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青青特意去看了李二林盖新房的地方,特意问道:“大哥、大嫂,就是盼弟爹娘也要盖新房。我们用给他们银子吗?”
王浩摇头道:“不用。”又道:“你给大哥开的月银很高。碗米养恩人,担米养仇人……”
王浩在军队的时候,听过军人说家里的事。
有个老军士十三岁时失去爹娘,家里穷的很,兄弟姐妹又多,长兄就让他去当兵,他还未成年就跑到军队参军。
老军士在娶媳妇前,把所有的军饷都交给长兄长嫂,后来老军士娶了媳妇,要养媳妇养儿女,就没再把军饷交给长兄长嫂。
岂料,长嫂到处跟人说老军士“白眼狼”,还撺掇长兄不要帮助老军士的媳妇。
老军士的媳妇在村子里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日子过得很不舒畅,老是生病。
老军士回家探亲后得知此事,特别心寒,就直接把媳妇带出村子,去军营附近的地方安家。
后来,老军士的媳妇在异地生活没到一年就病死了。
老军士很恨长兄长嫂,同时抱怨自己真傻,为什么那些年把所有的军饷交给长兄长嫂?
还有一个军官只要回家探亲,就会送给两个兄弟银子、礼物。
有一次军
官犯错被军队降职还罚了俸禄,两手空空回家探亲,就没给两个兄弟银子和礼物。
两个兄弟表面没什么,背后一个劲的跟亲朋好友抱怨,说什么军官肯定是听了军官媳妇的话才这么疏远兄弟,还说军官没把兄弟情放在心上,只顾着自己的小家。
军官无意中亲耳听到,心情可想而知。
王浩不希望类似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王志与王浩各自成家。
王志已经搬出去单独居住,李青青为了让王志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给王志每个月五两银子的工钱。一般的弟媳妇根本做不到这点。
李青青给王老头夫妻养老,还养着王亮、王桔。
本应该是王志当长兄要做的事情,却由李青青来做。
王浩觉得他们夫妻对王志已经特别好,不用再多给银子。
李青青本意不打算给王志盖房的银子,只是这次王浩拿回来很多银票,若是不给,怕王浩心里不高兴,这才有此问。这下见王浩想的跟她一样,便道:“那就不给了。”
王浩攥住李青青的手,道:“媳妇,我在家或不在家,家里的事情你尽管做主。我不会有半点意见。你也不要怕做错事,一切有我顶着。”
这些天,王浩没有私下里给王老头夫妻、王亮、王桔银子。
王浩认为小媳妇已经把他们夫妻该做的都做了,还做的特别好。
王浩完全信任小媳妇。
李青青微笑道:“好。”
今日还要给林河凡拜年,这个
时辰,林河凡应在用饭,王浩不想让李青青来回折腾,便没有离开红石村。
王浩知道李青青有午休的习惯,柔声道:“大哥家人多太吵。我们去三哥家,你好好睡一觉。”
林家。
林河凡正在听奴仆禀报从湘城打听到的消息。
第474章 师兄师弟
林河凡断绝关系的家族……林族,出事了。
曾经的堂侄子林东风是被赵安诛杀九族的张族的庶女婿。
张族被灭族当天,林东风休妻。
张族的庶女竟是头撞在林族大门前的石狮上碰死,无比悲壮凄惨。
此事,湘城都传遍了。
林族本来名声不好,现在名声就差了。
奴仆声音低沉,道:“林族的人用一张凉席裹了张族女的尸体丢弃城郊。正月一日,林族又把张族女生的两个儿子从族谱里除去,而后不知发卖到何处。”
林河凡面无表情。
他记得林东风与张族女生的那两个儿子都不到六岁。
去年,林族的一群小孩子对林慎实施冷暴力,就有这两个小孩子。
今年,这两个孩子就因为生母是张族女被林族抛弃。
这时,方叔从外面进来,激动道:“老爷,王队长派人带话,说他与李神医马上过来给您拜年。”
林河凡立即面带微笑,道:“快叫林慎过来与我一起去大门相迎。”
林慎守孝,所以林河凡没有带他去王家给李青青拜年。
至于年礼,早就在腊月底送给李青青。
很快,王浩、李青青携手而至。
主客在大厅说话,其乐融融。
林河凡气色不错,身穿青衣,儒雅温和,跟方叔道:“你把慎儿带出去玩。”
大厅只剩下林河凡与王浩夫妻。
林河凡朗声道:“恭喜王老弟再立大功。”
王浩谦虚的道:“全凭运气。”而后有些激动的道:“多谢先生提携我师长。我师长已去外地赴任,我还没有见到他。不过,我师长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内容大部分是对先生的感激之情。”
林河凡道:“赵县令品格高尚,肯定是个好父母官。”又低声道:“眼下正值湘王府用人之时,赵县令若是治理县城得当,日后前途无量。”
王浩问道:“此话怎讲?”
林河凡用更低的声音道:“你在亲兵队,应该知晓湘王之志。湘王不甘心据于人下,想当九五至尊。若湘王此愿达成,势必北上,迁居国都,主掌朝政,那时,需要熟悉的官员管理各大城府……”
王浩激动的道:“原来湘王府有意栽培我师长日后当刺史。”
刺史就是一座城府的主官。
行政、军事统统都能管。权力非常大。关系时刻可以调动几千守军。
赵山阳初任县令,官职只是七品,离刺史差了许多品级。
不过,只要湘王府有意栽培赵山阳,那么一切不是梦!
这也跟王浩设想的一样。
王浩太需要能够完全信任的同盟,赵山阳成为第一个!
林河凡又说了一句话,道:“那你可知湘王府有意栽培你为将军?”
大唐国最低品级的将军是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这个职位是武散官。
最高品级的将军是从三品的云麾将军、归德将军,这两个职位也是武散官。
武散官的官职再往上升,就是大将军!
现在王浩的官职是从六品振威副尉,离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差了四个品级。
王浩却是哈哈大笑,道:“亲兵队的人,一半都能成为将军。亲兵队就是中级军官的摇篮。不瞒先生说,我的目标不止是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
林河凡见王浩展示野心,这说明王浩很信任他,不由得关系更近一层,道:“的确。你占了天时、地理、人和。只是五品,官职不够。好好做事,不出差错,四品应是有的。若是三品,那可真得看你的机遇。”
马族的族长马正新官职是从三品归德将军。
马族拥有百年的历史,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到了马正新这一辈,他从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当上从三品的将军。
王浩没有任何根基,想要当三品将军,简直是痴人说梦。
不过,湘王有大志,若能成功,王浩便有从龙之功,不是没有可能当上三品将军。
王浩有些心血澎湃,道:“机遇还得靠吴先生赐给我。”
林河凡轻声道:“我师兄很看好你,定会给你机遇,到时,就看你能否把握住。”
几句话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王浩内心十分震惊,这才知道原来吴应海是林河凡的师兄!
这两个人一个是国都的状元,一个是湘城的秀才!
怎么就成了师兄弟?
李青青望着眼前的儒雅青年男子,以前凭直觉感觉这个人人深不可测,与湘王府关系匪浅,但是没想到是做着这般大事的人物,还跟吴应海是师兄弟!
李青青嗔怪道:“先生,你可真能装,这么久都没告诉我,你跟吴先生的关系。”
这下轮到林河凡哈哈大笑,他挺喜欢看李青青夫妻震惊的表情,道:“李神医,你要是直言问我,我早就告诉你了。”
李青青也笑了,主要是吴应海太高高在上神秘,她怕有忌讳,就没敢向林河凡打听,但现在林河凡自己主动说了,那就直接问道:“那我现在问你,你跟吴先生怎么成了师兄弟?”
林河凡道:“我们师长是湘城人,以前师长在国都收我师兄当弟子,后来年事高了落叶归根回到湘城,收我当弟子。”话毕,又长叹一声,道:“当年我师兄在国都出事后,我们师长因此事气火攻心,吐血病逝。”
李青青跟着轻叹一声。
王浩曾经在洛城听书时听说过吴应海的事。
吴应海少年时高中状元,风光无限,后来不知因为什么事得罪了什么人,一夜之间,被一场大火烧了居所,脸上破相,身下残疾,为躲避仇人,辞了官职,离开国都,投奔湘王赵安,当了幕僚。
这说书的不知讲的是真是假?
林河凡眼帘低垂,轻声道:“我师兄是个苦命人。我好歹有个林慎这个孙儿。我师兄这辈子都不能有后人。”
王浩心里咯噔一下。
吴应海不能有后人,真的是那方面不行,还是何故?
李青青眉头紧蹙,低声问道:“吴先生要见我,可是让我治不育不孕之症?”
她来到大唐国后,只给女子治过不育不孕症,从未给男子诊治过,甚至都没有患此病的男子找上门来求医。
第475章 军师亲临
林河凡望向李青青,摇了摇头,道:“一孕傻三年。李神医怎会有此想法?”不等李青青辩解,又道:“我师兄与宫里的太监没有区别。我师兄要见你,不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了湘军。你莫要多想。”
王浩被“太监”二字震的仿佛被人施了咒语,全身都不能动弹。
原来吴应海真的如同说书的所讲身有残疾……
难怪湘王赵安那般信任吴应海!
吴应海那般的才高八斗,睿智英明,竟有这样的隐疾。
可恨这贼老天对待吴应海不公!
李青青心情复杂,道:“那我就恭候吴先生。”
林河凡嘱咐道:“我师兄心胸豁达,却是听不得别人提他的隐疾。他见你时,若是心血来潮让你给他把脉,你不要提他的隐疾。”
李青青、王浩不约而同的感激道:“真是多谢先生。”
林河凡又道:“我师兄想法异于常人,若说的话太过危言耸听,你莫放在心上,更不要外传。”
这是他第二次跟李青青说这些话。
李青青更加好奇吴应海的想法怎样的异于常人?
今日因王浩在,李青青便与王浩一起在林家用晚饭。
林慎特别高兴,还主动用公筷给李青青夹菜吃。
林河凡跟王浩道:“这孩子很喜欢李神医,要不是差着辈分,我都想让这孩子拜李神医当干娘。”
王浩见林慎模样生的很好看,眼睛有神有灵气,看着就很聪明,再得知林慎读书很好,画也画的好,心
里也喜欢,道:“我与青青的孩子要是生下来有林慎这般好就好了。”
林河凡见王浩给了林慎这般高的评价,不由得哈哈大笑,还逗林慎道:“你猜李神医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林慎随口道:“男孩。”
王浩眉开眼笑,望着李青青道:“无论男孩女孩,我都喜欢,最好容貌随了青青。”
李青青笑道:“随了你也行。”
就怕儿子容貌随了舅舅李三林,清秀的不得了,看着就是个小白脸!
次日,王浩给曾经的上司陈在写了封信,派管家张宝、护卫马山连去湘城守军送信。(陈在见182、214章)
陈在去年秋天给王浩写信,请王浩帮忙在吴应海面前推荐他。
王浩答应并且做到。
吴应海正在用人之际,便召见陈在,然后在去年年底把陈在调回湘城守军。
这般,陈在没有提官职,但是在吴应海跟前露面挂了名,还离家很近,每隔十天能回去一次。
像陈在这种在湘军的低层军官,根本见不到湘王府的人,更何况是第一幕僚吴应海。
陈在知道自己欠了王浩很大的人情,也是特别感恩,写信、当面明说,日后王浩有什么事尽管直言。
这次,王浩要把李三林送到陈在所在的湘城守军,请陈在帮忙盯着李三林,安排厉害、有本事的老兵教导李三林。
当日,张宝、马山连就带回陈在的回信,豪放的只有一句话:速把咱小舅子送来!
王浩
望着纸上干巴巴的一句话,有些哭笑不得道:“这个陈在,那是我的小舅子,可不是你的小舅子。”
王家人、李家人没想到王浩这么快就把李三林安排进了湘城守军。
临去军队,李三林又有些怯懦。
王浩怕李三林改变主意,赶紧派张宝、马山连把李三林送去湘城守军。
王浩本人没有露面,他怕回头李三林打着他的旗号在湘城守军唬人。
不到三天,王志打消了生儿子的念头,李三林进湘城守军当兵,王浩的两件心事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