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慧嘉的形象在武三娘婆媳两个心里不知不觉就变了。
很快,集仁书铺就到了。江慧嘉进去里边,还是上回的老掌柜和小伙计接待了她。老掌柜显然对她印象很深,收了她拿来的手抄本《神农本草经》,一番翻看之后,满意地点头:“好字。”他笑意深了些,“小娘子是信人,将书卖你,不算埋没。”
接着吩咐小伙计给江慧嘉拿三百文做回收费用。
当初江慧嘉购买《本经》,画的是铜钱八百文,如今收回三百文,这就省下一小半的钱了。
武三娘两个在后头默默看着,又对江慧嘉刮目相看。
婆媳两个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地心想:“原来宋三郎他娘子不但能背医书,还能抄医书赚钱呢。”不知不觉就对江慧嘉又多了几分信服。
江慧嘉交回《本经》,又在书铺里买了一刀大张的熟宣,还有宋熠要求的几支不同规格的毛笔、砚墨、颜料,另外又多买了些普通的毛边纸和生宣纸。这一通买下来,先前收回的三百文钱不但不够,她又倒付了三百文钱出去。
读书人的东西,就没有一样不烧钱的。江慧嘉这还是都挑便宜的在买,若是要买品质再好些的,再多付一倍两倍的钱出去都是轻而易举。
江慧嘉没有多做耽误,很快在书铺里将该买的东西都买好,又跟老掌柜约定好,以后要是再有其它医书,务必替她留着,优先卖给她。这才出了集仁书铺,一行三人又往悬壶堂去了。
去悬壶堂主要还是为了找张大夫,江慧嘉要请张大夫进一步制定治疗宋熠的方案。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借张大夫的掩护,暗中出手,尽早将宋熠的腿伤治好!
第62章 旧病复发?
悬壶堂内依旧是一片繁忙。
孙掌柜倒是眼尖,江慧嘉这边三人一进门,他就看到了。
“江小娘子!”孙掌柜放下手中的算盘,清了清袖子便迎了上来,十分热情道,“小娘子难得来一趟,上回张大夫去过贵府,尊夫的病情如今可好些了吧?”
江慧嘉还礼道:“喝了这些天的药,如今拄了拐杖能勉强走几步,很要多谢张大夫。”
两人说了几句话,孙掌柜就特意对着张大夫那边招了招手。
张大夫那边正看着一个病人,他很快给对方开了方子,就搁下纸笔起身,往江慧嘉这边走。
一边走,他脸上也带了几分温和的笑容:“江小娘子,尊夫现今情况如何?”
江慧嘉道:“精神气色都好过往日,每日里拄着拐杖能走几步路。正要请张大夫再去看看呢,你上回说过,他腿骨接的不好,可以敲断了再重新接过……”
张大夫面上已经现出难色,他微微苦笑,直言道:“好叫小娘子知道,我上回在贵府说的可都是实话。这接骨不当的病人,要将接坏的骨头重新敲断再接一遍,难度可还远远大于初次接骨,我并无把握。”却并不再提府城那位骨科圣手的事。
其实张大夫心知肚明,那位张圣手根本就请不出来。对方虽然也姓张,但实在跟他并无半点关系。他上回提起,也不过是看出江慧嘉家里有些情况,又事先得过孙掌柜的叮嘱,这才故意将话说远。
要不然他直接说不能治,又岂能达到江慧嘉上回的要求,给宋家“倾家荡产”为宋熠治病的机会?
江慧嘉很是明白张大夫的意思,也感激对方。便施了一个福礼,道:“不论如何,还请张大夫放手一试,结果如何小女并不强求。”又道,“试过以后,再如何也不会比如今更差。倘若不试,便当真一点机会也无了。”
她神情端正,言辞恳切,张大夫竟无法拒绝。
张大夫有些心动,如果病患和病患家属都不强求治疗结果,那这就是一次增长经验的绝好机会。要知道他虽然说是擅长骨科,但这所谓的擅长也只是相对其它方面而言。他自己的医术究竟怎样,他自己是心知肚明的。
他当然不觉得自己是庸医,可他离名医的水平也还有很大差距。他需要更多有特色的病例来增长经验水平,宋熠的例子就很典型。像这样的病患他也很少接诊,往往即便是碰到了,也会因为种种顾忌直接告诉病患他无法治疗。
江慧嘉又再三道:“我与我家夫君如今单分出来过日子,家里如何都由我们自己做主。还请张大夫出手,不论结果如何,我与夫君都感激不尽。”
话说到这里,张大夫的最后一丝顾虑也被推翻。毕竟张大夫可是见识过老宋家那一群人的,余氏有多难缠,宋老爷子有多看重宋熠,他可都看在眼里。
听到江慧嘉夫妻二人原来已经分家,他也干脆道:“既是如此,此事宜早不宜迟,明日我便再往青山村走一趟。”
江慧嘉又将桃林小院的具体地址说给他,又如闲聊般问起上回那个伤者如今的情况。孙掌柜笑道:“如今那人伤情已经稳定,很是要感谢江小娘子呢。”
江慧嘉忙道:“人好便万事都好,不必谢我。我只怕自己将人缝坏了,还忐忑许久呢。”说着她又笑了笑。
孙掌柜和张大夫也笑了起来,几人随意聊了几句,江慧嘉就告辞离去。
等到出了悬壶堂的大门,日头又升得更高了。如今已是四月底,正是一年当中天气最好的时候,常有春风和畅,阳光明媚。可到了将近正午的时候,人要是直接走在外头,也是会觉得有些晒的。
江慧嘉抬手挡了挡阳光,不知怎地,又觉得眉心有点突胀着疼。
这已经是近来第二次发生这种状况了,上回眉心胀痛也是在悬壶堂。当时机缘巧合,她被杨公拉来给一个伤患做腹部缝合手术,手术做完后,她这里就出现了眉心胀痛的情况。这在上一世,是她怪疾将要爆发的征兆。
但事实是,这么多天过去,她上辈子的怪病也没有真正地再爆发一回。
以至于她甚至生出了上回的眉心突胀只不过是错觉的想法来,可这第二次的胀痛却到底还是让她清楚认识到,一切不是错觉。她上辈子的怪病,是真的有可能跟过来了!
这分明不合情理。
她是魂穿,又不是身穿。明明都换了时空,换了身体,前世的旧病又怎么可能还跟着走呢?
可是这个世上不合情理的事情又实在是太多了,就她自己而言,她上辈子得的那个怪病难道就合情理?发起病来气血逆行她还不死,五脏六腑都衰竭了她表面上看起来还能活蹦乱跳,这本来就是不科学的事情好不好!
至于她死后穿越,还能在另一个时空再活一世,这个事情就更不科学了。
虽然人类对灵魂的研究从未停止,虽然在相对论里,人们早已提出时光隧道和虫洞的理论。
但这个领域毕竟太过神秘,常人提起来还是容易将之当成幻想。
江慧嘉心绪微沉,一时脑中诸念纷呈。
她脸色不大好,跟在她身边走了一路的武三娘和周大郎媳妇还以为她是在担心宋熠的腿。周大郎媳妇就道:“瞧着这位张大夫就是本事不小的样子,那医馆也好气派。慧娘,你家那个肯定有得治的。”
江慧嘉笑了笑道:“得你吉言。”
她上辈子早就习惯了各种疼痛,这时候眉心虽然突胀得十分不适,她也还能忍受。
虽然能忍,但有件事情却不能再拖了。
江慧嘉就寻了路,往记忆中曾经看到过的一家铁匠铺走去。说是铁匠铺,但其实这家店主要卖的还是各种生活杂货,也不独独只打铁。
铺子门脸不大,地处在一条从前楼街分岔出去的巷子口。铁匠的打铁炉子大概是支在后院,江慧嘉三人走进的时候,还能从前面店铺里听到后头传来的叮叮咚咚的打铁声。
武三娘婆媳两个跟着江慧嘉走了这么一段路,先时受到的惊吓这时候也渐渐淡了,武三娘就忍不住轻“咦”一声:“这是铁匠铺子,慧娘,你到铁匠铺子来做什么?”
周大郎媳妇也同样好奇地看着江慧嘉。
第63章 取回轮椅
江慧嘉其实也不确定这铁匠铺里到底有没有她所需要的东西,不过到底有没有,总要先寻访过才能知道。
她将自己的要求说给看铺子的一个中年妇人听,妇人“啊”了一声:“大夫们针灸用的那个……九针?”
古代中医的针灸用具实为九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记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说的是完整的针灸用具单在用针方面就有九种,这九种针名称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用处也各不相同。
不过在刺穴方面,最常被用到的还是毫针。许多中医甚至不会用其它几种针,而单只会用毫针。
江慧嘉则不只会用九针,她还会用其它一些江家秘传的针具。不过以她如今的身份,那些东西是不方便拿出来的。但若有九针在手,只要能将这九针用好了,也足以胜过寻常医者手段无数。
她说出购买量:“除毫针外,其余几种每种需要十根。毫针则通共要一百零八根,最好是银质,从半寸到三寸到三寸六分,每种规格各要一部分。”
妇人有些为难:“那毫针我们当家的可不曾打过,听说都是银匠在打呢,其它的那些什么九针,也有几种是有其他大夫来打过,有些我们知道,可有些我们也只听过。”
江慧嘉当即从随身挽着的篮子里取出纸笔道:“此事不难,我可以手书图纸一份。”
她留下图纸,与妇人约定好五日后再来取针。
出了铁匠铺,武三娘与周大郎媳妇都有些眼晕的感觉,周大郎媳妇咋舌道:“慧娘,你还会针灸?”
江慧嘉笑道:“哪里会,只是我上回买的医书里有一部提到针灸的,关于那九针的规制我也是从那书中看来的呢。总归是书上有讲,买了针回来我才好认真学一学。”
她需要慢慢地将自己在看书学医的事情说出去,为以后一步一步展露医术做准备。
武三娘婆媳两个都是又敬又佩又难以理解,武三娘道:“慧娘,女儿家学女红厨艺才是正当的,这学医……如何能学出来?”她没能说出口的是,就算你学了医术又怎样?你还能出去给人看病不成?
虽然乡村人家的小娘子小媳妇们没有大户人家的讲究,为生计而抛头露面的比比皆是,但她们做的通常也都是女人能做的事,这学医看诊,那不是小娘子该做的事情呀!
江慧嘉便微抿了抿唇,笑道:“不为别的,只多少看些书,懂些医理,学些东西……照顾起我家三郎来,总多几分方便。”
“原来是为三郎!”武三娘赞赏地叹息道,“你也不容易……”
又想起先前江慧嘉为郑七娘施救的事情,也知道要是没有江慧嘉那时出手,自己等人绝不能轻易脱身,这时候就觉得江慧嘉能学医术其实是个大好事了。
几人说着话,一路上街寻着银铺。
在这方面,武三娘因为常上县城,倒是知道些。
她道:“大的银楼主要是卖首饰,只怕也不屑打些小东西,最好寻个小店。”
不久以后,她们出了前楼街,倒是在前头拐角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一家小银铺。铺子里只有一个老银匠在坐着,江慧嘉上前去问了银针的事,令人惊喜的是,这铺子里竟然就有现成的银质毫针卖!
老银匠说:“是上回一个大夫来定制的,我多打了一些,他取走了原定数目后,还剩余有三十六枚。”
虽然没有达到江慧嘉要的数量,但有这些也不错了。
江慧嘉当下买走了全部银针,又在老银匠这里重新预定了全套一百零八根针。
其实一般的中医是用不了她那么多银针的,但江慧嘉从前常常怪病突发,需要用到毫针压制气血逆行带来的伤害。那套针法十分特殊,少则要一次性用齐三十六根针,多的时候要用到六十四根针,还有最多用到一百零八根针的。
江慧嘉经历过两次眉心胀痛,对自己的怪病已存警惕。这里没有江老爷子,也没有那么多师叔祖们可以帮助她,她只能依靠自己。自然需要未雨绸缪,以防万一。
她特意多订了银针,则是为了防止损耗和丢失,给以做后备的。
银针的花费有些高,虽然银针分量轻,可以如今的工艺,要制作出合格的银针却很不容易。江慧嘉在老银匠这里买的三十六根银针就花去了一千三百文钱。她又留了两百文订金,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银铺。
与终于拿到一部分针灸针相比,这些花费就不算什么了。
接下来的事情都很顺利。
因为已经时近正午,三人就先寻了家小食铺填饱肚子。午食过后,又一起去了周记南北通货。
轮椅当然早就到了,江慧嘉付了余钱,取回轮椅,又自己坐上去试了试。这轮椅做得还不错,她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推动两边大***纵轮椅前进后退,左右转弯,也是颇为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