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娇软美人海岛种田-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逢圣气得红了眼,和别逢君大吵一架,兄弟俩甚至大打出手!但最后那位被拉来买房子的人被别逢君劝走了……
别逢圣恨透了别逢君。
他也看出来了,不光那个买房子的人更愿意听二弟的,连家里人也都更愿意听二弟的。
所以?
他作为家中长子的威严在哪里?!
别逢圣表面上妥协了。
等到别逢君安抚好母亲和弟弟妹妹们,回到县城去当学徒的时候,别逢圣想了个损招——不让卖房子是吧?那好,那他就瞒着别逢君,与别逢君的未来的岳家林家议婚,只要等林氏的嫁妆一进别家的门,他立刻拿着林氏的嫁妆去徐家娶那位嫡女!
别逢圣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响。
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别逢君的未婚妻林小姐出身富裕,打小儿起就在县城上女学,接受了进步思想以后,她很不满意这门亲事,又打听到别逢君就在县城当学徒。于是她去找了别逢君,两人早就把事情说开了。林小姐比别逢君年长两岁,当时已经有了情投意合的革命伴侣……别逢君同意取消婚约后,林小姐就瞒着家里人与意中人结婚了。
不料,别逢圣招呼也不打的直接去林家议亲……
林家倒是遵守信用,且并不知道林小姐已经另嫁他人。很快,别逢圣和林家议定婚期,直接把林小姐的嫁妆给搬到了别家。
紧跟着,别逢圣就瞒着人把林小姐的嫁妆抬到了徐家去,要娶徐家的嫡小姐。
徐家哪会真如了别逢圣的意?于是便说,之前和别逢圣谈好的是嫁庶女的彩礼,如今徐家要嫁个嫡女与他,彩礼必须要两倍才够。
别逢圣不服,被徐家痛打了一顿,赶了回去……
与此同时,林小姐也被家里人带回去备嫁。
林小姐、林小姐的丈夫,以及别逢君全都惊呆了……
别逢君立刻赶回家,才知道兄长闹出这样的事。
他也气狠了,立刻赶到林家去解释。
林家倒是通情达理。
既然两个年轻人并没有感情……而且林家的姑娘还已经偷偷另嫁了,所以林家也没有为难别逢君,还说林小姐也有不对的地方,所以被别家拿走的嫁妆里,有几样含有特殊意义的东西必须要还回来,其他的嫁妆就算了,当是林家对别逢君的补偿。
于是别逢君拿着单子,让大哥去徐家把东西要回来。
别逢圣就疯了,直接把家里打砸了个稀巴烂,还放狠话出来说:别指望他从徐家把东西拿回来,同时他还必须按照徐家的要求,把彩礼补上……反正他就是要把徐家嫡女娶到手!
别逢君没办法,只好自己去了徐家,客客气气找了徐小姐的哥哥,不卑不亢地告知来意,当然了,在去之前,他也做了功课,了解徐家目前的情况,用了点技巧半威胁半劝告……
徐小姐的兄长当即就将之前别逢圣送来的东西全都一五一十地退还,他甚至还看上了别逢君,想和别逢君结亲!
别逢君婉拒,立刻把林小姐的嫁妆如数奉还,然后就回去继续当学徒。
殊不知,徐小姐的兄长是真看上了别逢君,后来还主动来别家庄,找别母商量他妹妹和别逢君的婚事……
别逢圣差点儿被气晕了,立刻气势汹汹地冲到县城来找别逢君,兄弟俩大打出手。
别母闻讯赶来劝阻,却被别逢圣给打了,别逢君气不过,然而别母却迂腐地拉着别逢君,还说什么长兄如父的话……
别逢圣用最最恶毒的话辱骂别逢君,还往死里打他;母亲又拉着他、不允他还手……
别逢君的师父出面阻拦,这才控制住局面。
后来,别逢君红着眼圈儿当众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又请师父拿出他这些年当学徒攒下的一些钱,交给了母亲……就一声不吭地回师父家干活去了。
别逢君又给师父干了三个月的活,只拿了很少的钱充作远行的路费,其余的全被他交与师母……他告别了师父师母,懵懵悔悔跟着马车,一路辗转来到了松市,他口袋空空,人生地不熟,吃了些亏最后又病又伤地倒在大街上……
然后,他终于在松市遇上了他的真姻缘。
但也因此,别逢君一直和家里关系不好。尤其是和他的大哥别逢圣。
当别逢君从国外留学回来以后,已经临近全国解放了。四九年正式解放后,他的工资级别全都上去了,才开始慢慢接济母亲,又因为怜惜妹妹,让妹妹嫁给了别棠棠的父亲……
是因为这样,别逢君和老家那边的关系才有了些许的修复。
但别逢君和别朝圣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没有打过照面。甚至上次栀栀和芃芃前后脚结婚,别朝圣也不愿意去,只让妻子汤兰花去了。
这么多年过去,栀栀的奶奶、别逢君的母亲已经九十岁了,虽然精神不错、身体也还算硬朗,但行动已经很迟缓,眼神不好看不清、耳朵也聋听不清……
但她还是很惦记别逢君这一房的子孙,过年过节肯定会托人带点儿东西给别芃芃,还总是交代别芃芃,一定要把她亲手种的南瓜、土豆和花生,分给二房的人。
那些东西,多数都是别棠棠自己享用了。毕竟父母兄嫂姐姐们都隔得那么远,奶奶托人带来的东西也不是很多……但别棠棠还是会把奶奶的祝福告诉家里人。
所以这一次,别逢君执意回乡,也是为了再见母亲一面。
他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可身上还有任务呢,休完这两个星期的假期就得回大西北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这一次,搞不好是他最后一次返乡看望母亲了。
别逢君和老家亲人的恩怨,这几天他和应雨时一直在给孩子们“补课”……
毕竟之前孩子们还小的时候,他俩也不愿意说太多亲人不好的话,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各有各的去处,就更加没啥好说的了。
现在全家人回乡探亲……
老实讲,别逢君也还是有点儿担心他大哥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发疯,所以才会把以前的事细细说给儿女们听。
所以栀栀和兄嫂妹妹侄儿侄女们的想法都一样,那就是:也确实有点儿担心大伯会不会再次因为嫉妒而搞事情。
应雨时安慰丈夫与儿孙们,“没事儿,反正咱们最多也就在这儿住上两天,两天以后咱们就走!”
栀栀也说道:“我已经和仁晋堂哥说好了,这次咱们又不住东头老屋……仁晋棠哥给我们安排了住住,说是十四奶奶和二十一奶奶各有一幢房子闲置,家里人都在外头工作呢……我们就住在那幢屋子里就好。仁晋堂哥是说乡里乡亲的不花钱,但我想着咱们走的时候拿点儿钱,让仁晋堂哥转交给两位堂奶奶就好……”
众人连连点头。
这时,远处突然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音!一大堆身上腰上系了红绸子的男男女女从村子里冲了出来,人人喜笑颜开……
还有人扛着竹竿、竹竿上吊着正在燃烧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着,纷纷朝着村口而来。
这场面也太太太热闹啦!
栀栀只觉得闹得慌,连忙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铁蛋铁柱却兴奋极了,兄弟俩站在一旁拍手笑,嘴里还呜里哇啦地大叫……
主要是,现场除了二房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在朝着这边儿跑动,还带着一脸的高兴劲儿,只有一人披着件半旧的蓝色工人外衣,站在矮坡上不动。
所以栀栀很容易就看到了这个人。
此人满头花白头发,生得横眉凶目,正表情不善地盯着……栀栀的父亲别逢君。

第538章
栀栀猜想;那个男人会不会就是她的大伯别逢圣。
她早就已经不记得大伯的模样和了,因为她只见过大伯一次;还是在她五岁那一年。
但是;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长得和她父亲别逢君还是有几分相似的。
别逢圣性情古怪、沉闷,此生没有去过松市,据说最远只去过小山村所在的县城。不过;栀栀四五岁大的时候;父亲曾经带着一大家子回老家探望奶奶。
别芃芃是别逢圣和汤兰花的亲生女儿;却因为重男亲女……她一出生就被别逢圣给扔在村口,老奶奶走投无路,哭着跑去捡回别芃芃,用个大篮子装了起来,挪着小脚艰难地赶到松市,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二儿子收养。
别芃芃跟着别逢君两口子长大。
其实别逢君和应雨时的工资和收入在那个时代来说;也不算低的;但要抚养那么多孩子;日子还是过得捉襟见肘。家里三个男孩、三个女孩;应雨时基本只为长子别燕东、长女别芃芃置办过新衣。
原因无它,别芃芃本就比栀栀大一岁,因为身体健康,更是从小起就高出栀栀一个头,她长得快;需要新的衣裳,她穿旧的衣裳;正好可以拿来给栀栀穿……
那一年别逢君带着一大家子回乡探母的时候,别芃芃穿着一身鲜亮的小裙子,头上扎着好看的辫子;还系着个漂亮的蝴蝶结。
芃芃的亲弟弟、别逢圣唯一的儿子别敬山嫉妒得连眼睛都红了!
别敬山要抢芃芃的新笔盒、还想撕掉芃芃身上漂亮的裙子。芃芃哇哇大哭,栀栀去找来三个哥哥……最终,别敬山没能如愿。他被气得哇哇大哭,也去找帮手。
找来的第一个帮手就是阿奶。
阿奶脸色也不好,骂了芃芃几句,要她把铅笔盒送给别敬山,又说村子里的正经女孩子哪有穿裙子的,让芃芃去换了……
别燕东、别燕南和别燕西惊呆了。
栀栀又跑去找来了父母。
这下子,本来只是孩童之间的小小纷争,升级到了别逢君四房兄弟之间的分家之斗。
因为阿奶还在世,除去别逢君早年离家、后来也是在外头结婚生子的,别三叔和别四叔哪怕是也已经结婚生子了,却还是三房人住在一起。
别逢圣身为长兄,一天到晚光摆大家长的架子,既不上工,也不干家务,三叔四叔拼命干活,挣回来的工分却要平均分摊,还得算上大房一份儿。
而汤兰花做为大嫂,和两位弟妇也是处不好关系,别家的三婶和四婶……要不是因为丈夫可靠、要不是因为婆母良善,这个家,她们早呆不下去了。
这回大房二房为了小孩子的事情吵起来,三婶四婶趁机也闹,最后闹到不可开交……
三房四房便也分了家。
既然分了家,老母亲总需要人赡养。
老四两口子和母亲的关系最好,主动要求母亲跟着四房住,另外三个哥哥每个月给愿意给一点儿钱财让母亲改善一下生活最好,不宽裕的话就算了。
可是老大却不肯,非说他是长子,母亲必须跟着他,否则这个家就别分了。至于母亲跟着他么,其他三兄弟每人每个月出三十块钱给他就好了……
大家都气坏了。
五十年代中,一个工人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多块(还得是师傅级别的,普通工人可能还没有三十块钱),老大居然狮子大开口,张嘴就找兄弟们要一个月三十块的赡养母亲的费用?
别逢君都懒得理会老大,他直接跪下给母亲磕了三个头,说道:“娘,儿子不孝,以后就不回来了,娘要是想我、想雨时、想孩子们了,就让老三老四送娘去我那儿住一段时间……”
说着,别逢君直接带着一家子离开。
别逢君不提分家,他就不需要付给母亲赡养费。自他回国以后,每个月都会汇出八块钱给母亲,但既然没有分家,他和母亲兄弟也没有住在一起,就没有规定要他每个月汇钱、汇多少钱……
也就是两个月没汇钱回去,老家的别逢圣就受不了了。
但别逢圣自视甚高,拉不下脸来找老二要钱。
于是,汤兰花来了。
汤兰花一来,别逢君和别燕东就倒班儿,应雨时把家里的孩子们交给邻居姜女士照看,她也倒班儿……
依着姜女士那泼辣爽利的性子,汤兰花没少吃挂落,常常被姜女士骂哭,最后抹着眼泪逃回老家。
又撑两个月,别逢圣实在受不了,主动和老三老四谈了分家。
当然,这也是因为奶奶的妥协。
奶奶主动提出,分家以后她跟着老大,让另外三个儿子,每人每个月出三块钱的赡养费。
但奶奶其实也是没办法,如果她不主动提出和老大住在一起,老大肯定不会同意。
那会儿奶奶还算年轻,虽然裹了小脚,但手上针线功夫了得,会挽纱、会织布,做鞋子的速度很快,一个月能做两双、还不耽误平时干活。她人勤快,一个人就能把菜园子打理得好好的,在不大的菜园子里一年种两季红薯,她自己的口粮就回来了……
奶奶跟着老大住,等同于她一个人养活大房,其他三个儿子还每个月一共给九块钱……她是希望老三老四不再受老大的拖累。
就这样,别家终于分了家。
分家以后的四房人,除了大房,其他人都是越来越好。
别逢君一家是不用说了,因为他和妻子的言传身教,儿孙们不管是从政的、还是进入学术圈的……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全都是高知分子。
别三叔一家也不错,虽然在家务农,但如今大儿娶了个能干又勤快的媳妇儿,当年家里穷到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他女儿别婷婷在老奶奶的教导下去求了应雨时,应雨时给别婷婷介绍了一份在县城煤炭局的临时工。
别婷婷也聪明,几次拎着礼品去给应雨时拜年拜节,发现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