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女殊色-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家连续接待了几天的客人,只是客人渐渐少了之后,却迎来了一拔上门说亲的媒人,这些媒人却不是直接找方修明,而是找上他的母亲邱氏。

    儿子久不归家,邱氏也是成日里担心,如今归得家来,自是欢喜得不行,且儿子有了功名,她多年的辛苦有望,也是喜极而泣。

    眼看如今功名有了,这婚姻大事也该提上日程,尤其是这次在外大病了一场,让她也是忧心忡忡,便也想让他能早些成亲,传宗接代,留下个子嗣。

    这些媒婆却也并不是她邀请来的,她只是说了一声,儿子还没有定亲,这不就有许多人家起了心思,这些媒人,也都是受人所托而来。

    对于惟一的儿子,邱氏自然是可着挑一个称心的儿媳妇,有功名在身,这事儿真是不用愁,多少人家闻风而来,但邱氏都看不上眼。这些人家,要说以前,倒也勉强凑合,只是现在儿子是秀才,水涨船高,一般的人家,就不般配,按照邱氏的意思,她其实更想给儿子说个门当户对的,那就是同样有功

    名在身的人家,如此才更般配。只是前来说亲的人家,却并没有如她所想这样的,所以这亲事,她也就还没有表态,当然,儿子现在身份不一般,她也不会冒然做主,婚事上头,也会征询儿子的意见,

    毕竟儿子读书人,比她一个妇道人家更有见识。

    “明哥儿,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姑娘,也可以跟为娘说说,这婚姻大事,虽说是父母做主,但也要问问你的意思不是。”邱氏眉梢眼角都透着喜意,一派大度从容的模样。

    方修明的眼睛却是盯着院门外,竟管院门外什么也没有,他却仍盯着看,听到邱氏的问话,他想了想开口道“娘,真要我说吗?”“你这孩子,娘让你说,你就说呗,这有什么可害羞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娘就往那方面去找,叫能找到合你心意的。”儿子中了秀才,邱氏心里

    十分得意,只觉得这十里八乡的姑娘,都能让她儿子随意挑。私心里却也是希望儿子能攀上更好的人家,至少以后的路会有所助益,不必苦苦独自支撑,她虽没什么见识,却也一心想为儿子打算,之所以会问这么一句,也是希望能

    两全齐美,对方既有身份地位,也能是儿子喜欢的类型。

    却不想,方修明这人,却是年少没经多少世事,邱氏这么一问,他便实诚的说了。

    “我觉得香朵儿那样的姑娘就极好,娘既然要为我说亲,不如去陶家提亲,她与我年岁也相当,且他们家的姑娘,也是村里姑娘的典范……”方修明开口徐徐说道。

    “什么,香朵儿!”邱氏十分惊讶,那姑娘以前也常有过为他们这边玩耍,她倒也没怎么在意,不想,儿子竟有这心思。

    “对啊,就是她,娘你以前不也夸过她吗,还说王氏会养女儿,几个闺女养得都不错。”邱氏哽了哽,这话她是说过,只是那是别人家的女儿,她自是不吝夸奖几句,可如果要做她的儿媳妇,这身份上就实在差了点,况且她家没有兄弟,有个什么事都不能指

    望帮上忙的,这样的人家,真是让她说什么好。“她家的姑娘确实都养得不错,但说媳妇跟养闺女可是不同的,咱们得各方面都考虑清楚,如果能娶一个能对你有所助益的姑娘,你以后能省多少事,你可有想过?”陶家

    的女儿,邱氏就算心有不满,也不能昧着良心去践踏。

    “娘,儿子以后的成就,自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去争取,何需靠外人的助益,况且,得了人家的帮助,儿子岂不是在家里都抬不起头来。”方修明想了想开口道。

    确实有这种可能,虽说夫为妻纲,但有个强势的娘家,女人在家里地位比男人高,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可不能受这个委屈,只是……

    果然,这事上就没有两全齐美的,邱氏一阵叹息,道“你真的看上他们家的姑娘了,可要知道,他们家的姑娘虽好,倒底差了些,以后,你可别后悔。”“以后会不会后悔,以后再说吧,我只觉得这满村的姑娘,就香朵儿长得最好看的,且她也读书识字,比秀才家的姑娘也差不到哪里去,况且她家七叔,不也有秀才功名嘛

    ,如今还在县城里住着呢,以后若成了亲,咱们彼此也可通有无,也是一样的道理。”方修明笑容温和的说道。邱氏想想,觉得还真是这么一回事,陶七平虽然不常回家来,但亲兄弟间的,也不可能真的断了来往,如此,香朵儿倒也算是与秀才家占了边儿,虽仍觉得差了点,但看

    儿子这样子,且之前那话,她也听进心里了。身份高的姑娘,何只会压得儿子抬不起头来,连带她这个婆婆,兴许都得被压一头,村里也有人家娶了凶悍的儿媳回来,公婆都得退避三舍呢,那样的日子真遭心呢。

    农女殊色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八章 出嫁

    秋收之后,忙碌了一季的农人,也都渐渐闲了下来,村里的喜事,也是一件接一件,陶五平家的香菊儿,出嫁得也算风光。陶五平二儿一女,两个大儿子也是早已成家,惟一的女儿,也是从小疼爱着长大,又跟着王氏学了刺绣的手艺,多少也算是个能耐的姑娘,出嫁时的嫁妆,置办得也算比

    一般姑娘家丰厚许多,毕竟家中有不少田地,再加上父兄争气,得闲就做些小工,她自个也做些绣品,零零碎碎加起来,置办一副像样的嫁妆也不难。香菊儿的模样,虽不能与六房的几个姐妹比,但比起一般的姑娘,也算清秀可人了,在家又颇受父母疼爱,并不曾干多少活儿,一身肌肤养得细致白嫩,若是打扮得华美

    些,说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也都有人信。婚事办得也算顺遂,新郎虽说面相老成了些,但因他读书人的身份,倒也没有人敢小瞧了,村人多热情,新郎是从县城来的,也有心想与他套套近乎,玩笑几句,奈何这

    读书人清高得很,并不好亲近,一群人也就作罢。

    总归一场婚礼,还算是办得热热闹闹的,只是新郎不近人情,给大家心里留下些不太好的印象,但也都是纯朴乡里人,事情过去,也就不再提了。紧接着,十月初八,便是香花儿出嫁的日子,嫁妆是早早就准备起来了,又是家中的长女,第一个女儿出嫁,陶六平夫妻俩自然也是格外看重,况且男方的聘礼也送得十

    分丰厚,他们这嫁妆自然也不能太少了,将男方送来的聘礼,添添减减的,大半也都陪送回去,如此,凑齐了四十八抬。

    出嫁当日,这嫁妆一摆出来,都不知晃花了多少人的眼,这样丰厚的陪嫁,在村里数十年来,还真是头一份,至于数十年前有没有,没人活那么大岁数,也是不得而知。

    这样陪嫁闺女的,还真是少见,顿时造成了轰动,全村的老老小小,全都拥挤过来看嫁妆。这如何不算是件稀罕事,一般姑娘出嫁,能有个十抬八抬的,都算是不错的了,就是前几天出嫁的香菊儿,家境也算不错的,但她那嫁妆也不过只有十二抬,与香朵儿的

    比起来,也是差得悬远。不过想想也能理解,陶六平夫妻俩近些年都赚不少钱,他家那大宅子,在村里都算头一份的,更何况家里没有儿子,只有这几个闺女,赚那许多钱来,不陪送给闺女,难

    道还留着放棺材板里不成?

    不少人眼带羡慕的同时,看向陶六平的目光,也带出些异样,这就是没儿子的人,赚再多的家当,也都只能送给外人,也着实让人叹息啊。不过喜事总归是喜事,一群人看热闹,也是高兴得很,尤其是王氏为人也算大方,早就准备好的喜糖,是见人就发,一些瓜子、干果之类的,也是随便任吃,大人还觉得

    有些不好意思,小孩子却是混不在意,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又吃又喝玩得不亦乐乎。待到新郎庄宜春一身大红喜服,领着一队人吹吹打打的来迎亲时,看着满村老少出迎这样的阵容,也有些发怔,好在他早就跟着父亲学做生意,也见识过一些场面,对此

    ,虽心生忐忑倒也应付自如。原本同是县城来的,一众乡亲还有些扭捏,毕竟有先前的清高读书人在前,也深怕再碰一鼻子灰,但庄宜春明显是不一样的,生意人求的是个和气生财,对着一众人等都

    是笑脸相迎,衬着他一身大红喜服,更添几分喜庆之意。其间,香枝儿也组织姐妹几个,一起联手为难这亲出炉的大姐夫,当然,也不是真的为难,也就意思意思,而庄宜春也有意表现,与几个姨妹凑趣,让整个婚礼更添几分

    热闹喜庆。

    最终在吹吹打打喜庆的乐声下,花桥抬出了村子,尾随其后的,是长长的陪嫁送亲的队伍。这场婚事办得那叫一个热闹喜庆,陶六平家的流水席,也连摆了三天,且顿顿都是好酒好菜上桌,让忙碌了一季的村民们,吃得那叫一个舒坦,而这场热闹的婚事,也足

    以让人津津乐道好长时间。而过了几天,香芸儿出嫁,场面就冷清多了,别说来看热闹的村呢没有几个,就要自家的亲戚,都纷纷在心里作着对比,同样是兄弟,人家陶六平原本还是家里最没出息

    的,但现在摆出这般大场面嫁女儿,而陶一平却是家中的长子,明明该处处强人一头才是。一身喜服的香芸儿,却也是气得银牙暗咬,香菊儿出嫁,准备了十二抬嫁妆,朱氏也是比照着这个来准备的,东拼西凑的准备了十二抬,已是极为不易了,但与香花的嫁

    妆相比,这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完全没有可比性。要说长房的日子原来过得,只是家中有三个儿子,陆续给他们说亲,出聘礼,又有小辈出生,办满月之类的,尤其是三儿媳妇还病怏怏的,三天两头要吃药,陆陆续续花

    用,几年下来,竟没存下什么家底,香芸儿的嫁妆本就有点不称手,又要顾及到三个儿媳说闲话,朱氏也是左右为难。待到新郎来迎亲时,有了前车之鉴,大家对读书人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待新郎也算不得多热情,而新郎似乎也不屑与一干村民应酬,彼此间也就这般不冷不热的维持了个

    面儿情。待到香芸儿的花轿抬出门,除了吃喜酒的亲朋好友外,其余看热闹的村民,却是早已离场,没什么好看的啊,他们还留着干什么,人家陶六平家里还准备着许多的喜糖招

    呼人,而陶一平家里,左支右肘,哪有准备多余的东西出来,就是散给亲朋好友的糖果,都还稍有些欠缺,分到最后都有几个客人没捞着,为此,心里还有些不高兴。除去客人有些不高兴,就是陶一平一家子,也颇有些不高兴,为忙活这场亲事,家里已是闹了好几场了。

    农女殊色

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去

    村里连着办了好几场喜事之后,已是入冬时分了,今年的冬天,来得特别的早,也似乎格外的冷,从入冬之后,就有不少人得了风寒,很多人都到许婆婆这里来看病抓药

    ,也有的信不过许婆婆,宁肯颠簸些,往镇上去请大夫。

    香枝儿对此,并不怎么在意,愿意在哪儿看病,是人家的自由,她也不至于,因为人家信不过她们,就给人摆脸色的,那也太幼稚了。不过如今许婆婆帮人看诊时,也要求香枝儿在场,也让她学着把一下脉,观一下病人的气色,也可以自个斟酌药方,但总会有些错漏之处,倒也不至于离谱到开错药吃死人,只不过是药的份量拿捏不到位,不太对症罢了,但她自个琢磨的药方,也只是写给许婆婆看,并不曾给病人用,当然,就她这么大点的孩子,谁也信不过她不是,她

    开出的药方,人家肯用那才是怪事。

    也是在这个冬天,有香枝儿旁观在侧,许婆婆的医术,似乎都高明了不少,但凡得了风寒,来找许婆婆看诊的,几乎都是一剂而癒。

    对此,许婆婆什么也没说,香枝儿也什么都没问,她一如既往的受着许婆婆的指点,对于观气、把脉上面,都有所长进,就是在开药方上头,也渐渐与许婆婆拉近距离。在冬天过去一半之时,陶家的老宅里,传出了噩耗,陶正洪老爷子,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冬夜里与逝长辞,也兴许是这个冬天过于寒冷,也兴许是岁数到了,每个人都该走

    这一步。说起来老爷子也不年轻了,今年正是六十五岁,前些年看着身子骨倒还硬朗,只是近两年越发不济,时不时就会病一场,每养好一次,身子骨似乎都虚几分,如此循环之

    下,便一日不如一日。

    能活到这般岁数,也算是喜丧,对于老爷子的离逝,最伤心的还是黄氏,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苍老了数岁,伤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