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医-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子两个连忙站起身,妇人红着脸讪讪道:“我家小儿今年已有十三周岁,只因我家家贫才耽误了他。先夫也是读书人,我不能叫我儿做一辈子睁眼瞎。”
  这句话里泄露出一个信息,原来这妇人丈夫已亡,她是个寡妇!
  妇人又哀求道:“宋先生,求您收下他,他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更知道要努力进学,定不会给先生多添一丝麻烦的。”
  因为蒙学馆开馆之前,其中一些入学条件就已经明确放出去了,其中一条是,蒙学馆招收五到十岁的蒙童做学生,每期限额三十人。所以,这个今年已经十三周岁的少年显然是超龄太多了。
  人们不由得又议论起来了,有说:“这两个我知道的,是隔壁胡家村的人。那妇人名声不好,瞧她这厉害模样,我看这学生还是不收的好。”
  也有说:“她守寡都有八九年了,不泼辣厉害些,哪里立得住日子?就当可怜这母子两个,多收一个学生又有什么要紧?”
  江慧嘉站在旁边也听了一耳朵,这妇人是隔壁胡家村的人,夫家姓胡。她娘家却好像不是宝庆本府的,她青年守寡,带着一儿一女,日子过得艰难。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不过她立身甚正,乡邻间还是同情她的居多。
  江慧嘉又看向宋熠,不知道这个问题他会怎么解决?这个学生他是收还是不收呢?
  宋熠缓声道:“无规矩不成方圆。”
  妇人本来尴尬通红的脸又青白起来,旁人见了,都觉得她十分可怜。
  宋熠又道:“既早已定好是招收五到十岁的蒙童,我若单收你家这一个超龄的,便是对其余学生不公,因此这个学生我不能收。”
  他话说到这里,妇人脸上已经是绝望一片。
  妇人旁边那个十三岁的少年更是愤怒上脸,他大声道:“娘!我们走!不求他!他自己也不过是个童生,还是个残……”
  “啪——!”妇人忽地一掌拍在少年脸上。
  她厉声道:“你住嘴!”
  这一声出来,不仅少年住了嘴,就连旁边原来议论纷纷的众人都一齐收了声。
  现场一片寂静。
  气氛尴尬了一瞬间,宋熠的声音仍旧平平淡淡、不急不缓地响起:“我这里既开了馆,便与往日不同了,倒是缺一个照管日常杂务的书童。因蒙学馆里的学生大多年幼,这书童的年纪便需大些。若是有人自愿前来,我管午食一顿,许他读书。”
  等他这一番话说完,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意思,胡家村的那妇人就猛地激动起来。
  她又拉住身旁的少年往下跪,少年还犟着不肯动,宋熠就已经微微探身,伸手虚挡道:“不要跪,我不是收弟子,你是堂堂男儿,何需跪我?”
  说话间,他看向对面的少年,眼中已经微含了笑意。
  少年本来一脸不忿,可被宋熠这么一说,倒显得他是无理取闹了。他有些讪讪地抓了抓头发,瓮声瓮气道:“我愿意来做活,我……我必定好好做活。”
  宋熠笑道:“我这里是蒙学馆,你不但要好好做活,还需好好读书,否则你便不要来了。”
  话说到这里,众人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原来宋熠这是换个名目收了这个学生呢!
  虽然仍旧是收留了这个少年来读书,但因为宋熠之前的举动,到这个时候已经没人敢再小瞧他,以及蒙学馆的种种规定了。
  宋熠虽然年纪小,但一来他已经成婚,且分家单过了,在时人普遍早婚,且十六岁便算成丁的大靖朝,他不论是从律法上还是事实上,都已经算是成年人;二来他自幼读书,自小就比同龄人要显得成熟懂事许多,又经历了人生诸多起落,到这个时候,众人再看他,就真的是很有“宋先生”的派头。
  宋熠推着轮椅往回走,人们纷纷让路。
  走到篱笆门前,将将到江慧嘉身边时,宋熠忽然抬头看了她一眼。
  这一眼里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那明亮幽深的凤目深处似蕴含了无数喜悦,衬在他年轻俊美的面庞上,就显露出一种唯有青春才会带来的得意与欢喜。
  江慧嘉:“……”
  宋熠他这是在向她表达“我刚才表现还不错吧”这样的意思?
  这是求抚摸?还是求点赞?
  江慧嘉的视线又落到宋熠耳后,嗯,耳根是红的。
  她忽然抬手轻轻掩口,遮住了高高翘起的唇角。
  但她眼中的笑意还是掩饰不住地溢了出来,四目相对,霎那之间,仿佛有什么不可言说的东西被轻轻触动了。
  江慧嘉忙转过头去。


第75章 宋先生第一堂课
  蒙学馆就算是正式开馆了。
  巳时正开始,其余围观众人就都渐渐退去。
  宋熠领了二十二个学生,加一个“书童”胡静生,一起进入了由西屋改造的课室。
  黑板已经挂在讲台那一面墙上,粉笔宋熠还在配比改进中。
  不过他有一手很不错的木雕技艺,他用木料雕制了活动模具,由此做出来的粉笔已经很有模样。虽然还达不到现代无尘粉笔的效果,但用起来已经很是方便。
  胡静生主动要来给宋熠推轮椅,宋熠拒绝了他的动作,要他到课室最后一排座位去坐着。
  新入学的这一批学生中,除了胡静生这个特殊人员,其余众人都在十岁以下。其中十岁的有两个,八九岁的有六个,六七岁之间的最多,有十四个,五岁的最少,仅仅只有一个而已。
  这个五岁的小娃娃名叫周德,也是周家人,跟周循是同一个曾祖父下来的堂兄弟,他是要叫周里正做叔爷爷的。
  宋熠安排周循跟他一桌坐着,特意吩咐了要这位“大师兄”记得照看好“小师弟”。
  其它学童就都是论身高排的座位。
  学童们对宋熠这个先生还是都有些敬畏的,或许是被自家长辈告诫过了,也或许是因为有之前胡静生来求学时闹出的事情做前车之鉴。
  虽然这都是些坐不住的乡野小童,可到了宋熠面前,一时都也还算是规规矩矩的。
  宋熠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字:“明。”
  学童们都好奇地看着他。
  宋熠道:“日月为明,诸位可知为何?”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学童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周循自诩为大师兄,立即跳起来道:“有日有月才有光,有光才有明,所以日月为明。”
  说着话,他大概自认为答得不错,一边四下顾盼,一边他脸上就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该怎么上这第一堂课,又该怎么完成这两月一期的启蒙教学,宋熠早有腹稿。
  他笑了起来,对周循微微点头,又道:“还有谁?可有不同看法?”
  周循是多少上过几天学的,即便他早早就被先生遣退了,但与其余乡野孩童毕竟有些不同。宋熠再问,其他人就都迟疑着不敢回答。
  宋熠不以为忤,只点名胡静生道:“静生,你来说。”
  胡静生局促地站起来,踌躇半晌,才一咬牙道:“我以为,有日有月,日积月累,就是……就是明天!所以日月为明……”
  话音刚落,他脸上就现出了忐忑的神情,仿佛极不自信。
  有小学童朝他投来不屑的眼光。
  宋熠看在眼里,并不直接说什么,而是啪啪两下抚掌,赞道:“常人提及明字,大多想到光明之明。岂不知明之一字含义何其多,有光明之明,明日之明,明净之明,明了之明,英明之明,等等。”
  又对胡静生道:“你能想到日积月累是明日,足见推字及义,是用心了的。”
  胡静生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我跟着娘亲识过少少的几个字,刚好认得这个明字。”
  他亡故的父亲也是读书人,连带着他母亲也识得几个字倒也不稀奇。这也可以解释他母亲为何对他入学的事情那样执着,甚至不惜拉着他当众对宋熠行跪礼。
  可惜宋熠这里开的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蒙学馆,大约能多教他一些他母亲不能教的东西,却不能送他一条青云路。
  宋熠道:“知事明理,此乃世间最简朴之真理,而读书能使人更知事,更明理。诸位今日入我蒙学馆,若能明知识,明礼仪,明是非,便不算来此一场了。”
  他说的也算简单明了,可对这些大不过十岁的乡野孩童来说,还是太过枯燥深奥了些。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就有些年纪小的孩子开始左右摇摆身体,显然是坐不住了。
  江慧嘉就在西屋外头,旁听他讲的这第一堂课,听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由得心中暗暗摇头好笑。宋熠虽然算不得是个书呆子,可这读书人的酸气要发作起来的时候,就算他平常表现的还很像那么一回事,这会儿竟也抵挡不住。
  就在江慧嘉觉得宋熠要控不住场了的时候,宋熠显然也发现了一些学童的问题,他微微皱眉,随即又若无其事的道:“诸位皆是蒙童,今日来此是为开蒙,但诸位可知,这‘蒙’是何意?”
  他一直用“诸位”来指称课室里的孩童们,这是非常正式,且很有平等尊重意味的用词。
  对在座的学童们而言,这个称呼其实是让他们新奇兴奋的。
  毕竟是从未有过的体验,再宋熠又一次抛出问题后,原先已经开始有些坐不住的孩童们就又重新提起了好奇心,专注的看向宋熠,听他接下来说话。
  宋熠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蒙”字,道:“这个蒙字却是大有来历。”
  说着,他负了手,赞叹一句道:“你们都不简单啊!”
  他突然又来这么一句,学童们更是齐齐瞪大了眼睛,恨不能伸长脖子,只紧盯向他。
  宋熠道:“诸位可知这个世界的来历?”
  周循按捺不住寂寞,活跃地站起来道:“这个我知道呢!世界是盘古大神一斧头开出来的!”
  这可是神话了,周循这么天马行空地一扯,其他学童顿时更感兴趣了。终于也有一个大胆的孩子兴奋地道:“是哩,我上回跟我娘去镇上,听那说书先生说过呢!他说我们原本的世界是黑的,是盘古大神开了一斧头,然后……”
  然后,然后江慧嘉在外头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不由得生起哭笑不得的荒唐感觉,宋熠这是要做什么?他不会真控不住场子,要误人子弟吧?
  同样没舍得当时就走,还悄悄留在后头旁听宋熠这第一堂课的宋老爷子也觉得不大好。
  他脸有些黑,握拐杖的那只手握得格外用力。
  所有人都只觉得宋熠不论如何总是考过童生的,以他的所知所学,不可能说做不到给小孩子开蒙这样简单的事情。因此也就从没人想过,万一宋熠他真教不好,这该怎么办?
  江慧嘉:“……”


第76章 “舌绽莲花”宋先生
  宋熠在课室内侃侃而谈。
  学童们一番天马行空后,还有大胆的孩子问:“先生,世界上真的有神仙吗?我娘还说我们住的这个地方本来是个鸡蛋,鸡蛋被打烂以后,蛋壳飞上去就变成了天空,我们脚下的地方,土地都是蛋黄变的,水都是蛋清变的呢。”
  宋熠则在黑板上又写下一个字:易。
  “你们的这些问题,在一本叫做《易经》的书中都有解答。”他用粉笔轻点“易”字,“所谓易,指的是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当中。正如当日的你们,都只是襁褓婴儿,而今诸位却坐在蒙学课室中,开始学书认字。”
  他微笑道:“学步的小童可以变成耄耋老者,深山中的顽石可以变成价值连城的美玉,一文不名的贫穷客或在他日成为了富甲天下的大商翁。”
  “在坐诸位他日亦有无限可能。”宋熠端正地坐在轮椅上,双手轻轻放置两侧,认真地看向对面所有学童,“是一世庸碌无为,还是真正实现无限可能,我相信诸位既然能来到此处,那胸中必然是早有成算的。”
  虽然他的语气并不激昂,但因为他说话时的神情太过认真,就是江慧嘉和宋老爷子在外头听着都不自觉地在心中暗暗点头,更不必说课堂里这些本就容易被调动情绪的小学童们了。
  江慧嘉之前还觉得宋熠要崩,这下也不由得改观。心中又重新燃起兴趣,想看宋熠究竟能在这么一个蒙学小课室里玩出什么花样来。
  小学童们纷纷激动,之前的种种拘束早消失无踪,这时候一个个忍不住争先恐后地追问宋熠。
  “先生,我们以后能做什么?”
  “先生,世上真的有变成美玉的石头吗?那是什么石头?”
  “先生,那个大富翁是谁?他是怎么变的?我也能变成大富翁吗?”
  虽然宋熠措辞不似乡间人,小学童们并不能听懂他说的每一个字,但他说话的语句也并不艰涩,话语间大概的意思也还是很好懂的。
  小学童们七嘴八舌,追问不休。
  宋熠只是含笑听着,一时并不言语。
  直到小学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