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灵特别好奇吴应海要怎么重用王浩,问道:“先生打算怎么安排王浩?”
  ……
  吴应海本人还未离开王家,他来王家的事就传遍了和县!
  洪县令及十几个乡绅屁颠屁颠的赶来。
  守在王家大门的湘王府亲兵统统回复两个字,“不见!”
  这些人便在大门不远处等候。
  申时初(15点),王家人、郑家人、曲灵、林河凡恭送吴应海等人离开。
  洪县令等人只闻吴应海其名,今日是第一次见到本人。
  王浩等人跪下齐声高呼:“恭送军师!”
  洪县
  令等人连忙一起跪下,不敢抬头多看。
  亲兵队护送吴应海浩浩荡荡的离去。
  洪县令等人蜂拥而至,向王家人打听吴应海为何事而来,得知是看望郑建英,均道:“吴先生甚是关怀郑小将军。”
  洪县令已经不敢跟王浩称兄道弟,表情十分恭敬,问道:“王分队长,方才下官听你称呼吴先生作军师,请问这是何故?”
  王浩解释道:“王爷封吴先生为湘军军师。”
  这下不但是洪县令,在场的所有乡绅均是一脸震惊,道:“湘军十五万人之众,吴先生竟是当了湘军的军师。吴先生实是位高权重!”
  王浩寒暄几句,送走洪县令等人,便返回自己的院子。
  李青青正在大厅独自清点吴应海送来的礼物。
  刚才她已经见过老方,并让管家张宝把老方安置好。
  王浩进来后,见李青青弯腰打开箱子,连忙上前,道:“媳妇,你受累了,你坐着,我来。”
  此次,吴应海代表湘王府给李青青送了一个厨子老方,还送了十本古籍医书、一箱珍宝,总共三样礼物,若是再加上湘王赵安的承诺,就是四样礼物。
  真是精心准备。
  李青青坐在座椅上,柔声道:“浩哥,卧房里的箱子有一个册子,你把这些珍宝都登记入册。”
  王浩道:“有什么事,你告诉我,我来弄。你快去歇息。”
  李青青主要是心累,再加上没有午休,就非常疲惫,道:“浩哥,我还以为军
  师会直接把你带走呢。”
  王浩回家探亲的日子,李青青和王浩每天都数着过呢,非常的珍惜。
  这回正赶上正月过年,见亲朋好友,今日又迎接吴应海……
  真正属于王浩与李青青夫妻两人的时光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没有办法。这就是军人夫妻的生活。
  李青青去卧房躺着,闭上眼睛,却难以入眠。
  吴应海的话仍在李青青脑海回荡。
  无论是吴应海自曝两世为人,要建立军医司,还是湘军要攻打越国。
  每件事都让李青青心情难以平复。
  一会儿,王浩蹑手蹑脚的进来,悄悄的坐在床边,还俯身轻吻李青青的额头。
  李青青一下子睁开眼睛,王浩的俊脸就在眼前,四目交织,均是爱意浓浓。
  两人亲密一会儿。
  王浩躺在床上搂着李青青,低声道:“从来都是越国侵略我们大唐国,我们大唐国只是抵御,从未主动攻打越国。”
  李青青轻声道:“打仗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
  王浩已经反复想过了,道:“人力,我们湘军真实人数近二十万。物力,王爷刚抄了张族九族。”
  李青青哦了一声,恍然大悟般道:“还真是。没了张族,富了王爷。”
  王浩自语道:“只是为何选这个时机?”
  李青青提醒道:“今日我见林先生与军师说话很随意。他们师兄弟关系应该很好。你要是想知道时机的答案,可以问林先生。”
  王浩道:“好。我今晚独自去拜访
  林先生。”又觉得好不容易探亲,还让李青青一个人在家里呆着,愧疚的狠狠亲了李青青嘴唇几下,道:“好媳妇,今晚,你在家等我,我去去就回来。”
  李青青躺在王浩怀里睡着,再醒来时天都黑透了,床边空荡荡,也不知道王浩去没去林家?
  她起来独自用了晚饭。
  管家张宝带着老方过来请示。
  老方今年四十三岁,独身一人,没有家室。
  老方做的是江南菜,却是北方人。原来他是孤儿,他师父曾是御厨,离宫返乡养老时,在回湘城的途中捡了他。
  后来他师父进入湘王府当大厨,他就跟着来了。
  他身材高大,体型肥胖,大长脸,酒糟鼻子,容貌有些丑,目光还有些呆,看上去不是聪明人。
  张宝道:“夫人,老方把他会做的菜写成菜谱,请您过目。”
  老方不敢看李青青,双手呈上菜谱。
  李青青收下菜谱,道:“老方,你再写一份菜谱。曲夫人喜欢吃口味清淡的菜。张宝,你把菜谱给曲夫人送去,让曲夫人点菜。”
  老方跟在张宝后面退下。
  张宝小声道:“你从湘王府来的,你应该认得护卫队的卢队长吧?”
  老方声音很粗,答道:“认得。卢队吃过我做的菜。”
  张宝介绍道:“曲夫人就是卢队的夫人。”
  闻言,老方喜道:“卢队是五品官职,曲夫人是诰命夫人。”
  没想到一来王家,就能给诰命夫人做菜,这可比在湘王府给一
  千多名亲兵、护卫炒大锅菜,还老被人说菜做的不够味,强多了!
  王浩从红石村回来,已近子时,见李青青竟然还没睡,仍在等他,感动的抱着李青青又是一阵亲吻表白。
第482章 赐匾逍遥自在
  “好媳妇,我给你洗脚。”
  “我已沐浴。”
  “好媳妇,我给你捏捏肩膀。”
  “你去洗脚,然后躺在被窝里跟我说说林先生怎么回答你的。”
  王浩依言行事,火速洗好脚,钻进被窝,搂着李青青,俯在她耳边低声道:“我若是不问林先生,还不知道豫王已经率领大军打到国都十里外。”
  李青青震惊道:“这么快?”
  “晋军有几位将军叛变。豫军只是战死二万多人,就打到了国都。只是,豫王不想再多耗兵力,豫王怕我们王爷趁机攻打洛城,断了他的后路,就派豫军将国都团团围起,逼迫晋王退出国都。
  晋王没有坐以待毙,下天子令紧急调动守护北地边防的军队及南地的我们湘军救国都。
  军师为了让豫王放手一搏攻打国都,也想永绝后患,便向王爷提议湘军攻打越国。
  王爷一直想打越国,就等军师同意。这般两人一拍即合,定下攻打越国,不去管什么天子令!”
  王浩没有告诉李青青的是,湘军有了大利器黑粉,吴应海这才敢下决心攻打越国!
  李青青低声问道:“湘军何时出发?”
  王浩说了两个字,“三月。”
  李青青道:“好快。”心里暗道:军医司的首期医疗救护员培训班得抓紧时间,最好能跟着湘军的大部队同批上战场。
  王浩见李青青默不出声,很是愧疚的道:“青青,我会上战场。”
  虽然李青青早就做好王浩上战场的
  准备,但是仍然很是担忧,问道:“浩哥,你也要去吗?”
  王浩道:“我肯定得去。”停顿一下,搂住李青青,语气很是愧疚的道:“到时,我们的孩子出生,我无法在场,你得独自承受生产的痛苦。”
  王浩可是记得他娘生弟弟、妹妹时,他爹一直都在家。
  他娘做月子,他爹什么活都干,还给他娘洗带血的里裤。
  可是他,回来探亲几回,李青青没来过月事,他都没有机会给李青青洗月事裤。
  他爹就是他的榜样。
  只要他在军队,就不能老回家,这辈子都无法做到像他爹对他娘一样对李青青了。
  他对李青青真的是太愧疚了。
  李青青伸手抚摸王浩的脸颊,道:“浩哥,我会平安顺利的生下孩子。我只求你能平安回来跟我们团聚。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活着回来。我会永远等你。”
  王浩感动的不行,眼眶都有些湿润,紧紧攥着李青青的小手放在嘴上不停的亲吻,道:“心肝,你真是太贤慧,我爱死你了。让我好好爱你。”
  现在已是正月七日晚,十一日早王浩就得回湘城,下次探亲就不知何时。
  这打仗更是不知打到何时。
  最重要的是王浩能否平安回来?
  李青青心里特别舍不得王浩,也很担心孩子爹王浩上战场有闪失。
  可是她忍住没有说出来,没有阻拦孩子爹王浩踏向战场的脚步。
  这一晚,二人亲密的恨不得揉成一个人。
  次日中午
  ,湘王府大总管亲临,替湘王赵安给李青青赐下赵安写有“逍遥自在”四个字的金匾一块。
  自此,李青青又多了一份保障。
  王家的媳妇李青青再次获得湘王赵安赐匾的事,当天就传遍和县。
  这么大的喜事,王家摆了几桌宴请亲朋好友。
  李家的人都来了。康家人沾光,也来了。
  王族每家派一人参加。
  王浩借此机会,把写好的新族规交给族长王七,并宣布一件事:王浩夫妻在王村附近买了五十亩良田,全部赠送给家族,变为族田。族田的收益用来奖励军属、帮扶孤儿寡母等。
  王族建族以来,从未出过官员,连衙门的衙役都未出过,更别说六品实职的军官。
  王浩成为王族第一个官员。
  为了给族人带个好头,也为了回报家族,他捐献五十亩良田当族田。
  五十亩良田合计二百两银子。
  如果把这些银子直接按人头送给王族的人,每人能拿到一两多银子。
  但是银子很快就能花完。
  这种大把撒钱的方式也不会让族人心生感激。
  还有不能让族人不劳而获。
  所以送族田奖励军属、帮扶孤儿寡母就是比较好的方式。
  王七与王族各家的当事人回到族里后,立即宣布这件大喜事,而后在正月九日,等王老头、王浩兄弟都到场,开祠堂、改族规严加管教族人、接受族田地契。
  正值过年,村里有十几个过来走亲戚的外村人,听说王族开祠堂,又听到鞭
  炮声,纷纷去瞧热闹。
  当这些外村人得知王浩捐了五十亩良田,一个个都无比的震惊、羡慕。
  王七的前妻风氏站在人群里听着外村人夸赞王亮、王族的声音,心情特别复杂。
  前些天,腊月三十,由于风氏已经不是王七的媳妇,不能把王七献给家族的祭品拿走送给风家。
  王七献出的祭品比往年三年合起来的都多,终于不再被族人嘲笑,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而风氏因为拿到风家的年礼比往年少了很多,导致她的几个嫂子、侄儿媳妇话里话外的嫌弃她,甚至嘲笑她不聪明、太蠢了。
  风氏为风家付出了很多,甚至为了给风家多拿年礼,夺了王七献给家族的祭品,年年触碰王七的底线,导致王七情绪爆发,跟风氏和离。
  结果,风氏在风家人眼里就是这样的人。
  风氏在风家遭受打击,又被长女王珠打击了。
  之前风氏对王珠特别好,有什么好吃的,哪怕不给孙子吃,都要给王珠送去。
  可是在风氏被王七休了之后,王珠没有看过风氏一次,更别说邀请风氏到家里住几天。
  今年过年,王珠竟是特意打听好风氏哪天去风家,然后趁着风氏不在王村,赶紧跑到王村给王七拜年。
  总而言之,王珠不愿意见风氏。
  风氏最小的女儿王芹,倒是见了风氏一面,不过没说一句关怀的话,倒是扎心的话说了不少。
  “娘,我今天看到爹,爹比中秋节前更
  精神。大过年的,你也稍微拾掇一下,换件颜色喜庆的衣裙,把头发梳整齐。唉,也不知道以前我爹是怎么忍受你的。”
第483章 更加后悔
  “娘,你不是有银子吗,还吃的这么差,你又把银子给我外公、舅舅他们了吧?你可真是傻!”
  “娘,你和爹和离一年。外面的人都说我爹要再娶个小媳妇。唉,你要是去年不跟我爹和离就好了。去年是你一个劲的要求和离吧?你怎么这么傻?”
  ……
  风氏想到这些,忍不住心酸难过的热泪盈眶。
  幸亏众人关注点不在风氏这个和离的老妇人身上。
  王族开完祠堂后,王七又宣布王浩夫妻出银子,明天就在族里摆酒席请全族人吃顿饭。
  这下全族人都欢喜的沸腾了。
  风氏不是王族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就更加的难过伤心。她听到大家都在夸赞王浩、李青青。
  王七还大声号召围观的王族妇人都要向李青青学习,对长辈十分孝顺,对小叔子、小姑子非常慈爱,对族人谦和友好、尽全力帮助等。
  风氏怕王七看到她哭,怕王族人嘲笑她很惨,赶紧走开。
  她站在村路的山坡高处,远远的看到王七与王老头、王浩一起被族人簇拥着,的确,王七比以前更加精神、气派!
  她后悔了,早就后悔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