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家贤腾的一下站起来,激动地要命。
“爸,什么意思啊?”安思宁狐疑地凑过去,伸长脖子歪着脑袋看过去,也不在意儿媳要时刻跟公爹保持距离了。
老爷子瞅了安思宁一眼,大方地把信纸往她那边靠了靠,觉得靠过去太多了,又稍稍偏回来一点儿角度。
“你看,婉婉结婚了,找了个当厨师的农村孩子。那人家对她可好了,她没骗人,这字里行间的欢脱是发自内心的,我看出来了!”
宁家贤乐呵呵地,他是最看不上张华的。孙女那时候单方面喜欢张华,可总是闷闷不乐又强装欢喜,他不瞎,都看见了。
奈何那时候乖孙女喝了迷魂汤一样,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老爷子又一向看中农民子弟,哪怕是暂时没瞧见孙女婿有些遗憾,但高兴还是要高兴的。
因为孙女是真高兴,所以他也真高兴。再说,孙女也提了,到时候回来再补办酒席,他心里那点儿遗憾完全可以忽略。
但旁边的安思宁就不高兴了,她满脸地担忧,一下将最上面那张信纸拽过去。
好在老爷子没死死地攥着,信纸没破。
宁家贤一瞪眼,想到那张已经看完,他又重新坐下来继续默读后面的。
安思宁一遍遍重复着那句:“爸妈爷爷哥哥,我结婚了,嫁给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护我的人,我可开心啦!”
可她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亲女儿结婚都没跟她说,还有,谁知道那家人是真的好还的装的好?
她不亲眼瞧见,她不放心。
不行,得看看女儿去!
信封上的地址是临东县十方院村,她就去十方院村找人!
想到这里,安思宁也顾不得去看剩下的内容了,回了二楼去收拾行李。
老爷子一心看信,并没有注意儿媳妇的行为。
当读到送礼物那一段,他赶紧去拆包裹。
藏青色军帽拿出来,他直接戴头上。
宝蓝色嵌银线假领子,不错,跟他的那两身中山装很配。
皮夹子(钱包)也不错,刚好他的那个破了个洞,也该换了。
黄底银线暗花方巾,啧啧,算了,就按婉婉说的,送给婉婉妈妈。
老爷子很大方地抓着方巾要递给安思宁,才发现身边没了人。
“思宁啊,婉婉给的方巾,你不戴上?”
二楼那边还没传来动静,大门倒是被人在外面推开。
忙完一上午工作的宁慕安回来,刚巧听见老爷子的喊话。
婉婉这个字眼儿瞬间触动了他的神经,“爸,你刚说谁?婉婉回来了?”
老爷子一愣,随后抓起假领子一团,往兜里一塞,“咳,是婉婉来信了,还顺便送了我跟你媳妇礼物。那个,思宁回了房间,你带给她,我还有点儿事儿得出去,午饭我在你岳叔家吃。”
丢下这话,老爷子找齐了五张信纸,想了想又抓起了信封,然后不顾儿子急切地追问,匆匆出了大门。
他乖孙女来信了,还带了礼物。岳南北之前不是在他面前显摆来着?他得显摆回来,还要用那五张信纸砸那老东西一顿。
谁没有人关心了?
岳南北的孙子每次就写半张纸,纯粹敷衍。
他乖孙女可是写了整整五大张!还送了帽子假领子跟皮夹子。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嗯,还有,待会儿不光要嘚瑟,还得吃老岳家的饭,喝老岳家的酒。
……
被宁家爷爷夸上天的宁宛这会儿一直喷嚏不止。
她无奈地揉了揉鼻子。
昨天晚上没有跟叶超深入了解呀,应该不是受凉感冒。
再说了,就算是每次夜里深入其中无法自拔,他们也没大汗淋漓过,受风寒的可能是不存在的。
应该是有谁在想自己,不停地想,所以才会不停地打喷嚏。
“婉儿啊,好点儿了没?”张喜凤关切地声音响起,“来,先喝点儿热水,我问粮站的领导要的。”
宁宛感激地看了婆婆一眼,“谢谢妈,待会儿我们去趟供销社吧,我想买点儿东西回去。”
“行啊,我去跟你爸说声。”张喜凤爽快应下,转身去找叶绍行。
宁宛去供销社也没挑别的,只是买了点儿扣子。
在供销社出来,两人又去了国营饭店。
刚好李师傅办事儿回来,不过李师傅的脸色不是很好。
宁宛的心咯噔一下,立即问:“师父,是不是因为太草率,所以没给开?我可以起草一份策划方案的。”
第50章 他们都怕收粪,不敢得罪你
为了给牛棚的爷爷奶奶们尽快改善生活环境,宁宛坚持走这一条路。
她现在技多在身,虽说能够暗地里帮助那些人。但,宁宛最想的还是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住上好房子,改善生活。
养蚕或许不是唯一的办法,但却是宁宛眼下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李师傅皱着眉,眸子里还有气愤情绪未消。
“介绍信有,开了。”
诶?
宁宛又是一讶,“那你怎么不开心?”
“哼,我好不容易求他半点儿事儿,让他给扶持扶持,他还拖延。”李师傅吐槽了一通。
宁宛:……这啥逻辑呀这是?
眼前这个怕不是假李师傅吧?
李师傅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说话有毛病,他继续嘟囔:“这不是求着我给他出点子搞经济的时候了。”
宁宛一听,呦吼,这就有些兴奋了。
原来李书记也是想发展经济的。
岂不是说,她这愿望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可以实现?
想到这,宁宛立即给了个鲜花灿烂的笑容,“师父啊,李书记能允许我们村子里开这个先例,就已经很感激了。”
有了介绍信,到时候他们生产出来的蚕茧也好,或者用蚕茧做出来的布料也好,都能够顺利地推到各地的供销社去。
李师傅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应下了这个差事就得办得漂亮。
知道公家也穷,但好歹得给个态度。三十五十不嫌少,或者哪怕是不给钱,帮忙疏通个路子也成啊。
想到这,李师傅又道:“这样啊小婉,蚕种的事我帮着扫听扫听。你是会养蚕,但我们这片区没有蚕种,巧妇难无米之炊,你懂吧。”
宁宛的眼睛亮了亮,李师傅也太好了吧!
她的空间里有蚕种,但要拿出来的话还得想个好一点儿的说辞。原本她打算让娘家那边背着,说是娘家人帮忙弄来的。
但那些莫须有的事早晚会有揭穿的一天。
现在李师傅能给解决的话,可是省了她不少麻烦呢!
“谢谢师父!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师父啦!”
宁宛不吝啬地夸赞,那声音可是甜到李师傅的心坎儿里了。
李师傅连连摆手,“应该的,你做的是大事,是有利于人民的事,我向你学习,尽微薄之力罢了。”
现在,李师傅越看宁宛越是觉得顺眼。回头想想,他自觉没有宁宛的这份心怀百姓的大爱胸襟。
跟眼前这小女子比起来,他活得太狭隘。原先只顾着自己的小家,以后也得用自己的一点儿力量多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才好。
当下,李师傅从兜里掏出来钱夹子,“小娟,去买个西瓜来,挑个甜的。”
他要请客。
要请小婉这孩子吃她最喜欢吃的西瓜。
孙秋娟惊喜地跑过来拿钱,宁宛意识到什么,赶紧说:“不不,师父那什么,我还得赶回村子……”
“那就捎回去吃。”李师傅说完,催促着孙秋娟赶紧去。
孙秋娟二话不说,拿了钱就往外跑。
刚好叶超跟张喜凤从门外走进来,他们一人抱着一个大西瓜,脸上都是质朴醇厚的笑。
宁宛愣了。
话说,婆婆跟叶超什么时候出去的?
“这么急,是去哪儿啊?”张喜凤笑着跟孙秋娟打招呼。
孙秋娟瞧见西瓜之后停下来,又看向李师傅:还买不?
李师傅正要开口,宁宛立即道:“师父你看,我妈买了西瓜了,你就不要破费啦。”
李师傅没回答宁宛,走过去坚持要请客,西瓜钱硬是塞给了叶超。
师命难违,叶超只好收下。
差不多到了上客时间,宁宛跟张喜凤也没多做打扰,离开了国营饭店。
结果刚一回到粮站门口,宁宛就瞧见了郑招娣正在那里翘首以盼呢。
她没着急过去,而是跟着张喜凤抱着西瓜给了叶爱国跟牛金芳。
西瓜沉,张喜凤说了,大房两口子想吃,就抱着回村。
有好吃的在,叶爱国跟牛金芳超级爽快地抱在怀里,生怕张喜凤反悔似的。上回他俩没吃够,又啃了一遍西瓜皮。
宁宛瞧着他们俩那反应,对他们的印象稍稍好了那么一芝麻粒儿。
不过,她也没跟他们多说话。而是一路小跑到了郑招娣的身边,“招娣,在等我吗?”
郑招娣点头,指着自己脚上穿的解放鞋,“看,刘小莲的,现在归我啦。”
“嗯?”宁宛狐疑地看了看鞋,又看了看郑招娣,继而懂了,“抵了你那三毛钱?”
“嘿嘿,对,本来我打算要那件半新的海魂衫,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刘小莲的鞋以后被我天天踩脚底下,心里痛快。”
郑招娣毫不避讳地回答,又补充:“三块钱一双新的,她穿了快一年,三毛钱也算便宜了,我不亏。”
宁宛也觉得不亏,不过换做是她,她是不喜欢穿讨厌人的衣服或者鞋子的。
看着郑招娣满意至极的表情,宁宛也开心,“嗯,确实不亏。不过,她应该不会那么痛快地答应吧。”
想知道交换鞋子的过程呢。
郑招娣朝着东边瞧了一眼,宁宛顺着一起看过去,然后宁宛就傻眼了。
原先穿在刘小莲身上的海魂衫,这会儿却是穿在了另外一个女知青的身上了。
刘小莲之前的那条蓝布裤子,这会儿也在别的知青身上。
而刘小莲穿着的明显是那两个女知青混搭的,鞋子也确实是郑招娣之前穿的那双。
再看站在刘小莲身边的张华,俩人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好家伙,这是刘小白莲跟张大渣男被瓜分了?
宁宛心情爽歪歪,“不厚道”地笑起来。
就是可惜了,没目睹一下。
“我把他俩拿着钱去吃早饭的事儿捅了出来,还有路过的人作证,他俩狡辩不了。”郑招娣给宁宛转告之前的情形。
“我们让他们还钱,他们不是拿不出来吗?那就用东西抵。这会儿身上的是没了,还有好几个没要到钱的,说回去之后换被子床单,换茶壶茶缸。他俩还有几身好料子的衣裳呢,都抵了能差不多还清我们那十几块。”
听见这结果,宁宛觉得心里莫名疏散了一股怨气,脑袋也清明不少。
她忽略那一瞬间的异常感受,看向郑招娣,“谢谢你帮我出气,不过,他们应该也都知道钱是被我拿走了,怎么……”
“嘿嘿,当然不能找你,你可是大队长家的香饽饽。”郑招娣打断宁宛的话,然后又笑嘻嘻道:“他们都怕收粪,不敢得罪你。再说本来钱也是给了张华跟刘小莲,不问他俩要问谁要?”
宁宛的笑容加深,说不出此刻的感觉,反正就是心情很好,很好!
那边已经交完了粮食,大队伍开始往回走。
跟来的时候不一样,回去的人都是自由的,没有时间限制,所以大队伍走着走着就散了。
宁宛回了婆婆身边,郑招娣则是跟另外一个女知青一起作伴。
回去的日子,郑招娣还是要住宿舍的,为了不成为被孤立的一个,适当的时间还是要多跟那些知青们交流沟通。
傍晚,老叶家的人纷纷到了家。
一个小时后,饭菜上桌。
老叶家的人围坐在一起,本来十方院村交粮抢了个公社第一是高兴事儿。
但是,叶绍行的脸上却没有一点儿笑意,反而显得有些沉闷。
宁宛察觉到,暗暗地推了婆婆一把。张喜凤看向宁宛,宁宛向她递了个眼神。
张喜凤顺着宁宛视线看过去,才察觉到叶绍行的不对劲。
“怎么了这是?粮食交的不够数?”张喜凤忽然开口。
叶绍行回神,重重的叹了口气,“够数,就是吧,听说上边要整顿。隔壁石桥村被上边选中,要搞试点种烟叶,搞经济发展,等到种出来,咱十方院指定得被比下去了。”
第51章 你们快看,那是不是钱?
叶绍行露出忧国忧民的表情来,宁宛对这位公爹的印象又增加了三分敬服。
她看向婆婆,张喜凤秒懂。
腾的一下站起身,张喜凤走到早就准备好的竹篓边弯腰取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
全家的注意力都被张喜凤吸引了去。
她腰杆挺直,把那张纸往桌上一拍。
“别慌,谁先富还不一定!”
张喜凤拉开凳子重新坐好,冲着叶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