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漂亮后妈看到弹幕后-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姜学民和坎儿也都被腾了出来。
  去羊城进货,姜舒兰花了三天的时间,进的货物种类更是多样。
  电子手表,收音机,照相机是第一梯队。
  玻璃袜,书包,文具盒,是第二类。
  雅霜牌的护肤品,口红,眉笔是第三类。
  第一批货,就进了这三类。
  而且,姜舒兰那边也已经和姜家三哥联系上了,经过两年的发展,姜家三哥也已经从在鸽子市练摊的小摊贩,变成租了一个有自己门面房的小店铺。
  而店铺里面卖的东西,正是姜学民从海岛拉回来的东西。
  等于说是,左口袋进右口袋。
  而且,他们这里的东西还不要票购买,比百货大楼的价格还便宜。
  姜家三哥这铺子一开,简直就是成为了平乡市最受欢迎的地方。
  让姜舒兰没想到的是,最好卖的不是电子手表,也不是书包文具盒,而是玻璃袜和口红。
  这让她极为意外。
  据账本传回来的数据来看,玻璃袜的销量几乎达到了,一到就空的地步。
  至于口红,虽然不至于一下子就空,但是好看的色号,还是容易被人追捧。
  反倒是,照相机,收音机这些大件儿物品,没有姜舒兰想象中的好卖,这些物件毕竟是需要大价钱的。
  比姜舒兰更为清晰直观发现哪些东西好卖的是姜学华的媳妇——明霞。
  自从姜家三哥开了店铺后,就喊了家里的明霞和媳妇帮忙。
  明霞年轻漂亮,嘴巴又甜,玻璃袜穿在她身上,简直就是一个活招牌。
  所以,经过她手卖出去的东西也就更多了。
  她在卖了一个月后,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下定决心,给姜舒兰打了一个电话。
  姜舒兰原本难得在家,陪孩子的。
  她去大学的四年,除了寒暑假,几乎彻底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
  所以学成归来,不止是忙碌自己的事业,连带着孩子们也一起陪伴。
  想要弥补过去错失的时光。
  电话就是在这种时候来的。
  李姨喊姜舒兰接电话,她朝着闹闹和安安嘘了一声,然后接起了电话。
  “姑,我是明霞。”
  对方的声音,还带着几分忐忑。
  姜舒兰有些意外,“明霞啊?”
  这么些年来,明霞可从来没有给她单独打过电话。
  “嗯,我,我是想问问——”明霞结结巴巴,鼓足勇气,“我看你让学民哥进的货很好,尤其是玻璃袜特别好卖,我想、我想去羊城,单独进一批女同志穿的衣服,你觉得怎么样?”
  当初,她把这个想法和学华说的时候。
  学华觉得她胆子太大了一些,现在在三叔店里面上班,拿工资难道不好吗?
  好是好,但是明霞觉得,她可以更好。
  所以,这才有了这个单独的电话。
  姜舒兰意外了下,“这是你的想法?”
  明霞轻轻地嗯了一声,有些失望,“姑,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异想天开啊?”
  “怎么会?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
  “想开服装店是吗?”
  现在的服装店也成雨后春笋一样,一下子多了起来,尤其是羊城这边的,而姜舒兰之前之所以没把服装加到进货清单里面。
  是因为进货服装和销售服装,需要一定的眼光和能力。
  这比电子手表这些东西难太多了。
  但是,姜舒兰万万没想到,明霞愿意挑起来这个大梁。
  那边的明霞听到这话,心里有些高兴,但是又有些紧张,“不开呢?我前期就想练摊,把进来的衣服摆摊出去卖,若是能卖得出去,后期我在像三叔那样,开店。”
  她很有想法,甚至已经有了蓝图。
  姜舒兰翻看了下日历,在上面画了一个圈,“下周一,学民他们会再次回去送一趟货,你到时候和学民一起南下,我到羊城带你去逛一逛。”
  这话一说。
  明霞激动了,“老姑,真的可以吗?”
  她没想到,对方不止没有反对,反而还支持她。
  “当然,明霞,你回去和家里人说,但凡他们有想做的生意,都可以大胆的去做。”
  改革开放这一个时期,是最好的挖金时期。
  错过这个在等下一次,实在是太难了。
  “我知道了,谢谢你老姑。”
  等挂了电话。
  旁边的周中锋也回来了问,“怎么了?家里有事?”
  已经三十多岁的周中锋,脸上少了年轻时候的青涩,反而多了几分沉稳和内敛。
  只是,身上的那一身威严越发浓重,他已经再次升职,接替了退休领导雷师长的位置。
  姜舒兰把明霞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随即道,“下周我可能要去羊城待个两三天,孩子们又要交付给你了。”
  周中锋点头,“这个没问题。”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你问对方,若是向来海岛玩,你也可以带她过来。”
  自从姜父和姜母回去后,舒兰的娘家人就很少来海岛了。
  就连姜学民,也只是每次在羊城进完货就离开,生怕给周中锋他们带来麻烦。
  姜舒兰轻轻地嗯了一声,从背后轻轻搂着他劲瘦的腰,低声道,“周中锋谢谢你。”
  不管她上学也好,又或者是现在自己单独做,对方都是无条件的支持着他。
  周中锋顺势搂着她的腰,低头看着她,已经年过三十的舒兰,眉眼越发美艳,是那种妩媚中透着几分宁静。
  能够让人的一颗焦躁的心也跟着平稳下来。
  “那不如,晚上让孩子们单独睡?”
  姜舒兰去读书四年,俩孩子都太想念她了,她一回来,闹闹和安安都恨不得黏在她一起。
  连带着原本的大床,也被两个臭小子给占了去。
  而周中锋则是去了隔壁屋子。
  姜舒兰有些犹豫,看着俩巴巴望着她的孩子,“可是——”
  “舒兰,孩子们想你,我也是。”
  周中锋是个情绪很内敛的人,能够让他说出这种话,着实不容易。
  姜舒兰一抬头,就撞入了一双委屈的眸子,她顿时心一软,“可以,但是说好,就只是今晚上。”
  周中锋眸光一闪,他低低地嗯了一声。
  “都听你的。”
  至于明晚,他有法子折腾到孩子们要去自己单独睡的。
  都九岁的大人了,还缠着妈妈一起睡觉,像什么话!
  很快,明霞就坐着姜学民他们从东北开过来的货车,一路到了羊城。
  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明霞来说,一切都是很新奇的。
  姜学民有些不放心,到底是弟妹,不能把人带出去,带不回去了,所以把对方亲自交到了舒兰手里。
  他那一路紧绷的弦这才算是彻底放了下来。
  姜舒兰有几年没看到明霞了,对方如今丰腴了一些,银盘一样的脸蛋儿很是喜庆,而且明霞这人见人三分笑,一双眼睛弯成了月牙,很是讨喜。
  “姑姑,你还是这么漂亮。”明霞眼里闪过惊艳。
  哪怕不是第一次见到姜舒兰,但是每一次都如第一次那样,让人心生惊艳。
  怎么会有怎么漂亮的人呢?
  姜舒兰捏了捏明霞的脸,“就你嘴甜。”
  两人明明几年没见面了,但是一点都不生疏。
  “走吧,我在招待所开了房间,我先带你去放行李,再去吃个饭,下午就带你去逛服装一条街。”
  这话一说,明霞眼睛顿时亮了下。
  等一切都收拾完后,姜舒兰说话算话。
  整整一个下午,都在陪着明霞去逛那一条破破烂烂的巷子,不要小看了这条巷子,一路过去足足有上千米,两遍的铺面儿里面挂着的全部都是成衣。
  有女人的,男人的,孩子的,以及老人的。
  几乎是应有尽有。
  这对于一个热爱服装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明霞甚至觉得自己只长了两只眼睛,有些不太够看了,称之为眼花缭乱也不为过。
  姜舒兰陪着她逛,“你慢慢看不着急,有三天的时间。”
  挑选服装回去卖,比电子产品可复杂多了,毕竟,电子产品只管进货,而服装却需要选版型。
  “我晓得的姑姑。”
  明霞很稳重,她足足看了一天半,到了接近第二天的时候,她才开始挑选衣服进货。
  姜舒兰则是给她当参谋,两人擅长的方面不一样。
  明霞更擅长的是知道东北那边女同志的心里,选择的都是那种中规中矩的。
  而姜舒兰则比较会搭配,每次给中规中矩的衣服,配个小外套,或者是配个裤子,纱巾,立马就是不一样的效果了。
  至于,羊城比较新潮的衣服,她们只挑选的并不多,只占据了三分之一,因为不确定进货回去了,老家那边的人能不能接受。
  很快,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姜舒兰也陪着明霞挑好了货物,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只挑了两千多块钱的货。
  就这,明霞只有五百块,剩下的钱全部是姜舒兰垫付的,本来她想的是,让对方赚到钱了在还给她。
  但是,明霞却坚持,从姜学民那里听来的一个道理。
  姑姑是个很厉害的人!
  那肯定要把姑姑绑在一条线上。
  借钱算什么?钱一还,就没关系了。
  当然,是要分红啊,把姑姑拉到一个阵营上,这样就有一个非常聪明有远见的人,帮忙把关了。
  姜舒兰原本不打算占这个便宜,但是,架不住明霞软磨硬泡下,姜舒兰到底是答应了占股份的,不过她只占三成。
  剩下的七成则是明霞自己的。
  姜舒兰占三成,只负责第一次的进货资金,以及后续进货参谋和财务管理,不参与实际运营。
  能够这样,已经让明霞很高兴了。
  把姑姑拉入伙,几乎是明霞做过最正确的一件事。
  送走了明霞,姜舒兰再次闲了下来,在家陪陪孩子,看看账本,和司务长开开会,对对账。
  偶尔傍晚的时候,在带着闹闹和安安去海边赶赶海,抓抓螃蟹,日子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而明霞那边,很快也给了姜舒兰一个满意的大卷。
  两千多块钱货,明霞半个月就卖完了。
  也是她会挑地方,挑在平乡市几个大厂的门外卖的,一个纺织厂,里面都是女工人多,一个是轧钢厂,是他们当地最有钱的单位之一,还有一个则是干部家属院。
  这三个地方,几乎是消费主力军。
  再加上明霞见人三分笑,自己穿着新衣服就是活招牌,衣服款式也新颖,所以几乎全部卖出去了。
  甚至,连带着她身上穿的那间,青色灯芯绒大外套,也被人一起买了去。
  这连带着进货的时间一起加起来,也不过才半个月的功夫。
  进货两千二,她一共卖了五千六。
  也就是说这个利润,甚至不比姜家三哥开的店铺利润低。
  能有这个成绩,明霞也出乎意料,在衣服卖完后。
  立马和家里人商量了之后,俩孩子交给了婆婆蒋秀珍帮忙带着。
  她自己则是再次随着,姜学民的车队去了一趟羊城。
  就这样,一来一回,一来一回。
  明霞很快也在平乡市开了服装店铺。
  明霞的成功,一下子刺激到了红琴和姜家三嫂,她们两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厨艺了,打了个电话和姜舒兰一商量。
  就开了一个小吃摊,一开始投资也不大,就是一个小推车,每次在姜家三哥店铺的后厨忙活。
  早上则是推着小车子出去,去学校门口卖豆浆油条包子,到了晌午儿后,变成买份饭,两荤一素配着杂粮饭,五毛钱一份,管饱,不够可以在添饭。
  这几乎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做工人来吃饭。
  而他们小吃摊的这些菜和粮,则是姜家人提供的,姜家多的是地,种的有大米,青菜则是菜园子的自家菜不要钱。
  姜家大伯和二伯,每天早上起来一个去河边抓鱼,一个去山上下套,抓猎物。
  这些东西,几乎解决了小吃摊的大部分成本。
  这也导致,红琴和姜家三嫂开的小吃摊,赚来的几乎都是利润了。
  除了辛苦一些,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有一千多,若是遇到生意好的时候,光卖份饭都能卖到两千多去。
  就是两人忙不过来,后面姜家二嫂也来小吃摊上帮忙。
  姜母和蒋秀珍以及下面的孩子,则是每天负责把青菜,菜品这些准备好,让姜父送到城里去。
  几乎是全家齐上阵。
  这样的齐心协力的后果,也就导致了姜家的日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火了起来。
  这让,姜舒兰知道以后,忍不住欣慰起来,因为和弹幕中上辈子的姜家比起来,这辈子的姜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家人都这般奋斗,姜舒兰自然也不会闲下来。
  不管是海岛部队四个厂子的财务,还是运输队的业务,甚至,还有新开的服装店,新对接的工厂货源。
  这一切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