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许久,在他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里许久之后,那扇门才被推开来了。
    顾明珠带着侍卫与宫婢进来,目光清冷地扫过在场的众人:“太后娘娘请诸位前去太极殿。”
    那一刻殿中众人的心一下子松懈了下来,亲王宗室们瘫坐在榻席上,狂喜着互相庆贺着躲过一劫,王妃贵妇们又是欢喜又是流泪,连声念佛:“都是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她们又忙忙上来与顾明珠道谢,一脸担忧地问起太后来:“娘娘如今可安好?宫中情形如何了?教我们担忧许久。”
    顾明珠与她们寒暄几句,让宫婢带着她们出了殿去,自己往顾明玉跟前来。
    “大姐姐……”顾明玉起身来,微微低着头不敢看顾明珠,眼中满是羞惭之意。
    当日顾明珠嫁去博陵,她应承自己会照拂好顾家,伺候太后,可是现在却成了这情形,她实在是没脸见顾明珠,而她当初发现李密想要夺太后监国之权时,犹豫之后终究没有让人送信给顾明珠,她以为只是朝中的明争暗斗,不会波及到其他。
    可现在……
    她惭愧地不知该说什么。
    顾明珠看见她消瘦的模样,也知道这些时日她必然是心中万分折磨,不由地轻轻叹了口气,拉着她往殿外去:“走吧,我们去见见贤王侧妃。”
    顾明玉一愣,很快回过神来,贤王侧妃不就是顾明月。
    周楚楚已经告病,让长公主府帮着求了太后恩典,去了别庄养病不出,如今长安城中还能被称为贤王侧妃的就只有未行过礼也未上宗室名录只有个名头的顾明月了。
    与别的殿前剑拔弩张的气氛不同,千云殿一片死寂,连宫婢都不见人影,看门的小宦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顾明珠与顾明玉带着女官宫婢到了殿门前,看见的只有半阖半开的殿门,里面一片幽暗,寂寂不闻人声,宫婢拍了好久的殿门也没有人回应。
    顾明珠蹙着眉看着殿门,吩咐女官:“进去瞧一瞧,看看贤王侧妃在不在。”
    女官带着宫婢推开殿门,走进了一片昏暗的殿中。
    只是片刻之后,便听见殿内一阵尖叫声,女官脸色发青带着惊慌失措的宫婢飞快地奔出来,语不成调:“郡主,王妃,侧妃她……她……”
    顾明珠与顾明玉都是一惊,望向那幽深看不见究竟的殿中。
    顾明月死了,悄无声息地死在了千云殿中,她是被关在殿中活活饿死的。
    小宦在殿内忙忙收殓着顾明月的尸首,殿外的顾明玉泪落不止,攥紧了手中的手绢:“是我疏忽了,先前便听宫婢说贤王对二姐姐并不好,有时候还会动手,可是我差了人来问,二姐姐都是不言不语,不肯与我说半句。”
    “……后来宫中乱了,我与太后娘娘被关在嘉寿殿里,也就不知道外面的消息了,我总想着她好歹是贤王侧妃,贤王他也不会太过……”
    可她想不到,贤王居然让人把顾明月关在千云殿不闻不问,混乱之中宫婢与小宦怕是早已逃走了,被软禁在内殿的顾明月就这样痛苦地死去了。
    顾明珠沉默许久,轻轻叹了口气:“走吧,该去太极殿了。”
    不是她心肠硬,实在是对于顾明月没有太多怜悯之心,无论是前生还是今世,她与顾明月之间都没有任何姐妹之情,顾明月如今这样走了,或许算是她们之间恩怨的了结了吧。
    顾明玉也知道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宫中大乱刚平,太后跟前只怕还有很多事要交代,自己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她点点头擦了泪跟着顾明珠一起出了千云殿,带着宫婢往太极殿去了。
    此时的太极殿一片肃穆,太后高坐在上席,冰冷地扫过殿中拜倒的众人,语气里没有一丝温度:“众位宗室公卿怎么说?”
    宗室大臣们刚从宫变的惊骇中尚未回过神来,就被太后的话给惊得说不出话来,面面相觑之后,终究有人大着胆子开了口。
    宗室中德高望重的福王清了清嗓子:“贤王犯上作乱,意图谋逆,自然是罪不容赦,只是显王殿下终究是受他人蒙蔽,并非是有意忤逆太后,还请太后……”
    他刚说完,宗室大臣便有不少附和者,只有崔家与几位始终追随太后身边的公卿没有开口。
    太后目光落在福王身上,忽然露出点笑容:“那你们意下如何?”
    福王顿时感受到了那目光中的压力,不由地低下了头,只是想着宗室们的意思,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臣等叩请太后赦免显王殿下,或是另立皇嗣。”
    圣人虽然已经卧榻不起多时,却还未殡天,他膝下无子,若是从宗室之中另立皇嗣,也能保李唐天下皇族正统。
    这也是大多数宗室公卿之意,他们虽然臣服于太后的威严能力,却始终从骨子里维护着李唐皇室。
    太后看着他们,更是仰头大笑起来,笑声里毫无忌惮与轻蔑,看着殿中众人的脸色从疑惑到不安,突然停住了笑容,淡淡地道:“玄武门之事好像也不过十数年前罢了。”
    宗室们顿时色变,战战兢兢望着太后高贵冰冷的脸,没有人敢再多说一句,他们都不寒而栗地想起了十数年前,太宗皇帝血染玄武门的事,不过一日的光景,宗室被血洗清理,只留下了少数,其他的都随废太子一道被处置了。
    如今太后提起玄武门之事,也是在警告宗室,如果敢再有他心,她不介意再次血洗宗室。
    没有人会怀疑,她真的会动手。
    第584章 崔家的抉择(第二更)
    顾明珠与顾明玉等在偏殿,与亲王、公侯夫人们一起,等待着太极殿的决定。
    几位亲王妃终究还是满心忐忑,不安地拉着顾明珠问长问短,想要打听出太后的意思,毕竟这牵涉到之后的大唐国统,若能早知道早做准备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只是顾明珠却是摇头苦笑:“我也不过是从博陵赶回长安,如何能够知道太后娘娘的意思。”王妃与夫人们一时也没了主意,只能枯坐着,等待着太极殿的消息。
    顾明珠看着悲伤的顾明玉,轻叹口气,唤过了一直跟在太后身边伺候的大宫婢嫣红来问话:“我刚回宫,许多事还不知道,怎么不见徐司言在太后身边伺候了?”
    嫣红听到顾明珠提起徐司言,一时心绪起伏,红了眼眶哽咽起来:“徐司言她……”
    徐司言死了。
    太后被软禁在嘉寿殿里,虽然郑、卢两家不敢刻意苛待,但这些年来畏惧太后权势却深怀怨怼的人却不在少数,宫中已经大乱,送来的吃食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徐司言不敢大意,都是让宫婢一一尝过了才敢给太后,有她在太后尚能安然无虞。
    只是过了没几日的一个清晨,徐司言失了踪,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她也没有留下任何一点交代,就那样悄无声息地不见了,太后命人在殿前殿后找了许久也不见她,而嘉寿殿又被重重把守,她根本无法悄悄离开。
    有人盛传她是背着太后投靠了叛军,又有人说她是私下贿赂了守兵逃出宫去了,只是没人想到最后是在嘉寿殿后殿的八角井里发现了她,她早已香消玉殒。
    没有了徐司言在身边,太后身边的人与事都乱了,直到显王妃顾明玉来了才有了人打点,可是徐司言却只能被草草掩埋在了嘉寿殿后殿的花圃之中。
    顾明珠愣愣坐在榻席上,许久都开不了口,眼前恍然都是徐司言的模样,沉默立在太后身边,冷冽处置宫中事务,在凌霄阁花架下与她感叹宫中恩情浅薄,在陈留王叛军打破宫城之时,以瘦弱的身躯与她一起挡在太后跟前,桩桩件件恍若在昨天,她还曾想过,这样剔透聪颖的人儿会是谁的福气,却没想到……
    她闭了眼,微微点头,脸上却是有了苦涩的笑容:“她就这样走了……”
    顾明玉听闻了徐司言的死讯,眼泪再落下来,顾明月死了,徐司言也死了,陈留王死了,皇后也死了,圣人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几经变故,这太极宫何处不是鲜血染地,冤魂无数,没人知道何时才是拨云见日之时。
    这样凝滞的气氛不知道坚持了多久,才听宫婢来报:“朝会散了。”
    顾明珠等人心头都是一紧,忙起身来出了殿去,只见正殿那边已经三三两两有朝臣出来,只是他们的脸上并没有大劫过后安心的神情,更多的还是凝重,更有不少老臣脸色愤懑,偏偏望着殿外明甲仗剑的兵士不敢多言,只能愤然拂袖而去。
    女眷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也知道在这里是不好多问的,只能互相草草道了别,各自匆忙赶着出宫去。
    顾明珠与顾明玉姐妹二人不同那些亲王妃,她们在殿外的回廊上停住了步子,远远看着正殿那边,心里都有些疑惑。
    小宫婢前来行礼:“郡主,王妃,太后娘娘请二位入殿去。”
    姐妹二人进了殿,正瞧见崔丞、崔临与李密,还有几位太后最为亲信的臣工都在,顾明珠不由地心里沉了沉,与顾明玉行礼拜下。
    太后坐在高高的榻席上,一身素淡的衣裙,头上也不过是戴着几支白玉凤钗,脸上倦意浓浓,见了她们过来,一直紧绷着的脸上才有了些笑容,招手让她们过来:“到我跟前坐下。”
    待到顾明珠二人坐下,太后才抬头看向那几个:“朝上的事你们怎么看?”
    崔丞与崔临都没有开口,显王李密抬头看了一眼母亲,神色复杂又垂下头去,一副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的模样,还是那几位跟随太后多年的老臣开了口:“臣等以为,贤王殿下所犯之罪乃是谋逆,若以国法论,自然当是严惩不贷,只是贤王早先已患失魂之症,神志不清,念及于此或许……”
    太后脸色又冷了下来,打断他们的话:“李裕之罪自有大理寺与三司判定,我便是太后也不会插手,我是问国储之事!”
    老臣们一时也哑然,不安地彼此互望,不知道该怎么说。
    太后抬头叹息一声:“方才我已经让太医署再去为圣人诊脉,脉象已是岌岌可危,怕是就在今明两日了,若是还不能定下大事,这场大乱便不会有终止之日。”
    老臣们揣度低声议论着:“显王殿下年轻有为……”
    话还未说完,李密与顾明玉脸色都是一变,李密更是慌忙起身拜伏在地:“儿臣愚钝无用,先前为郑、袁两家利用,险些惹来亡国灭族的滔天大祸,母后不怪罪已是宽容,儿臣岂敢再有非分之想,万勿再提此事。”
    顾明玉也跟着起来,含泪拜下:“求母后宽恕。”
    还不等太后开口,李密咬了咬唇,又道:“先帝在时曾赏长沙、岭南、南海数地与儿为封地,如今儿臣已是开府之年,按我朝礼法该是就藩之时,儿臣请母后恩准即日赴封地就藩,以正国法。”
    这话让众人都吃了一惊,不由地看向李密夫妇。
    顾明珠更是惊愕地望向顾明玉,南海诸郡路途遥远,地势偏僻,离长安千里之遥,历来是南蛮之地,而本朝虽有皇子就藩的定例,但自太宗以来,也有嫡皇子遥领封地留在长安的惯例,如今李密却是决意就藩,更是要远走南海,实在教人不敢相信。
    却只见顾明玉面色淡定,毫无讶异与不安,垂着头在李密身后,像是对他的决定没有反对之意。
    太后仔仔细细看着拜伏在地上的李密与他身后顾明玉,好一会才开口:“此事之后再说吧。”
    并没有反对。
    没有了显王,老臣们更是不知道该如何定夺新王,吞吞吐吐许久也没有个结论,太后不耐烦地转过头望向坐在一旁的崔丞与崔临:“崔家主与崔五郎君以为如何?”
    这一次入宫救下太后,击破郑袁两家的图谋,崔家当是首功,太后对崔家也更多了几分倚重,才会将崔家父子与亲信一同留下,便是要听听崔家的意思。
    崔临没有开口,修长的眉微微蹙起,眼神中有些阴郁,俊美的容颜更是冷峻几分,看也不看太后,没有半分要回答的意思。
    还是崔丞欠了欠身,微微笑着:“另立新君乃是社稷根本国之大事,我等不敢多言,还请太后定夺。”
    太后的脸色缓了缓,也有了些笑容:“崔家主过谦了,若非是崔家相护,今日只怕乱势难平,崔家又是世家之首,日后还要多仰仗你们。”
    崔临脸色越发冷了,薄唇紧紧绷着,目光凌厉,扫过太后与几位老臣,终究在崔丞地温和一望之后不曾言语。
    崔丞脸上的笑容始终不曾变过,他起身不急不慢地整理了一下衣袍,躬身拜下:“崔家听候太后吩咐。”
    太后脸上最后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昂起头笑了起来:“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