,徐老实忙上前与周子旭行礼,“小的见过三姑爷!”
  杨氏也紧随其后,“见过三姑爷!”
  而周子旭,此时心中的震撼可不小。
  可以说,从进入庄子的那一刻起,他的眼睛就忙不过来了,连片的山坡,蜿蜒的围墙,小鸡在草丛中啄食。
  周子旭还看到,离自己最近的那块山坡上种了不少树苗,而其他那些坡地上,虽看着野草成片,可给人的却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心旷神怡。
  而后是林兄与下人有条不紊的交代,这些话听到周子旭耳里,老成持重极了。
  所以周子旭心里怎可能不震撼。
  再想到自己与林兄同岁的年纪,可与林兄相比,自己仿佛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儿,两人相差得可不止一星半点了。
  看来,自己跟大舅哥还有的学呢。
  怕人太多会惊了兔子,林远秋和周子旭去山上时,并未让其他人跟着,包括书砚,也都未带上。
  打猎可是个耐性子的事儿,等到了徐老实说的野兔常出没的地方,林远秋和周子旭就找了一棵稍大些的树,躲到了树的后头,两双眼睛随时察看着对面草丛里的动静。
  这会儿弓箭正拿在周子旭的手上,所以在看到草丛中探出一抹灰色的身影后,他马上开弓搭箭,很快一支箭羽就飞了出去。
  周子旭心情激动,想着也就二十来米的距离,不可能会失了准头,所以待会儿肯定会有兔肉烤着吃了。
  结果却看到,听到响动的灰兔几个跳跃就没入了草丛,而他方才射出的那只箭,与野兔还差着三、四米的距离呢。
  这准头偏的有点多啊,周子旭不明白,在府学那会儿,自己练的不是还挺不错的吗。
  他有些不好意思,摘下腰间的箭囊和弓一并递给了林远秋,“喏,轮到林兄你了。”
  林远秋并未多说,把箭囊系在腰间后,就从里面抽出一只羽箭来,准备随时做出攻击。
  很快,方才逃走的野兔,又悄摸摸地钻出来了。
  林远秋没有丝毫犹豫,搭箭、开弓,一气呵成。
  随着“嘭”地一声弓弦响,一支飞跃而出的箭羽,直接贯入了灰兔的脖子中。
  周子旭:“……”
  今天的“打击”怎么一件连着一件啊。
  还有,林兄这也太厉害了吧。
  ……
  六月下旬的时候,林三柱来到了京城,和他一起过来的,还有周兴。
  都是为了儿子拜师的事,两人自然是结伴而来的。
  虽一路风尘仆仆,可周兴和林三柱满脸的喜色掩都掩不住。
  在他俩看来,再没什么比儿子能寻到好老师的事更让人高兴的了。
  周子旭上前与林三柱见礼,虽已定下亲事,可他还是头一回喊岳父呢。
  听到女婿喊自己岳父,林三柱自然乐的见牙不见眼,再看几个月未见,自己这个大女婿长得越发有朝气的模样,心下更是得意了起来,同时也心里在想,若在十年前,他是做梦都不敢想日后会有这么好的一个女婿的。
  而周兴,则对林远秋感激道:“远秋,周叔还得多谢你照应着子旭呢。”
  周兴是知道的,这次若没有远秋的相帮,子旭哪有拜上老师的机会啊。这次子旭在来信上也说了,说是多亏远秋在秦大人面前提起他。
  林远秋摆手,“周叔客气了,我与子旭本就要好,相互帮衬都是应当的。”
  林三柱也笑着与周兴说道,“咱们两家如今可是亲家,你说这么见外的话做啥,再说他们两个出门在外,自然要互相照应着了。”
  ……
  因着秦大人还有两日才轮到休沐,所以林三柱和周兴并没急着上门去拜访。
  等到了第二日下午,林远秋就领着林三柱去了墨林轩一趟。
  自从儿子来信告知在京城买了店铺和庄子的事,林三柱就在心里想了无数遍店铺的样子,可每一次的想象,都不如此刻的亲眼所见更让他心情激动。
  宽大的门脸,店堂里头收拾的清清爽爽的,而铺子后头还有带着阁楼的住房。
  林三柱心想,这间铺子比高亲家的那家书肆还要好。
  不过三百多两银钱的卖价,也实在不便宜呢,
  想到银钱,林三柱立马想起自己还有一件事未和儿子说。
  于是等回到客栈后,林三柱便从贴身的衣衫里掏出一个钱袋来。
  打开钱袋后,林三柱就从里面拿了十几张银票出来,而后全递给林远秋道,“这是你爷让我带给你的。”
  给我的?
  林远秋有些诧异,好好的,突然拿这么多银票给自己做啥。
  他把手里的银票数了数,一共五百六十两,所以,爷奶不会把家里的银钱全都拿过来了吧。
  许是看出林远秋的心中所想,林三柱笑道,“哪能全都拿过来啊,你奶还留了一张五十两的在家里呢,哦,对了,你爷说了,这些银钱该怎么花全由你做主。”
  林三柱满心满眼都是骄傲,他是知道爹娘意思的,肯定是看狗子又是买庄子,又是置办店铺的,觉得这孩子是个会盘算的,所以才放心把家里的银钱全交到狗子手上,好让他帮着划算的吧。
  ……


第127章 林三柱的心思
  听了林三柱的解释,林远秋很快明白了爷奶的想法,这是把家中的银钱交给他,往后都由他来安排的意思吧。
  果然,就听他爹继续说道,“你爷说了,以后咱家的所有进项,留下日常开销的那些,剩余银钱都交到你手上,全由你来给家里打算。”
  在林三柱看来,爹娘大哥二哥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就是间接的把这个家交给狗子来当吗。
  担心儿子会有所顾虑,林三柱忙又开口道,“这主意可不止你爷一个人拿的,你大伯和二伯,还有几个堂哥都是同意了的。”
  至于林三柱自己,那还用说吗,他当然一百个赞成了。
  就像他爹说的,一家人只有齐心才能把这个家给撑起来,好日子也才能长长久久继续下去。
  而最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做法,让林三柱感觉到了家里人对远秋的看重。
  会这样想也并不是说以前没有看重,而是嘴上说的,与实际行动相比,给人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的。
  一直以来,林三柱的想法都是,嘴巴说的再好听,那也只是嘴皮子一动的事,并不费啥劲儿。
  所以也只有像如今这样,真正有所表示出来,才能体现出家里人心中的真实想法。
  而对家里人的这个表示,林三柱可以说是相当满意的。如此,他才会觉得,自家狗子这几年对家里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可不就是辛苦付出吗,他家狗子一个人大老远的出门在外,不但要在学识上专心用功,还想法挣银钱买了庄子和店铺,这些可都是为家里人打算着生计呢。
  若一个个都觉得狗子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话,那往后就别再想啥美事了。
  林三柱心想,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么以后就算狗子想对家里掏心掏肺,他这个当爹的也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到时也别说他这个当儿子(兄弟)的自私,自己又不是傻子,也没这么多应当应分。这世间的好都是相互的,没有谁规定要必须对谁好的道理。
  何况在林三柱心里,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他家狗子。
  要林三柱说,其实爹娘大哥他们把家中银钱交到狗子手上,对狗子来说是增加了担子。可这样的担子,虽有压力,却是甘心情愿的。
  至于原因,还是那句话,因为家人的看重,也就是尊重的意思。
  别说,林远秋也和他爹一样的想法,这世上没有谁必须要对谁好的道理,同样的,你若是掏心掏肺的对我,那么我必报之以琼瑶。
  林远秋把银钱全都收了起来,有了这笔银钱的加入,就离自己要买的大宅子更进一步了。
  想到先前自己的想法,林远秋开口问道,“爹,你说要不要让大堂哥他们过来,好相帮着这边铺子里的生意?”
  林三柱摇头,“还是先不了。”
  其实在收到儿子的来信,说在京城买了铺子和庄子后,林三柱也是起过这样的打算的。
  可后来仔细一想,觉得目前来说还真没这个必要,与其让远枫或者其他人来到京城无所事事,还不如大伙儿拧成一股绳,依旧留在家里好好挣银钱再说。
  看到儿子眼里的不解,林三柱开口解释,“先前爹爹也有过这样的打算,可仔细一想,发现不管是你大哥还是其他人过来,都给铺子增添不出旁的生意,还不如大家聚在家里先齐心多挣几年银子再说。就好比这次爹爹过来时,本还想把你娘做的绣活拿些过来放在店铺里卖,可后来一想,若是绣品销路好很快卖光的话,咱们想及时往店里添货都办不到,非但如此,咱们家绣品样式还会被旁人学了去,这不是白忙一场吗。”
  许是横溪镇离着京城路远的缘故,林三柱来的这两趟,都还未在京城绣坊里,看到过与自家相似的各种绣品。
  所以,对林三柱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可不能被人知晓了。
  而若是这次自己把绣品带到铺子里来,那就等于主动把挣银钱的点子拱手送到了旁的店铺手里。
  毕竟,只要会做绣活的人,哪个学不会啊。所以这个头可不能轻易打开。
  其实林三柱也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直接把家里人全都接到京城来就行了,这样就不用担心会供不上货的事,到时哪怕旁人学了去,自家也是挣了银钱的。
  可一大家子都往京城来,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先不说几十口人要住在哪里,就是日常开销都是个大问题。
  京城的物价可不便宜,单靠一间店铺的进项,哪里能糊得了几十张口。
  最主要的还是这离乡背井的,不下个大决心谁愿意不远千里,而这个大决心自然全都在狗子身上,那就是考中进士当上官。
  可考进士当大官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林三柱不相信自家儿子的本事,这么些年下来,他就是猪头,也都该知道科举考试并不是全凭本事就行的,就像周兴说的,啥天时,啥地利,还有人和啥的,这些都是不能少的。
  你说到时候一家几十口人全待在京城巴望着,而狗子的进士又迟迟不见踪影,届时这不上不下的,不是让狗子心里难受吗。
  所以,林三柱的想法就是,一切以自家狗子为重,在没考中进士之前,家里人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小高山村,别来京城给儿子添麻烦了。
  至于店铺里的经营,现在卖着砚台不就挺好,如今也甭说要挣多少多少银钱,全当养店铺好了。
  等林远秋听明白他爹的意思后,才觉得是自己欠考虑了。
  正如他爹顾虑的那样,一个是在家乡挣银子过日子,另一个是背井离乡的挣银钱过日子,后者若没有一定的盼头在里面,谁愿意不远千里啊,要是真的过来了,到时若没达到预期的话,那么不管给自己,还是其他人,都会带来了麻烦,所以还是保持现状最好。
  想到保持现状,林远秋脑袋中随之而来的是“本末倒置”四个字。
  对啊,自己如今最关键的还是举业,可千万别主次不分了。
  至于铺子,顺带就好。
  再说平时不是有张贵他们吗,所以就先这样吧。
  林远秋心中感慨,这世上怕也只有亲生爹娘会为孩子考虑的这么周全吧。
  想到这里,林远秋走上前,双手搂过林三柱的脖子,而后脑袋往他肩膀上一靠,“爹,儿子听您的。”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