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媳妇:富贵临门-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林怕儿女太小熬不住。
  李青青已经同意了,开始传授李二林发面、和肉馅什么的。
  这两天,李二林又要学做包子,又要卖包子,还要琢磨怎么在县城安家,脑力、体力都消耗的很大。
  长大些的波拉拉摇着尾巴,追着三辆板车一直送到村口才回家。
  这时家里的两只鸭子、一群小鸭还没有从鸭窝里出来,还在睡觉呢。不过,鸡群里有几只鸡醒了,开始往外走,还鸣叫两声。
  六个卖包子的人走了后,家里一下子清静下来。王月让李青青、王桔赶紧去补眠,她来收拾厨房。
  王月特别勤快,除了睡觉、吃饭,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她以前没成亲时也勤快,但是没这么勤快,这就是在周家被海氏天天骂出来的。
  张氏起来时,天已全亮了,村里的人也起来吃过早饭去菜地了。
  这个季节,村民的地里大多种着萝卜。萝卜出数量,地也好打理。
  张氏把王月打发去睡觉后,拿着扫帚扫院子,把落叶打掉,把鸭子屎、鸡粪扫到簸箕再倒到茅厕积肥。
  有妇人路过王家,透过白雾看院子里面,依稀看到张氏的身影,道:“早饭吃了?”
  张氏看不清对方是谁,听声音也分辨不出来,答道:“吃了。”
  “吃的包子?”
  “是。”
  妇人语气很是羡慕的道:“你家吃的真好,天天早饭跟过年一样!”
  张氏忍不住微笑,“我家卖包子的,早饭不吃包子吃啥。”
  妇人便道:“哦。也是。我家卖辣椒,早饭吃的就是辣椒。”
  张氏把院子前前后后扫了一遍,把三个女儿收拾好了,然后让长女王盼弟、次女王招弟去村口的水沟边放鸭子。
  鸭子得放养。鸡就不用了。
  小女儿王求弟年龄太小。张氏怕王求弟掉进水沟,从不让王求弟跟着去放鸭子。
  “波拉拉,去,跟着去!”张氏怕两个女儿守不住一群鸭子,又驱赶家里的小黄狗跟上。
  上午天空的太阳阳光四射,白雾渐渐褪去,天地又变得清晰起来。
  张氏坐在院子里做针线活。王求弟坐在张氏的身旁用小手一点点的剥蚕豆。
  族里的一个黄脸中年妇人带着两个还在流鼻涕的小孩子串门。黄脸妇人跟张氏说话。
  两个小孩子要帮王求弟剥蚕豆。
  王求弟摇了摇头,道:“不用啦。我自己剥。”又道:“你们把鼻涕擦干净,把手洗了吧。”
  李青青醒来时,已快中午,家里跟往日一样安静。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再过一会,卖包子的家人就会陆续回来。
  这样的生活每天差不多,没有什么变化。卖包子赚的钱不多,可是比同村的人家多很多。
  对于她这个初到大唐国的人来说,一切求稳求平安,钱慢慢挣,家里环境一点点变好,日子越过越舒服就知足。
  “剁椒已经送去一个月。湘月斋那边还没有动静。马老爷应该还没有从北方回来。”
  李青青再次感慨大唐国的交通非常的不便利。
  正在这时,院子里传来喧闹声,是刘氏的大嗓门。
  “老头子,谁叫你那么快就应下了。你都不看我使眼色!”
  “唉,我一听他们要那么多的包子,还是每天都要,我就高兴坏了,哪里想的那么多?”
  “这事闹的,你都已经答应了,我们家再不卖给他们,他们会不会把我们家告到衙门去?”
  王老头急道:“老婆子,这么大的买卖,你竟然不想做不想挣钱,我说你不听我的,那你听听青青怎么说?”
  李青青还在穿衣服,就听到门外传来刘氏的声音,“青青,有个很大的事问你。哦,你还没睡起来吧?我这个老糊涂。你先睡。”
  王老头抱怨道:“你这嗓门比打雷还响,青青肯定被你吵醒了。”
  李青青哭笑不得,高声道:“娘,我已经起来了。”
  “你听,青青已经醒来了。”刘氏瞪了王老头一眼,因着急说事,不等见到李青青的人,就道:“青青,今天飘香楼的人跟你爹定了五百个包子。你爹答应了。我寻思飘香楼是那种地方,我们家要是把包子卖给他们,名声不好听,这买卖不能做。可是你爹已经答应了。”


第66章 大胆的签契约
  王老头非常关心这笔大买卖,也急了,高声道:“青青,你听我说,飘香楼是天天都要我们家送五百个包子,不是只送一天,是天天都送。”
  李青青心里暗喜,赶紧打开门,见王老头、刘氏都一脸着急的站在门外,笑道:“听到了。一天五百个包子,一个月一万五千个包子。”
  王老头抢在刘氏前面问道:“那你答应不?”
  李青青却是问道:“价钱呢?”
  王老头急匆匆答道:“价钱不变。一个包子三个铜钱,两个五个铜钱。一天五百个包子,一天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个铜钱!”
  “我答应。”李青青朝王老头点了点头,又望向一脸惊诧的刘氏,道:“我们家做的是正经的吃食买卖,又不是卖的朝廷违禁的东西。我们家的名声不会因此变坏。”
  刘氏轻叹一声,蹙眉道:“有人说我们家要是把包子卖给飘香楼,我们家的名声就会不好听,县城好人家的主顾就不买我们家的包子。”
  李青青问道:“谁说的?”
  刘氏怏怏不乐的答道:“旁边摆摊的几个村民说的。”
  那些人何止说了这些,还说什么“你家把包子卖给青楼,你家有没有女儿孙女,要是有女儿孙女,以后谁敢娶?”
  “青楼名声臭的很,好人家谁敢跟青楼做买卖?”
  “赚钱还得想着名声,不能钻到钱眼里去了。”
  这些话刘氏不想跟李青青说,怕污了李青青的耳朵。
  “飘香楼养了那么多人,每天不止是从我们家买包子,还从别人家买米油盐菜,难道所有卖给飘香楼东西的人家名声都变得不好?”李青青摇了摇头,“我看是那几个村民妒忌我们家包子买卖太好了。”
  “你看,我就说他们是妒忌!”王老头回想到那几个人的嘴脸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做买卖的互相盯着,有人多卖几个钱,别的人就眼红的不行。
  刘氏又问道:“要是村里人、族人知道呢?”
  李青青耐心的道:“买卖人敞开大门卖东西,谁给银子就给谁东西,这个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王老头心道:不愧是我亲生的儿媳妇。高声道:“青青说的对。我们家不偷不抢,只是卖包子,飘香楼有钱买包子,我们家把包子卖给飘香楼,又不犯法!”
  李青青柔声道:“娘,买我们家包子的人多了去,县令大人不也买过吗?”
  “哦,对!你这么一说,我就想明白了。”刘氏自豪的道:“我们家的包子可是县令大人都派人买了吃的。”
  李青青跟老两口道:“飘香楼跟我们家订包子,这事可行,不过得写买卖契约,写好价钱,送货时间,不然我们做好包子送过去,他们又不要了,我看就先定上十天。”
  王老头一听又要赚钱了,喜的哈哈乐,“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刘氏撇撇了嘴巴,道:“什么你也是这么想的,你明明只想着赚银子,根本没想到签买卖契约。”
  张氏得知家里要长期把包子卖给飘香楼签,心里欢喜的很,压根没有胡思乱想,还跟刘氏道:“我娘家村里有一家,不是张族的人,是外姓人,这家人会种桔树,桔子比别家的甜籽还少,飘香楼每年都把这家的桔子全包了,村里别的人家羡慕的很,还向这家人打听怎么种好桔树呢。”
  次日,王家就跟飘香楼先签了十天的契约,每天送五百个包子。
  第三日,飘香楼从王家买了包子,老鸨就让两个龟奴轮流站在楼门口吆喝,“大爷进来免费吃茶吃包子!”
  有人就拿包子来形容青楼女子的胸,香艳的很,众人听了均是猥琐的一笑,把几个男子勾得心神荡漾,心里不再因为杀人案而膈应,而是晃悠悠走进飘香楼的大门。
  没一天,进飘香楼有免费包子吃的事就传开了,客人们不是没吃过包子,就是觉得有点意思,便陆续去了飘香楼。
  老鸨看着嫖客多了起来,又能赚大把的银子,喜得眉开眼笑,还赏了献策的龟奴一粒碎银。
  王家每天卖给飘香楼五百个包子的事也在县城小集市传开了。
  包子的数额、价钱是没办法隐瞒的,把别的卖吃食买卖的人羡慕妒忌的不得了,偏偏他们没有办法做出包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家发财!
  县城的百姓得知此事,均没放在心上,就像李青青说的那样,卖给飘香楼东西的人、铺子多了,难道百姓都不买这些人、铺子的东西?
  王家包子还因此传到方圆几十里。有人甚至特意赶驴车从湘城的远郊赶来买包子给家里的长辈过寿吃。
  “这么大的包子在湘城的酒楼一个得要五、六个铜钱,味道还远不如王家卖的包子好吃。我老娘胃口好,牙却不好,她过六十大寿,我买二十个包子,让她老人家一个人吃个够!”
  还有驻湘城军队的军官回老家探家,特意骑马过来买包子带给家人吃。
  “我家离军队不远,也就一百里路,我每三个月能回家一次,家里的孩子多,我总得带些新鲜吃食给他们吃,让他们吃了高兴,别忘记我这个当爹的。”
  总而言之,王家长期卖给飘香楼包子,目前来看是件双赢的事。
  深秋的一天,学会做包子的李二林怀揣从李青青手里借来的一两银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天已经凉了,夜里睡觉得盖薄被,这要是在山里的小泉村,得盖更厚的被子,早上起来大地都结上霜很冷了。
  他准备沿着官道往小泉村的方向走九十里路至丰阳县,在临近丰阳县县城的村子找村民租两间便宜的村房,然后在那里做包子,每天去丰阳县卖包子,等赚了一些钱就把媳妇孩子都从小泉村接出来。
  就当李二林大步流星往前走,脑海憧憬未来美好生活时,一辆有些破旧的灰驴车驶进了王村。
  赶驴车的是个白胡子老头,坐在板车上面的是一个穿着灰衣面色惨白容貌普通没了左臂的青年,紧跟在驴车后面小跑的是个身材高大穿着青衣黑裤浓眉大眼的青年。


第67章 生活苦不堪言
  “咦,这不是郑大哥吗,他的左袖怎么空荡荡,难道是我瞧错了?”坐在自家院子里往木盆里剥着豌豆的王大脑袋盯着坐在驴车上的灰衣青年,自言自语,都没发现跟着驴车小跑的人是他的堂哥王浩。
  很快,就有村人认出了两个青年的身份,坐驴车没有左臂的灰衣青年是郑元,跟着驴车小跑的青衣青年是王浩。
  这两个青年是同一年服徭役当兵,竟是一起回村。
  灰驴车停在了郑元家门口。王浩把郑元从车上扶了下来,然后给白胡子老头付了驴车钱。
  这一路每天坐驴车都是王浩付钱,路上吃喝食宿也是王浩付钱。
  白胡子老头一直看在眼里,忍不住夸赞道:“后生,你人真好,你对你战友可真好。”
  “老伯可要喝口水再走?”王浩见白胡子老头着急走,就不再挽留。
  从后院菜地小跑出来左手还拿着一把小葱的郑花,看到郑元,喜得大声叫道:“爹!”
  郑元的眼珠子转了起来,目光落到个子刚到他大腿的唯一的女儿郑花身上,缓缓道:“花花。”
  上次他回家还是一年多前,女儿已经不认识他了,为了让女儿能够记住他,他当大马让女儿骑在肩膀上去镇里,还给女儿买了一些好吃的。
  这回以为女儿又会不认识他,没想到,女儿一下子就叫他爹了。
  五岁多的郑花朝后院大声喊道:“奶奶,我爹回来了!”
  很快,郑元的娘冯氏就从后院菜地走至,看到郑元先是十分惊喜,再看到郑元的左袖子空荡荡,顿时,难以置信的失声问道:“你的左胳膊呢?”
  郑元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哽咽道:“娘,儿子的左臂被贼人砍断,军队让儿子返乡,儿子只能回来。”
  王浩眼瞅着冯氏头往后要栽倒在地,连忙把冯氏扶住,劝道:“冯姨,我郑哥还活着,活着就好,活着生活就有希望,你可别想不开。”
  “我的天爷啊,我儿子的命怎么这么苦,老天爷怎么就让我儿子没了一只胳膊。我儿子以后可怎么活?”冯氏哭得伤心欲绝。
  冯氏四十岁出头,生着一张方脸,高颧骨大嘴巴,看上去有点刻薄,其实人挺好的。
  冯氏是寡妇,十八岁时丈夫就去世了,留给她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
  郑元是长子。郑林是二儿子。
  几年前郑元参军后,郑林为了赚银钱娶媳妇,去县城拜师学瓦匠,谁知一次盖房时房梁倒塌,正好砸中郑林的脑袋,郑林就这么没了。
  现在冯氏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