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会儿,老林头突然发现,那做木梁、柱子和檩条的木料山上就有,而泥土更是到处都是,塞北这儿多的是土坡,想就地取材建造房子,最是容易不过。
可见,村民们只要肯花力气,根本用不了多少银钱,就能把房子顺顺利利的盖起来。
“爹,那瓦怎么办?”林大柱表示盖房子的瓦片还没算进去呢。
林二柱一听,也连连点头,“对啊。盖房子没瓦可不行。”
那夯墙用的泥巴与木梁檩条能就地取材,可屋顶上的瓦是无论如何都要花银子买的。
在林大柱和林二柱看来,这买瓦的银子,可不见得所有村民都能拿得出。
林远松和林远槐,还有林远柏,三人听后也是点着头。
记得当初他们家盖小高山村的那些房子时,单是买瓦,就花了二十多两银子。
虽这会儿村民们盖的房子,肯定不如他们小高山村的房子大,可花上三、四两银子买瓦片,绝对是要的。
而这当中,若是有村民买不起瓦,那么盖房子的事,怕就有的拖延了。
老林头却不这样想,他看着老大老二,还有几个孙子说道,“你们难道忘记咱家先前是啥样的了,那会儿咱们家的屋顶不都用茅草盖的吗。其实不光是咱们家,村里好些人家的房子也都用的茅草屋顶,盖这样的房顶只需花些力气拾掇好茅草就成,哪还需要花银子。”
老林头的意思明显,没有银钱买瓦的人家,大可以用茅草来盖屋子啊。这次从京城一路过来,那沿途看到的屋宅,也都是土胚墙、茅草屋居多。所以盖茅草房太正常不过,届时只要绑的厚一些,铺盖均匀,就不用担心会漏了雨水,或是灌风进来。
对于老爹的话,林三柱是非常认同的,“爹您说的没错,买不起瓦的人家,就先用茅草盖着,等日后手头宽裕了,再把屋顶换成瓦片的也不迟。至于茅草,那就更不用愁了,咱们刚进永宁地界时,那官道两旁就长着不少,到时正好可以把它们割了盖房。”
一听要割城郊的那片茅草,钟荣忙开口说道,“亲家此提议极佳,先前看到那连成片的茅草时,我还担着心,想着要是里头藏了匪徒或是山戎人,咱们根本就发现不了,依我看,那儿的茅草确实该清除了为好。”
郊外的茅草地足有半人多高,且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长着,这样的地方,往里躲上一、两百个人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
当时钟荣就在想,等有了空,他一定要跟女婿说说,让派人把这些茅草都给处理了,这样才不留隐患。
钟荣的话,让在场众人忍不住惊起了一身冷汗。
对啊,那茅草长得这么茂盛,里头藏人实在太容易不过,他们咋就一点都没想到呢。
林三柱也是,当时他看到那片茅草地时,想到的确是笤帚、扫把,觉得这要是在京城,他和大哥二哥还有侄子们做笤帚卖,到时就算卖二文钱一把,这么多茅草都能挣上不少。至于为何要在京城卖,当然是因为京城人多有销路了。
至于林远秋,他可以肯定,自己看到那连成片的茅草地时,并未往安全上想。
果然术业有专攻,岳父不愧在泾州军营多年,警惕性要比他们强得多了。
所以,自己让岳父帮忙看顾着兵营,绝对是明智的做法。
说好了搬迁盖房的事,接下来林远秋又说起了自己的另一件打算。
“爷,奶,趁着此次村民们盖房,孙儿想在城里盖两间大作坊。”
老林头诧异,“盖大作坊做啥?”
在场其他人听后也同样不解,好好的盖大作坊做什么。
林三柱立马就想到了柿饼上,“远秋,你的意思是,咱们家盖了作坊,好做吉祥如意饼的生意?”
听三儿子这么一问,吴氏和老林头,倒是很快想起郊外到处可见的柿果林了。
林大柱和林二柱,还有林远枫林远松几个也想起了这事。永宁州这边的柿子树可有不少,届时定能做出许多的柿饼出来。
只不过做吉祥如意饼,最多两个来月的活计,没必要一口气盖两间作坊出来吧?
难道远秋(五弟)这是准备把家中绣品买卖也做起来?
想到这里,屋里几人顿时眼睛一亮,这样他们不就跟在京城时一样,家里又有挣银钱的营生了。
在场最纳闷的,恐怕就是钟荣、钟锦安,还有钟锦华了。吉祥如意饼他们是吃过的。每次送年礼时,林家都会拿了过来,钟荣还记得那软糯香甜的味道呢。
至于吉祥如意饼具体是怎样做成的,钟荣父子三人并不知晓。只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最主要的是,哪有地方官在自己辖地明目张胆开作坊挣银子的啊。
这要是被人知晓了,被参上一本是肯定的。
老林头和林三柱他们,倒是没想到这上头上去。此时他们心里不解的是,为何好好的,远秋居然想起开作坊来了。
面对家里人的疑惑,林远秋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想法。
“爷,奶,孙儿让村民们迁至城里,除了想保他们不受山戎人的侵扰,还有就是想让整个永宁州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可好日子单靠几户人家做营生肯定不行,孙儿自然还得想法子让他们有事做,让大家都能挣上银子养家糊口。而咱们家开了作坊,正好可以让百姓们来作坊干活挣工钱了。”
虽不知道最后效果如何,可总要试一试才能知道。
至于卖吉祥如意饼,以及绣品的收入,自然都算林家的。
话说,那种“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缺德事,林远秋肯定不会去做。
可林远秋也不会高尚到把挣得的银子傻傻奉献出去,自己一家老小几十口人,外加几十个下人,又不是靠空气活着的,当然需要银子养家了。
不过林远秋已经想好了,若是作坊盈利不错的话,到时他肯定会拿出一部分银子为百姓们谋福利的,比如在城里盖上几所学堂,再请上夫子,好让城里的孩子都有免费的书可念。
“远秋,开作坊的事若被……”
钟荣并未把话说完,只用手指了指上头,意思不言而喻。
林远秋摇头,“这倒是无妨,届时作坊就以家中女眷嫁妆的名义开办,且一切手续咱们都按正规的来,包括购买地基的银两,咱都一文不差的算给衙门。”
朝廷虽规定不许官员经商,可官员家眷的嫁妆铺子或是作坊,都是被允许的。京城就有好多这样的嫁妆铺子,至于到底是不是真的嫁妆铺子,大家可都是心知肚明的,想来这事圣上也应该知晓才对,不然单靠官员的俸禄,怎可能养活一大家子。
林远秋觉得,只要自家照着规矩,不漏缴税赋,不做欺行霸市之事,就不存在让旁人指摘的地方,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听到会以家中女眷的名义开办作坊,钟荣便放了心。
……
第190章 屋宅样式
林三柱有些纳闷,怎么事情都已经商量好了,也没见儿子提起要给村民们贴补银钱的事。
难道远秋忘记了?
可是不太可能啊,林三柱觉得,就凭自家狗子的聪明脑袋瓜,怎可能把这么大的事给忘了呢。
林远秋自然不知道他爹此刻的心中所想,否则定会把自己的想法好好与爹说一说。
虽两万六千两银子听着挺多,可永宁州的村民人数更多,若是就这样不分轻重缓急,盲目的把银子分发出去,怕是过不了几天,就一文银子都不剩了。
林远秋一直秉持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的做法,同样的,那笔银子也应该用在有必要的时候。就目前来说,他还未发现有必须要用到这比银钱的地方,所以暂时还是不去动它吧。
还有,林远秋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在动用这笔银钱时,得让爹悄悄把银钱的由来告知爷奶,否则他爷还好,他奶要是以为小孙子把自己的存银贴补出去了,肯定会心疼的睡不着觉的。
至于爷奶会不会把这件事说出去,林远秋表示自己并不担心。因为这么多年来,只要有关他的事,吴氏和老林头向来都是嘴巴紧的。
感觉才说了一会儿话,却很快到了戌时正,再看外头的天,已彻底黑了下来。
平安早把屋里的油灯点上,想到待会儿公子还要画画,平安忙又去了书房,把桌案上的那盏油灯也拿了过来。
而这边钟荣父子三个,正准备回院子去洗漱,想着明日他们还要到军营呢,今晚得早点睡觉养足了精神才行。
只不过三人才跨出门,就听女婿(妹夫)说起要给村民们画房子样式的事。
给村民画房子?
父子三人有些好奇,这样的事情他们之前可从未碰到过呢,自然想一起参与进来了,也都想看看有哪些样式,于是父子三人又转身走了进来。
再看林远秋,这会儿已把画纸摊到了桌上,而一旁的平安,已拿着墨条在砚台里磨墨了。
之所以会选在大晚上设计户型,林远秋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白天他有好些事要忙,加上这会儿已是四月底,如果想让村民们赶在冬日来临之前都住进城里,那么盖房子的事就得加快动工才行。否则一拖二拖的,今年村民们恐怕又得在城外过冬了。
一听要给村民们画房子,屋里众人就没有一个不兴奋的,要知道,这可是好几万的人口数呢,再想到将来村名们都将住进自己设计的房子里,心里都是满满的自豪。
老林头先拿了主意,“远秋啊,依爷看,房子的样式就按人口数来,譬如一到三口人的一种,四到六口人又是另外一种,然后是七到十二口的,再有就是十五口人以上的。还有那宅基地也是,咱们也依照人口给大家划分。”
林大柱点头,“爹说的对,咱们就按照人口数来,这样大家都没话说。”
“对,就依照这个法子来办,想来村民们都应该没意见才是。”林二柱也跟着附和。
钟荣也觉得这办法不错,人口多的地基就宽,人口少的,分到的地基自然就小了,合情合理的,挺好。
林三柱却是意见不同,“要我说,都是白给的地,为啥还要顾忌着村民们的意见。再有,凭啥人口多的人家就要多分宅基地,人口少的人家就要比别人少。要我说,干脆每家每户都一样,都划给他们同样大小的宅基地,至于要盖几间房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人口多的可以多盖几间,人口少的那就少盖几间。依我看,咱们这会儿要做的,就是给家里人口特别多的村民,多画几张紧凑些的住房样式,别到时胡乱建造一通,最后浪费了力气不说,还弄的一家人都不够地方住。对了,村里孤寡的宅基地,咱们可以给的小一些。”
“还是我家三娃的法子好!”这边林三柱的话刚落音,吴氏就忍不住夸上了。
不得不说,林三柱的这番话简直说到了吴氏的心里,刚刚她听了老头子的主意后,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现在听三儿子这么一分析,吴氏立马就反应了过来,对啊,都是官府白给的宅基地,凭啥不一样,若按着人多多分,人少少分,要是碰上不讲理的村民,到时人家肯定会说,往后他们家人口多了怎么住。
而给大家分同样大小的宅基地就不一样了,到时该怎么造房子是村民们自己的事,就像三娃说的,人口多的可以多盖几间,人口少的那就少盖几间。
反正无论怎样,都不会埋怨官府处事不公,如此,村民们相互之间也不会生出矛盾来。
想到这里,吴氏满眼夸赞的看向三儿子,心道,她家三娃真不愧像她这个老娘,一样的脑子聪明顶用。
自家老娘看三弟的宝贝眼神,虽让林大柱和林二柱有些羡慕,可不得不说,三弟方才的说法确实有道理。
林大柱和林二柱突然觉得,也只有三弟这样的法子,才能完完全全让村民们闹不出矛盾来。你想啊,大家都一模一样的,还有啥矛盾可闹呢。
林远秋没想到他爹居然跟他想到一块儿了,对于划分宅基地,林远秋和林三柱一样的想法,那就是每户人家都一样,这样村民们才不会有旁的意见。
而村里的孤寡老人,林远秋原本是打算是想让他们都住到一块儿的,不过这一想法还没最后确定,他准备到时再看情况。
老伴对三儿子的宝贝劲儿,老林头早已见惯不怪了。此时他心里也跟吴氏有着同样的想法,那就是三儿子的主意确实要比他的好上太多。
“还是老三想的周到,你给的主意可比爹的好多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林头也学会了不吝啬对孩子的夸赞。今日这事,若换做几年前,他最多点点头表示赞同。可如今却是不一样了,老林头可是看到好多回小孙子夸墨宣墨昊他们,且他发现,几个被夸了的孩子,不管是背书还是习字,都认真积极了许多,于是,有样学样,慢慢的,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