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亿物资-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简舟愣了一下,他平时没跟张迎春打过交道。不过对于张迎春的光荣事迹倒是有所耳闻。
  他是没想到张迎春也会送礼物,虽说这个礼物看上去不太像礼物。
  邓梅花跟张福也没想到闺女会来这一出,张福先反应过来,道:“哎呀,呵呵,简舟啊,别嫌弃,迎春这孩子不咋会买东西。一份心意,一份心意哈。”
  张福说着,帮忙接过那一分钱,另一只手抓住宁简舟的手,认真地将那一分钱放在宁简舟手里。
  “收着哈,不能不要。”
  宁简舟眨眨眼,赶紧说道:“谢谢啊。”
  收礼物不知道说啥好,说谢谢应该没错吧。
  “好好。”张福应声,叶绍行正打算站起来说几句话,缓解缓解僵硬的气氛。
  结果刚一张嘴,小笼包忽然出声,“好好。”
  奶声奶气的童声瞬间引得满堂大笑,气氛自然而然地恢复。
  这顿饭一如既往的丰盛,大家吃的也都很尽兴。
  午饭后,薛红艳还要回城里去忙,跟大家告别。
  宁简舟有些不舍地看了薛红艳一眼,到底没好意思说出挽留的话。
  在薛红艳离开老叶家几分钟后,宁宛忽然一拍脑门儿。
  “我这记性啊,刚才还想着让红艳捎着这罐头,她走的时候我忘了给装上。”
  宁简舟眼睛一亮,忙自告奋勇,“应该还没走远,我给送去!”
  嘿,宁宛暗自得逞一笑,面上没彰显,“快去快去,应该能追的上。”
  “嗯!”
  宁简舟激动地拿着两个罐头瓶跑出屋门,直奔院子外。
  罐头瓶子是之前吃罐头剩下的,里面是宁宛自己做的。
  席间宁简舟就察觉到了薛红艳喜欢吃,这会儿有机会,当然要积极表现。
  宁知渔跟宁家贤看出来了点儿猫腻,都没多言语。
  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比插手管七管八强多了。
  其他人倒是没察觉任何异常,收拾完之后都去忙各自的事。
  晚上叶超下班回来,手里拎着两罐麦乳精。
  宁宛有些诧异。
  这东西金贵,味道也不错。只是家里的东西多了,很少想起来去买来吃。
  而且就算是买,也没必要买两罐。
  “媳妇。”叶超将麦乳精放下,“师父过去一趟,出版社的事我听说了,林社长给买的麦乳精,说是赔礼道歉。”
  宁宛意外地看了看麦乳精,倒是没想到林社长还会去找李师傅。
  “媳妇,你受委屈了。”
  叶超心疼地看着宁宛,只恨自己白天时候不在宁宛身边,没能及时护着。
  宁宛看了一眼炕上熟睡的两小只,随后又看向叶超。
  “没事,都过去了。也不能怪林社长,下面的人什么心思,她又不能扒开心来看。得知这事儿之后能第一时间承担责任,也算可以的。”
  之前在公安那里林秀英的表现来看,宁宛也算是满意。
  不过说实话,她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儿不舒服。
  叶超察觉到宁宛的情绪低落,他抓住宁宛的手,又道:“林社长说想请你吃个饭。”
  “你答应了吗?”宁宛问。
  叶超道:“没,我说家里俩孩子离不开,你不一定有时间。”
  宁宛点点头,她确实不怎么想去。也不是不原谅,就是心里有些别扭,还需要时间沉淀沉淀。
  叶超次日找好了理由回复林秀英,林秀英似乎早就猜测到了会是这样的结果。
  她又带了两块料子给叶超,说是送孩子的周岁礼。
  距离俩孩子的周岁礼还有一个月,这时候送也不算太突兀。
  叶超拒绝不了,只能收下。


第233章 何绪借着酒劲儿哭成了泪人
  宁宛瞧着料子,叹了口气。她能感觉到林社长的真诚,如果再去计较什么监管不力就显得矫情了。
  于是宁宛第二天给装了一包小圆饼干,让叶超送去出版社。
  小圆饼干做个零嘴儿,工作忙碌的时候可以吃着缓解疲劳。而且这东西不算贵,重在心意。
  林秀英收了饼干,也算是彻底安心。
  对于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她在管理上比之前严格了数倍。
  下面的人有吃不消的,背地里都在骂吴红香。要不是吴红香胡乱咬人,大家不会这么不好过。
  出版社这边的事,宁宛不清楚。
  她最近在家生活的相当惬意,看书写稿、教大嫂做点心,叫叶秀娟记账。
  惬意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
  转眼就到了两小只的周岁宴。
  老叶家自然又是一早就准备好吃好喝的,等待亲友客人上门。
  这次没宴请全村,只是叫了些关系比较近的人来。
  在午饭之前,宁宛带着两小只去了后山。
  后山有一块她开出来的荒地,那里有她给原主母亲立的衣冠冢。
  说起来也是无奈,那次派去查找原主母亲尸骨的人没能完成任务。哪怕是宁宛自己先后去了几次,也依旧没能找寻到多少关于原主母亲留下的痕迹。
  所以回来之后,宁宛跟宁家贤以及朱何君商量着,在这里立了个衣冠冢。
  她住在十方院,也方便来祭拜。
  朱何君那边做了个牌位,也算是有个念想。
  ……
  两小只的周岁宴一过,天气也越来越热。
  又过了几个月就是麦收。
  今年麦子的产量比往年要多一倍。
  原因简单,春种时候叶绍行给大家划片分配了田地,大家固定了劳作地点。
  叶绍行也做主表示,交够了上面的粮食,剩下多少就给社员留多少。
  为了自家多得粮食,社员们都是铆足了劲儿开干,产量飙高也在情理之中。
  村子里的懒汉除了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其他懒汉这半年里的表现都还不错。
  叶绍行相当欣慰。
  麦收之后,小猪蹄的周岁生日也到了。
  这天一早,牛金芳给他穿戴整齐,在院子里教他走路。
  牛金芳弯着腰站在后面扶着小猪蹄的圆胖身子,“好,往前走,迈步,对,就是这样。”
  小猪蹄开始还算配合,虽说迈步迈的歪七扭八,至少认学肯学。
  小笼包跟小蒸饺一左一右地跟在旁边,他俩走路已经相当稳当。
  “猪猪猪……”
  小笼包亲切地喊,然后走在了小猪蹄前面做示范。
  小蒸饺的小嘴也没闲着,“都都,猪猪猪……”
  她的语气倒是很像指挥。
  有他们俩的带动,小猪蹄学的相当卖力。
  不过小猪蹄太胖乎乎,走了没多久体力就有些跟不上。
  而且走了一会儿之后,小猪蹄迈一步,就会放出一个屁,再迈一步,又一个屁跟上。
  牛金芳实在是忍不住,“哈哈哈”的差点儿笑抽。
  也不知道是屁的响动还是牛金芳的笑声太魔性,小猪蹄忽然哇哇大哭。
  牛金芳立即将小猪蹄抱起来,顺手从兜里掏出一块糖塞小猪蹄小胖手里。
  嗯,哭声瞬间止住。
  小笼包跟小蒸饺见小猪蹄不学走路,都没了兴趣在院子里挨晒,纷纷跑去找两位老爷子。
  小猪蹄的周岁宴也是相当丰盛,宾客乐乐呵呵一顿吃,夸赞三小只的声音此起彼伏,相当热闹。
  现在十方院村的社员过的都还不错,加上叶绍行办实事儿,但凡是过来喝酒的,送礼也都比之前大方。
  也因为他们大方,所以张喜凤破天荒地将剩菜剩饭送了人。
  当然,这是宁宛劝的。
  天气热,家里虽说有井窖,但空间就那么大,这么多剩菜剩饭留着还不知道吃到啥时候。
  不如混起来装了送人,这样还能拉拢关系,越来越和睦。
  又过了几天,宁知渔家备了两桌酒菜。
  这一次的酒菜宴请的人不同以往,不是十方院的社员,而是何绪为首的那些爷爷奶奶们。
  天彻底晴了。
  爷爷奶奶们都换上了干净得体的粗布衣裳,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难掩的激动。
  这一顿饭,是他们在一起吃的第一顿丰盛的团圆饭,也是最后一顿。
  等这顿饭结束,在场的爷爷奶奶们都会被送回他们的家乡,回到他们的亲人身边生活。
  何绪借着酒劲儿哭成了泪人,他不舍得这里的老友们,但是又不得不离开。
  家里人也需要他,而且,他心里落叶归根的执念很重。
  宁宛知道这顿饭对于爷爷奶奶们的意义,所以在煮鸡汤鱼汤的时候,往里面加了不少空间的草药。
  菜古玉说过,这些草药能够补精气神儿,提高身体免疫力,倒是不会像圣泉水那样,喝过之后会流出黑油垢。
  宁宛希望,等将来交通发达了,爷爷想去看望这些老友的时候,可以再见到人,而不是只剩缅怀。
  一顿午饭吃到了黄昏才散。
  次日起,爷爷奶奶们陆续离开十方院。
  不过在十方院里生活过的人都记得,有那么一批人,在后来的一段岁月里,勤勤恳恳地为他们育幼蚕。让他们靠着幼蚕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爷爷奶奶们走了,叶绍行只能又找出来一些社员接替育幼蚕的工作。
  好在宁简舟已经有了相当充足的经验,有他带着,新选出来的社员很快就能上手。
  也自此,那边又扩建了几大间房子,还围上了院墙,正式成为了十方院村专门培育幼蚕的地方。
  一个多月后,上面又传来消息。
  高考恢复!
  报考条件不限,只要你有能力考上,就可以直接去读大学。
  而且学成之后,国家会统一包分配!
  这样的消息一出,直接在全国各地炸了锅。
  考试时间定在了两个月之后,学习时间相当紧迫。
  那些对知识渴求的学子们呕心沥血、悬梁刺股,复习复习再复习,做梦都想着考大学来改变命运。
  而复习必定要用到学习资料。
  一套《求知知多少》的书籍忽然间在临东县的书店腾空出现。
  很多人看了上面的题目之后,全都亮了眼睛。


第234章 叶秀娟竟然去了柏金花家
  众人在得知一本三毛,十本捆绑销售之后,那些饥饿的求知人纷纷自发的组团,十人一组十人一组地哄抢书籍。
  一万套书,短短三天时间,售罄!
  再加印一万套,又售罄!
  再加印!
  还加印!
  加印!
  小小的临东县自然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但那些求知者对于书籍的敏感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
  先是临东县附近县市的人过来买,再是附近县市的附近县市的人托人来购买。
  外市外省的书店知晓这里有书籍大受欢迎,也争相过来批发,还自发表示自己解决运输问题。
  短短半月时间,《求知知多少》已经被卖到了附近十几个城市,而且还在继续……
  著作人小宛的笔名也被大家记住。
  临东县那些购买珍藏临东日报的人忽然又活络了脑细胞。
  “日报里提及是《求知知多少》不会就是这书吧?”
  “书籍是小宛著作,小故事也是小宛著作,是同一个人,同一本书!”
  于是,小宛出名了。
  小宛在临东县出名了。
  小宛在文学圈子里出名了。
  不过,当事人小宛倒是没太激动。
  这样的结果她早有预判。
  国人追求进步的思想以及对知识的渴求,是根深蒂固。
  她不过是利用重生者的优势获取的这一次的成功。
  没啥好骄傲的,嘿。
  十方院知青宿舍。
  郑招娣拉着宁宛的手,激动地感谢。
  宁宛之前送给她的那些资料里就有《求知知多少》的内容。
  而且,资料齐全的比这些还要多。
  也幸好那时候她没有敷衍,从宁宛送她开始,她便没日没夜地学。
  现在不说大话的情况下,那些资料里的题目一搭眼她就能出准确答案,而且还能举一反三。
  “小婉,你不考吗?你的学习那么好,不上大学多可惜。”
  郑招娣拉着宁宛询问,她不理解。
  宁宛笑着应声,“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吧。我现在有了家,有了我喜欢做的事,考大学没在我的人生规划里。”
  “可是有家也不妨碍呀,我知道有四五十岁的还报了名,有怀着孕的也报了名,报名范围不限制……”
  郑招娣的话没说完,宁宛先一步答:“我知道,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必须走考大学的独木桥。”
  她顿了顿,继续:“或许将来我会后悔,不过当下我不后悔。”
  上辈子她因为没钱没家没靠山,错过了念书的机会。
  这辈子所有的条件都具备,她倒是没了读大学的欲望。
  在宁宛看来,遗憾的人生也算是另外一种圆满。
  咳,她不会承认自己懒,不想被学校管束。
  郑招娣看出来宁宛心意已决,再劝没用,也就不纠结这话题了。
  宁宛知道郑招娣读书时间紧,也没多逗留。
  她起了身,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