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笙也得了和她姐姐一样的礼,小丫头可表现得比荣筝高兴多了,荣江见小女儿娇俏可爱,亲了亲荣笙的脸蛋。
荣江见荣筝站在跟前,又怕这个长女心里不痛快,忙笑着握了下她的手说:“你们今天要出去玩,可要好好的跟着你们母亲,别乱跑,知道吗”
荣筝点点头。
接着她带了妹妹又去和长房、三房拜了年。姐妹俩都得了不少的压岁钱。荣筝悉数都让紫英帮她收起来,荣笙则交给了马氏。
杜氏留着姐妹俩吃点心,荣笙喜欢吃那生,吵着吃了两块,还嫌不够,要吃第三块时,奶娘在旁边劝道:“太太说五小姐不能吃太多的了,当心您又喊牙齿疼。”
“我就要嘛,我要吃。”荣笙毕竟是小孩子,撒起泼来可是谁也不管不顾的。
杜氏心想这正月初一哭得也不好看,便笑道:“多吃两块也不怕,大过年的,孩子爱吃就让她吃吧。平时拘着些就好了。”
奶娘有些无奈的笑道:“三太太不知,我们太太管教得严厉,要是让小姐吃了不能吃的,太太会训奴婢。训奴婢也不要紧,可遭罪的还是五小姐。”
马氏管教荣笙严厉,这是合家都知道的事,但对荣筝却十分的宽厚,甚至是放纵,这也是合家都知道的。以前荣筝因为这一点很喜欢继母,直到后面嫁了人,好些道理才真正明白过来。宠溺并不代表是爱,严厉也并不代表是嫌弃。有时候恰恰相反。
奶娘只好又拿了别的哄荣笙,荣笙才没有硬要生吃。
等到巳时初刻的时候,车轿已经齐备。家里女眷出门是件大事,调动了一大半的护院。荣筝和荣筱亲厚,于是两人同坐了一辆马车。荣笙和奶娘坐在后面的小轿里。
荣筱出门很是欢喜,挑着帘子向外张望,笑着和荣筝说:“今天外面真热闹,你看看卖什么的都有。那些店家门外还扎着彩楼呢。”
荣筝内心已不是年轻小姑娘了,对这些热闹不是十分的热衷,只略瞥了两眼就收了目光。她昨晚没大睡好,车子摇晃着,不免有些昏昏欲睡。
荣筱笑着推她:“姐姐,你怎么这时候就困起来了。”
“昨晚睡迟了。”
荣筱笑道:“等会儿到了大相国寺,我们一起去烧香,好不好。我娘说今天不用我陪,我们就自在的玩半天。反正也难得出趟门。”
荣筝见她兴高采烈的样子,便笑着点头:“好啊。”
大相国寺是座千年的古刹名寺,一直为皇家寺庙。然而这里却不似一般的古刹庄严肃穆,这里一带是个交易热闹的场所。据说每个月有那么五次,大三门卖着珍禽走兽,二,三道门卖日用的玩具、杂物。寺院里面的庭院还架着彩色的帐幕,搭着露天的摊位,卖些簟席、果脯、腊味、时新果子、弓箭、马鞍、辔头、屏风帷幕什么的。靠近佛殿的地方还有些道姑僧尼所做的针线、样、幞头、冠子之类。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据说前朝这一代的交易就兴盛起来了,到了如今更是繁荣昌盛。
今天是大年初一,前来拜佛烧香的不少,那些做买卖早就被豫王府的人赶到了二门外,还了个佛门清静之地。
车轿从山门进去,一直到鼓楼才停下。
荣筝和荣筱下了车。荣筱赶着上前面去搀扶母亲杜氏,荣筝见马氏已经落轿了,周嬷嬷正扶着她,她略停了下,也没上前去。
大家挨次拜去,进了一道门又进一道门。从天王殿到大雄宝殿,一殿都没落下。荣筝真心诚意的跪拜上香。心中却给官哥儿和琪姐儿祈祷。捐了四两银子的香油钱。
等到大雄宝殿叩首完毕,知客和尚请他们到到后面的厢房里用素斋歇脚。
荣筱才坐下,便走来悄悄的和荣筝道:“走,我们去藏经楼看看。”
荣筝皱眉道:“那有什么好看的,走了这会子我脚也累了,还是歇会儿再说吧。”
“那好,我等你喝完一盏茶再去。”
荣筝不大想走动,偏偏荣笛听见了这边的动静,跑过来问了荣筱,笑眯眯的说道:“走,我们一道去吧。”
荣筱还是想带上荣筝,荣筝却一脸的疲倦,荣筱只好作罢,与荣笛并肩携手出去了。
杜氏正和方太太抱怨说最近身子骨虚弱了不少,方太太笑道:“我还长你几岁呢,到底还是二太太年纪轻,走这么一遭气不喘,脸不红。”
马氏笑道:“我在家的时候家里有个亭子建得高,台阶就有百来梯,从小就喜欢爬上爬下的,所以倒还好。”
马氏的身子好那是没说假话,在荣筝的记忆里,马氏就没得过什么大病,偶染个风寒什么的,有时候连大夫也不请,过个三五日自己就好了。实在有些厉害了,一剂药也就药到病除。因为母亲身子好,所以连带着荣笙的体格也不错。听说荣笙出嫁后第一胎就生了个七斤重的儿子,还没怎么遭罪,不像她生官哥儿的时候受尽了折磨,差点连命都搭上了。
这里女眷们说着话,荣筝也是个有眼力劲的时常帮着长辈们添个茶,递个点心茶果的,倒很殷勤。
过了半刻钟,周嬷嬷过来了,禀道:“三位太太们,王府也来上香了。如今已到了天王殿了。”
方太太先起来了,说道:“既然王府的人来了,我们也不好坐着当不知道。两家也是走动的,不如趁机去请个安。”
马氏和杜氏也都随声应诺。方太太回头看了下女孩子们,便说:“大姐儿和三姐儿也跟着来吧。”又让人去找荣笛和荣筱过去。
第十章 拜见
老豫王是先皇的胞弟,同为慈贞皇后所出。据说先皇十分宠爱他这个胞弟,后来藩属地封在了汴梁,做了豫王。前一位豫王因为犯了事,被削了爵,子孙都被贬了庶民。先皇想着汴梁离京城不远,豫王回京也方便一些。
老豫王薨逝后,嫡长子沐昴袭了王位。
前世荣筝也曾跟着继母马氏进过王府,那次是给豫王妃庆贺四十大寿。她见识到了王府里的皇家气度。她也还记得王府里的三小姐和她说过几句话,就是三小姐的模样已经模糊,记不清长什么样了。
荣筝一面走一面回忆起前世关于豫王府的事来,只是可惜他们家和豫王府交情并不那么深厚,在荣姑母去世后,就更加稀疏了,所以她能记起的也不多。
荣筠见堂妹的步子有些缓慢,眼见着就要落下了,忙驻足等她。荣筝走到跟前时,荣筠才小声关切道:“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荣筝笑了笑:“没有啊。”她这才知道自己因为想事情步子慢了。
不多时,她们一到了王府家眷们歇息的西塔院。
方太太等也不敢贸然闯入,王府服侍的嬷嬷赶着去传话。没多久,那位嬷嬷便就折回来了,陪着笑脸说:“娘娘正更了衣,说身边没个说话的人,哪巧荣家太太们就过来了。快快请跟老身来吧。”
方太太道了谢。
路上杜氏已悄悄的和荣筠、荣筝说起过一些礼仪,不要到时候出了差错成了笑话。荣筠是个有心的,一切都谨记在心。她倒有些担心荣筝,可这些日子荣筝又实在太安静了些,不太正常的安静,她暗地里倒替荣筝捏了一把汗,少不得悄声换个荣筝道:“你也别怕,到时候跟着我就行了。”
荣筝明白大堂姐的好意,微微一笑。
荣筠这才放下心来。
丫鬟禀报后,方太太、马氏、杜氏鱼贯而入,荣筝走在最末。她倒不怕什么,大大方方的,并不显得什么小家子气。
宴息室内早有有丫鬟笑吟吟的揭了青缎子的软帘请她们进去。
荣筝嗅得一股好闻的白檀香气,寻思道这样上等醇厚的白檀,寻常人家是没几个用得起的。
方太太见上首坐着个三十几岁的贵妇,皮袄皮裙,戴着特髻,插着金簪树,不怒而威,通身的气派和寻常人家的太太奶奶就是不一样,便知道是豫王妃了,赶着与王妃行礼。
豫王妃正接了世子妃递来的茶喝,笑道:“快快起来吧。”
方太太等才告了身。
荣筝飞快的睃了两眼,豫王妃比她印象中没什么变化,就是做四十大寿时,也依旧保养得宜,看上去倒像个二十多岁的贵妇。立在一旁穿着杏色衣裙、银鼠织锦比甲生得又甜美的便是世子妃了。方太太又引领着给世子妃行了礼。世子妃忙起身虚扶道:“在母妃面前这些礼数就免了吧。”
王妃便赐了座,世子妃也在王妃身边陪坐了。
王妃便一眼看见了荣家的两个女儿,笑道:“荣家的这两个小姑娘长得倒好。”她的目光从荣筠的身上又落到了荣筝的身上。心道荣筠温温柔柔的,端庄大方倒也是个不错的孩子。荣筝比荣筠看上去略小几岁,但脸上一点畏缩怯意也没有,倒让人有些意外,心想这孩子也见过几分世面。
方太太奉承道:“寻常人家的女孩儿,不免娇弱些,倒让娘娘笑话了。”
王妃点点头,看了眼身后立着的王嬷嬷。王嬷嬷会意便出去了。
这里王妃又问了荣筠和荣筝两人的年龄,在家做些什么。
荣筠和荣筝有问有答,十分的乖巧伶俐,让王妃很喜欢。方太太见女儿表现得不错,心里很喜欢。马氏也端着笑,心里却道,筝姐儿倒懂得这些道理,没有给他们荣家丢脸。
王嬷嬷很快又进来了,手里捧了个漆盘,里面放着两个大红匣子。王妃便将这两个匣子赏给了荣筠姐妹。两人给王妃磕头拜谢。
世子妃也有赏,两人都是一支金簪,不过荣筠是枝菊簪子,荣筝得了枝芙蓉簪。
王妃便和方太太等闲话起来:“说起来我们世子妃还和你们荣家有亲。怎么过年也不见你们家进府来给我磕个头呢”
方太太心里一惊,心道,这个罪责怪下来就大了,忙起身分辨道:“婆婆去世了,家里有孝,也不好走动。”
王妃听后便笑了,捏着帕子说:“你们在我跟前也说孝不孝的,好了,快坐下吧。我这么一说而已,倒让你们受惊了。今天也是因缘巧合,不过碰着了,大家就自在的说会儿吧。”
世子妃这时候才适时的说了句:“荣二太太还打发人来给我送了礼,我也回过母妃的。想来是母妃给忘了。”
王妃微怔,忙笑道:“人老了就不长记性了,你们也别笑话我。我是说世子妃和你们家有亲,哪里有不走动的道理。”
荣筝在旁边听着却暗想,这婆媳俩好像不大通气,难道平时相处不是那么的好她忍不住看去,王妃和世子妃脸上都是笑意盈人,丝毫看不出什么来。世子妃或许是察觉到有人看她,往这边看时,和荣筝的目光一接,她点头微笑。荣筝也微微一笑。
后来王妃就问起乔老夫人是得的什么病,怎么去的,方太太一一细答了。
正说到请的是哪个巷子的大夫时,听得外面禀报:“娘娘,郡主和三小姐过来了。”
王妃有些淡淡的应了一声:“知道了,让她们进来吧。”
很快的,帘子揭起,进来了两个女子。走在前面的那位身量颇高,却是一身莲青斗锦纹的褙子,穿着灰鼠褂子。梳着倾髻,头上只戴了南珠的簪钗。脸上施着淡淡的妆容。她容貌秀美,气质高华,似空谷幽兰,只是眉头微锁,笼着淡淡的忧愁。
荣筝很快就明白过来,这位就是昨晚父亲和继母谈论的那位早寡归家的郡主了。端惠郡主身后闪出个穿粉色裙袄的小姑娘,身上罩着的银鼠披风也还没有脱去。
端惠郡主和三小姐给王妃行了礼,郡主对世子妃只点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接着荣家人又彼此厮认过。
端惠郡主微抿着嘴唇,眉宇间的郁色淡淡的,却从未见她舒展过眉头。
荣筝的目光很快的从端惠郡主的身上就移到了那位三小姐身上,三小姐和她印象中一模一样。
王妃见了倒还算高兴,嗔道:“宝纹你可别乱跑,这不是在家里,怕什么人把你给撞着了。”
沐宝纹笑道:“我没有乱跑,才跟着郡主大姐去观音院听了会儿佛法呢。”
一直没有找不到机会开口的马氏适时的说了句:“小郡主倒是个可人儿,我们家的孩子立马就给比下去了。”
王妃搂着沐宝纹的肩膀说:“倒是个淘气的,哪里有荣家小姐端庄持重。”
沐宝纹滴溜溜的看了眼荣筠又看了眼荣筝,后来和荣筝说了句和前世一样的话:“你就是荣家的小姐啊”
荣筝笑吟吟的答着:“是啊。”
第十一章 偶遇
端惠郡主陪坐了会儿,便起身告辞道:“我还要听那边讲佛法,就不陪娘娘了。”
王妃有些冷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