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快又过去了一年,到了年底又又发红包,他们又想着明年,一定要大干,不要像今年这样,这么快就让它白白的过去了时光!
    过去了一年又一年,今年干不出成绩,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明年又继续的干,生活总是在拼,总是在闯!
    老人们很快就会老去,中年的人也渐渐的长出了白头发,孩子们很快就开始长大!
    时间就这样,春夏秋冬的,过去了三年,在这三年里面,这个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只是温饱了。
    他们开始有的人建新房子了,家里面都开始用上了电饭锅,有的人家,家里开始有电视机了。
    在县城里买电视机,只能买到黑白电视机,要彩色电视机的人家,都是在香港那边的成员寄过来的,这个村子,在解放前,还是有很多的人逃难到香港的。
    现在政策都变了,都能回来探亲了,他们为了故乡里的亲人生活好点,寄些生活用品回来。
    有的还寄些钱过来,寄的都是港币,亲人们,到银行换人民币,港币一块钱,能换到人民币一块一毛钱。
    得到了金钱的亲人们,建起了四五层楼,那可是很风光的,很高兴的,得到了电器的人,家里有了一部小彩电,也是很风光的,这条小山村已经有了大变化。
    村里面的服装厂,已经从33个人,现在已经多到100多人了,现在已经没有人再会小看这个工厂。
    很多人从几年前每个月拿四五十块的工资,现在已经能拿200多三百块了,比县城里面的国营单位,的工资还要高的多,在这个工厂工作几年的人,家里都开始建房子了。
    农民就是这样,身上有了存款,他们不会想着投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建房子,因为老房子太小了,一家老小十多人的都住不下,年轻的开始结婚,没有婚房也不行。
    这个村的田地太多了,他们可不舍得拆掉老房子,就会从队里面分的地基,建房子到外面的田里去。
    现在建房子也花不了多少钱,建房子不会再建砖瓦房了,这几年很多人都学会了建楼房,请人建房子买水泥,买青砖,买钢铁,沙子是大家互相帮忙,从河里捞的,就省下不少钱,大家都开始忙碌的建房子。
    也有些人没有建房子的,那就是没有人到村里面的服装厂做事,还过着苦哈哈的日子,还在为孩子读书没有钱而烦恼,这就是每个家庭过的不同的日子。
    现在已经是新历八月份,刚过完了双抢,叶紫家里从两年前妈妈在服装厂做以后,第二年就把地租给了别人,没有种地了,双抢和他们家已经没了关系。
    他们家还住在那间小房子里,别人都在建新房子,他们家还在犹豫着,在不在?
    这个村子里建新房子,他们家也不是没有钱,这几年工厂发展的很好,每年都分到不少的钱。
    以前决定搬的离大伯家远一些,可自从大嫂和妹妹在服装厂干活之后,他们家已经改变了,变得勤快多了,这几年在服装厂做事,他们家也存了不少钱。
    现在都开始在外边的田野里建楼房,现在人们多了人建房子,村民很多男人都学建筑。
    家里有妇女在服装厂干活的,那些男人这几年心里苦,家里的生活虽然都变好了,但他们的男人自尊,受到了伤害,就会更加的努力学建筑,学会了一门的手艺,他们在这个家的地位,或者是腰背都会挺直了。
    男人始终都是这样的心情,没有吃软饭的心理,如果真的是吃软饭的,他们在村子里都抬不起头来!
    在家里说话都不能大声啊!在家里的地位也会下降啊!
    甚至于孩子们都不听你的话,感觉你这个做爸爸的真是一个没有出息的,连孩子都会看不起你,这样的感受,男人们能受得了吗?
    男人们除了学建筑,更多的开始学跑生意了,他们也眼红,那些跑生意的人,想到外面去闯!
    有的也会远离故土,到外面去打工了,有的有脑子一点,就会把种植和养殖,想出更加好的技术,这样也是一条挣钱的大道路!
    总之每一个家庭,都比前几年好多了,看到圈子里面的人,不再有人穿补丁的衣服就知道了。
    那是改革开放以后,那些布料,不再是限定的,你有钱就可以买多一点,人们有了钱,就可以穿衣打扮了。
    时代都在进步,人们怎么能不进步呢?
 第391章过了三年
    村里面的人有些人,家里人没有在服装厂干,看着他们家眼红,都会话里话外的讽刺他们,说他们是吃软饭的,没有家里女人那么能干,是个窝囊废,他们更加为了证明自己,自身的价值,干活就更加的拼了。
    这个现象已经成为了这个村子的模范了!
    姚云开已经成为了这个厂的正厂长,李小静成为副厂长,昨天接到通知,有领导来考察,他们一大早上班就准备着,迎接领导来参观。
    厂子扩展大了,就需要更加多的管理人员,这样就要从原来的老员工里面,那些表现好的,有能力的人升为主管,厂子里也招了会计,计算着每天工人作的数量,还有每次出货的量,进货的单,每个月的工资。
    厂里不再只有女工,多了两个男的搬运工,厂里面做事的,裁剪衣服的,多了很多的姑娘,不再是只有妇女,姑娘们也很勤快,因为年轻,虽然经验没那么好,可她们够年轻,手脚更加的快,并不输于那些老师傅。
    看每个月出的工资就知道了,每个月有了工资,身上就有了钱,妇女们姑娘们的打扮,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了,看的多做的衣服,他们的眼界开阔了,打扮起来都很漂亮。
    姑娘们因为不用在田野干活,常年的没有晒太阳,都变得白嫩好看了,穿着裙子,已经成为了这个村的一道风景。
    姑娘们,变漂亮了,就变成了一家有女百家求,这句话只是说,在服装厂干的姑娘们,圈里面没有,在服装厂干的姑娘,有的就到外面去打工,到很远的地方,在南海啊,广州啊,这些地方打工,一年回不了家几次,他们的工资,和村里面服装厂的员工,的工资差不多。
    能在自己的家乡干,谁会在外面漂泊,一年回不了自己家,那个想家的心情,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还在故乡里干活,享受着每天在家里好的待遇,谁会傻傻的到外面去漂泊啊?
    厂子里面的姑娘,因为常年在工厂工作,白白嫩嫩的,很是漂亮,就算是普通的五官,但在白嫩的皮肤上,增添了不小分,家庭有了收入,家里生活好了,家长们就不会那么抠了。
    开始每天都买肉回来,姑娘们的脸色粉红粉红的,村里面的小伙子,知道厂子的上班,下班时间,每次都守在路边,就是为了看看姑娘们,看的村里面的小伙子,春心荡漾的,看中了哪个姑娘,他们就会让媒婆上门去求亲,可姑娘们的眼界开阔了。
    他们家里的人,也觉得要慢慢的帮姑娘们挑,就是家里的门坑,给媒婆踩平了,他们也不为所动,只苦了那些媒婆,他们做这一行容易吗?
    都快走断了两条腿,都做不成一单生意,这些姑娘实在是太挑了。
    因为这个厂子的影响,外村的小伙子已经知道了,有的小伙子灵活一点的,就让家里面找媒婆,到这个村子这些姑娘的家里提亲,可这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人往高处走,家里面的条件好了,他们就会挑女婿,挑更加好的人家,更加好的条件,你家里面困难的,或者条件也很好的,就是那个小伙子的条件不好,那也行不通,我家的姑娘那么有本事,你们想吃天鹅肉吗?
    鲜花不插在来牛粪上了吗?那是绝对不行的。
    自己村的人都建房子了,还有他们自己家都建房子了,姑娘们找夫婿的条件提高了,就算不是找城里的人,但也不能找比自己家条件差的人吧,起码好像自己家里一样,有新的楼房子,家里有单车,有收音机,有裁缝机,有电视机的。
    为什么?前几年他们还那样穷,什么电器都没有,也没有单车,现在他们提的条件那么高?
    那是因为这几年,在村里服装厂干活的妇女和姑娘们,每个月那么多钱的收入,让那些家庭富裕了,他们家都买了黑白电视机,电饭锅,还买了单车,建起了新的楼房。
    不用再羡慕那些香港客,能有彩色的电视机看,这些是他们自己赚的钱,花起来更加的安心,用起来更加的骄傲,更加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他们家里的条件那么好,姑娘们的家里人,可不愿意把姑娘嫁给那么穷的人家。
    他们还想把姑娘留多两年,给赚多一点钱,名义上就是为姑娘们好,挑更好的夫婿,可是他们也有私心的,可不想那么快把家里的金蛋,送给了别人家,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
    女儿在婆家再好,也不会像现在那样,每个月收到的工资,大半都给了家里,家里人员又多,小孩子又多,读书的小孩子更加的多。
    怎么能这么的快,把家里的金蛋送出去,那不是看着别人数钱,让别人说自己傻嘛?
    值得一提的就是,叶紫家里的姑姑,前几年她那是,全村都知道她很懒,有很多家庭的,有小伙子的人家,都告诉家里的小伙子,不要看上这一位家娘,这么懒的家娘,娶回家来干什么?
    这几年可是大变样了,这位懒家娘,摇身一变,变成了勤快的姑娘,这可是跌了很多人的眼镜。
    之前一直看热闹,以为就位懒姑娘,在厂里干活只是三分钟热度,谁知道这位懒姑娘,在厂里一干就干了几年,还当起了组长。
    以前那些家庭让小伙子不用看上这位姑娘的老人家,都在后悔,他们看走眼了。
    但在村里面有很多小伙子,都看上了这位姑娘,那是因为这位懒姑娘,现在已经变成了勤快的姑娘,人还变漂亮了,以前胖胖的身材,这些年因为勤快的关系。
    已经变得苗条多了,皮肤变白了,就变得漂亮了,你们还看好了她的嫂子和哥哥都有钱了,这样的女孩出嫁肯定很多嫁妆,还会得到她们娘家的支持!
    想进工厂工作,那肯定很容易的事情啊!
    朝中有人嘛,可以走后门呐!
    可这么多小伙子,让媒婆上门,这位懒姑娘,这几年在工厂工作,眼界变宽了,她就更看不上村里面的小伙子了!
    这可急坏了,她妈妈,爸爸,可女儿看不上,他们也没有办法,看着女儿一天一天的变大了,快要长成老姑娘了,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这下子他们就想到了,他们的二哥,二嫂,可是他们两个,也在为难,自己的弟弟,看不上她,变成了勤快的家娘,也看不上有什么办法?
    姻缘是天注定的,哪能强迫的呢?
 第392章三年中的变化
    姚云开昨天在办公室里接到的电话,没错,是在电影院的办公室接的电话,自从这个厂扩大了以后,就在这里装了一部电话,每次有电话,是干部接的电话,不方便,还怕别人他们利用的公家的资源,也怕麻烦了别人。
    今天来的领导,就是之前的县供销社主任,现在供销社已经解散了,可以私人承包,叶世荣就承包了这个供销社,现在已经经过他的改革,成为了县里最大的购物商场。
    各位仁兄,现在可是实实在在的大老板了,在县城已经成为了数一数二的人物。
    姚云开接到了电话以后,就走到隔壁的大队部,告诉村书记和村长,叶世荣今天要来厂里
    两位村干部的意思就是,让姚云开继续做今天午餐,不错,是继续,这几年以来,每次叶世荣过来,都是她做的午饭,哪怕她现在是厂长。
    可因为大家都很想念她的手艺,她做饭的味道,就像久违妈妈的味道,为了吃到她做的菜,两位干部都很拼命的帮忙。
    姚云开看到别人这么喜欢吃她做的菜,平常人家这么的帮忙,她也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不就是做一顿午餐吗?就当是做给家人吃,像平常做菜那样,也没什么别扭的。
    就是因为她的心情,她做菜用了心,做给别人吃,也像对待亲人那样,所以别人知道她做的菜,有妈妈那种味道,有亲情的味道,就特别的好吃,是在外面饭店,吃不到的味道。
    让那些吃了他的菜的人,感受了不一样的心情,这就解释了,那些做甜品的点心的人,他们做出的东西也是用了心的,用心做出的东西就会特别的好吃!
    村书记和村长准备好了午餐的菜,这些东西都会在经费里扣除,村民们自己养的鸡,鸭,还有鱼,再买点猪肉,自己家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