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般,两人过了几天足不出户的日子,蜜里调油。
王老头心里暗喜,这回李青青肯定能怀上大孙子。
王浩在的这几天,通过去作坊现场看,听李青青等人的描述,觉得包子作坊的买卖真的是很好。
李青青早在去年就想开作坊,只是家里没有一个当官的,连个小吏都没有,不敢迈开这一步。
等到王浩当上军官,李青青背后又有了马清夫妻撑腰,李青青这才把作坊开起来,还把家迁至和县县城外。
王浩觉得李青青做事谨慎、低调,实是极好的贤内助。
人美、贤惠、医术精湛、能赚钱,这种只能在戏文里出现的媳妇,竟然被王浩娶到。
王浩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心里一个劲的告诫自己,可得好好珍惜小媳妇。
这珍惜可不是心里想一想,而是要赴于行动。
这回,他带回一百多两银子,其中俸禄七两多银子,当地官员、乡绅送的银子三十五两银子,吴应海赏赐的五十两银票。
他本想买一支金钗送给李青青,可是从湘城出来时,归心如箭,没在城内流连,直接回的和县,结果去了和县的首饰铺,发现款式不多也不好,便决定回湘城买,等下次送给李青青。
他拿出六十两银子交给李青青,余下的银子除去买金钗,还要孝敬师父叶有灵,且他在湘王府当亲兵,接触的亲兵大都是有官职,可不比普通军士,人情往来需要钱。
至于王老头夫妻、兄弟姐妹,一律没有给银子。
他媳妇已经把他的爹娘、兄弟姐妹,安置的这般好,让他特别的放心,他不另给银子。
这一日,王浩选择两家赴宴,这两家的男主人分别是和县守城的首领及县学的负责人。
王浩去的时候没有空手,在这两人的家里吃了喝了,走时还被塞了礼物。
守城首领送的是兵器—一把宝刀。县学的负责人送的是两本兵书。
这两件礼物都深得王浩喜欢。王浩准备把它们和李青青制的药品、吃食一起带进湘王府。
相聚的日子飞逝而过,转眼探亲假期将至。王浩在回湘王府之前要去一趟叶有灵的府里认门,所以要提前一天走。
王家人舍不得王浩,李青青更是舍不得。
王浩心里自是舍不得,仍跟家人道:“以前我一年能回家一次就不错了。这回湘城离和县近,说不定哪天我就回来。”
李青青原想着跟王浩同去湘城,还想着在湘王府附近租个小宅子,王浩却是不让。
王浩当湘王府亲兵的事,连王老头夫妻都没说,一是不想张扬,二是湘王府的规矩十分严格,不要随意行事犯了规矩。
王浩认为李青青行事谨慎、低调,其实他也一样。
也幸亏他这般!
他不知道的是,他探亲时在家的一举一动都由密探报到了湘王府。
湘王的品级仅低于皇帝,湘王府可不是一般官员的府邸,别说进来一个亲兵、护卫,就算是进一个倒马桶的奴仆,也得查个祖宗八代。
此次跟王浩一起调入湘王府亲兵队的几人当中,有两人刚回到家里,便把在湘王府当亲兵的事说了,炫耀的不得了,恨不得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庆贺,有一人不但说了,还在赴宴时收了当地官员三百两银票,应下当地官员的事,要在湘王爷面前为当地官员说好话……
这三人的下场:炫耀的两人返回原军队,收银票的一人免掉军职回原籍。
王浩在叶有灵的府里住了一晚,次日一早回到湘王府向典军楚南胜报到之后,便知道了此事。
还没等他心里后怕,典军楚南胜就把他打发到湘城远郊山里秘密集训。
他原想着趁着叶有灵在湘城时多去几趟学武功,这下可好,直接出湘城进山秘密集训。
叶有灵在府里等不到王浩,却是等来了朝廷的调令,调令的内容正如吴应海所说,叶有灵如愿以偿。
这边,叶有灵激动欢喜带着妻儿前往株城赴任。
那边,王浩开始了为期百日的地狱式秘密集训。
初秋的一天,晴空万里。王家来了一个身着铁锈红色长裙的妇人。
第318章 三男争女
这妇人是远近闻名的媒婆洪氏。
洪氏今年四十二岁,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媒婆。她是女承
母业。她娘童氏以前就是干这行的,刘氏与王老头的亲事就是童氏给说成的。
当年,刘氏跟前夫和离,还带着两个拖油瓶很小的儿女,又没有娘家帮衬,亲事特别的难找,王老头是孤煞星,人见人怕,亲事更是难上加难,幸好遇到了童氏,将这二人搓合做了一家。
听说,这洪氏说媒的本领比童氏还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洪氏给王老头夫妻行礼之后,也不敢坐着说话,就站在大厅的中央,笑容满面的道:“今日小妇人是给您家的大姑奶奶说媒,还不是说一家男子,是说三家男子,您家从三家里面选一家。”
洪氏嘴里的大姑奶奶就是王月。
王家人面面相觑,这真是奇了,哪有说亲事一下子说三家的,这不是乱了吗?
刘氏问道:“怎么是三家?”
“老夫人,事情是这样。红石村的两个退役的军士赵子山、冯远,他们跟和县衙门的衙役周河是拜把子兄弟。这三人都对您家的大姑奶奶有意,兄弟三争女,怕伤了兄弟情谊,就一起跟小妇人说了,让小妇人上您家门来提亲。”洪氏早就打听清楚,王月的亲事是刘氏做主,观察刘氏的表情,夸赞道:“小妇人觉得您家可真是不得了,养出的大姑奶奶这般好,引得三兄弟提亲。”
这几个月,上王家门给王月的提亲没有十个也有九个,可是这些男子的条件都不太好。
刘氏已经没有最开始选女婿的激情,不过今日三兄弟抢着当她的女婿,倒是有趣,笑道:“原来是三义兄弟。他们三人都是什么情况。”
洪氏还怕王家人门槛高爱挑理,见刘氏这般好说话,跟传言中的一样,脸上笑容更胜,道:“他们三人中的大哥赵子山今年二十六岁,曾在军队呆了五年,回到家乡遇到洪水,便把家迁到红石村,前两年娶过媳妇,去年媳妇病逝,家中只有一个两岁多的女儿,他会打猎,还会做家具,现在家里有十五亩良田。”
王老头一听这赵子山有个女儿,后爹难当,后娘更难当,心里有些不太乐意,看了刘氏两眼。
刘氏听的很认真,心道:这孩子当过兵,会打猎、会做家具,还有十五亩的良田,王月要是嫁给他,应该不会发愁吃穿。
洪氏接着道:“二哥冯远今年二十三岁,也在军队呆过五年,本人就是和县的人,他原来是家中长子,后来生母去世,生父娶了继母,继母看他不顺眼,处处刁难他,他就把户籍迁到红石村,另立门户,他跟着和县李屠夫学会杀猪,就去昌镇租了门面……”
刘氏大声问:“哦,你说的这孩子可是冯屠夫?”
每个镇的屠夫、铁匠、郎中什么的都是全镇的名人。去年王家卖饭团、包子时常去昌镇,刘氏自是认得冯屠夫。
“是。老夫人是不是认识他?”
“认识。”刘氏清楚的记得冯屠夫身材高大,模样挺周正。
王老头见刘氏挺激动,生怕刘氏一下子就选了冯屠夫,连忙问道:“他当屠夫挣的钱不少,怎会娶不到媳妇?”
洪氏来之前,已经将这三人的情况打听的一清二楚,张口就答道:“您问的好,这冯远啊,是个孝子,这几年挣了钱,多半给了他爹治病……去年他爹过世。他就不用再给那边银子,现在攒下来的钱已经买了两亩良田。”
干媒婆这一行,就是得把双方的情况了解透了,不然少说了什么,回头亲事定了,双方知道情况不满意,退婚不是,不退婚也不是,太难受了,而媒婆则是丢了口碑,这种事情来上几次,就没有人找媒婆帮忙提亲。
洪氏说的这个冯远,也就是冯屠夫,刘氏听说过他的事。
冯远的爹跟元配就生了冯远一个儿子,跟继室却是生了三儿两女。
冯远从小在家干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吃的最差,他就是个受气包,特别可怜,性子也很懦弱。他已经十三岁了,继母把粪桶里的屎尿倒在他头上,他只是哭,不敢反抗。
后来,冯远去当兵,在军队里性格大变,退役回乡后,继母偷他的退役银子,他把继母打的鼻青脸肿,继母宁死也不交出银子,他就把几个弟妹轮流狠狠的打,继母这才交出银子,他又把户籍迁到红石村。
那时,他生父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他继母被冯远打了后,把气发在他生父身上,没多久他生父就卧床不起。
他继母、弟弟妹妹没有一个人管他生父。他从小到大,只是在生母在世时,才得到了生父的关爱,自从有了继母后,生父就再没给过一点父爱。
可是他见生父没有人管要死了,不计前嫌,把生父接过来,给生父花银子治病,本来生父顶多活半年,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活了五年多。
昌镇的好多人都说,他生父在世时,特别后悔以前纵容他继母虐待他。
王老头问道:“我也听说冯远是个孝子,只是他还孝顺继母吗?”
“冯远跟那边,几年前就不走动了。冯远的爹生前遗言,死后跟元配合葬。”洪氏又怕对冯远的名声不好听,补充道:“冯远的爹生前还跟好些人说,不许冯远认那边。”
王老头再次问道:“冯远跟继母那边的关系断干净了?”
洪氏道:“断的干干净净。”
这时,刘氏笑着跟洪氏道:“我们夫妻的亲事还是你娘说成的。你来我家不用这么拘束。你娘身子骨如何?”
“小妇人的娘身子还行,没有您这般康健。”
“你坐着说话。”刘氏还让奴婢给洪氏倒茶、拿果子吃。
洪氏很会察言观色,见状觉得刘氏是不是相中了一人做女婿,便顺从的坐下来,继续道:“那小妇人再说这三人当中的三弟周河。这周河也是咱们和县人,当了几年兵去年年底退役回来,今年年初被县令大人的师爷看中就进了衙门当了衙役。”
刘氏问道:“他年龄多大?”
第319章 不能嫁的人
洪氏笑眯眯道:“二十岁。”又道:“那个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大姑奶奶比周河大三岁,正好。”
刘氏摇了摇头,道:“年龄太小,不合适。这男人本来就比女人显得年青,女人成亲生了孩子显老,等到了中年就更显老。我家老头子比我大七岁,外面的人都以为我们年龄差不多呢。”
王老头个子不高,但是浓眉大眼看上去精神奕奕,就显得年青。
洪氏打量王老头夫妻,若刘氏不说,真瞧不出王老头比刘氏年长七岁。心道:周河,不是我不帮你,是女方的娘一下子把就你给否了。
王老头笑道:“哪里话,你看着比我年青的多。”
洪氏想了想,要为周河争取一下,道:“周河在家是长子,下面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周河家就在和县县城里面,他家有座两进的宅子,在县城外面还有三十几亩良田,还有两口养满鱼的池塘。”
闻言,刘氏疑惑问道:“这孩子条件挺好,怎么一直未成亲?”
“还不是因为他当了几年兵,给耽误了。哦,这个,他呀,当兵前,家里给定了门亲事,女方听说他当兵,不愿意等他,把亲事给退了。”
刘氏缓缓道:“原来他被退过婚。这倒没什么。他没有过错。”
王月还和离过呢。
洪氏点头,又为周河说了一些好话,方道:“您二老觉得哪个配得上大姑奶奶?”
刘氏道:“你一下子说了三个人,我们得好好合计一下。”
洪氏见刘氏端起茶,她是懂得规矩的,主人端茶这是送客的意思,道:“大姑奶奶好,您家更是富贵人家,亲事多合计也是应该的,只是莫挑花了眼。小妇人明日再来打扰。”
洪氏听同行说,已经给王月介绍了好几个男子,王家都不同意。
王月只是个和离的妇人,若非继弟王浩当上了军官,她的亲事根本不好说。
洪氏提醒刘氏别挑花眼,也是好心。
洪氏刚离开王家,刘氏就把王月、李青青、及来送亲手做的布鞋的张氏叫来商议。
刘氏见王月低头不吭声,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道:“我
是觉得冯屠夫不错。你们呢?”
张氏低声道:“娘,冯屠夫杀猪手劲大还打人,若是以后打二妹怎么办?”
张氏第二嫁的屠夫就打人,蒲扇大的手,一巴掌就把张氏打晕,最严重的一回把张氏打的差点死掉。
直到现在,张氏偶尔做梦还梦到屠夫恶狠狠的打她,从梦中惊醒心悸不已呢。
张氏觉得王月老实,怕王月嫁了冯屠夫,被冯屠夫打了都不敢给娘家人说。
王老头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