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没什么办法,就是到镇上,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买一些油纸。
小七你忘了吗?你之前在糕点铺子里买的糕点不都是用油纸包的,这种纸不怕水,不怕被油浸透,结实的很。”
第54章 全部卖完
“娘太厉害啦!我都没想到用油纸,昨天我还吃着糕点呢。”小七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看着娘的眼神里全部都是崇拜。
王氏在前头赶着车,但并不耽误听后面娘俩的谈话,噗嗤笑了起来。
“娘,我不回头都知道小妹一定是满脸崇拜的看着您,幸亏我有个闺女了,要不然啊我肯定羡慕死了。”
还未待娘回答大嫂的问题,小七佯装不高兴的样子,抢在娘的前头告状的说:
“娘,你看大嫂她笑话我,等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让她少吃一碗饭。”
望着一脸不依向她告状的女儿,卫氏心里顿时激起了浓浓的母爱,女儿的这个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忙一把搂住女儿,宠溺的说:“好娘知道了,回头回家用饭的时候,一定让你嫂子少吃一碗饭,谁让她笑话咱们小七的呢?”
“嗯嗯,娘还是您最好。”小七满意的点着头,望着前面赶车发福的大嫂。
以前大嫂只是微微发福,但是这几年过去了大嫂已经不是微微了,而是已经发福,当然也达不到胖的标准,这年代想要吃的很胖也是不容易的。
王氏一听婆婆说要罚她少吃一碗饭,也笑了起来,故意逗着小七,对娘说:
“娘您可不能太偏心了,就我这身材,要是少吃一碗饭,那还不得饿的我两眼冒花呀!再说我也没有笑话小妹。”说完这些王氏还特意转头对着小七戏谑的眨巴了一下眼睛。
大嫂的这一操作差点让小七没忍住笑意,差点笑出声来。
轻咳几声,小七一本正经的说道:
“大嫂啊,其实你要感谢我,我这可是为了你好,要是每次都能少吃一碗,大嫂一定会恢复腰如扶柳般的身材。”说完后还满脸都是为了你好,请不要太感动的调皮神情。
“那可不行,你大嫂我好不容易养了这身肉,每次回娘家,因为这还被别人羡慕呢,这可是说明我日子过的舒坦,没挨过饿最好的证明。”说完倒是先被自己的强词夺理逗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去镇上的这一段路就这么说说笑笑的到了,镇上可没有县里的条件好。
路面大约有两丈左右宽度,是用少数的石板混合着泥土而成,不过路面整理的倒算平常。
商铺沿着路的两边而建,放眼望去还挺长的,不过这些商铺大多都是一层,二层的不多,是远远不能和县里相比的。
王氏一路避让这些人利落的赶着牛车来到集市,还好时辰上还来得及。
集市上的人看起来还算不少,虽未达到比肩继踵的地步,但相比较于一个镇子来说,这已经很是热闹了。
娘几个在牛车上看了一路,最终选择停在了一家卖早点的地方,看样子他们是准备收摊了。
停在了一棵树下,王氏把牛拴在树下,又从车里面拽了一把草放在了手下。
接着卫氏直接揭开了一盆蒸菜上的粗布,顿时一盆色泽鲜亮散发着浓浓香气的蒸菜出现在马车上。
小七能够很明显的闻到了一股,混合着芝麻油各种调料调好的蒸榆钱的香味,也看到有人朝这边观望着,但似乎看到调好的榆钱都稍微皱了一下眉头,似乎想来看看但最终都停下了脚步。
小七看着盆里榆钱上的细粮瞬间明白过来,大家虽然闻到了香味儿,但看到是用细粮混合一起做的,会下意识以为很贵故没有人来问。
小七看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想到曾经世界上大街热闹的喊叫声。
想要卖东西怎么能不喊呢?于是仗着自己是个小孩子,小嘴一张开始喊了起来。
“大爷大娘大婶儿们,都来看一看瞧一瞧啊!这是我们新做的一种新奇的吃食,味美鲜香,吃了这一次还想着下一次。
只需要两文钱,两文钱就能买得到用细粮做成的新奇的吃食,保证让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由于今日是我们首次开张,特决定前两日前二十名的顾客买一碗送半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
卫氏与王氏被小七的一阵叫喊声惊呆了,但很快回过神来明白了小气这么做的用意。
她们两个大人竟然还不如一个孩子,使的卫氏王氏很是汗颜。
经过小七这一系列的喊叫,她们发现已经有好几个人围了上来,围着牛车观望着。
小七反应迅速的直接拿起旁边的碗盛了一碗,随着她的抖动,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让围在聊车周围的人集体咽了一下口水,真的很香。
“来来来,各位大姐大婶们尝尝,这味道绝对是独此一家,其他地方绝对是找不到的,而且最主要的是是用细白面做的,还不贵只用两文钱就可以买到一碗。”
说着小七夹起来一筷子一筷子的蒸菜,放在了这些人的手心,让她们尝尝,相信吃了这个味道后肯定会忍不住的。
果然这些人尝过以后眼睛都明显亮了许多。
其中一位二十来岁的妇人想着家里的婆婆这几天胃口都不好,这吃食味道这么好,说不定婆婆尝了就有胃口了呢?想着两文钱确实也不贵,于是很干脆的作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给我来一碗。”说着把两文钱递了上去。
卫氏闻言高兴的拿起勺子就盛了一碗,拿着手中的碗突然想到还没有买油纸。
匆匆从身上拿出来二十文钱交给了老大媳妇让她赶紧去买。
卫氏不好意思的看着年轻妇人,略带歉意的说:“小娘子,不知道你篮中可有盛放的器物,如果没有的话可容小娘子稍等一会儿。”
这小妇人也是个爽利的性子,“婶子我没带,没事儿我等一会儿。”
“谢谢小娘子了。”闻言卫氏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尝过的人都觉得味道很好,又觉得价格是在承受范围内,再加上前二十名内买一碗送半碗,于是继这个小妇人之后都开口要买。
好在大嫂很快把裁好的油纸买回来了,这时候等待的人通过品尝已经有几十多位了。
这边大嫂一来到就开始忙了起来,卫氏装碗,大嫂包装,两人由开始的生疏,渐渐地变得熟练起来。
而小七则是负责叫喊让别人品尝,三个人配合的到也是默契,不一会儿两盆蒸菜就卖完了,其中还有一盆不加蒜的。
小七望着还在不断增加的人群,心里是非常高兴的。
人啊!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群体。
当发现哪里聚着一群人时,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好奇进而聚过去。
当然也非常喜欢跟风,小七刚开始的叫喊也是打着这个主意的,只要把人气凑足了,根本不担心下面的事情。
看着最后一盆蒸菜马上也快见底了,小七停下了叫喊声。
这一会不停的喊,可累坏她了,幸亏她每天都喝空间里的井水,要不然嗓子早就受不了了,明日非得说不出话不可。
当最后一碗卖完后,剩下的客人得到摊主明日巳时到,并且依然是前二十碗买一碗送半碗的消息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心里盘算着着明天早点来。
牛车旁的人都散了后,娘几个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看着空空如也的木盆,心里确是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第55章 我们的礼数不周全吗?
休息片刻后,王氏解开了牛绳,娘几个驾着牛车准备回去。
回去的时候总是感觉比来时还要快,没多长时间就已经到家门口。
打开门的一瞬间,利牙就激动的迎了上来,围着牛车直打转,时不时的大叫几声,似乎是在抗议把它留在家里。
不过此时大家可顾不上安抚它,王氏忙着把牛车卸下来把牛赶进牛棚,娘也跟着在帮忙,小七手里的是拿着装满铜板的布袋站在一旁等着娘。
见没人理它,利牙无趣的趴在了小主人的身旁。
老三媳妇刘氏在马车赶进后院的时候,带着锦绣与孩子们跟着一同出现在后院。
锦绣似乎有些不高兴,小嘴轻微的噘着,哀怨的看着小姑姑。
这眼神出现在一个小姑娘身上太诡异了,把小七看的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一切收拾好后大家才放松的坐在凉亭里歇会儿,喝着刘氏准备的茶水。
不多时小七把盛放铜板的布袋递给了娘。
看到分量不轻的布袋,大家的兴趣顿时被提了起来,都眼睁睁的望着卫氏。
卫氏也干脆直接把铜板全部倒在了石桌上,“哗哗哗”声音真是好听。
看着石桌上一堆的铜板,每个人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大嫂三嫂,很有兴趣的数了起来。
拿着娘找来的绳子,每一百文穿在一起,一共穿了六百文零三十文钱。
和小七心里预估的也差不多,她当时特别留意了一下,一盆蒸榆钱能卖一百碗左右。
卫氏先拿出的本钱,八斤白面七十二文,加上调料和芝麻油也算上二十文,还有油纸用的20文,也就是一百一十多文,卫氏按照整数算,从这堆钱中去了一百二十文。
接着又拿出一百文,分别给两个媳妇儿王氏,刘氏各分了50文,别看银钱不多,要知道就是一个壮劳力到县里务工一天的工钱也就只是三十文左右。
至于多出的十文,全部都给了小七,毕竟小七也是出了大力的。
这样一番下来还剩下四百文全部被娘充作了公中银子,大嫂二嫂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相反拿到分到的铜板嘴都已经乐的合不拢了,相公们一天还挣不到50个铜板呢。
一时间大家的干劲十足,商量着明天更早的出去打榆钱,趁着这段时间能挣一点是一点儿。
晌午饭,因为时间紧促,做的比较简单,不过爷爷哥哥对吃食要求不多,一家人吃的还是很高兴的。
至于在屋里跪着的李氏,卫氏忙的哪还能记得她?至于二哥回屋后看到二嫂跪在屋里,两个人如何沟通,这就是小七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青河在吃晌午饭的时候,就奇怪自己的娘子怎么不在?他本以为娘子又回娘家了呢,谁料他进屋后竟发现娘子跪在床边。
这一幕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家里能让娘子跪下的只有娘。
“李氏,你怎么惹到娘?娘会发这么大火让你在自家跪下。”
李氏看着站在床边的自家男人,心里气就不打一处来,没说拉她起来,竟然先问她怎么惹到婆婆的?难道不会是婆婆无理取闹?小题大做吗?
“你是我男人吗?我都被娘罚跪了,你不说替我求情还问我怎么惹到娘了?我说我不知道,你相信吗?”
李氏被罚跪,刚开始心里还是有些反思的,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双膝也开始疼痛起来,她心里就渐渐有些开始埋怨起婆婆了。
当听到自家男人问她怎样惹到婆婆时,这下再也忍不住,张口就把自家男人怼了一顿。
青河没想到他这么正常的一问会被自家娘子怼了,作为一个大男人被怼了,心里也开始有些不快了,他本就不是好性的人,虽然平时嘻嘻哈哈,但谁惹了他?从来就没有落得了好的。
本来是想听听娘子怎么说,他在去向娘求情,现在看来不必了娘子这两年来气性似乎越来越大了,是该让她涨涨记性了。
干脆也不管李氏,脱掉鞋袜躺在床上呼呼睡了起来。
在地里干了一上午的活,本身就累的慌,没一会儿床上就响起了规律的呼吸声。
李氏看着呼呼大睡的自家男人,嘴里的一口银牙差点没被咬碎。
……
一下晌的时辰很快就过去了,日头已经渐渐落到了西山,给西山披上了一层层红艳艳的霞衣。
娘和嫂子们开始在厨房里忙活着,准备做手擀面,再准备一些小菜,晚食就差不多了。
小七在厨房站了片刻,看着确实没她什么事儿,拉着一旁的锦绣和两个小侄子一起向前院凉亭走去,当然自觉的利牙紧紧的跟着。
在凉亭里陪着两个小侄子玩耍,做了一会儿游戏,期间小七记性好的还向锦绣了解了晌午时她生气的原因。
其实很简单,就是没告知锦绣她们去镇上了,而锦绣这丫头也想去,这小姑娘可不就生气了吗?
不过小姑娘好哄,被小七的几句话就哄得笑了起来。
在凉亭中玩闹一会儿后,锦绣就觉得没意思,商量着要和小姑姑一起出去接几位爷爷哥哥去。
小七看看天时辰也确实差不多了,爹和大侄子们用不了多久是该回来了,于是便答应了锦绣的提议。
两个小姑娘一人拉着一个小家伙打开大门向外走去,后面还跟着一只体型壮硕的利牙。
拉着小家伙们准备一直到村口,沿途还能走走全当散步了。
拉着两小她们走的很慢,中途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