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医-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个大夫给我们治……”
  哭声、骂声、诉苦声,声声混乱。
  宋熠侧头看向旁边的窦思危,用眼神向他示意。
  刚才险些被宋熠箭技惊呆了的窦思危一下子警醒起来,他处理大事不行,这种时候却有些小机灵。
  他的弓箭被宋熠拿走了,他立时就取了旁边一个都头马上的弓箭,对着城门旁边一棵高树就迅如疾电地开弓射了一箭。
  “吵什么吵?”窦思危粗声大吼。
  他的箭技自然不差,这一箭又快又狠又准,箭支带起的呼啸声简直能刺得人耳鼓生疼。
  箭尖射入树干,入树足有三寸。
  簌簌簌!
  顿时树干抖动,树叶飒飒飘落。
  窦思危的风格更与宋熠不同,如果说宋熠三箭慑人,虽然英风凛凛,可他一身文官袍服,形象上还是更偏向于儒将,见到他的人总会下意识觉得他还是好说话的。
  那么窦思危甲胄俱全,身高体阔,面方色紫,脸上横肉粗犷,则更是一副传统武将模样。
  或者与其说窦思危看起来像武将,倒不如说他看起来像强梁呢。
  乱民们仿佛这才发现跟自己对话的不只是宋熠,还有对面凶猛彪悍不知数的禁军。
  一时众多声音戛然而止。
  宋熠便继续道:“倘若不是皇上特派官员治疫,我等又从何而来?”
  他根本不跟乱民们争论锁城的事情,只道:“我乃今科状元,太常寺丞宋熠,特奉皇命,跟随钦差魏和光大人前来治疫。此行还有众多太医局太医、医官,以及京城名医。”
  他的语气严肃有力,又并不咄咄逼人。
  至于太常寺丞是什么官,其实大多数百姓都是不懂的,但是今科状元是什么,大家却都听得懂。
  在民间,状元郎简直都是被神化的。百姓们不在意什么太常寺丞,却在意宋熠状元的身份。
  “是状元郎!”
  “状元郎都来啦……”
  “还有好多太医!”
  百姓们更加分不清太医和普通医官的区别,只觉得状元郎就是文曲星,而太医,那必定是神医无疑啊!
  但凡能活,谁愿意死呢?
  要是可以太平,谁喜欢拎着脑袋去暴动呢?
  乱民们虽然还有迟疑,可大多数人显然已经心有松动。
  宋熠目光锐利如箭,仿佛比他手中未射出的箭还要可怕般,钉在乱民中间。
  他猜想,像这样的暴动必定不是毫无头绪就能起来的,其中九成可能有人煽动。如此前被他射杀的那个挟持张英标的灰衣汉子,他就必然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如果可以,宋熠根本不想射杀此人,但当时的情况太紧张,不杀人不足以立威,纵是不愿,宋熠也只有这样选择。
  这个时候,他端着箭与乱民对话,一边在想办法说服大多数人,一边他其实更想找出藏在人群中的那些别有用心者。
  然而也不知是他的威慑效果太好,还是某些人心知事不可为,因此果断放弃。眼看说到这里,乱民们都要软化了,可宋熠设想中的那些人,竟一个都没再出现。
  而乱民们虽有软化迹象,可真正不再堵门,而选择往后退的,却几乎没有。
  宋熠便继续道:“既来此处,本官必是要入城的,各位太医大人也将入城。诸位都是我大靖子民,今日之事,首恶已诛,还请各位即刻归家,余事有我担保,必不再追究。”
  顿了片刻,他语气严厉起来:“然而若有心怀不轨之徒,仍然恶意煽动无辜百姓闹事,或者想要趁乱出城,则本官必将其视之为谋逆,就地捉拿甚至斩杀!”
  说着,他弯弓举箭的双手微微动了动,仿佛是在寻找射杀目标。
  被他目光盯过的人无不觉得身躯刺痛,心胆发寒。
  虽然事实上他离众人还很有些距离,虽然他的箭能射到人,并不等于他能看清在场每一个人的形容模样。
  可是没有人会愿意拿命去挑战他的箭。
  “但凡谋逆者,待我上奏皇上,必罪诛九族!”
  诛九族!
  终于说出这一句话,宋熠双腿微微一夹马腹,他座下的枣红马儿便立即开始迈动四蹄,缓缓向着城门方向而去。
  他一动,他身后的众多禁军则更加开始缓慢移动起来。
  张英标仿佛满血复活,这时终于悿起肚子,大声吼道:“还不快回去?杵这儿做什么?没听见宋大人说吗?谋逆诛九族!”
  “跑啊!”
  终于,后方也不知是谁先大喊了一声。
  乱民们吼的吼,叫的叫,当真来时如潮涌,溃时如蚁散,一忽就退向了城中。


第426章 离奇失踪的县令
  平县,地处南京商丘与东京汴梁之间,在地理位置上与两都呈现三角对峙。
  当然,实际上平县的重要性是远远无法与南京和汴京相比的。这个谁都知道,相比起起两京,平县就有如两轮皓月旁的一颗小星星,夹在一旁,委实起不了眼。
  然而饶是如此,作为接近中央的上等县,平县的繁华还是要远超地方小城。
  可惜不论曾经多么繁华,瘟疫一来,一切也都成了虚妄。
  往往越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瘟疫爆发起来,威力反而还越大。
  平城地方不大,人口却多,又经历过一番民乱,当宋熠和江慧嘉等一行人进来,只见到城里的景况,何止是一个萧条了得?
  “宋大人这边请!”死里逃生的张英标一边擦着汗,一边十分热情讨好地引着宋熠往县衙走去。
  宋熠方才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耗心神耗精力的,他虽然因为打猎而练出了一手好箭技,但弓马上的事,论起娴熟还是无法与真正的武将比。
  长时间弯弓却不射箭,这个动作保持起来,甚至比不停地张弓射箭还要难,这个时候宋熠其实已经到了所能支撑的边界线上了。
  他双臂藏在宽大的袍袖间,甚至因为脱力而有些隐隐发抖。
  但他非但不能说出来,还要强做若无其事。
  平城的城门又再次被封闭起来,四散的乱民们早已散入城里,混在普通百姓中,根本不能分辨。
  或者说,这些乱民本来也都是普通百姓。
  因此宋熠十分清楚,这个时候自己必然还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不能出一丁点差错,否则要是再来一场暴动,只怕他都要陷到这平城里头。
  八百禁军也同样入了城,这也是没办法的,毕竟不是真的大军,区区八百人而已,与其留在外头继续扯大旗唬人,还不如放到身边。
  虽然只有八百人,可是有禁军开路,更携来时威势,宋熠一行所到之处,来迎者无不恭敬。
  “张大人,县尊为何不在?”宋熠问。
  张英标顿时苦脸道:“好叫宋大人知晓,下官是当真支撑不住了啊!从十日前应天府传来瘟疫消息,到后来收到府君锁城手令……当天方大人才下令锁城,晚上他人就不见了,下官也找得他好苦!“
  “方县令不见了?”宋熠一惊。
  他之前称县尊,那是客气尊敬的称呼,可张英标说出的消息太惊人,以至于宋熠脱口就直呼了方县令。
  平城县令居然十天前就不见了,张英标能勉强锁着城支撑十天,确实很不容易。
  宋熠再看张英标,顿时再没了先前的轻视。
  但随即他的脸色又是一变:“方县令既是十日前便已失踪,张大人为何不上报?瘟疫之事,也并非锁城便能解决,十日时长,张大人为何不向外求救?”
  虽然是锁城,然而宋熠心知肚明,这锁的永远都只可能是普通的老百姓,还能锁到他张英标不成?
  县令不在,县丞张英标就是平城最有话语权的人。
  他如果早早上报一切,皇帝派遣钦差的时候就不会只派魏和光带队去南京了,最起码,平城这里也该当时就分派一队人过来。
  要知道,平城离汴京可是比南京还要更近百里路程的!
  到时候南京的瘟疫治了,结果平城这边的瘟疫却泄露到汴京,那大靖就危险了。
  一瞬间,宋熠联想到太多。
  从离奇失踪的方县令,到胆大包天瞒报疫情的应天府尹,再到冒险越级上奏的应天府同知。
  还有路遇的逃瘟疫的妇人,平城的暴乱等等。
  一切的一切,虽然混如一团乱麻,可宋熠却隐约感觉到,仿佛在暗处,有某一只无形的大手抽住了乱麻一端。
  他为自己隐约的猜测而心惊,又觉得自己猜想得太没道理,太没头绪。
  可是虽然一时理不清这一切的根由,宋熠却再不敢将这次的治疫当成普通治疫来看待了。
  这绝不仅仅只是要治理一场瘟疫而已。
  而他责问过张英标之后,立时也想明白了。
  就算张英标上报了平城的情况又怎样呢?
  虽然离汴京更近,但实际上平城却是归应天府管的。张英标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就算他要上报什么东西,也只能报到应天府。
  应天府尹连整个应天府的疫情都敢瞒,又何况小小一处平城的情况?
  至于应天府同知在写密奏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提平城,而只说了商丘,皇帝先前派遣出来查探情况的两队官员为什么也没有回报平城的情况,这些应当还另有缘由,却不是光凭猜想就能知道答案的了。
  果然,宋熠这边一问,张英标立时答道:“宋大人,下官何曾没有上报?送信的差役一天遣出去一个,可是十天了,一个回信也没有啊!”
  说着说着,他又满脸苦相。
  再加上先前被暴民挟持,弄乱了衣冠,这个时候的张英标真是怎一个可怜了得!
  堂堂朝廷命官,竟当场红了眼眶。
  宋熠没有再追问,这个时候就算是问张英标,只怕也很难问出什么端倪。
  他也没有精力再追问,他感觉自己快要到极限了。
  好在县衙已经到了,张英标殷勤地将众人引入县衙二堂。
  平县是上县,这县衙修建得也十分气派。
  大堂、二堂、三堂,无不宽敞威严,各衙各邸,左文右武,通通清楚明晰。
  就是八百禁军,在张英标的话语里,竟然凑合凑合也能勉强安置到县衙里头。
  禁军们一路护卫,也很是辛苦了。
  宋熠便叫窦思危将将士们分成两班,一班仍然保持紧惕,一班暂且休息。
  他这样谨慎,张英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众太医与医官和宋熠一起进了二堂,当然,江慧嘉也必然是随同一起的。
  她早就看出了宋熠的不对,可是这样的时候,她不但不能有一点表示,甚至就连伸手去扶宋熠一把都不便。
  直到宋熠正襟危坐在一张官椅上,张英标呼唤侍婢上茶,江慧嘉才亲自动手接过递给宋熠的茶盏,转而在递茶给宋熠时从手掌间落出一颗丸药放到宋熠手上。
  宋熠放下茶盏,吃了药,只觉得精神微微一震。


第427章 县衙里的做官学问
  “方县令既然不在,张大人便是平县此时的最高掌舵人。”宋熠吃过药,又略坐下来休息了片刻,终于觉得恢复了一些精神,他看向张英标,“如今一县生民,诸多事务都压在张大人身上,张大人辛苦了。”
  从来到平县,宋熠一直就气势逼人,这时候终于缓和下来,还给张英标送高帽。
  这是打一棒子,再送颗好听的甜枣。
  张英标顿时暗暗松一口气,如此看来,这位新科状元倒也不算是个太难相处的人。至少他没气盛到一来就要把所有人都压下来的程度,还知道给平县的地头蛇几分客气。
  不过只看此人来时的雷霆手段,就可以想见,他又怎么可能是个只知道一味高高在上的愣头青呢?
  张英标忙拱手道:“不敢不敢,便是方大人不在,下官也不过是勉力遵照上峰指示,学步行事罢了。还要多亏娄县尉、吕主簿、徐典使,以及三班六房等各位同僚鼎力相助,才勉强支撑而已。“
  他甚至站起来,团团向县衙里其他官吏转着圈儿地揖了一礼。
  这其实也是向宋熠等人介绍县衙众官吏的意思。
  经过方才一番民乱,众人都有些狼狈,三班衙役的领头人因为要继续巡街,甚至没有到这二堂来。
  人虽然不齐,娄县尉、吕主簿、徐典使等人还是连忙站起来。
  娄县尉道:“县尊不在,我老娄也是按章行事。”他生得略黑,中等个子,精瘦身材,与白胖发福的张英标是截然不同的形象。
  吕主簿则是个老头儿,五十出头模样,留着三缕短须,不胖不瘦,耷拉着眼皮一副没精神的样子。
  就连他的反应都好像要比旁人慢半拍,娄县尉说完了话,他才慢悠悠道:“张大人太客气了。”
  这话说出来就跟没说似的,全无半点意义。
  倒是徐典使表现得格外尊敬张英标,诚惶诚恐道:“都是下官等应该做的。”
  宋熠静坐旁观,从众人不同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小小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