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宛没忍住笑。
  叶秀娟插嘴,“妈,文明人不打架,你别难为三嫂。”
  张喜凤张了张嘴,她是想帮忙,哪里难为婉儿啦?
  叶绍行也在此刻赶紧提醒,“咳,武力能解气,但是吧,有些人记吃不记打。”
  “那还是打轻了,多打几顿你试试。”宁家贤发表见解,随后把剔了鱼刺的肉喂给小蒸饺。
  小蒸饺吃着舒坦,一声不吭。
  倒是小笼包一直窝在宁知渔的怀里不怎么吃东西,好像不是很开心。
  叶绍行有些无奈地按了按眉心,宁大爷都发话了,他真不好辩驳。
  宁宛斟酌之后,道:“爸,有些人懒不是真的懒,是因为在集体面前偷奸耍滑,没追求。”
  “但是如果固定下来,让他们明白干的多赚的多,大家看见前景,心里有了激励,那就不懒了。”
  “当然,固执的懒汉也有。那就针对每个人的懒对症下药。怕挨揍的,就找俩民兵来天天盯着,不干活就揍,还得让民兵吃他的喝他的。”
  “每个人都会有软肋,除却用武力之外,也可以从软肋入手,可以让他看见生活的希望振作。”
  “我觉得吧,只要去努力发现问题,咱们再商量着解决问题,那棘手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咱们村子就会越来越富有。”
  “对,婉婉说的没错。这富有啊,不只是经济上的富有,还有精神上的。”宁家贤第一个站出来肯定宁宛的建议。
  张喜凤听的不是很懂,不过她记住了一条——“找俩民兵来揍”。
  她觉得她可以替代民兵。
  叶绍行也在心里琢磨着宁宛说的,越是琢磨,越是觉得不错。
  “爸,除了种地,咱也可以把猪分出去。到时候交给公社年猪,剩下的谁养的归谁。之前是大伙儿吃不上饭没什么喂猪的东西,现在咱们村不少能吃上白面馒头的。那能满足喂猪条件的肯定不少。”
  宁宛干脆将那些可行的政策都讲了出来,到时候能通过几条就通过几条。
  只要不是大规模的养牲畜,就不会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上边看见成果,也就不会管了。
  这一顿饭吃的很慢,不过收获颇多。
  等叶超下班回来时候,老叶家的人才刚刚吃完晚饭。
  宁家贤跟宁知渔带着宁简舟离开,叶超拿着手电筒将他们送回去。
  重新回到西屋,叶超迫不及待将买到的报纸拿给宁宛看。
  “媳妇你瞧,通过了!”
  宁宛笑着接过去,看见那篇良药的小故事,嘴角上扬的弧度更大了些。
  “过稿还是挺容易的,真不错。”
  她边说边将视线下移,“诶?小菜?”
  “嗯,就是你认识的小菜,我用了他的名字当笔名。”叶超直接干脆地承认,那报纸上刊登的菜谱是他写的。
  当时是觉得媳妇去投稿,他也想妇唱夫随一下。
  他觉得那样做,就感觉像是拉近了他跟宁宛的距离。
  思来想去,他就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出来,直接写了个简单菜谱。
  署名时候本来想写小超,但脑子一冲动,换成了小菜。
  他自认为自己百分之七十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空间里的那些书籍。
  叫小菜,也算是对空间的一种感恩。在叶超眼里,小菜就是空间的代名词了。
  空间里的菜古玉打了个喷嚏,他眨眨眼,脑海里竟然蹦出一串儿歌词:
  如果你突然打了个喷嚏
  那一定就是我在想你
  “小宛儿?你在想我?”菜古玉贱贱的问出声。
  宁宛的小脸一顿,意念回复,“时间不早快睡觉吧,你想的有点儿多。”
  菜古玉:……
  “媳妇,你不知道。我听说,今天报社的报纸卖的很不错。咱俩写的东西已经被很多人瞧见了。
  今儿的稿子我也是一大早就交的,能不能印上,就看明天的报纸就成。到时候我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啊。”
  瞧着叶超像是个孩子一般的微笑,宁宛的心像是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她点头,“嗯,今天的也肯定能入选。”
  两人从发表小文章的事,聊到了读大学的事。
  叶超表示自己并没有考大学的想法。
  之前没想过,以后也没这样的打算。
  “媳妇,大学生的名声很好听。读大学的,还会受到尊敬、羡慕的目光。”叶超笑着回应,随后继续解释。
  “但是吧,我觉得人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来发挥自己的强项。何况一个人的品德,跟学历无关。”
  对,说的太对了。
  宁宛差点儿没忍住给他鼓掌了。
  既然叶超不想去读,她也不强迫。
  原本人生之中的选择就很多种,考大学只是其中一条路。
  这一条走不通,就去试试其他的,总有一条能够通往自己的胜利彼岸。
  “媳妇。”叶超坐在宁宛身边,低声问:“你想去读大学吗?回帝都住?”
  “之前没考虑好,现在不用考虑了。”宁宛浅浅一笑,主动地抱住叶超,“我选择你,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原谅她此刻没了上进心吧。
  等天亮了再上进。
  她不考大学,到时候可以鼓励郑招娣考,等再过个十六七年,也鼓励俩孩子去考。
  反正都不是外人,身边人考了,就当是她自己也去了。
  宁宛跟叶超俩人聊到很晚。
  次日,宁宛把准备的一本数学课堂随笔送去了知青宿舍。
  招娣刚好要出门集合上工,看见宁宛那模糊的身影,郑招娣寻了个去茅房的借口溜出了知青结伴而行的小队伍。
  在宁宛询问郑招娣关于上学这事儿怎么看的时候,叶超已经投了新稿子。
  而且,此刻叶超还被强行拉进了报社,人正在主编丁兆海办公室里呢。
  “呵呵呵,小伙子别紧张,来这里就当是自己家。我也没别的事儿,就是想看看是什么样的气质脱俗的同志才能突发奇想,写出这样精炼的小故事。”
  丁兆海露着慈善的笑,说话的时候相当热络。
第226章 没有葱花味儿
  叶超察觉到对方的意图,还有些诧异。
  刚刚进门的时候已经有人告知他,跟他见面的这人是报社主编。
  主编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可以说报社里的大小事都主编说了算。
  面对这样有能力的人,叶超也是相当有礼貌。
  “同志您好。”叶超回忆了下丁兆海刚刚说的话,人家是对那小故事感兴趣,但那不是他写的。
  “您说的小故事不是我写的,我是代替作者的投稿人。”
  叶超如实解释,想看看对方找作者的意图。
  丁兆海一讶,略显失望。
  “原来是这样。那小伙子,你能不能帮忙引荐引荐,实不相瞒,我想见一下这两位创作者。”
  两位?
  也就是说,对他的菜谱也有兴趣?
  叶超斟酌之下,道:“同志,笔名小菜的是我。不知道您找我有什么事。”
  “哦?哎呀!”丁兆海的眼睛里重新迸发希望,“哈哈哈,果然,年轻有为。”
  叶超笑笑,等着对方继续。
  他平时听过不少好听的话,这人夸的词没啥创新的。
  “小伙子,冒昧问一句,你这菜谱是自己乱编的还是真实做法?”
  说完这话,丁兆海又觉得自己用词不当,他稍加改正,“咳,我的意思是,你平时做菜就用菜谱上的做法吗?这上面写的,是不是你的臆想?”
  “当然不是,这些做菜方法都是我学的,平时也会这么做。”叶超立即回答。
  丁兆海的眼睛一亮,“那你是厨师?哪里的厨师?”
  这年头,不是厨师的话,一般人很少会有技巧的做饭。
  丁兆海看过那些文字,像是去腥的方法什么的,写的相当专业。
  如果眼前这人是个饭店厨师的话,到时候他多给争取一些福利待遇,希望能长此以往的合作。
  叶超抿抿唇,没有把国营饭店说出去,对于这个问题,他察言观色,随后微笑道:“同志,我手里有不少做菜技巧,每天可以投稿一份,至少今年是这样。”
  他听媳妇说,年底那会儿有什么变化,具体变化虽说不清楚,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离开临东县?
  所以现在不能说太过的话,量力而行。
  丁兆海愣了愣,继而有些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唐突了。”
  很多人写笔名就是不希望自己的真实信息暴露,他刚刚太激动,倒是忘了这一点。
  听叶超说能持续投稿,丁兆海乐坏了。
  转念一想,他还有个疑问。
  “小伙子,你说你这辛苦学的,直接写出来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你这……”图啥?
  最后这话问出来会显得没格局,不问吧,丁兆海还是觉得好奇。
  叶超顿了顿,直接猜出丁兆海没说完的话。
  这个问题他投稿之前还真想过。
  “方法是白纸黑字,纸上谈兵跟实践不相同。”
  “大家按照这上面的方法去做,十个人会做出十种味道。”
  “技术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再加上锅、炉以及火候的因素等等,都会影响口感口味。”
  “所以哪怕是发出来让大家看见,也不会影响到我自己的任何利益。”
  “至于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有天赋的人照着做,出来的成品肯定比曾经的味道要好。”
  “没天赋的人照着做,即便是一次两次味道改善不了太多,但是会在潜意识里有个进步的念想。”
  丁兆海恍然,这些道理他不是不懂,只是平时都想着去抓实事,没有过多注意过百姓们的柴米油盐生活。
  看来以后的报纸还是得创新,多弄点儿百姓们喜欢的内容出来,不再那么索然无味了。
  叶超看了下窗外,约摸着要到上班时间。
  他礼貌地站起来跟丁兆海道别。
  丁兆海也有别的工作要做,不好挽留。
  不过叶超临走之前,丁兆海主动抛出橄榄枝,希望叶超能够引荐引荐小故事的创作者过来谈谈。
  他表示手里有个编辑名额,希望叶超能够带个话问问,小故事作者有没有兴趣过来试试。
  这不算丁兆海唐突,在他看来,能够把字写的那般精致的文人,绝对担当得起报社编辑的重任。
  叶超诧异,不过按照他对他媳妇的了解,确定她媳妇不会答应坐班。
  但他没有直接拒绝,礼貌地回应称会将好消息转告给另一位创作者,最晚会在明天这个时间来报社给答复。
  叶超的得体态度让丁兆海很是喜欢,丁兆海心情不错,起身将叶超送出了办公室。
  瞧见叶超推起了院子里的自行车时候,丁兆海的心里又是一惊。
  年纪轻轻就能骑上自行车的人,能力可真不一般那。
  他之前猜测过叶超是国营饭店的人,不过刚刚故意跟叶超走近的时候并没有闻到葱花味儿。
  所以那猜测他又否定了。
  可不是厨师,又能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工厂里上班的时间可不是这个点儿。
  丁兆海两手往身后一背,想了想,决定中午下了班去一趟老友李江河家问问。
  他知道李江河年前就不在国营饭店干了,中午带上点儿酒,再尝尝老友的手艺去!
  十方院。
  郑招娣去上工的路上,心里想着宁宛说的那番话。
  “大城市的机会多,到时候可以边读书边赚钱。”
  “好招娣,去帝都读书吧,我远嫁不能随时尽孝,有你在,能帮我看望看望我爸妈。”
  “这些书什么的你多看看,题目多做做,到时候去大学总不至于落后了被人瞧不起。”
  “具体啥时候去,暂时不一定,但是学习千万千万不要落下。”
  “你好好考虑啊,一定好好考虑啊!”
  郑招娣心里有些乱。她对知识的渴望很强烈,上次如果不是为了留这里能赚钱,她一准儿同意宁辉的提议。
  现在知道去大城市能有更多赚钱机会,可惜,名额应该早就没了。
  不过郑招娣对宁宛相当信任,既然好朋友说了让她随时准备,她就随时准备!
  想通了这一点,郑招娣不禁加快了步伐。
  夜里叶超下班回来把报社的事给宁宛说了说,跟他预料的一样,宁宛想都没想直接表示不去坐班。
  但人家主编能这么说,是抬举,所以哪怕是不准备去坐班,宁宛觉得还是得跑一趟报社,自己当面做个回应比较礼貌。
  再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万一哪一天需要的时候,也不至于走投无路。
  于是,第二天早上宁宛便跟着叶超进了城。
  供销社那边买了一盒点心,两人一起去了报社。
第227章 大爷就是大爷
  丁兆海虽说是主编,但每天来上班都是最早的。
  他进屋后别的啥也不做,直接走去煤球炉边,用钩子将上面的盖子勾起来放一边。
  最上面的煤球已经烧成了灰白色,那些孔洞倒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