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贫家子的科举路-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这边林远秋刚把人绑好,黑脸汉子就先醒了过来,接着是矮个汉子。
  被反绑着的滋味可不好受,加之头上的伤口又痛,是以两人醒过来后,很快在地上扭动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叫嚷着:
  “快放了老子,不然老子宰了你!”
  “臭娘们,快把老子放了!”
  听着实在呱噪。
  钟钰柔指着落在地上的帕子对林远秋说道,“这方帕子是他俩的,想来是浸了药的。”
  林远秋不是笨人,立马明白了话里的意思。
  趴在地上的黑脸汉子,并不知道背后的情况,还在骂骂咧咧个不停,结果下一瞬,叨叨不停的嘴很快就被帕子捂上,然后啥事不知了。
  紧接着矮个汉子也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见识了迷药的可怕后,林远秋把帕子重新扔回到了地上。
  这时林远秋才后知后觉想起,自己还未跟人家姑娘道谢呢。
  想到这里,林远秋站直身子,拱手朝着钟钰柔深深作了个揖,而后认真道:“今日亏得姑娘仗义,否则后果不敢去想,林某替侄女多谢姑娘的救命之恩。”
  钟钰柔忙侧身避开,摇头,“婉清与我原也是亲戚,救她自是应该,当不得公子的谢。”
  此时此刻,钟钰柔终于记起眼前之人为何看着似曾相识了,这不就是那个站在围墙外帮自己捡毽子的人吗?
  而林远秋,在听到钟钰柔说得原也是亲戚的话后,就朝她看了过去。
  先前因顾着男女有别,林远秋也没好意思朝人家姑娘看得仔细,这会儿直面看过之后,倒很快从脑海中抓出一片记忆来。
  鼻头小巧,杏眼乌润,白皙的脸颊上略带了婴儿肥,还有就是眉心上的朱砂痣。
  所以,这不正是自己帮着捡过毽子的那个女孩子吗。
  也就是子旭的姑表妹来着。
  林远秋之所以会这么快想起,也是因为对方眉心间的朱砂痣太给人印象深刻。
  再想到周子旭小姑一家如今正在京城,林远秋自是更加肯定自己没有认错了人。
  真没想到竟然会有这般凑巧的事。
  此时钟钰柔心里也和林远秋有着一样的想法,那就是今日实在太凑巧了。
  凑巧她今日上街,凑巧碰到婉清被拐,自己把她救了下来,却又发现婉清的叔父凑巧是那个帮自己捡过毽子的人。
  “远秋,远秋……”
  没等两人再说些什么,就听到远远的有叫喊声传来,听着像是周子旭的嗓音。
  想到之前自己让他快去报官的话,林远秋觉得,应该就是周子旭带着官差找过来了。
  “想来是子旭和官差他们。”
  林远秋准备往弄堂口走,这条巷子可有不少的弄堂,自己不走出去些,子旭他们恐怕一时找不到这里来。
  “林大哥,我要先回去了。”
  听到有官差过来,钟钰柔便准备离开。如今她还在孝中,自是越少有动静越好。
  而今天的事,肯定免不了要上衙门,自己还是避开些为好。
  看到钟姑娘发间只簪着的一朵素花,林远秋也很快反应了过来。
  这里人守孝讲究“不得孝三年,闭谢绝世务”,虽好些人不会一字不差的照着做,可私底下和明面上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这会儿钟姑娘确实不适合露面。
  最后,主仆二人出了弄堂,很快就从巷子的另一头离开了。
  林远秋抱着婉清,看着一抹雪青色的身影越走越远,而后一个拐弯便消失在视野里。
  和官差一起过来的,除了周子旭,还有林三柱和林远枫。
  三人看到地上被绑的紧紧的两个拐子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狗子(远秋、周兄)啥时候这么厉害了,竟然以一抵二?
  林远秋自然不会瞒下钟姑娘救了婉清的事,只不过这里并不是说话的地儿。
  失而复得的喜悦,让林远枫抱着女儿失声痛哭,他都不敢想象,若这次真丢了女儿,自己该怎么活。
  林三柱没忍住,上去就是好几脚,要不是担心把人给踢死,自己说不得要去蹲大牢,他恨不得当场就送这两个挨千刀的上西天。
  不过,林三柱也不急,本朝对偷拐人的贩子从不会手下留情,这两人怕也没几天活头了。
  显然这几名官差对人贩子也是深恶痛绝的,见两人还没醒,便问此时在巷子里围观的百姓,“你们谁家近的,快去提了井水来。”
  当下就有人照做了。
  很快,躺在地上的人贩子就被冰冷的井水泼醒,然后由官差们押走了。
  林远秋让张贵跟着官差一起过去,有什么事再回来禀告。
  张贵连连点头,等转过身时,忍不住拿衣袖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幸亏菩萨保佑,小小姐没事就好。
  林远秋他们自然不会用官差的法子把孩子弄醒,几人很快来到医馆。而后林远秋就看到,那白须老大夫先是翻开婉清的眼皮瞧了瞧,紧接着去里间拿出一个与香囊差不多大小的布包,然后放在婉清的鼻孔边上晃了晃。
  之后,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过了片刻,就见林婉清睁开了眼睛。
  “清儿,快告诉爹爹,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显然,林婉清还有些发懵,她记得自己看到有小贩扛着插满小面人的草把子过来,就想着给家中的弟弟妹妹们各买上一个,可等她走过去还没多久,就很快啥事都不知道了。
  “大夫,我家侄女还需吃些药吗?”
  林远秋还有些担心,这可是蒙汗药,可别伤了孩子才好。
  老大夫摇头,“无妨,只需好好睡上一觉即可。”
  得了大夫的准话,几人提着的心总算落到了实处。
  回到家后,林远秋便把今日的事仔细与家里人说了。
  等得知救人的姑娘就是周兴的外甥女时,林三柱很快记起先前自己想给狗子说的亲事来。
  想来正是这位姑娘吧。
  再想到她父亲是军中的都教头,那么就解释的通,人家为何会懂些拳脚功夫了。
  既然两家没说成亲事,林三柱便没有再提这件事,免得坏了姑娘家的声誉。
  不过人家救了婉清的事,他们家该有的感谢肯定是不能少的。林三柱准备过几日就让女婿带他去钟家一趟。
  因着被拐的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婉清都窝在房里不怎么敢出门。
  不得不说,林远枫照顾孩子是真的耐心,加之脾气又好,很快就把孩子从惧怕中拉了回来。
  之后,林远枫又带着女儿去庄子上住了一阵子。日日有小丫作伴,再加上庄子上可有不少的兔子养着,每日拔草喂兔,小娃儿哪有时间去想旁的,就这样,婉清又活泼了起来。
  ……
  五月正是石榴花开的时间。
  当院子里一朵朵红艳似火的花朵挂满枝头时,屋宅的修缮已进入到尾声。
  离开家这么久,林远枫自然盼着回家了,特别是林婉清,她已经有好久没看到娘亲和弟弟妹妹们了。
  至于林三柱,倒没有这样的想法。对他来说,只要跟狗子待在一块儿,住哪里都成。
  只不过家里还做着绣品的生意,他自然不能一直离家在外。
  何况,这次他还得把儿子画的书签花样拿回去。不然家里绣品的花样,就要接不上趟了。
  是以,等这边宅院全都修缮完毕后,林三柱和林远枫,以及婉清,三人就离开了京城,回家去了。
  送走了爹和堂哥他们,林远秋又扎进了书堆里。
  离春闱只有转瞬即逝的半年多时间,说是近在眼前都不为过。
  这些时日,国子监的众学子在学业上都加倍用着心,各堂助教也多了好些文章上的讲解。
  想来大家都不愿辜负这三年的光阴。
  比起其他学生,他们这些有老师的,平日里要做的题目和文章自然会更多一些。
  自上个月开始,秦遇就着重了制策,常会从晦涩难懂的易经中,让林远秋和周子旭论述出一篇策文来。
  会试跟乡试一样,更注重实践应用,考的内容,大多是考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公文的写作能力。毕竟考过了会试就是殿试,等中了进士之后就步入官场了,而对一个称职的官员来说,这些能力都是必备的。
  说实话,对于自己的两个弟子,秦遇心里一直都有着自己的判断。
  他觉得,此次会试,若真要分出个胜算,那绝对是远秋更大一些。子旭记性是好没错,可对事物的见解上,就不如远秋来得精辟和独到。
  其实,秦遇一直都很纳闷,自己这个还未弱冠的弟子,怎么每次分析起事物来,都像经多见广、饱经世故的媪翁一般,见解透辟,每次都能洞悉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实在想不通后,最后秦遇只能归类到家境上的原因,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想来洞察力比旁人更敏锐也属正常。
  到了十月的时候,王文昌来信告知了乡试落榜的事。并说此次乡试他虽落榜,可收获着实不少。
  观他信上的语气,林远秋觉得这持之以恒的心态倒是难能可贵的。
  今年除夕,林远秋是在京城过的。因着是在新宅子里过的第一个年,所以林远秋写了好些春联和门对,把整间宅子烘托的喜气洋洋的。
  周子旭也过来了这边,再有一个多月便是春闱,他自然也没有回乡。
  等林三柱赶到京城时,已是正月二十九,离春闱开考正好还有十日时间。
  ……


第137章 会试
  这段时日的国子监学子,用分秒必争来形容都不为过。
  这不,有在饭堂里边吃饭边捧着书册研读的;有来往于课堂路上冥思苦想的;还有天未亮就点起油灯背文章的。
  林远秋可以肯定,若不是担心会一不留神把书册掉到茅坑里,想来定会有好些学子连上茅厕都想眼不离书的。
  至于下午半日,那更是八角亭这边一簇,游廊那边一群,无一例外,全都是忙着备考的学子。
  春闱在即,大伙儿都想抓住这最后的十来日,再装一些学识到肚子里。
  不过也有忙里偷闲的,等林远秋路过八角亭时,就听到又有学子说起了昨日的话题。
  只听一位声音略显粗犷的说道:“陆兄言之有理,看来此次会元定是丁德进无疑了。”
  接着又听一位声音高亢些的说道:“怕是不止,会元之后还有状元,想来再过不了多久,咱们国子监就要出一位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了。”
  之后便是一连好几声的附和。
  “吕兄所言甚是。”
  “吕兄言之有理。”
  “吕兄所言极是。”
  这是又在分析谁能得中头名会元的事?
  这几日除了备考,气氛最热烈的应该就是猜一猜谁能考中头名会元的事了。
  至于猜测的依据,自然是从前几次的举试成绩中总结出来的。
  林远秋也是最近才知道,原来整个国子监的学子当中竟然有五个小三元,连中四元的也有两个,也算是卧虎藏龙了。
  不过在这七个人当中,大家最看好的还是丁德进,毕竟这可是乌静先生的弟子。且人家这些年不论是小考还是末考,成绩都未下过前十。
  说到小考和末考的成绩,先前也有学子提到过林远秋,觉得他的小考和末考一直名列前茅,有好多次还在丁德进之上,所以得中会元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结果说这话的学子很快就被人给反驳了下去。也不想想,那林远秋先前不说考中四元,就是一元都未得过,怎可能突然考出个会试头名来。他小考和末考确实很好没错,可不是常有这样的学子,平日里看着诗赋策文样样都好,结果一进贡院就发怵,说不定那林远秋正是这种情况呢。
  众人一听,都觉得很有道理。不然哪有人平日考试都不错,可试举时却成绩普通呢。
  ……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虽已过立春,可这几日气温却下降了不少,天越发冷的厉害了。
  回到宿舍后,林远秋并未继续看书写文,虽备考重要,可专注了一整天,总要给大脑空出些放松的时间才好,否则适得其反是迟早的事。
  林远秋从书箱里把剩下的几个包袱拎了出来,想着今晚就把它们全完成了,这样明日就可以给朱掌柜送了过去。
  这些时日虽忙着备考,可林远秋从未停下画画的事。虽挣银钱是主要,可用它来调节枯燥的备考日常也是不错的。
  对喜爱妙手丹青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画画更让人身心愉悦了。
  是以,每到眼睛疲劳需要缓一缓时,林远秋都会拿出画纸和颜料画上一会儿,让自己神清气爽的同时,又顺带把银子给挣了,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自前年拿出所有积蓄购买了宅子后,如今一年多过去,林远秋又攒下了近两千两的银子。
  都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林远秋觉得确实是这么个理儿。有了银子在口袋,他心里的确要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