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林本来是打算让李三林到作坊打杂工干苦力活,就是搬面粉、挑水什么的,无法知道发面、拌包子馅、包包子重要手艺,现在李青青不让李三林进王家的门,那他就不会带李三林进作坊。
  李二林想了想,道:“不会让他闲着就是。”而后又对李青青嘘寒问暖,问道:“我的小外甥、小外甥女是不是又长大了些?”
  李青青就摸着肚子,道:“这才几天,长大不了多少。”
  李二林只是吃了个果子,就要去作坊瞧瞧,这么多天没在作坊,今晚回来不去瞧瞧心里很不踏实。
  李青青道:“你们回来,知道谁最高兴吗?”
  “谁?”
  “月姐。她每天管着那么多的杂事,还要查账本,头都大了几圈。她说她瘦了。”
  李二林笑道:“难为她了。”
  李青青见李二林状态不错,也放下心来。现在哥哥姐姐当中李二林跟她关系最亲近。
  李二林去作坊转了一圈,听了作坊奴仆的禀报,接了王月交的账本,这才离开去红石村。
  李大林他们已经到红石村好一会儿。
  王家送来的包子、卤肉、卤鸡蛋都是热呼的,直接当成晚饭,还送了五十斤猪肉、一筐鸡蛋、两筐果子什么的。
  邓氏、明氏都不用做饭。晚饭就在李大林家吃。
  李二林到了李大林家后,跟全家人道:“明日一大早,我和大哥先去作坊做买卖。我和大哥拿着那么高的工钱,这都好些天没去作坊了,明天必须得去作坊。等明天上午,大嫂、我媳妇带娘、大头哥去王家见妹妹。”
  李大林惦记作坊的买卖呢,连忙道:“行。”还道:“我今晚就去作坊。”
  “不用。我去过了。”李二林见李大林一脸执拗,只能抬出李青青,道:“妹妹说我们这几天太累,不让我们今晚再熬夜。”
  孝子自是不好当的。
  李大林身体没有李二林好,这几天一直默默坚持。
  康氏坐在宽敞点了油灯的大厅里,吃着香喷喷的肉包子、卤肉、卤鸡蛋,内心很满足,就是上岁数了,加上身体底子不好,坐一天的骡车困顿的很,听到李大林、李二林的安排便直接点头。
  因为李青青未成亲前在李家还是姑娘的时候说过无数回,什么“打死也不回小泉村,”“你们把我卖了五两银子,不给我一点嫁妆,以后休想让我孝敬你们对你们好!”这样的话。
  所以康氏没期待过李青青会亲自到红石村看望她。
  李大头自是喜的跟什么一样,还问道:“我能带鹦鹉去看青青妹妹吗?”
  李二林来之前特意问过李青青了,答道:“能。”
  李大头跟又要困觉的鹦鹉道:“宝,明天你去青青妹妹家可不能乱说话。”
  被李大头叫“宝”的漂亮鹦鹉没有叫唤。
  邓氏道:“妹妹婆家真好,我们家都有孝,还能去妹妹婆家。”
  明氏特意跟康氏道:“王家人对妹妹极好。”
  这时,李二林望向李三林道:“三林,你身上孝多,你就别去王家。”
  李三林表情无比失望,啊一声,然后眼巴巴的望向康氏。
  闻言,康氏面色复杂望着李三林,心道:三林真是被我和他爹养的太傻了。青青出嫁前,指着他鼻子骂的那么难听。青青最讨厌他。青青嫁了人后,还是这么讨厌他。唉,但愿是我想多了。


第373章 得民心的文章
  还没等李二林开口解释,邓氏就没好气道:“三林,你这人真不懂事。王家是当官的高高在上的大户人家,和县的县令宋大人去了还得低半头呢。
  王家这么富贵的人家,湘王府的大官、朝中的三品大官都常来,我们都在守孝,王家能让我们去就已经不错了。
  你还没了媳妇、女儿,身上孝太重,你去了别冲撞了大官!”
  李三林一听湘王府、三品大官,这都是以前在戏文里才能听到很大的人物,顿时目光怯懦。
  明氏也道:“妹妹家里老来女贵客,便是我们去了都得讲规矩。”
  李二林嘱咐道:“你在家看家,家里值钱的东西多。你不许乱跑。”
  李三林便点头应下,没有多想。
  康氏又觉得邓氏、明氏说的有道理,可能真的是她想多了。
  饭后,邓氏就给康氏找出她给康氏做的新衣,好在用的是银灰色的布料,不是什么大红大绿色,什么日子都穿得。
  这件新衣是按照一年前康氏的身材做的,如今康氏瘦了十斤,新衣大了,正好罩在孝衣的外面。
  大唐国的风俗守孝,越是富贵人家,越是遵守的严格。
  比如官员的家里,要是长辈去世,晚辈要披麻戴孝守七七四十九天,要三年吃素,不可以行房事,不能进青楼,不能上朝当官。官员要上奏折免职在家,守孝完后才能继续当官。
  还有参加科考的读书人,要是长辈去世,也得在家守孝,不能参加科考。
  ……
  反倒是穷人家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湘城是湘王赵安的封地,官府对老百姓守孝制度管的比别的地方松的多。
  十几年前,湘王府的第一幕僚吴应海写过一篇题目是《孝道》的文章,内容的意思是:长辈生前,晚辈多孝顺,长辈逝后,晚辈守孝可量力而行。
  文章里面针对守孝要量力而行,举了一些实例。
  比如做买卖的人守孝时不能出门做买卖,赚不到钱,无法养家糊口。
  卖猪肉的屠夫、卖鱼的渔民、卖酒的酒贩等,这些人守孝期间天天跟肉、鱼、酒打交道,卖剩下的肉、鱼、酒,不吃就会变质腐烂,形成浪费。
  小孩子守孝期不让吃肉,还要穿对肌肤很不适的麻衣,导致容易生病。
  守大孝是三年,不可以行房事,就不能生育,繁衍不了后代,使得家族人丁稀疏。
  办丧事用尽家里的钱财,甚至借了一屁股债,子孙以后的日子没法过。
  当时,这篇文章受到来自国都的大家族及几位大儒抨击、唾骂,但是受到湘城方圆百里的百姓大力支持,甚至有几个县的屠夫、买卖人、渔民、村民等写了万人书声援吴应海。
  湘王赵安将此文下发至各县、镇。赵安封地的老百姓从那时起就开始“守孝量力而行”。
  每年各县的县志人口数字证明,十几年来,湘王赵安封地的新生婴儿人数递增。
  老百姓说这是吴应海的《孝道》的效果。
  李家如果按照大唐国别的地方的守孝风俗,李大林三兄弟就得在小泉村给李老头守三年的坟,不能出村,不能吃肉,天天穿孝衣……
  李家没有一个读书人,也没有一个当官的人,没那么讲究,根据实际情况安葬李老头,而后全家离开小泉村过正常生活。
  当晚,李三林、李大头去李二林家住了。
  康氏自是留在长子李大林的家中。
  邓氏刀子嘴豆腐心,以前老是被康氏的不公平气的不行,要么跟李大林干仗,要么不停的抱怨康氏,现在要给康氏养老了,也没报复康氏。
  邓氏单独收拾出一间房给康氏住,还跟康氏道:“娘,你要是一个人住着怕,我就让李欢来陪你。”
  康氏的确担心邓氏对她不好,见邓氏这么安排,真是出乎意料。
  邓氏又道:“李欢这死丫头学了医术,厉害的不得了,病人胳膊、腿破了很大的口子,深的能看见白森森的骨头,鲜血淋淋,她都敢拿针去缝,那可是人肉人皮。”
  康氏惊恐的嘴巴大张。
  “咦,娘,你脸色怎么不太好,是不是累了,你快准备睡吧。”邓氏朝门外嚷道:“李欢,赶紧给你奶奶烧热水烫脚。”
  ……
  次日一早,康氏、邓氏等人还睡着,刘氏就带着奴仆坐着马车过来送早饭。
  刘氏的大嗓门在院子里响起,“邓氏,我是青青婆婆。你在家吗?”
  邓氏平时已经起来,只是这些天忙着办丧事,昨天又坐了一天的驴车太累,今天就没起来,听到刘氏的声音,十分惊喜,立即爬起来,大声道:“婶,太劳烦你了,你竟然亲自过来。”
  刘氏笑道:“我来看看亲家。”
  康氏从未见过刘氏,只是听儿女们说刘氏是个快性人,听邓氏跟外面的老妇人对话,知道刘氏来了,这可是六品军官的亲娘,竟然主动过来看她。
  邓氏拍门叫道:“娘,我刘婶过来看你。”
  康氏开了门,见邓氏穿戴整齐,满脸喜气,便低声问道:“我就这么去见她?”
  邓氏拍拍脑门,赶紧去把新衣裙拿过来,这本来是要在康氏去王家之前让康氏换上的,现在刘氏过来了,那就直接穿上。
  于是,刘氏见到的梳着短髻、穿着新衣裙的康氏。
  哪怕康氏穿着新衣裙,那也是憔悴显老的不行。
  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个子缩了不少,身材干瘦,头发几乎都白了,脸上布满皱纹,只能通过眉眼看上去很多很多年前容貌清秀。
  康氏今年四十三岁,只比刘氏小一岁,但是看上去比刘氏大十岁。
  刘氏看着康氏这张脸,就知道这个老妇人生活过得很苦,再加上康氏失去了老伴李老头,成了老寡妇,不由得心生同情怜悯,关心的问道:“亲家,我是王浩的娘刘氏。昨晚我就想来看看你,又怕你太累,就没敢打扰。你昨晚睡的可好?”
  康氏也在打量刘氏,这老妇人身材高胖,不是看上去蠢的那种肥胖,而是富态的微胖,梳着圆髻,黑头发多、白头发少,发上戴着一根银色的钗子,再看,钗子上面竟镶着一颗黄豆大白色的珍珠。


第374章 久久震惊
  刘氏穿着青色的长裙,外罩一件绣有云朵图案的深蓝色的斗篷,脚踏黑色绸缎用银线绣着小花的绣花鞋。
  只是穿戴就让康氏震惊不已,极度贫穷、内心怯懦导致康氏直接自卑的低下了头,都没看清楚刘氏的脸。
  邓氏见婆婆康氏竟是不敢说话,连忙笑道:“刘婶,我娘睡的挺好。谢谢你想着我娘。”
  李欢走至。
  李欢是李家的长孙女,上前扶着康氏,在康氏耳边轻声道:“刘奶奶人可好了,她是真心来看望你的。”
  “好。”康氏不知道自己跟刘氏说了什么,反正糊里糊涂的到了大厅,然后吃到了刘氏送过来的猪肉米粉、包子。
  康氏是第一次吃米粉,有汤有肉还有粉,好吃的差点把舌头咬掉。
  刘氏带的吃食多,米粉也得趁热吃,要是凉了再热就没那么好吃。
  邓氏就派李风去李二林家,把明氏等人叫过来。
  很快,刘氏便看到了李三林、李大头。
  李三林穿着黑色打满布丁的衣裤,个子比李二林要矮一头,但是身材清瘦,头发乌黑浓密,皮肤白净,一口整齐雪白的牙齿,眉毛不浓不淡,眼神干净,看上去很清秀。
  刘氏夸赞道:“这三林模样生的真是好。”
  王家来的两个奴仆,心里也道:李家六老爷长相有些像我们家夫人。
  邓氏道:“三林可会长了,竟挑着爹娘好的地方长。”话毕,也没觉得李老头过世不久,这么提李老头不太好。
  康氏停下筷子,望向李三林,这可是她最疼的小儿子,被人夸奖,她自是高兴,道:“三林小时候更好看,现在没有小时候好看。”
  李三林就朝康氏露出一个有些撒娇的微笑。
  刘氏看在眼里,倒没觉得已经成年的少年在亲娘的面前撒娇不好,心里暗道:我最小的儿子王亮、女儿王桔很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跟我撒娇。亲家疼爱李三林,是因为李三林会撒娇吧?
  邓氏却是烦死了李三林老这样跟康氏撒娇。直接朝李三林翻了一个白眼,道:“我们家大林像三林这岁数时,俊的不得了。”
  明氏忍俊不禁,道:“那是,不然你怎么硬要嫁给大哥。”
  邓氏才不害羞呢,哈哈笑道:“不错,我当年就是看上大林生得好看。”
  众人皆笑,气氛融洽。
  刘氏等李家人吃完,小坐片刻,就真诚的邀请康氏去自家。
  当然,刘氏没有请李三林,李三林乖乖的回到李二林的家中看家。
  刘氏这般做法,外面的人就挑不出李青青的毛病。不会说李青青富贵后怠慢娘家的亲娘。
  红石村离王家不远,刘氏为了接康氏,特意带来马车。
  刘氏、康氏、邓氏、明氏坐上马车,其余人均是步行。
  正好红石村的人都好奇李家昨天动静那么大,来了什么人呢。
  李大头的肩膀上站着的鹦鹉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几乎每个人都要指着鹦鹉,朝李大头道:“这是什么鸟?”
  “好漂亮!”
  “它会不会叫?”
  有个黑胖的少女问道:“它吃什么,吃死耗子还是吃臭蚊子?”
  李大头没好气道:“它又不是夜猫子(猫头鹰),它不吃那些。它就吃粮食、果子。”
  鹦鹉大概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