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嫁厨子-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霜背着一篓子鱼下山去了,王樱百无聊赖,她倒是没有作死四处跑,而是盯着周围的环境左看右看。
  看着看着,王樱突然发现,有一处稍微高点的地点,因为跟旁边的地势不平,截断的那部分露出了一点植物的根茎。
  王樱凑上去,试着掰了一小段。顿时大喜过望,果然是野山药!
  山里能发现野山药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里的居然没被人发现!
  王樱两眼放光,找了个趁手的石块就开始刨。
  虽然说自家吃,也不怕弄断了影响卖相,但王樱还是小心翼翼,废了好大一会儿功夫,才把两条带着根须的野山药完整的挖出来。
  再一比,足有半人高!
  徐霜这时候也送完了第一趟鱼,上来就看见王樱在刨土。
  “你干什么呢?”
  王樱献宝一般把野山药捧出来:“挖山药呢!”
  野山药的营养十分丰富,养胃平燥,王樱一见到野山药就想起山药排骨汤,顿觉浑身都是干劲。
  徐霜当机立断:“先弄鱼,等会儿我找个锄头拿上来。”
  靠着手挖太费劲了,锄头虽说免不了把山药弄断,但断了的拿回去也能处理,比如切片烘干,再比如直接搅成蓉,山药芙蓉汤,就是拿山药泥做的,口感也正合适这样的天气。
  就这样,两个人一个替一个,弄回家将近三十条大鱼!
  徐霜还挖了几十斤的野山药。
  王樱都不得不感叹,实在是赶上了。
  山里的山药比不上以后培育的山药那么规整,除了前面挖了两条直溜溜的,后面的山药都是奇形怪状的,有两个盘的跟一团蛇一样。这要是离着远,看一眼就得躲着走。
  不过也幸亏如此,不然这么粗壮的山药可等不到自己。早就被人给看上挖走了!
  王樱知道大队上也有不少人偷摸上山的,毕竟靠着大山,物产丰富也不是只给她一家。前段时间去打野猪,就有不少人家进山找野物。
  虽说大队上分了粮食,但也不是能敞开吃的,人户多一点的,免不了要算计数额,省的到了开春快暖和起来的时候没东西吃饿肚子。
  回到家,徐霜就马不停蹄开始处理大鱼,看着还活泼点的鱼,就给丢进水缸里养着,剩下的留出一半准备下雪了封起来,最后那几条就是剖开抹上盐,挂在屋檐下等着天气好点就晒一晒,天气冷了就拿进烧炕的屋子里烘着,确保三十条鱼能吃到冬天过去。
  王樱下了地窖,把野山药给放好。
  本来她家里是没有地窖的,但徐霜上次修院墙,干脆给修了一个。
  现在地窖里放着堆起来的白萝卜和大白菜,两袋子分到的粗粮,半篓子土豆,还有几十斤的野山药,一大包木耳和豆腐干。
  这样的储备已经算是顶顶好了,纵观整个大队,能准备这么多东西过冬的人家也不多。
  更别提她屋子里还放着一大包糖和两包桃酥。
  灶房里还有半钵子猪油和前些天待客剩下来的兔肉。徐霜更是告诉她,之前夏天他还晒了些干菜,干豆角,干土豆,蘑菇……另有酸菜一缸,各色咸菜几坛。
  王樱十分知足,虽说现在日子比不上以后,但能吃喝不愁已经是邀天之幸了。能从末世来到这里,遇上徐霜,王樱觉得自己足够幸运。
  徐霜中午做了铁锅炖鱼贴饼子。
  厚实的大铁锅里面是现杀的新鲜鱼肉,配上白菜和豆腐干,边上贴一溜玉米面小饼。
  王樱一边烧火一边不停问:“好了吗好了吗?”
  香的她都快忍不住了啊!
  徐霜含着笑:“马上。”
  徐老太赶着中午过来,前几天她都是自己做自己吃,寻思着就是给两个小年轻留出来独处时间。结果今个徐霜去找她,说了中午炖鱼,让她早点过来。
  徐老太也纳闷,徐霜她知道,这小子看着不爱说话,但鬼心眼不少,前几年私下也倒腾东西,不过看在他做事知道分寸,徐老太也不怎么管。
  但这刚结婚就弄了鱼,也没见他们小两口进县城啊!
  等到进了门,徐老太就震住了。
  王樱家的院子里挂着好几条大鱼!
  乖乖,一条看上去就有十几斤!
  看到婆婆来了,王樱赶紧招呼:“妈,一会儿就好了,咱中午吃铁锅炖鱼!”
  徐老太心里虚,偷偷给王樱拉到一边,战战兢兢:“你们俩……这是干啥了?”
  咋能弄到这么多的鱼!
  王樱赶紧解释没偷没抢,只是在山上的野塘里抓的。
  徐老太顿时把心放回肚子里,一脸兴奋:“真好!咱们今年冬天可算是能开大荤了!”
  徐老太的生活水平高,那也只是大队横向对比,每年到了冬天不能进山,吃肉还是困难的。
  今年有了这么多的鱼,年年有鱼,可见是这个儿媳妇娶的好,老天爷都显灵。
  铁锅炖好的鱼,徐霜也没往外盛,一家人就围着灶房的铁锅吃。毕竟鱼肉凉了不好吃,腥气重。反正人口少,也坐的开,地灶下面烧着火,确保锅里一直冒着泡。三个人围着灶台热热闹闹的吃饭。
  王樱夹了一大块鱼肉,鱼肉鲜嫩的不像话,野生的鱼没天敌,肉质细腻鱼刺还少。浸泡了鱼汤的豆腐也滋味十足,锅边素的滋味比鱼肉也不差。
  再来一口锅边焦香的玉米饼,王樱吃得眼睛都眯起来。
  徐老太也赞不绝口:“这鱼好!比你爹那时候做的还强些。”
  谁叫他们这儿没养鱼的条件呢,吃鱼也少,徐霜爹的手艺做旁的还行,做鱼还是差点。
  王樱吃了两碗,扶着肚子:“我吃不下了。”
  锅里一条大鱼吃得七七八八,只剩了一些汤汁。三个人都吃撑了肚子。
  吃过饭,徐霜去刷碗,王樱拉了个椅子往外一坐,跟徐老太聊天。
  聊着聊着,外面就开始飘雪。
  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就在院子里积起来一层。
  徐老太念念叨叨:“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是个好年份。”
  王樱这边热闹温馨,王永顺一家子就没那么幸运了,王耀宗的伤势不重,就是脸上看着吓人。
  他嫌丢人不想回学校,赖在医院住了几天,还是王永顺瞧着马上要下雪,当机立断决定得赶紧出院回家。
  至于那两个揍了人还跑掉的,王永顺跑了几趟民兵队,又找了公安问,都是一样的没有结果。
  王永顺也只敢说是有人打人,再具体的他不敢说。王耀宗这种行为,说出来就是投机倒把,再严重点牵扯出来,恐怕还要追究他想买赃物的问题。
  想来那俩人就是吃准了这点,才会有恃无恐。能上钩的人自己都不清白,自然不敢大张旗鼓的戳穿他们的骗局。这俩人只要躲上一段时间,下次照样是太太平平。
  王永顺一下子丢了八十块,王耀宗住医院又花了十块钱。每天一睁眼就哗哗心疼。
  城里吃喝都贵,他也没粮票,还是偷摸在医院外面换的粮票,贵的吓人。
  一看下雪,王永顺就催着赶紧走。
  万一雪下大了,到时候山路难走,他们还得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大队。
  王耀宗不情不愿的出了院,三个人往回赶,结果还是在半道上就下起来雪。把人冻的打颤,话都说不利索。
  等到了镇上,三个人已经给冻到不能说话了。
  王永顺磕磕巴巴说道:“去、去萍萍家吧,喝、喝口水再走。”
  天气太冷了,他跟李春娟走得急,也没带上厚衣服,这会儿还是单衣。冻得打哆嗦不说,胃里空荡荡的,眼前直晕。
  王萍萍出嫁已经一年多了,就嫁在镇上的李家。
  三个人揣着手,深一脚浅一脚往李家去。
  李家是李春娟的一个远房亲,也正是有这个转圈亲,才叫李春娟把大女儿嫁到了镇上。
  李春娟为此得意了许久,到处跟人显摆自己能耐。
  不过这份显摆到今年满一年,就戛然而止了。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王萍萍嫁了一年,肚子还没消息。
  李春娟想不明白,自己那时候生三个孩子都是连着生,连个气都不带歇的。出了月子就怀,虽然前面两个都是闺女有些打击人,但只要能怀上,也没人说什么。
  乡下么,只要能生,那除了个别倒霉的,剩下的基本都能生到儿子。
  王萍萍却不是这样,她嫁到李家,足足一年没信,这就已经是叫人侧目了。
  尤其是她婆婆还把王萍萍带到卫生所看病,看完了传到王家一个消息。
  ——王萍萍不能生。
  这个信一传到,李春娟就傻眼了。
  她万万想不到姑娘竟是个不下蛋的!
  好在李家就是给她家传了信,却没把事情宣扬出去。
  李春娟生怕李家把王萍萍离婚,这不能生的丫头,回家了也找不到人要。难道养在家里吃闲饭?
  以前两家相处的时候,王萍萍总是给镇上的弟弟送吃的喝的,还三五不时把人叫到家里吃饭。逢年过节还不空手的回娘家。
  传出不能生的消息后,莫说是李春娟不敢叫儿子再上门,就连王萍萍自己都收敛了。
  算起来也是已经有三四个月没见过面。
  这会儿一家三口冻的厉害,这才打算上门讨口水喝。
  李家在镇上没分房子,还是住着自家建国前就盖起来的小院。
  李春娟叩门喊王萍萍,没过一会儿,王萍萍就出来了。
  王萍萍梳着短发,身上还套着半截旧褂子,头发上头包着毛巾:“妈,干啥啊,我正扫房梁呢。”
  她战战兢兢往屋里瞧一眼,小声说道:“我婆婆也在家呢……妈,不是跟你说,有啥事你托个人给我说就行了,不要来找我。”
  李春娟:“我就是过来喝口水,太冷了,我们从县城走回来的……”
  王萍萍却没有追问父母为啥去县城,她一听就是喝水,赶紧冲回屋里,拿了一把葫芦瓢就舀了一勺子凉水,里头兑半缸子热水一搅和。
  她婆婆坐在屋里,听见声音就扯着嗓门问:“是谁啊?”
  王萍萍装作没事:“没谁,过路的要口水喝!”
  说完就赶紧捧着葫芦瓢出去了,塞给李春娟就催:“妈,你快喝吧。”
  李春娟心里不是滋味,这丫头是啥意思?给娘家人当要饭的了?
  王永顺脸色也不好看,他本来说过来也是想进屋歇歇脚,走这一程可累死人了。天气又冷,他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耳朵都冻没知觉了。这时候进屋给拢点火,好好暖和一下,他们才好走更冷的山路。
  偏偏大女儿丝毫不提让他们进屋,连她婆婆问都不敢照实说。
  “你这是啥意思?当我们是带着你弟来要饭的?我们当爹妈的,连你家门都进不得了?”
  王萍萍勾着头不说话,偏她这幅样子落在王永顺眼里就是默认。
  再回想自己两个女儿,大的不争气,连个孩子都不会生,什么都指望不上,现在喝口水也要看脸色。小的十足赔钱货,倒贴当后娘不说,连个彩礼都拿不回家。
  李春娟把葫芦瓢的水一气喝完,塞给王萍萍:“你行!往后你弟发达了你可别贴上来。”
  王萍萍看着家里人走远,心里也不是不难过。
  可她能有啥办法?
  她要是能生,这会儿指定是硬气的把娘家人带到屋里好好暖和一下,他男人工厂最近还发了些粉条,她也全都给娘家人带回家,好好给弟弟补补。
  以前她就是这么干的,带着弟弟王耀宗回家吃饭,做一大锅猪肉烩粉条,给弟弟喂得饱饱的,以后前程好了也能给她在婆家撑腰。
  可现在不行了,王萍萍苦涩的很,她不能生,弟弟就是再撑腰也没用。
  回到里屋,王萍萍的婆婆李婆子一脸不乐意:“过道的要水喝,你不能给他们喝凉水?那柴火不要钱的吗?”
  王萍萍唯唯诺诺的答应,李婆子又挑剔:“赶紧的去扫房梁!还有房上的瓦片,赶紧趁着雪没下大检查下。”
  王萍萍一脸逆来顺受,李婆子往椅背上一靠,惬意的不得了。
  王萍萍的小姑子李英磕着瓜子说道:“我嫂子现在真是贤惠,一点看不出来刚嫁过来时候的样子。”
  李婆子一脸鄙夷:“烧的她!还当是以前呢!”
  王萍萍刚进门那会儿,整个人烧包的厉害,还撺掇着男人要分家,说是他家兄弟三个,在一个锅里搅和不自在。
  屁的不自在!
  就是想着自己当家了好光明正大贴娘家!别以为她不知道那会儿她总是给娘家弟弟开小灶。
  打量着来吃大户呢!
  还有李春娟那老娘们,两个姑娘都攀的高,一门心思就是打算叫姑娘扶弟弟。
  李婆子在这件事上十足的双标,这要是她自己的姑娘,那贴娘家叫孝顺,这样才算是懂事。可要是儿媳妇贴娘家,那就不行了。
  李英嗑瓜子磕的起劲,她是家里老小,上头仨哥,所以哪怕是重男轻女的李婆子对她也没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