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40章 为娘心思
大总管见李青青竟是面无喜色,心道:异人果然是异人。忍不住敬佩的夸赞道:“李神医不为名利,只为百姓,巾帼不让须眉,实乃吾辈楷模。”
年近五十岁的大总管在年龄上都可以当李青青的爹了,却用这般尊敬的语气跟李青青说话。
李青青微笑道:“稻田养鱼,我只是提了一个理念,没有费什么心思力气,他们具体实施的人辛苦受累。”
对于她来说,这话的内容实实在在。
她只是把前世的稻田养鱼的理念拿过来用,没有天天去稻田,甚至都不曾下地插过一根秧苗。
真正辛苦受累的是王老头、丁升、明天亮、康老头等人。
特别是丁升,他是农官,除了驻守王家,统计所有的稻田养鱼的数据,还要巡视各家的稻田养鱼,四个多月,不是在稻田里,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没有休息一天。
还有王老头、康老头,都是一把年龄,康老头还生着病,都坚持天天去稻田,碰到下雨,还提心吊胆怕雨水太多,导致稻田里的水溢出来,鱼顺着水跑了。
他们除了晒汗水,还在不停的摸索,经常为了能把稻田养鱼弄好,探讨几个时辰。
总而言之,李青青觉得她所做的比王老头、丁升他们差远了。
她很佩服王老头、丁升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些人只凭着她说的、写的话,就能一次性把稻田养鱼弄成功。
让她更加不敢小看大唐国人。
大总管心道
:我要是有这样的女儿就好了。果然好女儿都是别人家的。夸赞道:“从古到今,都若没有人想到能在稻田里养鱼,您可是第一人!”
李青青见大总管又夸上了,就转移话题,跟大总管打听王浩,得知征南大军屡战屡胜的消息后,心里踏实了些。
她没有多问征南大军的事,毕竟这是军事,不知道哪句话就是机密。
大总管又把话题拉回稻田养鱼,语气有些惋惜的道:“此次林先生参与了稻田养鱼,王爷要赏赐他,却是被林先生婉拒,那告示上面就没有林家。稍后,我还要去红石村看望林先生。关于作坊的事,王妃有话带给林先生。”
李青青想到林河凡一个劲的后悔答应帮马莲销售大米皂的事,心里暗笑。
大总管走后,李青青便把五百两金子、东珠都收起来。
她现在有了长子,以后还会有儿子、女儿,所以很珍贵的东珠留给儿女,就不送给刘氏、张氏、王桔。
她当了娘后,想法有变化了,最好的要留给儿女。这是人之常情。
至于大总管提到的赵安、吴应海要册封她的事,她没有往心里去,也不去猜测能得个什么官。
她不像马莲、曲灵那般喜欢权力。
前世,她在军队时当军医,走的是技术职称,文职干部,不是行政职称,不是行政干部,后来她经商当法人,那也不是官场上的官员。
今生,大唐国是封建社会,她的夫君、儿子
都当官了,现在公公也当官了,不用她去当官,所以现在她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带王捷安,还有产后恢复上面。
哇,卧房里传出王捷安的哭声。
李青青听着长子的哭声,心一下子软了,赶紧走进卧房,从李春梅的手里接过小小的王捷安,见小家伙哭得可伤心了,长长的捷毛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眼泪呢,柔声哄道:“捷安,你怎么又哭了,你是饿了吗?”
刘氏的大嗓门在身后响起,“青青,他就粘着你。他能听出你的脚步声。他知道你心软,一听到你说话就大声哭,就等着你哄他。不信你走远,他哭声就会小。”
李青青心疼儿子,刘氏心疼李青青。
刘氏接过王捷安,笑道:“捷安,让你娘歇息会,奶奶平时总闲着,奶奶带你。”
小家伙听这大嗓门很熟悉,却不是他那温柔的身上还有香气的娘,又哇哇大哭。
刘氏人高马大,一只胳膊就能抱住王捷安,另一只胳膊在空中一通乱挥,让李青青赶紧走。
李青青一步两回头,走出卧房,走到院子时,就听见王捷安的哭声小了。
她站在院子里不到半分钟,王捷安就不哭了,然后是刘氏哈哈的大笑声,“青青,你看看,我说对了吧,捷安这个小坏蛋,看人下菜碟!”
李青青也笑了。这孩子才刚满月,就会玩心眼,也不知道随了谁。
鹦鹉宝在院子的桂花树上站着,叫道:“热死了,老
娘热死了。”
李青青就打趣宝,道:“小泉村比这里凉快,要不你飞回小泉村?”
她这一说话,卧房里的王捷安听到她的声音后,又是哇哇大哭。
这下她闭上嘴巴不吭声。
鹦鹉宝就跟李青青大眼瞪小眼。
前天,曲灵怕鹦鹉宝冲撞了赵安夫妻,就把鹦鹉宝关了一整天。鹦鹉宝气坏了,现在一见李青青就瞪眼。
刘氏哄着王捷睡着后就出了卧房,特意拉着李青青去大厅说话。
“我生王志之前,流过一个孩子,才四个月大,都不知道是男是女。唉,王志的亲爹不是个东西,亲奶奶也不是什么好人,我没有做过一天的小月子。大冬天那么冷,我得去河水里洗全家的衣服,还得做全家的饭菜。
我生了王志后,月子只做了十天就开始干活,一天天的特别累,家里的活没干好,王志也没有带好。
王志不到半岁时烧了三天三夜、呕吐,我刚开始以为是寻常的伤风病,没及时把王志送到县城药铺,耽误了时辰,王志就落下病根,一腿长一腿短,身体特别弱。
我生了王月后,再做月子时坚决不干活,也不下凉水,哪怕家里再脏再乱,我也不管。”
以前,刘氏极少提跟前夫的生活,特别是在李青青面前。
当刘氏说到王志小时候生病时热泪盈眶。
哪怕这么多年过去,刘氏心里对于当年的事,对于王志,还是心存愧疚,这也是刘氏为何在几个儿女当
中最疼爱王志。
李青青猜测刘氏说这些话的目的。
第541章 奶娘白氏
刘氏其实还少说了,当年她生产时,婆家靠不住,娘家也靠不住,她跟前夫的小家也没有钱,雇不起人。
前夫特别懒,是那种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人。
刘氏继续道:“青青,你刚生了捷安,是头一胎,你就跟我当时生王志时一样,没有什么经验。不过,我有经验,我可以帮你带捷安,我也很愿意带捷安。还有,我们家里有奴婢,奴婢也可以帮你带。你要是不放心奴婢,我可以看着奴婢。”
李青青在生产时就跟王家人说过,要自己带孩子。
王家人都同意。
现在刘氏突然间跟李青青提出带王捷安,李青青打算听完刘氏的话再答复。
刘氏目光慈祥,语气关切,道:“青青,我们家的大小事都是你管,你做决定,王浩不在家,这个家里外都得靠你,你还得带捷安。
我就怕你太累,把身体累坏了。我这一辈子带过好几个孩子,你就放心把捷安交给我,我来带捷安,你放心管家里家外的事。
我知道捷安是你第一个孩子,你舍不得让别人带,你想自己亲手带,可我们家现在的情况就是这般,家里家外的事离不开你。
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带捷安,带到他三岁多,他大一些,
能听懂人话了,再由你带,这样你带起来就能轻松些。”
李青青知道刘氏这番话真是肺腑之言,并且说的很有道理。
王家不是以前在王村的泥腿子王家。
现在王家是时
常出入贵人,家里家外的大小事情很多。
刘氏有自知自明,认为自己在很多事情上做不了主,得让李青青做主。
其实刘氏能这么想,以这样商量的口吻说出来,就比很多的婆婆强!
李青青的亲娘康氏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当然,按照大唐国的风俗,孙子是自家的孙子,奶奶带孙子,带得是自家的孙子,外婆带外孙子,那是带着别人家的孙子。
李青青很是感激的道:“娘,真是太谢谢您了。这些天我也确定有些精神不济,特别是这两天,王爷、王妃来我们家,我又忙又乱,做错好几件事,我也在想,今后不能老是这种状态。”
闻言,刘氏觉得这事有戏啊,心里暗喜。
李青青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娘,您今天说的这些话,很有道理,令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就是您看我现在给捷安喂着奶,若请您帮忙带捷安,白天您可以抱着他找我,我给他喂奶,可到夜里呢,要不,夜里还是我带他?”
刘氏来之前,是带着王老头交给的任务,为了能帮李青青带王捷安,为了能让李青青不这么操劳,刘氏与王老头已经把细节反复商量过了。
刘氏激动的道:“你以前说过,婴孩可以吃羊乳,我们家现在早饭就有羊乳吃,你要是不想让捷安吃羊乳,那我就请族里的人过来给捷安当乳娘。咱们族里的人,身子都挺康健,也没有那么多坏心思。呵呵
,其实人选都有,就是王河的媳妇白氏。”
李青青脑海里闪出一对母子,母亲是身材高瘦、性格开朗的妇人,儿子是白白胖胖爱笑的小童,惊诧问道:“白嫂子?她的儿子小冬瓜好像五岁了吧,她还有奶水给小冬瓜吃?”
刘氏笑道:“有。小冬瓜一直吃着白氏的奶呢。白氏不想让小冬瓜吃,小冬瓜就哭闹。白氏想躲着小冬瓜,不让小冬瓜看见。”
李青青也笑了,道:“小冬瓜五岁了还吃奶。”
刘氏解释道:“这不是以前家里穷吗,奶水是最好的吃食,白氏就让小冬瓜一直吃她的奶,要不白氏能那么瘦,这从前年起,家里卖剁椒、豆豉挣到钱,一点点好起来,白氏就不想让小冬瓜吃她的奶水。”
李青青也道:“是。奶水不能吃太久。小孩子要发育长牙齿,得什么都得吃。”
刘氏问道:“青青,那你看,是让捷安喝羊乳还是喝白氏的奶水?”
李青青想了想,道:“要不,先让白嫂子夜里帮我喂一下捷安,等到秋天我就不给捷安哺乳,让捷安白天吃白嫂子的奶,晚上吃羊乳?”
现在已经五月中旬(大唐国是农历),再过二十天就立秋。
李青青打算给王捷安喂六十天的奶,等王捷安满两个月,就让王捷安吃白氏和母羊的奶。
刘氏笑道:“行。那就这么定了。我这就去族里跟白氏说。估计白氏还得倒着感谢你,让她晚上有地方睡
觉可以躲着小冬瓜。你是不知道,小冬瓜被白氏带得有多么娇气,一个小男娃,五岁了,夜里睡觉还要含着白氏的奶睡!”又一本正经的道:“我家捷安可不能这么娇养!男娃不能娇养。”
李青青哈哈笑道:“原来小冬瓜这么娇气。下次我见到他,问他羞不羞?”
刘氏风风火火的走了,先去告诉王老头,然后直奔王村,下午就把白氏带过来。
白氏今年二十三岁,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这小冬瓜是最小的儿子,所以最是宠爱。
白氏的夫君王河比王志的年龄大,性格、脾气跟王志差不多,在族里属于特别老实巴交,特别不起眼那种。
大概因为两个人性格、脾气差不多,王河跟王志的关系不错。
所以白氏跟张氏的关系也不错。
李青青给白氏开了每月二两银子,每天派奴仆用驴车接送白氏。
白氏喜得不行,又是鞠躬,又是磕头,道:“这么多银子,都够丝瓜、小冬瓜去学堂读书了!”
白氏的长女小名叫南瓜,大儿子小名叫丝瓜。
李青青双手扶起白氏,道:“嫂子别多礼。你说到学堂,我想起一事,之前浩哥跟我说过,想给族里盖两间学堂,请一名秀才去学堂教族里的孩子读书。”
白氏惊喜无比,也是个实在人,问道:“真的?”
李青青点头道:“真的。浩哥见红石村有林先生免费教村里的孩子读书,就想着我们王村也应该
有。盖学堂、请秀才的银子,由王浩和我出。”
第542章 开办族学
白氏高兴之极,又要给李青青磕头。
王老头、刘氏也欢喜的很,道:“这可是族里的大好事。”
“我儿王浩、我儿媳妇青青一有好事,总会想着我们家族。”
李青青微笑道:“王爷奖赏我们家族的学子科考优先录用,给了我们家族一个机会,我们家族就得抓住这个机会。”
刘氏道:“白氏,这下你不用花那么银子送小冬瓜去学堂了。”
王老头道:“丝瓜那孩子不错。等族里学堂建好了,你们家的丝瓜、小冬瓜都去学堂读书。”
去年,王族就有人把孩子送到镇里的学堂读书。
白氏的大儿子丝瓜特别羡慕,总是在白氏夫妻面前念叨,小冬瓜听得多了,也跟着丝瓜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