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知道自己上大学无望,从来没有在这件事上瞎卖力。
知道自己有低血糖的毛病,能想办法让大部分人同意她留在宿舍做饭。
而且做饭向来公公平平,从来不藏私。
哪怕跟任雨不对付,也不会故意去坑人家。
明明可以仗着跟唐晚吟关系好,来白吃白喝,反正唐晚吟也不会计较。
但是仔细算下来,人家还真没白吃白喝。
“唐晚吟,你发什么呆呢?”
唐晚吟正想着呢,大家突然喊她。
“啊?怎么了?”唐晚吟回过神来,连忙应声。
付月梅笑道:“孔秋露问你要不要吃糖水鸡蛋,她婆婆给做了一大锅,想吃的都能去吃。”
这种喜庆的事儿唐晚吟向来不会缺席:“吃!这家伙平时吃了我那么多东西,这会儿该还回来了!”
不光她自个儿吃,三个娃也一人一碗糖水鸡蛋。
就一个鸡蛋,但总归是个喜庆意思。
戴彦亭的婆婆虽然不是那种特别慈祥和善的人,看上去有点儿不苟言笑。
但是给人盛糖水鸡蛋的时候,也不见勉强。
唐晚吟一连端了四碗,人家也没露出半点儿不耐烦的模样。
唐晚吟觉得这样就行了。
在戴彦亭家热闹了一整天,最后戴彦亭还想办法让人用拖拉机给送了一批人回去。
唐晚吟没跟年纪大的人挤拖拉机,带着三个孩子走山路,顺便教孩子们唱歌。
才二十多里路,走起来也不算远。
唱着歌儿就到家了。
回去后唐晚吟还跟孟大姐说呢:“我看孔秋露的婆婆还算是个明白人,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是今天也整得挺体面的。”
孟大姐说:“那就好,秋露是个心里有数的,过不差的。”
两人才说完,孔秋露结婚第三天,来盘溪村,权当是回娘家了。
结果一进唐晚吟家就开始倒苦水。
合着孔秋露结婚那天下午不到晚上,宾客都走了。
这年头交通不发达,得赶好几个小时的路,所以中午热闹过了就开始往家赶了。
戴彦亭跟大哥戴青名送人去了,孔秋露自己在房里坐了会儿。
听到外面婆婆跟嫂子在收拾东西,犹豫了一下,也出去了。
戴彦亭的嫂子正弯腰扫地呢,地上全是今天闹婚的亲朋弄的垃圾。
这会儿的人没什么干净环保的概念,吃的橘子香蕉,磕的瓜子,喝的茶叶,都往地上倒。
孔秋露挺不好意思的,就说:“嫂子,我来扫吧。”
结果这嫂子就跟没听到孔秋露的话似的。
没把扫帚给孔秋露,但也没应声。
只一转身,扫另一个方向去了。
孔秋露站在原地,当即心里就大叫不妙了。
刚过门,这嫂子咋回事?
正好婆婆扈益兰还完借别人家的桌子椅子回来,见到这景象,心里就有数了。
扈益兰一边收拾桌椅一边对孔秋露说:“不用你,你坐着去!”
孔秋露那叫一个尴尬啊。
虽然她也没有什么非要装贤惠的想法,但是这一家人都干着活呢,她干坐着也不是那个事儿啊。
孔秋露刚想说她也来帮忙,结果才喊了一个“妈”,旁边的嫂子开口了。
“城里姑娘就是金贵,彩礼要的都比别人高,娶回来供着都嫌怠慢了,咋还能让干活呢!”
孔秋露明白过来了,合着症结出现在这里啊。
她结婚要了三十块钱彩礼,是戴彦亭一个月的工资。
按说这钱是戴彦亭自己给的,其实也没给家里添什么负担。
但是农村过日子不是这样算的。
戴彦亭的大哥戴青名,从开始工作就开始往家交钱。
家里老人先后生病、养家、建房子,还有弟弟结婚,其实都有戴彦亭大哥出的份儿。
当然了,戴彦亭工作也往家里交钱。
但是现在的情况跟当年不一样了。
当年戴嫂子家里只要了五十斤谷子,十斤花生,一只老母鸡,就把闺女给嫁了。
结婚的时候起新房子,说是家里出钱,其实基本上都是戴青名交回去的钱。
毕竟戴彦亭当时年纪还小,还在上学,没挣钱。
当时戴大嫂心里就不舒服——戴青名挣的钱,建的房子还有戴彦亭一份。
但是那会儿刚过门,戴大嫂就是有什么想法,也没说出口了。
后来戴青名供戴彦亭上学上到高一,实在供不下去了,戴彦亭才出去干活。
但是戴彦亭不如戴青名能干,好多年都只是给人家账房打下手。
挣半份工资。
自然往家里交的钱也少。
这好不容易终于进了厂,成了正式的会计了,结果就往家里交了一个月的钱。
第二个月的,打家具了。
第三个月的,准备结婚用的酒、肉、糖果啥的了。
第四个月的,给孔秋露当彩礼了。
五一结婚。
戴大嫂自己当年只收了粮食,哪儿有孔秋露现在风光啊。
戴彦亭给孔秋露买了一件春装,一双皮鞋,一条围巾。
还给孔秋露家里寄了三十块钱跟两只自己家腌制的鸭子去。
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的,酒水都比她当年的好。
当然了,这些也都是小事。
关键是要分家!
结婚头一天扈益兰找戴青名跟戴彦亭说了:“你们俩都结婚了,成家立业就该自己奔去了,一块儿过容易闹腾,横竖一人一间房,够你们住的。”
这种农村建房都大,一间能隔出一个房间带一个客厅的。
“吃饭要在一起就轮流做,要是不愿意一起就自己在院子里搭。”
“你们妹妹跟着我和你爹过活,你们俩每人每个月交十块钱给我,算是养爹妈跟妹妹的,将来你妹妹要是上学嫁人,你们再出一份礼,这就成了。”
扈益兰这话说的也没错。
其实顾大嫂心里也是想着分家的。
兄弟俩都结婚了,这叔伯妯娌的,一起过不方便。
但是吧,她跟戴青名结婚后养了家里那么久,弟弟妹妹读书乃至结婚,戴青名出的都是大头。
现在戴彦亭一挣钱就结婚,结婚就分家。
合着以前戴青名给家里做的贡献都没啦?
所以戴大嫂憋着一股气呢。
第279章 不公平
今天没当着宾客的面撒出来就算是好的了。
这会儿人都走了,戴大嫂就绷不住了。
孔秋露没说话,不想说话,也没法说。
她是新媳妇,私下有主意是自个儿的事,但是在婆家面前最好别太有主意。
孔秋露就只默默去帮扈益兰的忙。
扈益兰心里也压着火呢。
分家是为了两兄弟好,要不然以后过日子摩擦更大,回头兄弟情分都给磨没了。
三个女人闷不吭声地干活。
里屋戴老头时不时地咳嗽一声。
等家里收拾完了,出去送宾客的戴彦亭跟戴青名才回来。
戴彦亭一回来就发现家里的气氛不对了。
他看了老娘跟嫂子一眼,悄悄拉着孔秋露去屋里问了。
“我不在的时候你没啥事儿吧?”
孔秋露摇头:“没事。”
她脾气咋呼归咋呼,不该出头的时候不会强出头的。
戴彦亭也不知道孔秋露说的真的假的,心里有点儿担忧。
晚上家里吃的是中午剩下来的饭菜。
孔秋露有点儿膈应,就没怎么动筷子,只吃新炒的那盘子鸡蛋,还有扈益兰自己腌的咸菜。
戴彦亭没想那么多,就是单纯想要给孔秋露夹菜。
夹了一筷子中午的鱼肉给孔秋露,孔秋露没接:“你给妈夹吧。”
戴彦亭照做了。
结果没一会儿,戴彦亭又给孔秋露夹菜。
孔秋露属实无奈了,端着碗侧开:“你自己吃吧,我不吃这个。”
戴彦亭还没觉得啥,但坐对面的戴大嫂看得一清二楚,一摔筷子,炸了。
“城里人咋这金贵啊!这不吃那不吃的!嫌弃我们乡下人啊?”
“是脏着你了还是臭着你了?摆什么架子啊?”
一瞬间,气氛尴尬下来了。
戴青名连忙去拉扯戴大嫂。
戴大嫂甩开戴青名的胳膊:“别拉着我!我玩不来你们那一套心眼子,我有话就说了,咋地吧?”
扈益兰把碗往下一顿:“咋地?你这邪火是冲着我来的啊?把你给能的!”
戴大嫂胸口急速起伏,没说话,可任谁都看得出来,她想说的就是。
戴青名赶忙站起来说:“不是,燕儿就是今天累着了,没发火,没发火。”
然后顾忌着今天孔秋露在,戴青名就好声好气地跟孔秋露和戴彦亭道歉:“小孔别见怪啊,家里平时挺好的……”
结果戴大嫂一听这个就炸了:“戴青名!你什么意思啊?家里平时挺好的,那就是我不好呗?”
“是我瞎胡闹呗?”
扈益兰火起:“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要闹什么啊你这是!”
结果戴大嫂居然就哭了起来。
一边哭一边骂戴大哥:“你当我是为了谁啊!我还不是为了你!”
“你十几岁就开始做活,辛辛苦苦赚钱养家,供弟弟妹妹上学,给家里建房子!”
“现在好了,人家出息了,就一脚把你这个老大哥给踢开了!”
“都是一家人!人家就是人上人!家里啥事儿都不做,你老婆就活该累死累活伺候别人!”
戴大嫂这一顿攻击,搞得孔秋露很是难堪。
一旁还坐着大房的两个孩子跟戴彦亭的小妹呢。
扈益兰气得想摔碗,到底是看在今天是戴彦亭结婚,忍住了。
她压着怒气问戴大嫂:“你到底啥意思啊?我家亏待你了呗?”
戴大嫂梗着脖子哭,不说话,分明是在控诉。
扈益兰深吸一口气,问戴大嫂:“你这阴阳怪气地说谁?你结婚第一天来家我让你干活了没?”
“头三天,除了按着规矩让你早上起来煮了粥,做了早饭,让你动一指头了吗?”
戴大嫂不说话了。
半晌,才又冒出来一句:“我不是为自己委屈,我是为青名委屈。”
扈益兰就扭头看戴青名:“老大,你觉得委屈吗?”
戴青名一时没说话。
委屈吗?应该也是委屈的吧。
身为老大,从小就要照顾弟弟妹妹。
先长大,就先干活,埋头挣钱养家。
戴老头生病之后,家里几乎都是戴青名支撑起来的。
以前戴彦亭没结婚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
就觉得自己这个弟弟还需要照顾。
工资不高,得靠家里。
但是一眨眼,弟弟找到好工作了。
开心是开心的。
但是开心之余又有那么一点儿不甘。
尤其是戴彦亭结婚这么早,回头他们两口子开开心心地拿着工资过日子去了。
戴青名这边养着老人跟弟妹,还有自己的两个孩子。
多少是有点儿不舒服的。
戴彦亭也很尴尬。
怎么说呢,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没有这个工资,他都不好意思娶孔秋露。
怕娶了之后不能让孔秋露过上好日子,委屈了她。
所以结婚前就保证了,工资都交给孔秋露管着。
当然了,老人还是要养的,这个孔秋露也知道。
昨天扈益兰说的他们也都同意。
可是今天大哥大嫂来这么一出,这眼看着就要加码。
戴彦亭不安地看向孔秋露,总觉得结婚第一天就这么吵起来了,像是一家人联合起来做戏演给孔秋露看似的。
后来孔秋露跟唐晚吟说:“不怪我多想,我真就觉得他们家是故意的,挑着结婚的日子吵架,老大两口子嫌我们给的钱少了,不顾家。”
不过当时孔秋露的重点也不在这个上。
她已经有了跟唐晚吟合作做生意的念头,最大的目标就是分家。
给老人多少钱,乃至给大哥大嫂多少钱,那都是小事。
关键是要把她跟戴彦亭的财产独立出来。
不然以后才真是麻烦呢。
一家人吵得不成样子,孔秋露就假装害怕,弱弱地去拉戴彦亭:“彦亭,算了算了,大哥大嫂说的也有道理,要不……以后我们多给一点儿钱?”
戴彦亭现在是工厂的正式会计,一个月不算加班费有三十二块钱。
于是当即就商量下来:“这样吧,我们每个月还给爹娘十块钱,另外再单独给大哥大嫂两块钱,给六年,成吗?”
戴青名比戴彦亭大六岁。
戴大嫂心里盘算了一下,觉得可以。
因为以前农村养孩子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除了受灾的时候,大部分口粮都是地里的东西。
都吃不起肉,吃不起油,也就没多少花费。
全是红薯豆子养大的。
第280章 家长里短
主要花销就是学费。
一个月两块钱,一年就是二十四,六年就是一百四十四,将近一百五十块钱。
合算的。
戴大嫂就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