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的科考正好是冬天,考点里面肯定很冷。
王亮在提前适应冷天气。
王桔要记录四个病人的情况,起的也不晚。
这些天,太医分院的医徒找机会就和王桔谈天,话里话外问王桔跟李青青说了什么,还说王桔运气好,有个神医嫂子,嫂子还愿意教她医术,要知道医术都是传男不传女,王桔迟早外嫁离开王家,李青青竟是把医术传给她。
王桔也趁机问医徒,太医分院的太医、名医怎么教医徒,得知太医从不教医徒,名医也不会手把手的给医徒传授医术后,更加觉得李青青对她太好了。
她不能辜负李青青的期望,决定克服胆小、不敢看鲜血多的场面的缺点,努力成长为合格的郎中。
辰时初(早上七点出头),王老头夫妻、王桔、王亮跟往常一样,坐在饭厅的八仙桌前吃早饭。
今日的早饭主食是瘦肉丝汤米粉、香葱鸡蛋炒饭、素三鲜包子、萝卜肉包子,菜是泡菜、炒豆腐。
早饭后,王亮便步行去县城上县学。王家离县城很近,王亮不用住宿,也不用来回走很长的官道。
不一会儿,李欢按时来到王家。
李欢只有午饭在王家吃,早、晚都在自家吃。
今天李欢家的早饭,主食是糙米、精米混合的二米饭,菜是萝卜丝炒剁辣椒,还有一个鸡蛋羹,当然没有王家的丰盛,不过比在小泉村时强太多了。
王桔、李欢差点辈分。
李欢得叫王桔做“桔姑姑”。
不过,两人年龄相仿,又都跟李青青学医术,相处的模式是师姐妹。
两人去专门制药的院子看医书识药材。医书除了李青青亲自编写的,还有富贵人家送给李青青的大唐国的一些医书。
这座大宅子的女主人李青青起床时,天已大亮。
李青青现在是孕妇,睡眠比以前多。在她刚查出怀孕时,便取消了晨练。
孕妇可以适当的运动,但是不能跑步、激烈的运动等。
她给自己制定的孕妇生活是每天步行五里,少吃多餐,除去早中晚饭,还有上午茶、下午茶,嗯,这个茶不是喝茶,而是吃小吃、点心、果子什么的。
她开食谱,厨房单独给她做。
今天早晨,她吃的是一碗红豆大米粥、一个煮鸡蛋、两个萝卜肉包子、半个苹果、半个梨、两个新鲜的红枣。
饭后她再次涮口,清洁口腔,这时已是巳时初(九点),太医分院的名医海平富、王桔向她禀报四名病人昨晚的情况。
然后,她带着海平富、王桔、李欢去查房,仔细检查四名病人的身体状况后调整食谱、药方。
海平富及四位医徒是亲眼目睹四名病人从奄奄一息每天发烧不止的状态下,恢复成胃口精神大好没有发烧。
而李青青一开始给四名病人只用了一种药,到了第四天才增加别的药。
并不像太医分院的几位太医给四名病人开的药方都有几十张,百年的人参、上等鹿茸不要钱的用!
除此之外,李青青还顺便给在王家的白家、马家、郑家的人看病,治头痛脑热、风湿等病。
只有真正见识过李青青的医术,才会知道太医分院太医的医术与李青青医术的差距!
海家是湘城杏林世家,一百多年前,曾经出过太医,近些年也是出了几位名医。
海家开的药堂口碑不错。
但是,海平富清楚的知道海家的几位名医医术远远不如李青青。
这次,海平富主动提出留下来跟李青青学习医术,原本是为了完成吴应海交待的任务。
第361章 雪天下山
吴应海想知道李青青的医术水平。
结果,海平富在李青青身边呆的时间越长,就越发现李青青的医术精湛。
女人病、小儿病、风湿、发烧、肠胃不适等病,李青青都能治。
现在海平富真心想拜李青青为师,越发的对李青青恭敬。
海平富已是名医,都有拜师的心思,太医分院的四名医徒就更加如此。
太医分院的五人时不时的用羡慕的眼神望向李欢、王桔。
这两个小姑娘真是命好!
不远处的包子作坊,三位管事王志、李大林、李二林正在仰头看着天空飘落下来的白雪。
“下雪了!”
“还没到腊月就下雪,今年是个冷冬。”
“下雪官道的路就更不好走。”
李大林蹙眉头道:“那些小商贩卖包子下雪天还来不来?”
王志不太担忧,道:“去年下雪天,我们家的包子买卖竟是比往日更好。”
李二林也道:“是。我去年在县城卖包子,下雪天的买卖好的很。”
这时,几个穿着长袄的小商贩一起走至,竟是齐刷刷的鞠躬行礼,而后其中一人恳求道:“三位管事,打扰了,我们几个看天下雪了,寻思路不好走,想跟三位管事打个商量,明天能不能早点把包子卖给我们,这样我们好早点出发。”
另几人生怕王志三人不同意,连忙补充道:“提前半个时辰就行。”
“真是劳烦三位管事。”
“唉,老天爷太不体恤我们这些做小买卖的,天这么冷还下雪,路上太滑,驴走不快,我拿着鞭子打驴,驴也走不快。”
王志、李二林都曾经自己卖过包子,可是知道天气不好做买卖的难处,相视对望后,便由李二林开口道:“半个时辰就半个时辰。”
“太好了!”
“三位管事真是大好人。”
几个小商贩感激的跟什么似的,还说要请三人喝酒。
王志对酒过敏,可喝不了酒,直接摇头拒绝。
李大林老实巴交,不敢吃小商贩的请。
李二林微笑道:“酒就不喝了,心意我们领了。你们都是我们作坊的老主顾。无妨。”
别看王志是王浩的大哥,这里是王浩的家,但是三人之中以李二林为首。
几个小商贩千恩万谢的离开,出了作坊就把好消息告知众人,众人均是大喜。
“是李三管事应的此事!”
“李神医有两个哥哥,李二管事是她大哥,也是李家的长子,李三管事是她三哥。”
“大管事是谁?”
“大管事就是王大管事,他是李神医的大伯子,就是李神医夫君的长兄。”
“哦,我知道了,王大管事就是走路有点跛的那个吧。”
“对。就是他。不过,李神医的夫君跟王大管事长的一点都不像。”
“李二管事生的好,李神医跟李二管事长的有点像。”
“李三管事相貌也不错,别看他有点破相,但是有男人味!”
“依我看,李二管事、李三管事比王大管事好看。”
“我说你们几个怎么跟妇人一样,对三位管事评头论足?”
“哈哈,他们跟我们一样是男人,我们说他们又如何?难不成,你让我们说女人?”
“呸,别乱说话!大家可都是依仗着作坊做买卖赚银子,可不能议论作坊的女人。听到没有!”
“那是。我们都晓得。”
“哎,我听说李二管事、李三管事不是红石村的人,他们是几十里外一个很偏远的村子的人。”
“是。我还听说他们在红石村住的房子是租的,不是自己买的,也不是盖的。”
……
几十里外的小泉村。白雪皑皑。
这里的雪比和县早下了半日,昨天半夜就开始下了,今天早上就大雪封山。
现在雪倒是停了,小泉村家家户户出来扫雪。
这雪不扫不行,山里太冷,雪就会结冰,村子里的路会变滑得让人无法行走。
小泉村的泉水在山脚下,人大部分住在半山腰。
每天每家都要挑泉水回家,所以从各家通到泉水的路必须要把雪扫干净。
几个村民看到田家的林氏独自在扫雪,就去帮把手。
林氏感慨道:“志高已经去县城备考。幸好这雪下的晚。”
她唯一的儿子田志高也就是田童生,早在几天前就下山去了县城同窗家里。
不然,大雪封山,田志高想离开走出小泉村去山外都难。
“等田童生考上秀才,你就当上秀才的娘,等着享福吧!”
“婶子,田童生是个有福的,你也跟着他有福。”
几个村民跟林氏说话时都带着敬意。
小泉村的人自从知道湘城开科考,田志高要参加后,就对林氏、田志高热情的不得了。
林氏笑眯眯接受众人的祝福,道:“我家志高寒窗苦读十年,这回定要考个秀才回来。”话毕,目光瞟到正好从家门外路过急匆匆下山的李老头、李三林父子。
这李老头可差点跟林氏当了亲家。
虽说李青青嫁了当兵的,但是在林氏心里,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兵的可比不上有功名的读书人。
几个村民跟李老头、李三林打招呼,“李叔,我大林哥、二林哥两家还没回来?”
“冬天在外面做活多冷,大林、二林应是能赚到大钱吧?”
“上次红红、蓝蓝回来,我看见她们带来好多的吃食。你们家这个冬天不用挨饿。”
“青青都成亲一年多,怎么没见青青回来?”
“听说青青的夫君当了军官,也没见他们夫妻来小泉村看望你们?”
“听说青青住上了大宅子,家里有牛有驴有几十亩良田,还有奴仆,你们家怎么不去青青家住几天享福?”
“李叔,你和三林不会是去青青家吧?”
羡慕、质疑、好奇的都有。
李老头是闷葫芦,不爱吭声,今天更是不搭理众人。
李三林平时爱说话,但是今天心里有急事,眉头紧锁,顾不上说话。
众人看着李老头父子竟是往小泉村外走去,均是惊诧,雪把山路都封住,山路无法行走,再说了,雪天山里野兽找不到吃的会出来吃人。
这种情况下山,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
第362章 一条人命
李大头跟李老头一家是亲戚关系,李大头正好在院子里准备煮饭吃。
他很懒,冬天每天就做一顿饭,然后吃一顿管饱一天。他那只鹦鹉跟着他,也是一天吃一顿,这么冷的天,鹦鹉冻得直接钻进被窝取暖不出来,比人还精。
李大头忍不住朝李老头父子的背影大声叫道:“叔、三林弟,你们干啥去?不晓得山路被雪封了,你们到底有什么急事?”
李老头本来就心急烦躁,被村民问了一路,现在竟然连懒得要命的李大头都在问。忍不住回头叫道:“要出人命!你说是不是急事?”
这下,李大头更加惊诧,问道:“啊,出什么人命?”
天气寒冷,小泉村年年都有人冻死。
但是李家不同,从去年冬天起,王浩给李家送了棉衣、棉被,李家人不会挨冻,今年李红红、李蓝蓝给李家送了许多肉、糖、油什么的,李家人有的穿有的吃,不可能冻死。
李老头哭丧着脸丢下一句,“三林媳妇快不行了。”然后就头也不回的往山下走。
李三林哽咽出声,扭头看了两眼李大头,而后紧紧跟在李老头身后。
李大头摸了摸被冻的冰凉的耳朵,天真是太冷了,不然他就去李家瞧瞧。
几个村民满脸震惊。
有人道:“走,去李家瞧瞧,怎么回事?”
“前些天三林媳妇还好好的在院子里晒太阳,怎么就不行了?”
林氏嘀咕道:“柳氏不是怀孕了吗?不知道怀了几个月。难道早产?七活八不活,若是七个月,好好养着,是能活的。”
林氏想着那可是一条小生命,赶紧去李家瞧瞧。
众人也要跟着,林氏嗔怪道:“你们媳妇可以去,你们不行。”
田家距离李家不远,也就十几丈,林氏快步走到李家时,康氏正一个人坐在大厅烤火,并没有陪着小儿媳妇柳花。
康氏对林氏的出现还挺诧异,特意站起来请她进大厅里说话。
林氏到底是童生的娘,没那么直接问,道:“山里雪那么大,三林和他爹下山做甚?”
“唉,他们去镇里请郎中。”
林氏故意问道:“谁病了?”
康氏长叹一声,道:“柳氏。”而后就开始抹泪,哭诉道:“我没让柳氏干活,也一直给柳氏吃的挺好,可是好端端,柳氏突然间就流血早产,唉,生出来的还是个女娃娃。”
林氏特别看不上康氏极度的重男轻女,心道:女娃娃怎么啦,当时我女儿要是没夭折,我现在就是儿女双全的人。继续问道:“柳氏已经生了?”
康氏点头,又摇了摇头,道:“生了,又没了。”
林氏看康氏这副难过的样子,劝道:“莫难过。”
康氏道:“我儿子三林第一个孩子就这么没了。”
林氏心道:原来康氏是哭李三林没了女儿。
康氏哭道:“三林命不好。我不该给他娶柳氏。”
这下,林氏不知道怎么接话。
这时,两个村妇来了,其中一个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