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晚吟有一回偷听到子敏悄悄对子清说:“姐,咱们带着子礼睡这边,这样爸回来的时候就能跟妈一起睡了。”
子敏说:“不然每回爸跟妈都要折腾一遍,假装分开带我们睡觉,然后半夜再把子礼抱过来……太折腾了。”
唐晚吟听着就是老脸一红。
看看孟宇祁这做的什么事儿!
丢脸丢大发了!
唐晚吟想说你们妈我虽然是颜控,但是也没有到那份上。
唐晚吟本来想澄清澄清的,但是很快又改了主意。
因为,子清答应了子敏:“好啊,那我们三个一起睡。”
出了一趟门,子清好像胆子也大了一些。
来回辗转好几趟车,子清在火车上也跟着折腾。
虽然不舒服,但是精神却好了很多。
现在睡觉安分了,轻易也不会再做噩梦了。
唐晚吟觉得让她从跟大人睡,变成跟孩子睡,应该是件好事。
所以就没出面。
默认了子敏的安排。
三个娃睡一间,她睡另外一间。
至于孟宇祁……等他回来再说吧!
养猪的活儿就这么开始了。
刚开始想的好,但是干起来那是真累。
不算知青点里的那几头大猪,光三十头小猪崽,一天就要吃掉七八十斤的猪食。
孟玉英带着孩子在河边割猪草,何云平一趟一趟地运送。
唐晚吟上午上完课,下午就得跟熊杰松一起各家各户地跑。
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在自家原有的猪圈里养猪的。
交钱建新猪圈的,只有唐晚吟家,老村长,也就是聂源跟苏江红家,还有卫家、葛家等十来家人家。
其中除了李家本家的三户人家之外,其他的都跟唐晚吟关系不错。
平时晚上就让各家出两个男丁值夜。
熊杰松因为住在孟家,所以也算是孟家的一员。
他跟何云平两个人换着来,差不多十天会轮上一班,也还好。
孟宇祁中间又写信过来了,他为了多赚些钱,没有休假,而是直接被借去了另外一家单位,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
一趟下来,能多赚十多块钱。
孟宇祁零零散散地往家寄钱,孟玉英跟何云平很本分,不多打听。
唐晚吟这边找瘦猴出了点东西,拿了些钱。
另外知青点的猪也越发地长大了,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先出栏了一头。
出栏都是要统一送到国营屠宰场去的。
养了半年,只有一百五十来斤。
虽然没办法跟约克夏猪比,但也算是土猪里的佼佼者了。
唐晚吟自己知道,她的空间水肯定起作用了。
这还是她省着用,没敢用太多的情况。
前期为了怕小猪崽生病,差不多三天就要加一点空间水。
后期就是十天半个月才加一次了。
免得这猪长得太厉害,太扎眼。
但即便这样,他们养猪的事儿还是得到了公社的表扬。
先前副社长拉了两头走,这回又出栏一头。
除掉他们抓猪崽的钱,剩下一共返还了六十斤肉票,还有八十块钱。
当天晚上就在陈东跟付月梅家里分钱了。
参与养猪的一共六个人,陈东付月梅,唐晚吟孔秋露,柴永兵程浩,
每人分了十斤肉票,十块钱。
剩下的二十块钱,暂时放到陈东手里,留着买饲料或者打针吃药用。
养了半年了,终于看到收获了,大家都很兴奋。
付月梅说:“这可算是头一回见到钱了!”
他们都是比唐晚吟早来的知青,安置费早就用完了。
十八九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天天吃红薯,吃得烧心放屁。
一点儿出路跟希望都看不到。
这回好了,总算是看到钱了。
被副社长拉走的那两头不算,也就赚了个成本钱。
但是他们这儿还有十七头呢。
算到今年年底,一头猪返还三十斤肉票,四十块钱的话,那一共有五百一十斤肉票,六百八十块钱。
每个人能分到一百多块钱跟大几十斤肉票!
唐晚吟倒是不在乎这些钱,但是这肉票好啊。
肉票倒腾出去也能一比一地换钱。
差不多相当于人均年收入两百块。
像陈东跟付月梅这样的,两个人一年养猪收入四百块。
再加上陈东还下地干活,还给别人帮忙赚点儿零花钱。
一年下来怎么也得有六百块钱了。
这在这年头可就是一笔巨款了!
柴永兵也高兴:“太好了,太好了!就算夏天咱们不卖猪,我也能让我妹上学,到年底我总能给她还上债的!”
唐晚吟看着激动不已的小伙伴们,心里也很是感动。
哪怕环境再艰难,依然有人奋斗不息,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分钱让人高兴,还有两桩喜事让人高兴。
一个是孔秋露。
孔秋露一贯的咋咋呼呼,这会儿倒是显得有些害羞腼腆了。
“我跟戴彦亭定了五月一号劳动节结婚,到时候我就去下河村了。”
结婚之后,户口就得跟着戴彦亭走了。
虽然是好事,但是一想到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就要去别的地方了,大家都有点儿不舍。
唐晚吟安慰道:“没关系的,下河村离这里也不远,戴彦亭家不是有自行车吗?骑车半个小时就到了。”
半个小时路程在现在的人看来,那都不算事儿!
孔秋露点点头:“嗯,我娘家那么远,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娘家人了,可不许不让我回来。”
大家都笑了:“谁还能不让你回来啊!你不回来,我们去接你!”
这种一同下乡培养起来的感情,深厚得令人感慨。
第二件喜事就是付月梅怀孕了。
他们俩其实早就住一起了,真要说没点儿事,那肯定也没人信。
两人能拖着跟家里通了气再怀孕,已经是十分地克制了。
付月梅说:“才两个多月,还没显怀。”
大家又惊又喜:“这算是咱们这批知青里的第一个孩子吧?”
唐晚吟笑着道:“没错,第一个青二代!”
“青二代?这名字有意思。”大家咂摸了一会儿,觉得很是那么回事。
第275章 缝纫机
养猪的日子过得很快。
付月梅怀孕了,陈东就有了养家糊口的压力。
比以前更能干。
柴永兵跟程浩也是,尝到了养猪的甜头,越发努力。
借着聂队长给村里修猪圈的当口,也在村外野地里起了猪圈。
有上头的扶持,可以由大队先借钱修建,等猪出栏了再还。
知青跟村民们都干劲十足。
柴永兵他们又抓了六头约克夏猪,想看看这猪是不是跟传说中一样能长。
四月份的一天,孔秋露来找唐晚吟:“我妈给我寄了块红料子,说是今年流行的新货,你看怎么样?”
唐晚吟一看,好家伙!
这不是传说中的的确良吗!
孔秋露说:“我妈说我结婚是五月份,天气转热,后头就要穿夏衣了,所以给我寻摸了这个料子,说穿起来很凉快,叫什么‘的确凉’。”
唐晚吟笑了,这倒是没错。
的确良的名头就是从这个‘的确凉’出来的。
孔秋露是来找唐晚吟出主意的:“你说我做个什么样式的好?”
唐晚吟虽然不会裁缝,但是有二十一世纪的眼光。
自然知道这个年代的复古服装里,最经典的是什么款式。
这大半年唐晚吟没少找孔秋露帮忙做衣服,每次都会提一点儿主意。
所以孔秋露也很认同唐晚吟的眼光。
唐晚吟想了想,说:“结婚要喜庆一点儿,也要正式,这样,你把领子稍微做大一点儿,做成那种尖角的,看着正式一些,我再给你弄点两颗那种扣子,三角形的,角尖尖的,配上正好。”
孔秋露来精神了:“好像有点儿意思啊。”
唐婉吟继续说道:“胸前你做两排竖边,都做双面的,厚实一点,然后沿着边做上一层荷叶花边。”
“要是能做成可拆卸的就更好了,结婚那天就戴上,特别喜庆,平时穿的话就摘下来,也不显眼。”
孔秋露越听越觉得可以:“这个好!”
然后两人又商量着,可以用生育的布料做个发带。
孔秋露是长头发,回头大红色的发带一绑,也很好看。
孔秋露高兴极了。
这年头的人,平时都过得苦哈哈的,结婚是一个女儿一生当中的高光时刻了。
知青在乡下没有办法讲究排场,但是如果婚事上能有那么一两个亮点,也足以慰藉往后的婚姻生活了。
孔秋露当即就在唐晚吟的屋子里开始画布料了。
她随身带着白色的粉块,直接在布料上画就行。
唐晚吟一边看她画,一边悄悄戳她:“哎,你还记不记得,我说你结婚我要给你送一份大礼的。”
孔秋露翻个白眼给她:“呵呵!”
“我跟你说,你可千万别提这个,你一提这个我就来气!”
孔秋露说:“我记是记得的,但是你这个人,说话说一半,害我半个月没睡好,一直在想这事儿。”
从唐晚吟年前跟她说起来到现在,小半年都过去了,连个大礼的影子都没见着。
孔秋露当唐晚吟是好朋友,不愿意看唐晚吟为难。
所以心里记得,也不会主动提。
怕万一唐晚吟拿不出来尴尬。
毕竟她知道唐晚吟过年带回来了孟宇祁的大姐跟大姐夫,家里多了两个人,生活负担肯定重。
唐晚吟听孔秋露的话就知道,这家伙,一直记着呢。
就是顾及她的面子,没追问罢了。
想到这里还有点儿鼻子酸酸的:“你傻不傻啊,我是真忘了!要不然早给你了。”
孔秋露见唐晚吟真有准备,也好奇了:“到底是什么啊?”
唐晚吟神秘兮兮地说:“明天……”
孔秋露直接一把掐到唐晚吟腰上:“你再跟我说明天!”
你试试!
做人没有这样的!光会吊人胃口!
“哎哟,疼,疼,松手,松手,我说还不行吗!”
唐晚吟被孔秋露掐疼了,连忙求饶:“我说!我说!”
孔秋露放开手,唐晚吟才揉着腰,满脸痛苦地道:“我说还不行嘛,你这下手也忒狠了。”
孔秋露哼一声:“我自己用了多大力我清楚,别给我装!赶紧说,到底给我准备了什么礼物?”
“缝纫机”,唐晚吟笑着道,“怎么样?喜欢吗?”
孔秋露愣住了:“你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攒好久了都!”唐晚吟义正言辞地说道。
这话说着有点儿心虚,毕竟她其实没有攒多久,年前就已经让瘦猴弄到了。
不过场面上的遮掩还是要的。
孔秋露呆愣愣的,半晌才反应过来:“我不要。”
“啊?”这下轮到唐晚吟惊讶了,“为什么不要?你不喜欢缝纫机?”
孔秋露瞪她一眼:“谁不喜欢啊!是你这礼……太大了,我还不起。”
孔秋露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下去:“你已经补贴我够多了,我过年回家,我爸妈都说我还长胖了。”
孔秋露其实是个外粗内细的人。
虽然平时咋咋呼呼的,但是向来唐晚吟补贴她两分,她也要帮衬回去三分的。
这样势均力敌的友情才长久。
一方一味付出,另一方一味享受的,不是真友谊。
唐晚吟说:“你别想那么多,我就是单纯想送给你,从去年到今年,三个孩子从夏到冬,还有春秋的衣裳,里里外外,你做了得有十几套了吧?”
“还有我的棉衣、棉被、窗帘子、门帘子……不都是你做的?”
唐晚吟说:“你一分钱手工费都没收我的,有时候连里衬跟袖口都是你补贴的,我不过就是叫你过来吃了几顿饭,哪里比得上你的手工。”
可能唐晚吟始终还有后世对“手艺人”的尊重吧。
别的不说,唐晚吟跟孩子现在穿的衣服,就算不是高定,那也是定制了。
这么合身的衣裳,唐晚吟觉得很值得。
而且孔秋露品行过关,从来不会多扣布料。
唐晚吟给她三套衣裳的布料,孔秋露能用零头给做个书包,做个笔帘,还能用米饭熬浆糊,把布条子糊起来做成纺锤状的小珠子,给她串珠帘。
这也是唐晚吟为什么愿意跟孔秋露好的缘故。
一个品行过得去的朋友,带给你的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有开心温馨和安全感。
第276章 鼓励秋露暗中创业
但孔秋露怎么都不肯接受缝纫机。
“现在市面上好的缝纫机要两百块钱,一般的也要一百四到一百六,还得攒票。”
孔秋露说:“我也不怕你笑话,我都看了好久了,钱不够,票也没攒齐。”
一张缝纫机票得要十二张工业券,可不容易攒。
唐晚吟说:“没花钱!我请人帮忙淘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