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记-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想早些回去与家人一道过节呢。托李管事与何忻说了一声,何忻仍在州府忙碌,让李管事安排车马,送何子衿一行回去,临走,李管事又递了两张银票给何子衿,道,“老爷给大姑娘两盆花的银子,老爷说,没空送大姑娘了,待回家再见吧。那两盆菊花,品相上等,大姑娘不要推辞,这已比市价便宜许多。倘大姑娘执意不收,老爷以后也不敢要大姑娘的花儿了。”

    何子衿笑,“大伯总是这样客气。”便收了。

    李管事道,“这大过节的,还有几辆车是一并回去的,大姑娘放心,我都安排好了。明儿早上天亮便动身,晚上要在平安镇歇一夜的,平安镇上有咱家的别院,一应有人服侍,明儿个就能到家了。”

    何子衿又与李管事说了几句,谢了李管事这一番照顾,李管事亦十分客气,见天色不早,便告辞了。

    第二日,何子衿一行人起了大早启程,这年头,马车速度有限,要赶远路,都是天蒙蒙亮就起的。碧云碧月送上厨下收拾出的小点心干果儿,满满的预备了一大食盒,让何子衿三姑娘路上带着吃。李管事亦早起相送,送了六坛子菊花酒,都放车上了。

    何子衿大手笔的打赏,可见不是无所得。

    待何子衿走了一日,晚上何忻这别院竟有宁家人来打听,问何子衿可还在不在听说人已经回去了,两个媳妇唉声叹气的回去复命,其中一个俨然就是那天接待过何子衿的赵妈妈。

第125章 把银子交出来吧

    

不同于那日故作姿态的矜持,赵妈妈此行颇是丧气,回去禀了宁太太说何子衿一行昨儿个就走了。宁太太对宁五奶奶道,“以后就是忙,也断不可这样了。咱家正经亲戚,人家姑娘好心好意的过来,说是年纪小些,你便是不得闲,琪姐儿也十四了,让琪姐儿帮你待客,小姑娘之间更有话说。如何能打发个管事媳妇去招待亲戚,饭也没留一餐,就让人家走了。传出去,咱们成什么人家了。”说到这个,宁太太就气不打一处儿来。八竿子搭不着来打抽丰的不知多少,小陈氏娘家虽是商贾之家,可小陈氏守寡也快十年了,又每日在她身边服侍,安安分分的性子,人心肉长,时间长了,宁太太对小陈氏也有几分怜惜。何家与宁家不算直接亲戚,何家与陈家是姑舅亲,陈家与宁家是姻着,所以,何家与宁家,算是拐着弯儿的亲戚。这年头亲戚们大都是这样,弯弯绕绕的。何况,宁太太心里门儿清的,何家虽只是秀才之家,却正经有两家不错的姻亲的。一位冯姑爷是何秀才正经姐夫,一位沈翰林是何秀才正经妹夫,这两人,冯姑爷还与自家三子是同科。何况,两人在帝都时都受过自家儿子的照顾。何家姑娘何子衿,宁太太是没见过的,不过,何姑娘的娘沈氏,宁太太约摸年前见过一回,这会儿模模糊糊的不大记得模样,却也记得是个秀丽妇人。

    何子衿这个,宁五奶奶根本没跟宁太太提,还是宁五奶奶见着那两盆绿菊不赖,同赵妈妈道,“今年流行这绿菊,斗菊会上一对绿菊卖了八百两,这个想来是比不上那个的,品相却也不赖。”叫丫环抱了给宁太太看。

    宁太太还说呢,“总督府里我瞧见了那八百两的花儿,说是要送去给薛大儒的。”见这两盆绿菊也十分漂亮,不禁问,“哪家送来的,这花儿不错。”

    宁五奶奶这才说是何家大姑娘送来的,宁太太一时没想到是哪个何家,细问了宁五奶奶,宁五奶奶虽是理家,于冯姑丈沈素的事儿并不大清楚,便说了,“说是碧水县何家,同陈家是姑表亲。”

    宁太太这才想了想自家与何家算是什么样的亲戚,待想通这关系,问,“那何家姑娘呢”

    宁五奶奶理家的人,精明自是有的,此时心下便觉不大好,忙道,“昨儿府尹太太过来说话,太太去了总督府,我实在抽不开身,六婶子身上不好,我就叫赵妈妈去陪着说了话儿,何家姑娘说了几句话,送上礼单,就告辞了。”

    宁太太命人将礼单找出来,宁五奶奶在一畔道,“送了这两盆花儿,还有六篓螃蟹,我叫厨下养起来了,这些天忙,家里也顾不上吃呢。”

    待管事的媳妇寻出礼单,宁太太瞧过礼单后说了宁五奶奶几句,宁五奶奶忙命人去寻何子衿,看何子衿可还在州府,若是在一定要接了来府上说话儿,谁晓得何子衿昨儿个就走了。宁太太难免嗔怪宁五奶奶几句,想着人家来一趟,送了这些东西,螃蟹倒是常见,这绿菊可是稀罕物儿。饭都没留一餐就让人家走了,宁太太略为不满。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宁五奶奶面儿上尴尬,道,“到底是我年轻,想事总不周全。”

    宁太太叹口气,“吃一堑长一智吧。”

    宁五奶奶赤红着双颊应了。

    宁五太太挨了宁太太的训,转头又将赵妈妈骂了一顿,嗔着赵妈妈不会办事,“我不是说要留饭的么你怎么没留那小丫头用饭”

    这个时候,主子明显拿自己当出气筒,赵妈妈也不好分辨,只得道,“是奴婢昏了头。”

    宁五太太骂她几句,略抒散心中郁闷方罢,想着也不知太太这是怎么了,倒拿着个乡下丫头这般看重。宁五太太心下生疑,命赵妈妈去打听打听何家到底是个什么人家儿来历。

    赵妈妈见主子仍是使唤用她,忙战战兢兢的打听去了。

    晚上宁太太另有事与丈夫商量,“老六媳妇这些年在我身边儿服侍,是个懂事的,性子也安稳。她这个年纪,且老六膝下也得有个承继香火的,不如给老六过继个孩子,老六媳妇以后也有个依靠。”这事儿,宁太太想了多年,小陈氏也想了多年,只是宁太太一直说没有合适孩子,拖着罢了。因何子衿这事儿,宁太太思量着,她如今还活着呢,老五媳妇就对小陈氏这般怠慢。何子衿正经算来是小陈氏的亲戚呢,哪怕小陈氏身上再不好,也该去跟小陈氏知会一声,老五媳妇却是直接将人打发走了。倘以后她不在了,小陈氏可怎么立足呢寡已经给儿子守了,也不能太亏了这个媳妇。

    宁老爷想起早逝的六子,长声一叹,也允了,只是道,“现在大节下的,不好挑人。待过了节,好生寻个老实孩子。年纪最好别太大,叫六媳妇养着,这也是她的指望。”

    宁太太应了,让人把两盆绿菊给丈夫搬书房摆着,迎宾待客什么的,文人墨客喜欢这些东西,又正应时令。宁老爷笑问,“谁送来的”

    宁太太不会在丈夫面前说媳妇的不是,道,“何家姑娘说是来州府参加斗菊会,想来是她自家养的花儿,送来的。老爷在斗菊会上可见过她”

    宁老爷便问,“哪个何家”

    宁太太道,“碧水县何家,与陈亲家府上是姑舅亲。昨儿个来的,偏生家里乱糟糟的瞎忙,我去总督府了,家里府尹太太来说话儿,老五家的也没空见见人家,就叫人家这样回去了,我每每想起来,心里就有些不好受。听说何家姑娘年岁也不大,十一二岁的样子,听这孩子说斗菊会上见过你,只是那会儿不认得,后来知道两家是亲戚,才过来请安的。”

    宁老爷恍然,“啊,原来是那丫头啊。”

    宁老爷摸摸胡须,“怪道这两盆绿菊品相不错,她在斗菊会上的两盆绿菊堪称神品哪,最初还是我选出来的。在这次斗菊会上居第三位,算是花中探花儿。”

    宁太太道,“这么说,那八百两银子的花儿是这何家姑娘养出来的。唉哟,可真有本事。”哪怕宁家富的流油,宁太太也是掌家人,不会将银子视为粪土。何况,八百两银子虽不入宁太太的眼,宁太太也知这不是小数目了。

    “该留她说说话儿的。”宁老爷道。宁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亲戚多,族人多,朋友多,事务自然就多。每天来的人多了,真不是谁都能见着真佛的。何子衿单蹦一人来,年纪又小,送的东西也没个章法,一样花几篓螃蟹,不怪宁家人小瞧。主要是,宁家人太忙了。

    宁太太叹,“我也这样说,小姑娘家家的这么老远的来了,又是亲戚。如今说这个也晚了,何姑娘回家去了,待以后再说吧。”虽觉着有些失礼,到底不是大事。宁太太瞧着两盆莹翠欲滴的绿菊道,“她这花儿名贵,也不好白收她的,不如叫老五媳妇备份礼,托陈亲家带了去。”

    “也成。”宁老爷点头,不再多说什么,转身赏起花来,

    何子衿一行人果然中间在平安镇上歇了一宿,第二日下午到的家。

    何子衿一进门儿,院里那叫一个热闹哟,院子正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中间摆了一盆绿菊,这重阳节还没到呢,就有半院子老娘们儿围在一起参观菊花儿。

    翠儿在外挤都挤不进去,无奈在外一嗓子,“太太,咱家大姑娘表姑娘回来啦”

    半院子人立刻丢下菊花来改为围观何子衿,相对于好几百两的菊花儿,何子衿这种菊花儿的人更金贵呀何子衿怀里抱着个包袱,四下一瞅,都是熟面孔,不是亲戚也是族人,不是族人也是县里常见的熟人,一张张热烈欣喜的脸,一面围观何子衿一面七嘴八舌的说话儿,“唉哟,子衿回来啦累了吧快进来坐。”反客为主,好像这是她家一般。

    “是啊,这丫头可真出息”

    “我的个娘诶,子衿,听说你一盆花就卖了八百两,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

    “子衿,我家丫头也爱种花儿,你收她做个徒弟,教教她吧。”

    反正是何子衿是受到了空前的礼遇,这些人说个没完,何子衿都不知要接哪句。还是何老娘先命余嬷嬷把花儿搁屋里去,然后排众而出,将手一摆,道,“我家丫头这刚从州府回来,茶也没喝一口,饭也没吃一口呢,累的很,今儿个菊花就赏到这儿吧,有空再来”直接撵人

    沈氏把些依依不舍的亲戚族人们送走,何老娘一张老脸笑的比菊花儿还灿烂哪,握着何子衿的手就不松开了,双手握着自家丫头片子的手亲亲热热的把人接进屋儿,让何子衿与她一并坐榻上。何老娘乐不可支,本就一双眯眯眼,这会儿笑的狠了,直接眯成一条线。何老娘瞅着何子衿先乐一阵,问,“回来了”

    “嗯。”

    “路上还好”

    “挺好的。”

    “饿不饿”

    “不饿。”路上吃了不少点心。

    “渴不渴”

    “还行。”

    余嬷嬷是个细心人,给何子衿倒了盏温茶送上。

    既然不渴又不饿,何老娘响亮的一嗓子,“那就把银子交出来吧”

    何子衿一口茶险喷地上去

第126章 金镯子

    

倘不是亲耳听见是何老娘吼的这一嗓子,何子衿得觉着自个儿遇着劫道的了

    何老娘其实是这样想的,那大笔很子,丫头自己揣着,多不安全哪。真的,天地良心,哪怕何老娘贪财,主要还是基于安全考虑,才要何子衿进门儿先交银子的。

    何子衿道,“咦走的祖母可是说只要我挣回车马费就行,一分不要我的。”

    “傻蛋,我要了也是给你置地”这是何老娘最青睐的投资途径,她老人家半点儿不提当初撂下的狠话,道,“你身上别放这些银子,万一招了贼可如何是好”小孩子家家的,也不稳当,然后,一个劲儿的催何子衿交银子。

    何子衿无奈,“缝身上了,一会儿再拿。”

    何老娘稍稍放心,“我听说你那花儿卖了大价钱,就日夜忧心睡不着觉啊那么些银子,带在身上如何安全亏得你们还算仔细。”

    沈氏送完族人,何恭也带着阿念何冽过来了,大家见着何子衿三姑娘回来,都开怀的很。阿念站更是一步不离他家子衿姐姐,站在何子衿身边儿,给子衿姐姐递茶递点心,问她路上累不累,走了几日,这几天吃住的可好,比何老娘这做亲祖母的还周全一千倍。何冽道,“姐,自从你去了州府,阿念哥一天念叨八百遭,我都快被他念成和尚了。”

    何老娘笑,“阿念从没离开过子衿,这还是头一遭分开这七八天呢。”

    阿念笑笑,“是。”

    沈氏问,“快说说看,那斗菊会什么样儿,可是吓死人,怎么花儿到那地界儿就这样值钱了”要沈氏说,不要说八百两,一盆花卖八十两且听都未听说过呢开始何忻家铺子的伙计过来报喜,沈氏都觉着自己是听差了乖乖,就那么一盆花儿,怎能值那许多钱哪

    于是,婆媳二人都怀疑自己幻听,问了再问才算相信她家丫头片子的花儿的确是卖了八百两银子

    天哪

    何家整个家业都算上,倒不止八百两,可那是何家祖上几辈子攒下来的家业啊沈氏开铺子十来年,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