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次大疫,背后的水太深太浑,江慧嘉已经想明白,既然乔雁有秘密渠道上达天听,她就更该专心医务,再静观其变。
水都摸不清,还瞎蹦跶,那不是给人送菜?
病迁坊里,唉声隐隐,漫漫蒸汽中,江慧嘉目如璨星。
那厢里,宋熠拎了郁从微出去,又叫上几个白日里已经相熟的禁军悄悄在后尾随。
半刻钟后,郁从微果然醒转,这时消雪丸的作用开始发挥,郁从微当即心跳失衡,心悸难忍。
宋熠按照江慧嘉的说法,骗他说这是一味奇毒,须得每隔半月服用一次解药,否则必定心悸而亡。当即还喂了止痛丸给他吃,帮他止痛,充作解药。
郁从微早就对江慧嘉在医药方面的本事信服万分,哪想到宋熠会拿治病的药当做毒药来骗他?这时候竟没有半点怀疑。
他长叹一声,终于认命:“我这半生,大约本就是一个笑话。事到如今,是对是错又如何?罢了,你想怎样便怎样罢。”
宋熠想怎样呢?
他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想雷厉风行挖出景安王手下掩藏在平城的钉子,一鼓作气,一网打尽。
此时的平城就如同一只随时都有可能被点燃的炸药桶,稍有不慎这局面就会全盘崩溃。
宋熠用八百禁军充作八千大军骗得了平城百姓第一次,又怎么可能还骗得了第二次?
放长线钓大鱼这种可能,在此时已经不便再考虑了。
宋熠走得快,却是没有亲见纸鸢十四后来又一次假扮白果之事。
否则他就会知道,平城此时的一团混沌,除了是因为有景安王手下的人在背后作怪,此外又更有一股神秘势力,悄悄掺和在其中。
信息上的一线偏差,使得宋熠此时的选择倒是略显鲁莽。
一夜兔起鹘落,被架在火上闷着的平城又艰难度过数个时辰。
辰时,旭日东升。
阴雨缠绵了数日的平城,在这一日,居然放了个大晴。
一直被各种不祥声音笼罩着的病迁坊中,随着天际旭日破晓,更陡然发出一阵惊喜若狂的欢呼声。
“不咳了!”何有俊又哭又笑,“哈哈哈!我栓狗儿不咳了!哎哟……我、我……”
他惊喜得手舞足蹈,简直像是要疯了。
小小的病房里无法装下他的热情,他又推了门出去,冲到庭院里,忽然对着新生的初阳,就是一声大吼。
“啊——!”
“咳咳咳……”勉强休息了会儿,一早又从官舍那边赶过来的成太医从街边走进,一时被这声音吓得连连呛咳,“疯了!疯了!此为病所,何人如此喧哗?”
跟在他身后稍慢些的卓太医与吴太医更是十分不悦。
不过他们两个的年纪比成太医要稍小些,走得也慢,这时倒不像成太医这般,被吓得自个倒咳嗽起来。
这可是在疫区最中心,就算是太医,也是肉体凡胎,也有可能感染疫病的,咳嗽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何有俊却全没了往常的机灵劲,哪怕同时面对三位太医的黑脸,他脸上的笑容也丝毫无法止住。
他咧开了嘴,两个上扬的嘴角根本往下拉动一分一毫。
“哈哈哈!”张嘴又是笑,“三位大人,小的……嗝!”他甚至打了个笑嗝。
三位太医原本十分不虞的心情硬是被他这笑嗝弄得哭笑不得。
成太医却最先反应过来,他见何有俊喜得这样疯,便终于隐隐有预感了。
“你……如此欢喜,”他就不由自主地提了心,微微放轻了声音问,“究竟是有何喜事?”
他觉得,如果仅仅是这人疯言疯语里提到的什么“狗儿不咳了”,应当还不至于使人欢喜到如此程度。
何有俊就笑得露出了上下两排大牙,又是哈哈哈道:“是喜事,大喜事,江神医制出神药……神药!哈哈哈!我家小儿有救了!”
说着说着,他一边笑,一边又“呜呜呜”起来。
边笑边哭,涕泗横流,竟不知是喜是悲。
三位太医一下子失声,只是面面相觑。
第462章 令人惊叹的大蒜素
神药!
何为神药?
包治百病的药?能使人起死回生的药?
不不不,其实在如此疫情当前的情况下,能对疫病发展稍有克制的药,都能称得上一声神药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神不神什么的,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法。
不须十二分“神”,但凡具有三七分“能”,就足够称一声“神”了。
但“神”,也往往意味着着珍稀难得,譬如犀角,针对鼠疫就很有效,又如牛黄,那更是一味早被验证过的真正神药。
可这有意义吗?
不能大量应用,再神,也不过是少数权贵药单中的后备。
成太医没有吭声,他对江慧嘉总是多有几分期待。
吴太医城府更深些,也不说话。
唯有卓太医性情急躁,终于没忍住道:“无知愚民,莫要胡吹大气!老夫倒要看看,什么样的药敢称神药!”
又哼道:“眼下不咳又算得了什么?此疫如此凶险,且等着罢!”
何有俊的笑便僵在脸上,一时面色有些扭曲。
他双拳紧捏,十分愤怒。
卓太医见他神情不对,就皱眉,正要提气再斥一句,忽然里边病房里又传出一道高高扬起的欢喜声:“哎呀好孩子!快些吃!你再吃!”
江慧嘉道:“何娘子不必着急,狗儿病况既有好转,慢慢补养便是。孩子病了一场,脾胃都弱了,进食须得循序渐进,不要催他。”
卓太医张着的嘴就不由自主闭上了,他有些讪讪。
都是行内人,还能不知道鼠疫的凶险吗?
病势急的,从发病到神智昏澹,往往也不过半天功夫。到这地步,人多半就是等死了,还能有起色,能醒过来吃下东西的,那真是成句奇迹也不为过。
难道说这江氏小娘子当真做出了“神药”?
成太医才不管两个同僚怎么想,他在江慧嘉面前早就抛下了太医的矜持,当下不再迟疑,快步就往那病房里走去。
他一走,卓、吴两位也不甘落后,立即就快速跟上。
病房里,状况比之前好了许多的何家小儿正半靠在床头,被他母亲拉着喂粥吃。
他原本是个脸颊圆润的小孩儿,样貌随他母亲,不比他爹是个小眼,他却生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
他的病势来得凶,更来得急,从发病至今也不过经历了七八个时辰,因此他脸上此时也还有肉。
倒是他脖子边上原先肿着的一个肉球,此刻明显瘪了,衬着他的圆脸大眼,既可爱,又显得有些滑稽。
成太医的目光便直勾勾落在他脖子边瘪瘪的肿包上,那眼神热切得,仿佛此时被他盯着的不是丑陋的病灶,而是什么稀世珍宝。
小孩儿有些害怕地缩了缩身体,小小声叫道:“娘!这个爷爷好可怕,狗儿不要见他。”
说话时,他大眼睛皱起,眼神也不似许多病患那般浑浊混乱,却反而有着健康孩童才有的灵活。
成太医一颗心更随着他神情动作而高高吊起,即便孩子说他“可怕”,也分毫难以压制他此刻的欢欣鼓舞。
他再也忍不住,疾步上前就伸手来捉孩子的脉门。
“啊!”小孩儿惊叫着要躲。
江慧嘉便抬手截住成太医的手,有些无奈地笑道:“成大人,你可是惊吓到这孩子了。”
成太医缩了缩手,有些赧然笑道:“对不住,对不住。孩子不怕啊,爷爷给你糖吃,你给爷爷摸摸脉好不好?爷爷不害你,不是坏人。”
说着,他从袖袋里掏了掏,竟还真掏出一个小荷包来,荷包里装的是山楂片。
山楂片收买到了小狗儿,他怯生生地接过荷包,发现里面的东西真的酸酸甜甜挺好吃,就把荷包交给他娘保管,然后小心伸出一只肉胳膊。
“那……只给摸一下下啊。”一边说,他又偷看自己的母亲。
何娘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荷包,见江慧嘉目光鼓励,想了想她也就没有拒绝,只将荷包仔细收了起来。
其实她也很想请成太医帮忙给孩子诊诊脉,毕竟江慧嘉医术再好,前头名声再大,也终归是个年轻的小娘子,看起来……她就是不如旁边穿着官服,满脸褶子的成太医来得叫人信任啊。
成太医心切,他甚至没有给孩子手腕垫上绢布,直接就伸手与孩子的脉门相接,肌肤相触。
不是不怕传染,他是害怕隔着绢布自己会对脉象判断有差。
这种忐忑、急切、又期待的心情,大约也只有他身后两位同样伸长了脖子,正眼巴巴望过来的太医能够理解了。
细听脉象,成太医微微皱眉,沉吟不语。
何娘子就把粥碗放到一边,也不喂孩子了,只扎着手,踮着脚,甚至屏住呼吸等着。
旁边两床上,少年撑着一只手臂,即便呼吸艰难,也同样眼巴巴看过来。
麻木的中年男人则左翻一个身,又翻一个身,虽不曾看过来,但显然也受到了这边动静影响。
成太医眉头越皱越紧,一忽而竟又换了一只手。
换一只手后他仍是紧抿着嘴不说话。
大约是他神情太过严肃,何娘子本来都深信孩子是在好转了,此时却又忍不住着慌。
她嘴唇翕动,想问不敢问。
“成兄。”卓太医终没忍住,“怎样?莫不是骗局?”
成太医“啊”一声:“什么?”
却像是才回过神来,他一掌就拍在自己大腿上,忽地赞叹一声:“妙啊!”
说着话,他豁然站起身,便走到江慧嘉面前,伸手欲拉她手臂。
江慧嘉后退一步,成太医又“啊”一声,这才注意到男女之别。他连忙也后退一步,激动却未改:“江大夫……不,江神医,你……你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说着,声音颤抖起来:“莫非……莫非真有神药?”
成太医激动得脸面涨红。
卓太医却抬袖掩面,有些尴尬的红。
好在此时众人的注意力都在江慧嘉身上,也无人特意去关注他。
江慧嘉才轻轻一笑道:“算不得神药,也是狗儿原本求生意志便十分强烈,此药起了些作用,再辅以方剂与针灸,说实话,也有些出乎我的预料。”
其实她又何尝不惊喜?
成太医很会听重点:“那便是,的确有一味新药?贵……贵重否?”
众人立即屏息以待,是啊,有效的药,贵不贵重,才是关键!
江慧嘉道:“此药我称之为大蒜素,是从大蒜中提取而来。”
“什么?”
大蒜!
卓太医惊声:“大蒜?”
第463章 跨越千年的介入治疗
开什么玩笑?
大蒜!
家家餐桌上常备的大蒜,因为气味不雅,还常常被达官贵人们嫌弃的大蒜,会是治疗鼠疫的良药?
如此贱物,它能好得过犀角玳瑁?
卓太医只疑心自己要么是听错了,要么是想岔了,当即又反问:“江大夫说的大蒜,不是佐菜的那个大蒜罢?江大夫,兹事体大,可开不得玩笑啊!”
却只听江慧嘉道:“不,正是这个大蒜。”
她神情略淡,微微挑眉。
成太医忽然一拍手掌,却是欢欣无限:“对,正该是这个大蒜才好!只有此物寻常易得,此番大疫方才能有被遏制住的希望啊!”
说着,又连忙问江慧嘉:“不知这大蒜素要如何使用?剂量如何?若是另配方剂,这君臣佐使之间可有忌讳?”
这才是真正的医者的态度,疫情当前,永远要被摆在第一位的问题当然只能是治疫。
江慧嘉也懒得跟卓太医多计较,当即便详细说起这一次自己对大蒜素的应用来。
或许真的是天有一线生机,又或许是因为何家小儿年纪小,没有机心,不懂忧愁与惧怕,反而求生意志强烈,以致江慧嘉初次使用大蒜素治疗鼠疫,便取得了卓然的成效。
她也很实在地说:“此番对于大蒜素的应用尚只有一例,孤例不成林,此物究竟药效如何,还需继续验证,尚不可大意。”
成太医点头认同,当即提出要江慧嘉继续应用大蒜素给病房里其余两位病人做治疗。当然,他是一定要参与学习的。
江慧嘉就取出早前定制的肺插管,还有一个堪称简陋的呼吸机。
“呼吸机”简陋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一个喷瓶,喷瓶前端加了一个好似扭曲的小碗形状的面罩,面罩半个巴掌大,刚好可以罩住人口鼻。
下边喷瓶可以装药水,由人手动按压阀口,便能喷出细腻的药雾。
病患呼吸时,将药雾由口鼻吸入呼吸道,然后直达病灶,便能起到极好的治疗效果,胜过口服汤剂。
这两个东西却是江慧嘉此前借用皇帝的私造局制作水封瓶时,顺带着请人帮忙制作出来的。在这平城,要想临时制作出此物,虽然未必不可能,却不能如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