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氏闻言笑了起来,确实嫂子说的对,能多陪相公几年比什么都好。
  “恭喜嫂子,今年家里的粮食又是大丰收啊!”
  蔡氏透过窗户看到外面忙碌的人群,说真的还真是有些羡慕的。
  羡慕的同时,不由自主的又把眼光看向了小七,自家里怎么就没有这么个福娃呢?
  “瞧你羡慕的,你家里每年的收成也不错啊。”卫氏笑了起来。
  听到这里,蔡氏也笑了起来,家里的收成确实不错,虽然比嫂子家差些,但比其他庄户人家还是好很多。
  小七乖乖的坐的在桌子旁安静的听着长辈们的谈话,在听到娘说到小婶婶没必要羡慕他们,小婶婶家地里的产出也不错时眸光微闪一下。
  小婶婶与小叔叔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地里的产出之所以会比其他人要好。
  那是因为前几年小七跟着爷爷看小叔叔家给地浇水,因为是至亲的原因小七没忍住掺了一两次空间井水的原因。
  几年的时间里也就掺了这一两次,但也因此改善了一些土地的质量,这也是为什么收成会比其他人好的原因。
  自己家会这么好,当然是因为每年小七都会找机会掺一点井水的原因,但也仅仅是一点点,太过了,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就不好了。
  只不过这些事情她做的隐秘,只有自己知道,家里的任何人都不知晓罢了。
  对于她所处的封建社会,小七不隐秘小心也不行,这里视人命如草芥,一个不妥就会给家里带来灭顶之灾。
  这辈子拥有这么好的家人,小七是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
  就如仇景家里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就是因为钱多,被有心人盯上落得个家破人亡。
  闷头过日子才是王道,一家人只要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
  这边锦绣对于奶奶她们的谈话是一点都不感兴趣,无聊的她看着小姑姑。
  小姑姑托着腮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不和她说话,没意思的锦绣默默的拿着奶奶的绣棚观察了起来。
  奶奶的这件绣品似乎快完成了,锦布上绣了许多栩栩如生奶奶说是牡丹的花朵,上面几只逼真的斑斓蝴蝶在翩翩起舞。
  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达到这种水平,小姑娘羡慕的想着。
  只是小姑娘似乎忘记她如今连绣花针都没拿起过,谈何来的水平。
  不管两小的如何无聊,妯娌俩你一言我一语的倒是聊的欢实。
  “对了,嫂子多谢你晌午送来的鱼,好久没吃了,今日总算过瘾了。”
  卫氏笑笑,“也是巧了,今日凑巧小七跟着他哥哥一同去镇里的碰上卖鱼的,这不这孩子就买回来了。”
  蔡氏一听兴趣立马上来了,“原来是大侄女买的,我还以为是青山他们买的。”
  “说起来也是大侄女运气好,我这从冬日过后也多次去过镇里,一次也没碰到过卖鱼的。”
  “真不愧是咱家的福娃,运气就是好。”
  “哪有什么运气,不过凑巧罢了。”卫氏听了弟妹的话被逗乐了。
  “反正小七就是咱家的福娃,来大侄女,让婶子抱抱沾沾福气。”说着蔡氏就想把魔手伸向小七。
  小七:……小婶婶什么福娃是假,想过过手瘾是真吧?
  小七赶紧把身子往后一倾,速度极快的脱离了凳子。
  “娘,小婶婶,我突然想起我的大字好像还没写完呢,我就不陪你们啦。”
  “这天眼见着就黑了,写什么大字呀。”蔡氏看了看窗户外灰蒙蒙的天空。
  “不要紧,书房里有油灯,我走了,娘小婶婶再见。”说着小七快速的退出了房间。
  “小姑姑,等等我我也去写。”锦绣赶紧追着小姑姑而去。
  两个小姑娘出了门后,竟不约而同的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小婶婶的杀伤力太大了。
  看了一眼忙的热火朝天的众人,接着小七拽住了锦绣的手向着隔壁的书房走去。
  眼见着就到了爷爷书房的门口,锦绣有些着急了。
  她只是想从小姑姑一起出来,并没有真的想去练毛笔字。
  “小姑姑,我突然发现我还有点事情,要不你先去写一会儿,我随后就到。”
  锦绣到了书房门口,停下了脚步,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
  就知道会这样,小姑娘太懒了,只要是以读书习字的事情沾边的,她绝对会躲得远远的。
  今日小七可不准备惯着她,眼见的锦绣越来越大,是要拘拘性子认真练练字了。
  她也不说话,就用了她那一双墨玉般漆黑的杏眼,冷清的盯着锦绣,眸光中好像有一轮漩涡在不停的旋转,想要把人吸入其中。
  看的锦绣心里开始发毛起来,小姑姑的这个眼神太可怕了,眸眼中没有一丝感情,看着她就像是在看一件死物。
  “呃,小姑姑我突然想起好像事情并没那么着急,要不我练过字再去办。”锦绣求生欲极强的说道。
  见到小姑姑点点头,才从心底松了一口气,生无可恋的被小姑姑拉进了书房。
第185章 您收着
  书房中的油灯被小七点亮了起来,刹时间书房里亮了许多。
  油灯一直是放在书桌旁的灯架上,所以整个房间中最亮的还是书桌的范围内。
  小七拿出了两张宣纸,平整的铺在了桌面上,其中一个用镇纸压上,另一个拿了本书压好。
  从书桌上的笔架找出了两个毛笔,递给锦绣一个,自己拿了一个。
  仔细的研好磨,丢给了锦绣一本论语,“一张大字,练不完不准出去。”
  “小姑姑?”
  “喊什么都没用,赶紧写吧。”
  接着小七拿着毛笔蘸着墨汁,在宣纸上写了起来。
  锦绣看着小姑姑下笔如风,龙飞凤舞之间一张宣纸就被写满,接着又被铺上了另外一张宣纸。
  无奈的她看了眼手中的毛笔,蘸向了墨汁,终于开始提笔。
  在小七写完四张宣纸的时候,锦绣终于把手底下的这张宣纸写满了字。
  两人的字实在是没有比头,锦绣的毛笔字虽然大小粗细写的都差不多,但也仅仅是这样了,只是尚且能看罢了。
  小七的字隐隐带着自己的一丝风格,笔锋如刀,显得很是凌厉,貌似一把想要出鞘的剑,准备着大杀四方。
  小七瞟了眼锦绣的字,完全如她所想的那般,这字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只是比初入学的孩子要好一些,勉强能入目。
  “锦绣发现你的字有什么问题了吗?”
  小七瞪着一双大眼看着自己的大侄女。
  “挺好的呀,挺工整的,就是比不上小姑姑的。”
  锦绣憨憨的笑着,对着小姑姑装傻充愣的说着。
  她当然知道自己的字不好,家里这么多读书人,爷爷也教过这方面的知识,只是自己对这方面实在是没有兴趣,练的时候太少了。
  爷爷最初的时候也给她与小姑姑一样多的作业,只是每次她都完成不了,久而久之爷爷也就对她的字放弃了,当然该学的东西还是必须要学。
  小七被锦绣一本正经的胡言乱语给气乐了。
  “是不错,比刚入学的孩子好一点点。”
  锦绣:……
  “从明日开始,你每日最少要写一张大字,”
  “啊,小姑姑不要哇!”锦绣试图垂死挣扎。
  “没得商量,我会告诉生枝,让他每晚督促你,写不完不准睡觉。”
  一听到是大哥督促,锦绣就知道这大字是必写的了,大哥那人一向严肃,不写真有可能会盯她一夜,小姑姑这招可真狠!
  不管锦绣是如何的怨念,小七仔细的收拾着爹的书桌,把弄乱东西归位,顺手拿起了爹的一本书看了起来。
  ……
  院中,把李掌柜送走的陆中守走到院中,就被自家小弟恭喜着。
  “恭喜大哥今年又卖了个好价钱。”陆中业嬉皮笑脸的说着,没有了往日里的稳重。
  “行了,给大哥还来这套虚的。”陆中守笑骂道。
  说着陆中守带着弟弟向坐在凉亭里的老爹那边走去。
  老爷子一直在这边坐着,同时坐在这里的还有仇景。
  老爷子发现这后生一点都不怕他,几个孙子见到他坐在这里都没敢过来,只有仇景视若无睹的坐了过来,并向他问了好。
  来到凉亭的陆中守也发现凉亭中并不只是只有自家爹,仇景这后生竟然也在这里。
  两个人浑身都散发着森森的寒意,一老一少就这么面对面坐着不发一言,不知怎么的陆中守心里莫名的出现了一种叫做和谐感觉。
  真是太令人意外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陆中守有些不明白。
  同时来的陆中业倒是有些诧异的看了眼仇景,怪不得他之前没有看到仇景,心里还正在奇怪着呢?明明仇景与他们一同来的,怎么眨眼的功夫人就不见了,原来是陪着老爷子坐在了凉亭里。
  坐在凉亭中的仇景在陆中守,陆中业到来时淡然的站起身问好。
  “陆伯伯”“陆大叔”
  陆中守,陆中业对着仇景笑笑点头示意,接着把目光放在了老爷子身上。
  仇景见着两人的架势像是有话要对陆爷爷说,那他待在这里似乎就不合适了。
  他索性也不再坐下,顺势向着几位长辈告别,向青海青山他们那边走去。
  在仇景离开的同时,陆中守,陆中业同时喊声爹。
  老爷子淡淡的看了眼大儿子,余光扫了眼一旁的小儿子,“人走了。”
  陆中守笑着说:“走了,爹加上去年的陈粮一共卖了一百二十五两银子。”
  老爷子闻言满意点点头,“好,这一年总算没白忙活。”
  看着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老爷子心里确实很高兴,脸上的神情也没有一开始那么严肃。
  “是的,这些可多亏了爹,多亏爹的仔细照顾,庄稼才会长得这么好。”卖了粮陆中守心情确实是很好的,恭维着是自家爹。
  “爹,这二十五两银子你老收着,平时有什么想要的,想买的手里有银钱也放心。”
  陆中守拿出了二十五两银子递给了自家老爹,对于老爷子陆中守一向是舍得。
  虽然心里也明白,老爷子没有花钱的地方,但他还是每年都给,他给的不是银子是孝心,也是想让老爷子高兴。
  老爷子也没有矫情,很干脆的收了下来,他都已经习惯这也成了这些年的惯例了。
  每年卖粮后,大儿子会给他一笔银钱,当然这也根据卖粮获得银子的多少来决定数目。
  今年是这些年给的最多的一次,当然今年也是这么多年来麦子卖的最好的一年。
  起最开始时他是不要的,毕竟儿子一大家子,还这么多需要读书的孩子,每年的花销确实不小。
  可是大儿不同意,中守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几乎不太容易改变,熟悉儿子性格的老爷子也就收下了。
  一收就收了几十年,这些银子也是从未动过,儿子让他有什么想要的想吃的别心疼银子,尽管去买。
  可他一个老家伙,家里吃穿不愁,儿媳妇照顾的很是周的,缺的东西儿媳妇总会在不声不响中填置好,真的没什么好花销的。
  除了当年小儿子家困难的时候,他帮衬了一些,往后这么多年来,就没有动过这些银子,确实也存了不小的一笔了。
  老爷子淡定的把这些银子收到了身上,接着把目光放在了小儿身上。
  “中业,家里的麦子就在这几日吧。”
  “是的爹,最迟五日后就差不多了。”
  想到家里的麦子,陆中业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比不上大哥家的产量,但家里的也不差。
  “到那日,别忘了知会一声,我们去帮忙。”老爷子扫了眼小儿子轻声说道。
  “知道了爹”陆中业很是干脆的答应着,对于爹和大哥,他从来是不客气的。
  虽说爹有些偏向大哥家,也是因为大哥是长子,负担的养老的责任,但对他,爹也从没有忽视过。
  他与哥哥成亲的时候,准备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没有厚此薄彼,甚至因为他小一些爹给的东西还多了点。
  只不过爹跟着大哥住,帮衬的肯定要比他家要多。
  主要也是因为大哥平时也抽不出时间在家里帮忙,他是镇上的夫子,每日都忙的厉害。
  所以也只有爹操心地里的事情,好在还有青山他们可以一起帮忙。
  在这里陆中业没有所谓的心里不平衡之说,大哥与爹包括嫂子对他们是真的好,有什么都想着他们。
第186章 爹,我陪您去
  就说娘子身体最不好的那几年,不仅爹贴了他不少,就连大哥大嫂也贴了不少,他心里只有感激,不会有什么其他想法。
  “行了,我回房了,你们兄弟聊吧。”说着老爷子满意的瞟了眼俩儿子,站起身来就准备出凉亭。
  这哥俩一直都没让他操太多的心,相互扶持,日子都过得不错,等他百年之后见了老妻也能对得起她。
  闻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