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第3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你说是就是吧,别哭了。”
  张良垂首站在门边。
  秦王因朱襄公对韩非的看重和爱护,本来让他心头一暖。听到朱襄那句“谁是你老师”的话后,他嘴角一抽,暖不起来了。
  老师真可怜,跟着朱襄公这么久了,朱襄公还是不认他做弟子。
  韩非的弟子张良叹气,觉得自己也该振作起来了。
  先定个小目标,帮老师入朱襄公门下。
  嬴小政摸下巴:“如果韩非入了我舅父门下,你岂不是晚我一辈?该叫我师叔了?”
  张良脸一垮:“想也别想。”
  等了这么久,终于巴着韩非得了个太子属官的李斯本来感动于自己的苦尽甘来。
  听到张良的话之后,他高兴不起来了。
  太子主动给你当师叔,你还嫌弃?这什么人啊!
  想着自己在朱襄公和太子身边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才得到了一个詹事丞的官职,李斯又酸又气。
  韩国人果然很讨厌,怪不得会被韩王把全国人的脸面丢地上踩!
  楚人李斯从今天起,开始平等地讨厌所有韩人!


第228章 叛逆赵王偃
  韩非终于振作起来。
  他的眼中好像燃起了点点火焰;撸起袖子加油干活。
  朱襄总觉得韩非现在像一个热血漫的男主。
  希望李斯能拉住他,让他别太热血了,否则韩国后续的事还会让他崩溃。
  韩王和韩国宗室肯定是不会想再折腾了。
  他们本是普通士人;运气好救了赵氏孤儿,与赵家结盟,魏赵两家又需要一个较弱的家族成为他们之间的缓冲,才成为诸侯。
  现在若能平稳回归到世卿贵族行列;他们是能接受的。
  但韩国的世卿不一定能接受。
  新郑叛乱是六国贵族第一次举起反旗,可见他们对秦国非常不满。
  这不满倒不是秦国对韩王做了什么。那时韩王虽被软禁;但比饿死和流放深山的人,处境好许多。
  朱襄猜测,韩国世卿的叛乱主要在于秦国没有他们可以用的上升通道,让他们阶级降级了。
  秦国后期不得庶人心是因为庶人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不得士人心是因为战争结束后,军功制和客卿制的上升通道被堵住;六国原本的卿大夫几乎都面临沦为庶人的处境。
  现在秦国虽然多了学宫推荐这一条上升途径;但若韩国世卿抢不过他国世卿或者普通士人;就算不掀起谋乱,作为秦国非太子派系的唯一外戚群体;他们也肯定会折腾些事出来。
  只要韩国贵族出手;韩国宗室就得背锅。就像是新郑叛乱,韩王安被处死一样。
  希望韩非能撑住。
  朱襄私下提点了李斯几句,把韩非未来会遭遇的困境告知他。
  李斯立刻保证,他一定会看住韩非。
  朱襄十分感动李斯对韩非的友谊;相信李斯会护好韩非。
  他现在已经不会因为历史滤镜对李斯的品行有偏见。现在的李斯对韩非掏心掏肺的好;两人的友谊真挚无比,又志趣相合,如伯牙子期。
  朱襄对李斯感慨了一番;说他和韩非的友谊必定能成为历史佳话。
  李斯回去时绷不住,拳头砸了两下树。
  他听见朱襄说韩非可能会被秦国朝堂韩系势力裹挟的时候,他心中生出了些许激动。
  难道朱襄公是让自己监视……不,监督韩非?朱襄公终于还是很信任自己了吗?
  结果……
  李斯蹲在地上抱头。
  谁他祖宗的和韩非是生死至交啊!还让我护着韩非,我是韩非他奶娘吗!
  我真是……
  “师伯,你怎么了?”比韩非更早恢复的张良抱着一箩筐萝卜干路过。
  李斯站起来,面色平静道:“朱襄公告诉我,虽然在秦国可以学宫考核和推荐为官,韩人世卿也有机会进入朝堂。但韩人世卿多庸碌,不一定比得过普通士人和其他六国世卿,倒是他们一定会走公子成蟜这个捷径,并道德绑架韩非帮忙,让我帮衬着韩非。”
  “道德绑架?这可真是一个很准确的描述。”张良道,“师伯不用担心,我也会帮忙看住老师。”
  李斯颔首道:“我知道你很聪明,才将这件事告知你。韩非在韩国一事上总是优柔寡断。”
  他在韩非的弟子面前阴阳怪气韩非后,终于出了一口恶气,身心舒畅地去找韩非了说朱襄公对他的担忧了。
  张良看着李斯的背影,表情有些古怪。
  “你在看什么?”灌木丛里冒出一只小成蟜,头顶上还顶着树叶枯枝。
  张良吓了一跳,怀里的箩筐差点掉下来:“小公子怎么躲在灌木丛里?”
  小成蟜老气横秋道:“除了躲避大兄抓我去做数学题,我还能为什么躲?”
  张良疑惑:“那小公子为何又不躲了。”
  小成蟜的表情更加沧桑:“快开饭了。”
  张良:“……”所以太子政只要在饭点蹲守,就一定能逮住你吗?
  小成蟜催促:“你还没说你为何一直盯着李斯的背影看,你是不是发现了他的秘密!快告诉我!可恶的李斯,居然帮着大兄教我数学!”
  张良再次无语。什么叫做“居然帮着”?
  张良道:“我只是没想到师伯对老师的友谊如此真挚。他听到老师可能会被韩国世卿利用时,愤怒得把手都砸伤了,还威胁我。”
  小成蟜疑惑:“威胁你?”
  张良道:“他骂韩国世卿全是庸碌,不敢走学宫推荐入学为官的道路,非要走攀附小道,逼迫老师为他们谋利。”
  小成蟜明白了:“哦,要说韩国世卿,你们张家算是顶尖的。他确实在指着你的鼻子骂。李斯平时为人谨慎到近乎谄媚,除了骂韩非,几乎不与他人结怨。他看来真的很生气了。”
  小成蟜抱着手臂,再次露出了老气横秋的表情:“舅父说,不常生气的老实人,生起气来最可怕。李斯就是这样的人吧。”
  “我生起气来也很可怕。”
  小成蟜点头:“对,大兄虽然经常生气,也不是个老实人,但他生气也蛮可怕。”
  张良给了小成蟜一个怜惜的眼神,后退了几步。
  嬴小政一把拎住小成蟜的后领,冷笑道:“是啊,你大兄经常生气,也不老实,但生气也很可怕。”
  小成蟜一抖,两眼一闭,扯着嗓子就喊:“舅父!舅母!救命!大兄要兄弟阋墙煮豆燃豆萁了!”
  张良好奇:“什么煮豆燃豆萁?”
  嬴小政道:“舅父讲故事时编的一首兄弟相残的诗。”
  他拖着小成蟜就走。
  “舅父舅母救命!救命!”
  小成蟜闭着眼睛一路高喊。
  张良很好奇那首诗的全篇,但太子揍弟弟,他还是不去参观了,免得公子成蟜记恨他。
  他摇了摇头,抱着装着萝卜干的箩筐继续往厨房走。
  晒干的萝卜干拌上少许盐、花椒粉、辣椒粉,下饭特别香。
  半路上,他先后遇到了朱襄和雪姬。
  夫妻二人听到了小成蟜的惨叫,放下手中的事来寻小成蟜。
  小成蟜这顿教训肯定得受,但他们得看着嬴小政别太生气,把弟弟罚得太狠。
  适当的教训是为了让人学好,不是伤害。
  饭点时,张良端着一盘炒南瓜子出来时,眼睛红肿的小成蟜正摊着红红的手掌,对雪姬抱怨兄长太恶毒。
  见到炒南瓜子来了,小成蟜立刻停止了抽泣,抓着南瓜子嗑起来。
  张良看着太子政的表情,知道太子政绝对在心里想,这弟弟揍得远远不够。
  他不由笑了起来。
  他有些想念家里的幼弟了。
  韩国不到一年便被秦国灭亡,韩王正前往咸阳时,秦国攻打赵国的攻势却受阻了。
  将军蒙骜与副将王龁一路直行,兵临雁门郡的郡治善无城下。
  赵武灵王设置的北方边防三郡,即云中、雁门、代郡,依次从西向左排列,云中在内蒙古大青山附近,雁门是山西宁武向北到内蒙古古间一代,代郡为山西阳高至河北蔚县。
  但其实北方边防三郡有四个,云中以西还有一个九原郡,辖区为内蒙古包头附近。
  秦昭襄王时期得到太原之后,秦国便与雁门郡有了很长一条接壤边界线。
  此次蒙骜入赵,主要战略目标就是攻占雁门郡。
  雁门郡是漠北到中原的要冲之地,又称“北门锁钥”。
  占领雁门郡,就截断了云中和九原与赵国的联系。云中和九原的粮食难以自给,没有赵国的粮食供给,云中和九原的驻兵只能因饥饿不战而降。
  雁门郡经历李牧和信陵君的经营,庶民比赵国在中原的城池还好过一些。他们对赵国的归属感十分高。
  信陵君离开赵国后,雁门驻军将领换成了司马尚。
  司马尚虽然带兵本领一般,但遵循了李牧和信陵君曾经的治军治郡方阵,把雁门郡打造得如堡垒一样坚固。
  赵国大将军庞煖自知赵军从燕国千里迢迢赶来,秦军以逸待劳,恐不能胜后,就退守善无,与司马尚一同以善无城为据点固守,消磨秦国兵力。
  蒙骜啃上了一块硬骨头。
  王龁笑道:“早知道该让武成君和长平君来打雁门郡。”
  蒙骜无语:“秦王下令,武成君倒是会来。但你让长平君攻城?你是想被君上发配吗?”
  王龁道:“发配去南秦,倒也不是不行。”
  蒙骜笑骂道:“你就是想继续给武安君当副将,嫌弃我是不是?”
  王龁道:“我确实想再给武安君当最后一次副将,但肯定不是嫌弃蒙将军。我这一辈子都跟着武安君打仗,到老了却不能与武安君一同作战,真是遗憾。”
  蒙骜嘲笑王龁:“那不是因为你自己身体差,有风湿,耐不住南秦湿热。”
  王龁叹气道:“我此次肯定是会死在战场上,所以耐不住南秦湿热也没关系啊。”
  蒙骜脸上的笑容淡去,拍着王龁的肩膀道:“放心,我虽不如武安君,但区区一座雁门郡还是能拿下来。”
  王龁道:“那善无的先登之功让给我如何?”
  蒙骜无奈:“你为何这么急?”
  王龁笑道:“我这身体,我自己清楚,肯定活不到明年,现在全靠药撑着。”
  蒙骜沉默了半晌,道:“随你吧。”
  王龁得的是寄生虫病。
  但什么寄生虫,怎么治,在这个时代都两眼一抹黑。
  在外南征北战的将军常得寄生虫病,因为他们行军途中不仅抓着什么都吃,还常常不能生火。
  壮年病死的将军比比皆是,何况王龁已经年老。
  他的时常腹痛,全靠服用一种带有麻痹性质的草药撑着。
  但这种草药有毒,大量服用就是让人死得没有太多痛苦而已。
  在药效期间,王龁仍旧是一个很厉害的老将,连壮年将领都不一定打得过他。
  药效一过,王龁就蜷缩在床榻上,成为垂暮的老人。
  所以王龁自请上战场,并且在出发前就写好了遗嘱,安抚好了家人。
  如果运气好,他是想死在先登上。
  先登,即攻城时第一批上城门的人。
  在攻城战中,先登功劳居首位,危险也居首位。执行先登的人,都做好了富贵死里求的准备。
  王龁不求富贵,他只是求一个死得壮烈而已。
  不仅蒙骜心知肚明,所有秦军将领都知道。
  蒙骜本来以为给王龁一个先登之功轻轻松松,没想到被善无城拦了下来。
  他不得不感慨,武成君和信陵君不愧是当世豪杰。他们为雁门郡留下的余泽,真是一块硬骨头。
  但蒙骜心里是不惧的。
  如果武成君和信陵君还在雁门郡,他就只有请求秦王先用一用离间计了。
  现在,没有武成君和信陵君的雁门郡只是一个坚固一点的空壳子,只是难啃了一点。
  蒙骜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兵器精良,虽与雁门郡的赵军消耗了一阵,仍旧层层推进,一步一步逼近善无城。
  秦军在善无城以南的管涔山脚下安营扎寨,与赵军暂时对峙,消耗赵军的粮草,围城打援。
  蒙骜做这个决定,是因为韩王突兀驱车找廉颇投降,廉颇让副将司马靳领兵支援蒙骜。
  秦王子楚知道廉颇不愿意攻打赵国,所以让廉颇押送韩王回咸阳,军队交给司马靳带领,听从蒙骜调配。
  就算雁门郡的壳子再坚固,待蒙骜和司马靳两路军队合流之后,围都能把善无城围死。
  赵王自继位后多次与燕国动兵,国内兵源不充足,雁门郡也被抽调了不少青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赵国拼消耗拼不过秦国。
  有识之士看着赵国和秦国对峙的场景,不知道为何想到了长平一战。
  廉颇回咸阳时往东边望了一眼,心里也想到了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自己层层败退但层层退守,逼得秦军与自己对峙拼消耗,全看谁先撑不住。
  现在雁门郡也是如此。
  只是当初长平之战中,秦军是孤军深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