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记-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去看着买些红参,给孙媳妇补补身子。”

    沈氏笑,“老太太想去就去,又不是外处,子衿那里,孩子也多,您不在还真不成。”

    “可不是么”何老娘笑眯眯的拍拍儿媳妇的手,道,“家里的事,你就先看着些,要有什么办不了的,只管让人给我送信去。”

    “成。”

    何老娘要去沙河县,却不有合适的人去送,倘让阿冽一人去,何恭有些不放心。干脆,何恭想着衙门里也不忙,请几日假,送母亲过去。沈氏想了想,道,“阿念他们在沙河县好几年了,咱们也没去过,不若学里给俊哥儿请上几日假,再叫上阿冽,我也跟着,咱们一并去看看。”

    何恭笑,“也好。”

    何恭原是想请假,学政大人闻知此事后笑道,“正想着挑几个县看一看县学情况如何,今年秀才试,考察一下他们各县文教。就劳敬谦去沙河县看一看,介时回来给我写一份县学的分析文书给我。”敬谦,何恭的字。

    何恭连忙谢过学政大人,学政大人笑,“咱们又不是外人。”原本俩人关系便处的不错,何恭性格温和,如今又与巡抚大人家结了亲,一点小事,学政大人自然会给何恭方便。

    何恭向学政大人道了谢,想着,这回可以在闺女家多住些日子了。

    兴哥儿刚到姐姐家没几天,一来就跟姐姐说了,“祖母说,今年要忙大哥的亲事,就不过来了。”

    何子衿还问,“亲事定在哪天”

    兴哥儿也不晓得,道,“还没算出来哪。”

    何子衿就琢磨着,得给阿冽预备成亲礼。

    结果,成亲礼还没预备,一家子就到了。何子衿见娘家一家子就有些晕,尤其是,她爹怎么有空啊,何恭笑,“奉学政大人之命,过来看一看沙河县县学的教学如何。”

    何子衿忙请一家子进屋里说话,俊哥儿一路上都看直了眼,道,“姐姐,这县衙可比咱家大多了。”

    沈氏笑,“真是傻话。咱家就三进宅子。”

    俊哥儿道,“比咱们碧水县县衙也大。”

    丫环捧上茶来,何子衿笑道,“沙河县别的不说,地方大,房子也就盖得大。”又问爹娘一路上可好。

    沈氏笑,“都好,我们坐车来的,路上的雪开始化了。”

    俊哥儿很遗憾的插嘴,“要是早些,还能坐雪橇来着。”

    阿冽道,“你想坐雪橇,等冬天下了雪,我带你来就是。”

    “真的”

    “自然是真的。”阿冽道,“你年纪小,才不叫你去帝都的。来姐姐家就两日车程,方便的很。”

    俊哥儿很是高兴,同姐姐道,“姐,等冬天我再来啊。”

    “只管来,你来我带你去河面儿上滑冰,还能冰钓。你问问祖母,冰钓可有意思了,带着大帐子出去,现成钓了鱼,再在岸边就杀了做全鱼宴,又鲜又肥。”

    俊哥儿吸吸口水,“这会儿说得我就馋了。”

    何子衿笑,“春天的鱼也好吃,一会儿做来你尝尝。”又让丫环传话,让四喜去接龙凤胎和兴哥儿纪珍过来。

    阿念这位县尊老爷听说岳父岳母来了,也忙从前衙过来了,阿念给何老娘、岳父岳母的行了礼,笑道,“前些天学政大人给县里发公文,说要着学差大人过来检查县学的教学,我就想着,是不是岳父大人呢。”

    何恭笑道,“一并送老太太过来。”

    何子衿问阿念,“你怎么没与我说”

    “要万一来的不是岳父大人,岂不让姐姐失望。”阿念的确没料到是何恭过来,主要是,兴哥儿来了就说祖母今年要忙阿冽的亲事不过来了,阿念以为阿冽亲事在即,那么,岳父定也不会出远差的。不想倒是一家子过来了,那么,阿冽的亲事可能不是定在近期。

    阿念立刻想通此节,笑与子衿姐姐道,“中午给祖母、岳父、岳母接风,把三姐姐一家和阿仁哥一家都请来,咱们热闹热闹。”

    何子衿笑道,“我晓得,再去一品斋里定两只烧鹅。”与何老娘道,“一品斋是今年新开的,祖母还没吃过他家的菜,唉哟,委实不错,尤其是一道炖大鹅,香的了不得。用大铁锅炖,一大早上就炖上了,炖到中午,软烂腴香,都说好吃。”

    何老娘顾不得说炖大鹅的事,忙问,“怎么江亲家和你三姐姐他们不在啊。”

    何子衿笑道,“一开春儿,阿文哥和阿仁哥就寻了房舍,我和阿念都说反正县衙里也住得开,咱们一处,方是热闹,他们非不依。好在房舍并不远,就在县衙后头,也近得很。”

    不一时,三姑娘何琪江太太江老爷江老太太江太爷几人就到了,见着何家一家子自有一番亲近,先是叙过寒温,接着就说起阿冽的亲事。主要是兴哥儿来都说过一嘴了,这年头儿,信息传播也很快啊。阿冽见大家说他亲事,很有些不好意思,就借故避了出去。

    何老娘道,“原是想着今年五六月那会儿,天气不冷也不热,偏偏忘了今年是寡妇年,吉日实在难寻,就一个吉日,在四月。孙媳妇嫁妆还有许多在帝都没运来呢,也太赶了些。两家商议着,干脆定明年吧,明年吉日多,这么着,定的明年三月。”

    江老太太一拍大腿道,“可不是么,今年打春打年前头了,的确是明年成亲的好。”

    江太爷道,“我听说阿冽今年秋闱要下场一试的,这一年,索性安心用功,准备秋闱,介时金榜题名,就是双喜临门了。”

    何老娘笑呵呵地,“就借亲家吉言了。”

    “我早就看阿冽是个读书胚子,他爹他舅都会念书,他也差不了的。”

    大家热热闹闹的说回话,待中午孩子们回来,家里更是热闹的跟过年一般,沈氏笑,“怪道兴哥儿总念叨着过来,咱们家可没这般热闹。”

    中午分了两席,男人们一席,女人们一席,热热闹闹的吃饭,俊哥儿跟父兄长辈们在一席,不停的赞姐姐家饭菜好吃,把沈氏能气笑,沈氏道,“不晓得的还得以为这小子在家常挨饿呢。”

    何子衿笑道,“孩子们都这样儿,以前听赢妹妹说,阿珍在家里也是不好好吃饭,过来之后,有阿曦阿晔兴哥儿在,吃什么都香。”

    纪珍见何姐姐在说他,连忙道,“我在家也好好吃饭。”这位同学自小就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何子衿笑,“是啊,好好吃饭才能长得高呢。”

    用过午饭,何子衿就让丫环把一家子要住的院子收拾好了,何恭在与阿念胡文几个说话,何子衿先带母亲过去,道,“阿仁哥他们搬走还没几天,我让丫环又打扫了一遍。娘,你跟我爹住正房,阿冽俊哥儿就住东厢。”

    沈氏笑道,“给我们在你祖母院里收拾两间房就成。”

    何子衿道,“祖母那院儿里,正房没屋子了,东厢里放的是给祖母的小厨房,西厢住起来又阴又潮,有的是院子,何必去挤西厢。”

    沈氏见屋子又笼起炭盆来,炕也烧得热热的,被褥什么都是崭崭新的,笑道,“自己当家做主就是不一样,越发周全了。”悄声道,“怪道你祖母总要过来。”沈氏也得承认闺女这里非但住的宽敞,衣食住行也较她那里阔气。当然,沈氏不是没积蓄,只是,沈氏向来虑事长远,家里三个儿子呢,何况,沈氏也惯了细水长流。

    何子衿偷笑,“祖母过来,是因这里多的是人奉承她老人家。”

    沈氏也不禁悄悄笑起来。

    待得晚上,沈氏方同闺女说了给儿子投吉日的事,沈氏道,“也不是巧,四月有些太近了,往后挪吧,今年没有合适的日子,余姑娘年岁也小,就定在了明年。”

    何子衿道,“明年也好,阿冽明年也才十八,不大呢。”

    沈氏就说了余姑娘生病的事,沈氏道,“也是因着她身子不大好,就没急在四月,我只担心把人给累病了。”又说,“到底是娇小姐,这年下就病了两场。”

    何子衿道,“先时看余姑娘挺好的啊。”

    “是啊,大约是没在北昌府过过冬,所以有些不适应吧。”沈氏道,“你在榷场,要是看到上等红参,帮着带两支,到时给余姑娘补身子也是好的。”

    何子衿想了想,道,“不知什么缘故,也不好乱补。要是便宜,不妨请余姑娘到沙河县来住些日子,请窦大夫帮着诊一诊。这北昌府,大约也没有比窦大夫医术更好的了。”

    沈氏问,“这成么”

    “怎么不成娘只管叫余姑娘过来就是,我求一求窦大夫,一准儿成的。”

    “也好。”沈氏道,“晚一年成亲,也盼着余姑娘把身子养好。”

    “娘说的是。”

第353章 北昌行之四十一

    

第353章

    甭看阿念是在县里做官,何恭在府里为官,要沈氏说;在府里做官还真不比阿念这一地县太爷舒服。看她闺女女婿住的这县衙,不说别个;内宅里也有六七十间屋子;小院儿好几个;还带个不小的花园子。听闺女说;这是内宅的花园,前衙办公的地方还有个大花园来着。

    沈氏想着,甭说婆婆没事儿就愿意来闺女这住着了,倘她像婆婆似的有空闲,她也愿意来。

    沈氏晚上就跟丈夫絮叨呢;“以后儿媳妇啊;不求多会过日子;像咱们子衿这样就成。”

    何恭听了就好笑,道,“你这还不求多会过日子哪。”他闺女过日子的本事一等一的好不好。何恭道;“余姑娘还小呢;只要人明理就好;过日子也是慢慢学的,咱们子衿刚成亲时,在一起住好几年呢。”

    沈氏一笑,“这也是。”

    沈氏又说了请余姑娘来沙河县,让窦大夫帮着诊一诊调理身子的事,沈氏道,“我就急着想买些药材给余姑娘补身子了,还是闺女说的对,窦大夫见多识广,倘能帮着余姑娘调理一二,把身子骨调理好了,也是余姑娘的福气。”

    何恭点头,“是这个理。”未过门的儿媳妇总是病,也是叫婆家不放心。

    见闺女女婿日子过得不错,何恭也放下心来,便同阿念去县学里看了看,阿念很是跟岳父介绍了县学里新作的蹴鞠场,还有小学生们的课堂,住宿的宿舍,吃饭的食堂,以及一些小学生们的课业,和县学里的规矩。

    何恭笑,“虽说进步还不太明显,但一年一年的,沙河县秀才人数是在逐步上升的。尤其这几年,年轻的秀才偏多。”

    阿念道,“重赏之下,必然向学。其实也没做什么改进,基本上就是把咱们碧水县县学的学规搬了过来,只要学习好,考的好,都有奖励。再者就是,各村里,纳粮积极的,也能到学里来免费学上两个月,让百姓们识些字,也有好处。”

    何恭感慨,“是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开启民智。”

    何子衿就同沈氏何老娘的在一处絮叨些家常琐事,譬如,三姑娘的烤鸭铺子马上就要开张了,另外,三姑娘何琪还招了一批女弟子学习刺绣,打算做个绣坊。

    沈氏问,“这儿做绣坊成不成”三姑娘何琪师回薛千针薛大家,都是做绣活的好手,只是,北昌府环境摆在这儿,有钱人家到底不太多的。

    “开始心里也没底。”何子衿道,“说来也是巧,阿琪姐有几块压箱底的好绣件,说是不知这北昌府的行情,我让段太太帮着寄卖。天哪,不瞒你们,价钱比帝都开得还高。”

    沈氏何老娘都很是惊叹,何老娘就不明白了,道,“这儿穷乡僻壤的,如何比帝都价钱还高呢”

    何子衿道,“是外族商贾买了去。不是花的银子,直接用宝石换的。”

    婆媳俩又是一番惊叹,何子衿道,“他们那里,简单的刺绣是有的,但像咱们那般精致的是没有的。而且,大幅绣件什么的,更是稀罕,阿琪姐的几幅绣件,挂出去没半个月就都被人买走了。”

    沈氏道,“怪道要开绣坊,这样的行情,的确是该开个绣坊。”

    何子衿笑,“北昌府也是男少女多,男人都去当兵了,留下女人在家,种田什么的,女人到底不比男人,可要说绣活什么的,很适合女人们干。三姐姐阿琪姐眼下正张罗着。我想着,让阿念帮着宣传一二,倘有愿意学的,只管过来学徒,学出来也是一门手艺。”

    何老娘道,“绣坊要是经营好了,也是一门好营生。咱们县里李大娘,不就是做的绣坊生意,家里殷实着哩。”

    沈氏何子衿都称是。

    沈氏都同闺女商量着,是不是把酱菜铺子再开起来了,沈氏道,“刚来北昌府时,不知道这里形势,就没开。如今都熟,我是想开,可你爹和阿念三年任期就快到了。这要是刚开起铺子,他们又外放到别处去了,该如何是好又叫人烦恼。我跟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