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晚吟摸出十块钱来:“喏,这个是给你的。”
周巧红又惊又喜,有点儿不敢伸手拿。
“真给我啊?”
“真的啊,你不想拿钱给孩子买点儿零嘴,回娘家的时候带点儿好东西?”唐晚吟问她。
“想!当然想啊。”
周巧红一想到这个就红了眼眶:“这些年我娘家真的是没少受气,不敢叫我拿什么东西回去,就怕我在婆家被人瞧不起。”
唐晚吟安慰她:“没事儿,你是个有本事的,以后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周巧红又哭又笑的,捏着十块钱,也把唐晚吟当成知己好友了。
“嗯,头几年李建康也不是个好东西,光听他妈的,现在好些了。”
周巧红低声道:“他出去给人干活,拿八毛就说只拿了七毛,剩下一毛偷偷给我,再不然就买糖块,给孩子。”
“不错,有这觉悟。”唐晚吟听了表示赞赏。
周巧红欣喜不已,她这事儿不敢跟别人说,毕竟村里那么多李姓人。
就唯独跟唐晚吟说得来。
周巧红把钱收好了,还感慨呢:“要是我公公婆婆或者二叔再那啥一下就好了……”
还想挣钱。
唐晚吟忍不住笑:“你也别太贪心了,这事儿可不是时时能有的,做一回就行了。”
周巧红深表遗憾:“还不是苦日子给闹的,我要不是嫁到了李家,也想跟你们一起养猪呢!”
说起这养猪,几个知青要成立养猪小分队的事儿在村里传开了。
村里不少人家也心动了。
虽然之前养的猪得猪瘟死了,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忍不住想尝试尝试。
冉春花就说她婆婆也想养。
所以村里稀稀拉拉的,又报了六七户,加了十头猪。
周巧红也心动,可是手里没钱,也做不了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养猪。
唐晚吟笑道:“你娘家养没养猪?”
周巧红点头:“养啊,咋能不养,全公社没养猪的就我们村了。”
唐晚吟笑道:“那你搭着你娘家养一头呗。”
周巧红想了想,还是摇头:“不行,我不在娘家,打猪草捡猪粪都是我哥嫂跟侄子他们做,时间长了也不好。”
唐晚吟一想,也是,只能安慰周巧红:“算了,下回再有啥好事儿,我再带你一起。”
“成!”
周巧红拿着钱走了,出门前赶紧搓了几把脸,让自己别笑得那么开心,回头让公公婆婆给看出来了。
……
几天之后,李山当真拉回了三十头小猪崽。
小猪崽长得还挺可爱的,粉粉嫩嫩的,黑眼睛滴溜溜地看着村民们。
村里的孩子伸手去摸猪崽,欢喜不已。
被大人打手:“别摸!摸得病了你赔不起!”
猪瘟的事儿还是深刻地印在了盘溪村人的心里。
村民们各自把猪领回去,陈东带着柴永兵跟程浩一起,在院子一侧垒了猪窝。
付月梅这会儿还不知道养猪的味儿有多大,抱着小猪崽摸个不停。
连子清子敏跟子礼都是,围着猪崽看得乐呵。
把猪当宠物了。
唐晚吟想想,这年头也是心酸,农村养狗的人都不多——人吃的都不够,拿啥养狗。
倒是有养猫的,现在的粮食不是后世那种真空包装的,想买就买,吃多少买多少。
现在都是放在自家地窖或者粮仓里,经常有老鼠,所以养了猫。
能给孩子当宠物的,也就是家里的鸡鸭猪羊了。
三个娃对着粉粉嫩嫩的小猪崽爱不释手,子礼缠着唐晚吟:“妈,我们也养一个吧,我晚上抱着猪睡觉!”
“嗯?”每天晚上都被子礼抱着胳膊睡的唐晚吟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三个娃齐齐哀求:“妈,真不能养吗?”
“不行。”唐晚吟果断拒绝。
现在看着可爱,好玩吧?
等回头猪粑粑臭死你!
唐晚吟不愿意自己养猪也是这个原因。
三个孩子垂头丧气的,抱着小猪崽不肯撒手。
还是付月梅笑道:“你们以后想跟猪崽玩就来付阿姨这里,这么多小猪崽,够你们玩儿呢!”
这个唐晚吟倒是同意。
横竖两家中间也就隔了七八家,以小孩子旺盛的精力来看,一天跑个百八十趟都不在话下。
子敏笑嘻嘻地道:“那我们给猪割猪草去!”
倒是陈东他们几个干完活儿,拍着身上的灰道:“咱家这院子还是太小了,现在都是小猪崽,能一起养,等回头大了,我们院子里顶多放个七八头。”
他们院子一长溜,十一二米的样子,差不多也就能养七八头大猪。
剩下的十几头,还得想办法在别的地方弄了。
知青院那边不行,叶文明跟任雨他们说什么都不同意,嫌弃脏,味儿大。
唐晚吟想了想说:“先这么养着,回头我看看能不能从村小那边弄个地方出来。”
村小后操场现在本来就养着生产队的牛跟驴呢。
几人都点头,觉得这事儿只能靠唐晚吟了。
猪就这么养起来了,现在农闲,大家不用下地干活,就都去芦苇荡那边割猪草去了。
唐晚吟也去国营饭店找了胖大姐,弄了些烂菜叶子跟剩饭来。
胖大姐说:“这玩意儿我们这里可是有人花钱收的。”
唐晚吟点头:“成,多少钱?”
胖大姐去后厨问了一圈,一桶潲水两毛钱。
不便宜,因为里头还有些油水肉渣啥的,比一般的剩饭菜要好。
猪吃了能长肉。
但这在唐晚吟看来,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了。
第123章 卖猪粪
她先前花得只剩下四十块钱,后来从李建强的药钱里挣了二十,瘦猴那儿抛去买手表和钢笔的成本,余一百七十五,当天花了十来块钱。
算下来,现在现在手里还有两百二。
两百二十块钱,花两毛钱买桶泔水,多划算啊。
唐晚吟当下就跟胖姐定了下来,每天一桶,让柴永兵他们轮流来镇上取。
唐晚吟一次性给了十块钱,六块钱是一个月的泔水钱,四块钱是桶的押金。
临了,又花了十块钱,在胖姐手里买了半篮子馒头跟肉包子,还有几斤手擀面。
都是胖姐推荐的,今儿新鲜的,料足的好货。
胖姐还问起了子清他们,搞得唐晚吟有点儿受宠若惊。
再回到村里,陈东柴永兵他们听说唐晚吟花钱在国营饭店买了泔水,都有些不好意思。
这猪可没有挂在唐晚吟名下的,结果唐晚吟出的力反而是最多的。
唐晚吟倒是觉得无所谓,她来钱容易,来票太难了。
回头这些猪要是能返还猪肉下来,不用票,多好。
有了泔水,加上猪草,还有红薯皮、玉米芯子什么的,猪崽吃得很香。
柴永兵不知道上哪儿弄了个称来,给猪编了号,两天称一次,看看长没长肉。
而付月梅已经开始感到崩溃了——猪粑粑可太臭了!
即便天天都扫地清猪粪,陈东还打了水来,冲刷地面,但是那股味道还是萦绕在鼻尖,挥之不去。
子礼去了几次之后,也皱着眉头回来:“妈,猪崽臭。”
臭?臭就对了。
你当你妈我为啥不养一头猪自己吃呢!
倒是子清,知道这猪唐晚吟也有份之后,任劳任怨的,帮着付月梅跟孔秋露一起打扫猪圈,熬猪食。
付月梅刚开始还有点儿尴尬,后来见唐晚吟好像并不在意,也就由子清去了。
子敏这丫头机灵,别人都嫌猪粪臭,就她当个宝。
盘溪村不是没人养猪吗?那地就不肥。
生产队里的地大家咋咋呼呼的,李山安排就弄,不安排就不弄,那是随便的。
但是各家还有两三分的自留地呢。
吃菜都靠自留地了,所以家家户户都看得跟宝贝似的,想着法儿肥地。
但是村里各个茅厕的,跟驴粪、牛屎,都属于生产队的公共财物,都用去肥生产队的地了。
村民们的自留地只能靠自己偷摸着在地里上厕所补肥。
现在这养猪小分队的猪粪就多了,二十头小猪崽忒能拉,一天要扫出好几簸箕来。
付月梅他们是真不爱弄这个。
就子敏,跑前跑后的,知道之后就窜回来跟唐晚吟说:“妈,上回的鱼杂还有人买回去沤肥呢,这猪粪应该也能卖吧?”
唐晚吟知道子敏是个爱钱的,闻言就笑:“应该能,你想卖?”
子敏点头:“想。”
她虽然年纪小,但也深知手里没钱心里不安。
唐晚吟想了一会儿,叮嘱道:“那你小心些,别嚷开了,尽量换东西,别换钱。”
子敏眼睛亮亮的:“哎!我知道的,妈。”
唐晚吟没指望子敏弄出个什么名堂来,就是给她打发打发时间罢了。
唐晚吟自己在家里备课呢,正好把小家伙们都支使出去,别吵她。
谁知道还不到下午,子敏就回来,小脸上满是得意:“妈,猪粪都卖出去了。”
“哟?都卖了?”
子敏打水洗手:“都卖了,连明天的都订出去了。”
“换成什么了?”唐晚吟还有点儿好奇。
子敏一边拿肥皂搓手,一边回答唐晚吟的话:“大部分换了菜叶子、还有老菜藤。”
唐晚吟点头,这个好,能够给猪崽吃。
最后剩下的,子敏洗干净了自个儿,才悄悄拿出来给唐晚吟看:“换了两个鸡蛋,还有半个南瓜,一把酸枣,五个扣子,还有两个铅笔头。”
除了南瓜是进门就放门边上了,其他都是子敏从身上各个口袋里掏出来的。
跟百宝箱似的。
唐晚吟又好气又好笑,要是以她的想法来看,这些玩意儿都属于破烂。
但子敏偏还挺得意:“有人要给钱,我没要,给钱就是走资派了,我不干。”
挺好,听了话了。
唐晚吟看看这些个玩意儿,只能对子敏说:“行,你换的,你就收好吧。”
子敏小心翼翼地收起来:“妈,鸡蛋我放厨房里了,铅笔头跟我姐一人一个,扣子这个我给秋露阿姨吧?她帮我缝了个荷包。”
还剩一把酸枣,子敏说:“我想把这些分给大元跟卫东他们,妈,成吗?”
唐晚吟好奇:“怎么想到分给他们的?”
子敏凑近一些跟唐晚吟说自己的小心思:“大人都不可信,我不跟大人做交换,就跟孩子们做交换。让他们回去想办法,回头我只把猪粪给他们,不见他们家大人。”
这样就不会被人抓到把柄。
真抓到了,她才五岁,其他孩子顶多也就是五到十岁。
孩子之间的事儿,扯不到犯罪上去。
因着这个,子敏决定也时常给小伙伴们一些“好处费”,方便以后办事儿。
唐晚吟有些欣喜子敏的变化,子敏是三个孩子里最“独”的。
倒是不对子清跟子礼独,也不对唐晚吟独,但是对其他人都独。
就是那种,唐晚吟因为借钱、给自己掩护啥的请人吃饭,子敏都不大高兴的那种。
看那些家伙像是看敌人一样。
在子敏眼里,自家的东西,凭啥给人家吃。
小孩子还不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上,尤其是这二三十年,社会根本不尊重各种不婚不育离群索居的独居者。
生活物资不发达,大家不通力合作,很难过好日子。
唐晚吟慢慢教育,慢慢影响,跟孩子们说为什么要请人吃饭,为什么要帮养猪的知青找泔水。
她也不知道自己讲的子清子敏能明白多少。
但是现在看来,子敏是明白了一些。
也算是她这个妈没有白当。
想到这儿,唐晚吟心里哼哼,孟宇祁,这十几个罐头,我没白吃你的吧?
猪崽们安稳生长的时候,村小也终于开课了。
第124章 村小上课
这会儿已经是十月中旬了,这课能上到十二月份。
因为唐晚吟坚持不肯让李芳占便宜,李芳又怕真抓阄抓到她上两门主课。
所以考虑来考虑去,最后还是选择了上算数。
唐晚吟上识字,副科也改了,就留下文艺课和体育课。
两人轮流上。
文艺的话随便教唱歌还是画画。
体育就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跑步打球什么的。
先前什么板报啊乱七八糟的,那都是李山针对李芳的情况搞出来,为了让她多赚点儿课时费的。
现在占不到便宜了,自然也不用弄那么多花花名头了。
唐晚吟教识字完全没有问题,她现在也算是在子清子敏身上找到经验了。
孩子跟孩子的天性不一样,有人接受快,有人接受慢。
真遇到那学不进去的,唐晚吟也能心平气和淡定面对了。
她在课堂上就要求每个孩子每天学会三个字。
这样一年抛去放假,抛去农忙孩子也要回家帮忙,总也能认识五六百个字。
她这里呆三年的话,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