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商议后,最终几队人马决定与腾尔汇合。
  又过了两日,腾尔所在的那片树林中迎来了另外三队人,双方剩余的人数看起来差不了多少,都不足百人。
  这里除了腾尔是部族头领之子外,其他各组带队之人都是各个部族的副将。
  按照身份地位腾儿是最高的,各位副将见礼后与腾尔坐在了一起对接下来该怎样做进行了商讨。
  商讨的结果最终还是按照腾尔之前所想的在青省境内制造混乱,引起温家军的注意,进而分散兵力给大军减轻负担,希望大军能够一鼓作气冲破防线。
  他们的人马加在一起才四百多人,像府城这么大的城是不用想的,最多也只能骚扰个县城之类的。
  最终他们决定分还是为四个小队,在青省各处分散开来进行破坏,希望能引起温家军的注意。
  一番商讨后,四队人马又四散开来,短短的几日内开始对城镇县城进行了攻打骚扰。
  县城的那些衙役门哪里能是这些人的对手?
  很快接连几座县城被攻,包括县令在内均惨死在这些人的刀下,好在百姓们的损失并不算大,只是县城内的一些店铺遭了灾,被洗劫一空。
  尤其是钱庄粮铺之类的,蛮军所到之处根本不会放过这些。
  他们采用以前用过的游击之战打一处地方换一处地方,想要抓到他们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
  经过这些日子的攻势这四队人马粮草以及坐骑这些算是不缺了,当然都是抢来的。
  连续攻打了几座县城,此消息像阵风的传遍了青省各处,以至于各处的老百姓们人人自危起来,府城各县的防守也更加严密起来。
  此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温故的耳中,为此几位将军和温故还特意针对此事进行了商讨。
  经过几位将军的分析应该是一小股蛮军,否则不会打完就跑。
  但这也够膈应人的,尤其是各府县已经派人求助了大军,希望大军派兵围剿这方势力。
  可这几队人马逃窜的非常迅速,想要围剿谈何容易?
  虽说温故他们也想到了这是蛮军残余部队针对他们设下的计谋,目的在于分散他们的兵力。
  即便是这样温故还是决定派人出来围剿,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们不顾。
  最终二万兵马兵分四路,朝着这伙人出现的地方奔驰而去。
  同时这则消息也传入了蛮族大军,各部头领自然是一通高兴,一猜便明白这是他们之前派出去翻山而过的几队人马。
  头领们齐聚在大头领的毡房内,最后经过商议决定,趁此机会一鼓作气发起总攻。
  不管如何这次一定要攻出丰县,不能总在这山坳之中窝着,实在是太憋屈了。
  于是在大头领的一声令下蛮军各族又开始整装待发,趁着浓重的夜色发起了进攻,准备一举冲破丰县边界防线。
  在蛮军有所动作的同时,温故率领的大军动了起来,双方瞬间便又战在了一起。
  此战经过了一日一夜,蛮军像打了鸡血似的不要命的想要冲出去。
  温故所带领的大军则是努力的防守者,并且不断的收割者蛮军的性命。
  此战打的异常艰难,即便是温故所率领的大军极力拦截,最终还是被蛮军冲出了一道豁口。
  虽说豁口被快速地闭拢还是有一股由大头领所率领的蛮军冲出了丰县的防线。
  即便是大军随后追赶,奈何大军的马匹在耐力上始终赶不上蛮军的,最终在追击了几十里外时丢掉了这股蛮军的踪迹,铩羽而归。
  这边激烈的战斗仍在继续,双方都杀红了眼,无论是桑军还是蛮军都恨急了对方,长枪大刀愤力的挥舞着,都想把对方永远的留在这块儿。
  鲜红的血花四处飞溅着,每一位战士的身上都喷满了鲜红的血渍,最终战事在夜幕再次降临的时候,终于停了下来。
  这一次的战事极为惨烈,双方都死伤严重。
  这种情况想再次冲破防线是不可能了,蛮军只好再次退守回了山坳处。
  此次一战退守山坳的剩余蛮军已不足九万人马,好在由大头领所率领的五万骑兵成功的突出防线,冲出了丰县。
  虽说经此一战大军骑兵几乎被大头领全部带走,但剩余的几个头领心里还是算安慰的,只要冲出去就算没白白战死这么多的勇士。
第644章 攻破
  温故这方也没有闲着,紧急调遣了温宪将军带领两万人马,带上行军所需的所有物品,紧急驻扎在进出青省的必经之路上,绝对不能让蛮族大军出了青省范围。
  又紧急派出了善于追踪的斥候调查清楚蛮军到底窜向了何处。
  他们人数众多,踪迹不是那么容易掩盖的。
  探得踪迹后温故决定亲自率领两万大军包含一万温家军追击这伙蛮军。
  剩余的两万温家军以及十多万大军留守丰县,牵制住山坳处的那伙蛮军。
  有温家军在,祖父温故还是放心的,在留给祖父足够的药后,温故率领大军追击了出去。
  而大头领所率领的这方人马经过了一日一夜的急行军,在夜间来临时最终停在了一处茂密的树林中。
  也亏着此处人迹罕至,树林面积巨大,否则还真是藏不了这么多的人。
  由于当时是慌不择路的冲出防线,路线早已偏离了他们之前预定了轨道。
  至于到达了哪里四处也没有城镇,还真是说不清楚此处是何地。
  如此只有等得天亮之时派遣探子探查清楚再决定如何行军。
  好在之前已经有了准备,战马身上均绑着不少的粮食,每名战士们随身也携带着不少的干粮,一时半会不必为粮食而着急。
  累极了的蛮军稍稍吃点东西后,便与帐篷中休息了起来。
  翌日大头领派出了几名探子朝着四个方向出去打探消息,务必弄清楚此处属于什么地界。
  经过了将近一日的时间几名探子才回转。
  据探子探得的消息大头领得知了此处属于北淮府的地界,没想到他们这么一路奔驰竟到达了北淮府的地界。
  同时也得知了桑军堵住了青省的必经之路,不仅如此,还得知之了温一道之孙所率领的大军追了过来。
  就是说他们想要折返回去暂时是不可能的了。
  为今之计只有向前进,最好能够用最短的时间把北淮府攻陷,到时即便温家军到来,有众多百姓在手也没有什么可惧的。
  想清楚了其中的关节,大头领便下令即刻行军北淮府,用最短的时间把北淮府攻克。
  经过一夜的休息蛮军已经缓过劲来,得到大头领的命令后快速整装待发。
  半个时辰不到大军已经在前往北淮府的路上。
  大军行军速度很快,毕竟有着马匹带步。
  不足一日的时间蛮军便来到了北淮府府城所在的区域,暂时隐藏在了一处密林处。
  若腾尔在此的话,一定会发现这处林子便是之前他们躲藏之处。
  大头领勒住身下之马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城门,眸光深邃阴暗,抬手间吩咐下去大军稍作休整,用过食后在夜间准备突袭。
  彼时北淮府还是一如既往,丝毫没有发觉危险即将来临。
  是夜,非常突兀的一声响亮的号角在城门上响了起来,一声接着一声,号声非常的急促。
  等守城的城防军们反应过来之时,蛮军已经去距城门不足千百米之遥。
  睡梦中的府城百姓们纷纷被这声号角惊醒,听到此号角后纷纷大惊,这是敌袭的号角。
  惊慌失措的老百姓们赶紧把家人喊了起来,会响起这么急促的号角说明是有大范围的敌袭来临。
  一想到敌袭便想到残忍的蛮军,号声如此紧急老百姓们可不敢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以最快的速度整理着随身携带的干粮以及全部的身家纷纷夺门而出,往府城北门逃去。
  时间就是生命,慢一步有可能就会把全家人的性命丢在此处,大家伙都慌不择路的往着府城北门奔去。
  同时间得到消息的府城城防军们快速的来到了城门口,即便是以着最快的速度到达了,蛮军们也已经在开始攻城了。
  城门李校尉看着城门下密密麻麻的蛮军,心里升起了一股悲凉的感觉,以他们一千多人的城防军又如何抵御得了这密密麻麻的大军。
  这伙人是从哪里冒出来?怎会如此突兀的出现在这里。
  扭头看着城门内密密麻麻的逃窜的老百姓,李校尉眼底的悲凉之气掩住,迸发出了坚定的神色。
  不管如何,也要为老百姓们多拖一些时间,这里面或许还有着他们的亲人朋友。
  大喊着让战士门坚持住,为身后的百姓家人们坚持。
  李校尉带领城防军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是坚持了不足一个时辰的时间,城楼大门已经岌岌可危了。
  好在此时他们身后已经没有老百姓的身影,想必已经快要逃出府城北门了。
  李校尉望着府城北门的方向露出了一丝留恋的神色,嘴里似乎在轻喃什么。
  直到城门被啪的一声撞开,李校尉以及几百城防兵们最终堙灭在冲进城内的蛮军中。
  很快蛮军结束了战事尽数冲进了北淮府城内,紧紧的把城门关闭了起来。
  攻进城的第一时间便发现了熟悉的一幕。
  大头领果断的吩咐一伙骑兵,快速的追击出去,把逃跑的老百姓们都带回来。
  同时间又拨出几队人马沿着府城各个角落挨个搜寻,瞧着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这么一搜寻果然搜出了不少没有逃出府城的老百姓们。
  至于追击出去的那队骑兵也追回了一部分速度慢的老百姓,彼时这些老百姓们都聚集在府城的街道上足足有几千人之多。
  各各被吓得瑟瑟发抖,蜷缩在一起挤成一堆。
  大头领夷哈烈跳下战马,站在了这些老百姓的前方,用着怪异的腔调还算温和的口气说道:
  “你们不必害怕,我们蛮族并不是你们所以为的弑杀之人,我们也是向往和平的,只是我们那里环境太差了,会攻打到这里是不得已而为之,放心我们不会杀了你们,前提是你们必须听话。”
  老百姓们此时哪还敢有意见,只能忙不迭的点头,只要能把命保住,其他的都好说。
  他们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至于什么民族大义心里是有,奈何能力实在是不足,唯有保住性命是首要之事。
  命丢都丢了,再说什么都是枉然。
  夷哈烈看着点头的老百们面上露出了笑容。
  有这些桑国的百姓们在,即便是温家军怎么厉害,想必也不能不顾百姓们的性命。
  接下来的时间大军便在北淮府内安营扎寨起来。
  随着大头领划分的区域,府城被分成了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中驻扎一万士兵。
  大头领则是直接住进了知府的府邸,在住进府邸的第一时间,大头领便派兵彻底将府邸搜查了一遍。
  果然当官的就是有钱,仅仅是一个知府府邸,都被搜出了将近百石的粮食,若干的银钱还有一些首饰。
  这些还是慌乱中知府大人未来得及带走的东西。
  看到这些大头领夷哈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第645章 不是好消息
  未攻破北淮府的时候,夷哈烈还担心着粮饷的问题,如今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整个府城粮食足够他们食用的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天亮以后,将粮食银钱这些全部搜刮到一块儿,也便于以后方便带走。
  接下来整整几日的时间都是在府城内各处搜刮着银钱粮食。
  期间的收获也让这些蛮族士兵个个两眼放光,丰富了他们的荷包。
  ……
  在距离北淮府十里外的一处山涧里,温故的大军便驻扎在这里。
  温故皱起的眉头就能够看出此时他的心情非常不美妙。
  从派出斥候得来的消息中得知北淮府已经失守,如今几万蛮军就驻扎在其内。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也不知道府城内的老百姓逃出去了多少。
  城内还有多少老百姓在蛮军的手中。
  据温故所知,北淮府城有着南北两座城门,两城门之间相聚有十里之遥,以他这两万兵马想要正面夺城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北淮府的地理位置与风县不同。
  丰县临近玉关城四处是山,丰县便是唯一的通道。
  北淮府地理位置空旷,出了城门几乎算得上是四通八达,只要是有路的地方都能通过,区别之只在于路途的远近。
  这也是温故会皱起眉头的原因。
  即便他攻入了北淮府城内蛮军也会由另外一座城门鱼贯而出。
  至于兵分两路堵绝是不可能的,温故还没有这般自大,也不会拿士兵们的生命开玩笑。。
  对方几乎全都是骑兵,能够冲出丰县的可见必都是骁勇善战之人,分散开来绝对是不可取的,不是找着给蛮军送菜吗?
  最重要的是温故担心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