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代没有飞机,没有那么多便利的捕虫机械。
  人们在蝗虫来临之后,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式捕杀和焚烧蝗虫,从蝗虫口中抢夺粮食。
  朱襄离开了九原郡,在秦国各地教导他们如何减少土壤中的蝗虫卵。
  农人们知道了会有蝗灾,哭天抢地,完全陷入了绝望。
  但绝望又如何?他们只能尽力,尽全力去灭蝗虫求活。
  老天非要坑害他们,他们总不能就听从老天的命令去死?
  生存是生物的本能,活下去是人类的本能。
  蝗灾来了,那就与蝗虫抢食物。
  就算鬼神来了,为了活下去,他们也要对鬼神举起手中的农具。
  “蝗虫会在干旱板结的土地中产卵,快要干旱的低洼池塘也是它们重要的产卵地。要尽可能地用水漫灌的方式淹死蝗虫。”
  “没有水漫灌条件的田地,就只能把蝗虫卵翻出来碾碎或烧掉。养鸡鸭可以吃掉一些蝗虫卵,减少灭虫卵的劳动量。”
  “南方水热条件好,基本不会孵化蝗虫卵。但蝗虫会南下,南方也必须做好灭蝗的准备。”
  “蝗虫只是虫灾,是自然灾害,和什么上天鬼神没关系。妖言惑众者,斩!”
  朱襄一边指导预防蝗灾,一边向秦王子楚要了一支兵。沿路只要遇到妖言惑众者,无论身份,皆杀无赦!
  连续荒年,又遇蝗灾,有许多装神弄鬼的方士出来妖言惑众。还有许多村人维护他们。
  朱襄再次率兵破庙宇,焚神像,杀妖人。
  途中有许多村庄拿起武器与朱襄对抗,朱襄也没有手下留情。
  这时候,天下人才想起来长平君曾在南秦伐山破庙的威名,也想起长平君是在广陵城一战成名的凶悍名将。
第234章 无害我田稚
  春耕时;正是与蝗虫正式开战的时刻。
  有良好的水利条件的田地是少数,还好其他田地里的蝗虫卵消灭也较容易。
  俗话说,“春耕深一寸;害虫无处存”;只要往下多耕一寸;就能把蝗虫卵翻起来。
  农人将小指节那么大的蝗虫卵捡起来捏碎,剩下较小的蝗虫卵直接用锄头砸碎;然后把地用滚石碾平,再深深的犁一边,就能把田地里的蝗虫卵全部弄死。
  虽然灭虫卵的的步骤简单;但劳动量非常大,非常累。
  农人们咬牙干活;一点都不敢放松。
  幸亏秦王子楚让进攻他国的秦军兵卒解甲归田,否则田地里的劳动力根本不足以在春耕期间完成灭杀虫卵的工作。
  蝗虫不仅在田地里产卵。野外的蝗虫卵更多。
  青壮农人灭杀田地和村庄里的蝗虫卵;就已经用尽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了;很难再顾及野外的蝗虫卵。
  老弱妇孺被官吏组织起来,去滩涂荒地寻找蝗虫卵。
  因连续干旱而裸露的滩涂荒地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产卵洞。
  蝗虫卵太多了;连地面上、石头上都层层叠叠,看得人头皮发麻。
  还好在荒地处理蝗虫卵的时候不用担心损伤土质,劳动量稍小一些。
  有条件弄到石灰水的地方;用石灰水烫死闷死蝗虫卵;靠近水边的地方;烧开水也能烫死蝗虫卵;比较低洼的平地,众人先用土把蝗虫卵填埋,然后在土上烧柴火焖死蝗虫卵……
  灭了几月蝗虫卵,到了五月底,蝗虫若虫爬了出来。
  战蝗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来临。
  后世研究证明,若蝗虫密度达到一平方米十只蝗虫,蝗虫就会变异,变得更加适合长途飞行,演变成蝗灾。
  一旦蝗虫飞起来,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能做的事就杯水车薪了。所以必须在蝗虫飞起来之前,解决大部分蝗虫。
  秦王子楚下诏,各地秦军和大量刑徒集结待命,朝堂上各卿大夫和将领有的领兵,有的回归封邑,有的回到家乡,各自领命负责一片地区。
  淮水以南基本没有蝗虫产卵地,但淮水以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滩涂上是蝗虫主要产卵地。
  嬴小政不指望五国会治理蝗灾。他让秦军集结在淮河中下游的南岸,随时准备燃起篝火,尽可能灭杀飞过淮水的蝗虫。
  总的来说,淮水以南面临蝗灾威胁最小。且嬴小政担心,当东方五国遭遇蝗灾的时候,流民和军队会冲击秦国边境。
  嬴小政考虑一番后,下令李牧和王翦各带两万秦军北上,进驻太原、长平两郡,帮助两郡灭蝗的同时,尽可能地阻挡东边的蝗虫往秦国来。
  李牧和王翦拿着太子的命令,先回咸阳拜见秦王子楚。
  秦王子楚对李牧和王翦开玩笑:“怎么政儿把你们派回来了?他是想夺位吗?”
  蔡泽骂道:“你少说几句。”
  蔺贽也道:“你以为人人都像我和蔡泽那样了解你吗?你不怕李牧和王翦当真,吓出毛病来?”
  王翦已经吓得心跳过速。
  李牧还好。
  他上次和朱襄一同回咸阳时,已经了解了秦王子楚是个什么德性,和以前当公子和太子时没改变,都爱乱开玩笑。
  李牧道:“君上,如果太子想要夺位,他应该会第一时间把雪姬控制住,以免挨打。雪姬正在忙夏收,没有被太子软禁,所以太子没想夺位。”
  正满头冷汗的王翦:“?”
  秦王子楚颔首:“有道理。看来太子没有谋逆之心。”
  蔡泽:“君上,你能不能闭嘴?”
  蔺贽:“你二人还演起来了?”
  开了几句会把旁人吓死的玩笑之后,秦王子楚才给王翦和李牧正式下了诏令,让他们赶赴太原和长平。
  太原和长平都在如今山西境内。
  山西在黄河中下游水土流失之后,会成为蝗虫孵化的重灾区。
  现在山西的植被情况还不错,蝗虫卵没有太多。但山西毗邻赵国、魏国,这两国不会治理蝗虫,蝗虫肯定会从山西越境进入秦国。
  朱襄已经赶赴了太原郡和长平郡,镇守在蝗虫越境的最前线。
  正式见面结束之后,子楚私下为李牧和王翦接风洗尘。
  他笑着道:“朱襄被封长平君之后,除了偶尔巡游田地,还是第一次长期住在他的封邑。长平君不在长平郡,是不是很好笑?”
  李牧道:“长平君不在长平郡,确实听着有趣。”
  王翦再次在脑袋上冒出大大的疑惑泡泡。
  你们在说什么?听着好绕口。
  蔺贽和蔡泽给了李牧一个佩服的眼神。
  子楚的冷笑话不是人人都接得住。李牧居然还能感到有趣?
  他们很担心,政儿可别继承了子楚这“玩笑”天赋。
  他们倒是无所谓,不会被吓到,就是其他大臣估计会被政儿的玩笑吓得整日提心吊胆,以为政儿在敲打他们时,政儿还疑惑,“你们为什么不笑,寡人的玩笑不好笑吗”。
  子楚现在就是这副鬼样子。
  许多大臣都私下传秦王子楚心机深沉多疑。蔺贽和蔡泽知道,秦王子楚确实心机深沉,但没有多疑。大部分时候,他真的在开玩笑,只是别人听不出他的笑点。
  王翦见李牧和秦王相谈甚欢,心中不由羡慕。
  他想了想要不要也自然一点,但他听着李牧和子楚谈论的那些“好笑不好笑”,完全想不出哪里好笑,只能闷头喝酒吃肉装闷葫芦。
  他还是在战场上立功赚得秦王的赏识和恩宠吧。陪聊这种事,他不擅长。
  子楚只留了王翦和李牧一日,就让他们率兵去帮助朱襄。
  当王翦和李牧领军离开之后,秦国朝堂众臣才知道太子政擅自出兵咸阳,吓得上六神无主。
  秦王子楚告诉他们,王翦和李牧已经去太原和长平后,他们满脸无语。
  太子擅自派兵北上应该是一件很严重的事,秦王你能不能严肃一点?
  他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这父子二人确实与平常国君和太子不同。秦王子楚是真的太溺爱太子政。
  王翦和李牧两位名将回到了北方,原本看着秦国被蝗灾侵扰而蠢蠢欲动的五国立刻安静下来。
  朱襄一直在收集其他五国消息,并且派使臣去劝说五国也加入灭蝗行动。
  结果让他非常失望。
  什么叫做秦国遭遇蝗灾?
  盐碱化严重的滩涂荒地是蝗虫最主要的产卵地。所以黄河中下游和黄河到淮水之间的沿海滩涂,是最严重的蝗虫灾区。特别是淮水北岸洪水泛滥后,洪水褪去的荒地上更是蝗虫产卵最好的温床。
  这些地方都在五国境内!
  秦国从秦昭襄王晚年开始就休养生息,这十几年一直在各处修水利,开垦荒地,毁掉了蝗虫卵最好的孵化环境,所以秦国反而是蝗虫卵聚集地最少的国家。
  你们的灾害会更严重,为何你们还对秦国的蝗灾弹冠相庆,对自己国家的蝗灾视而不见?
  朱襄发现完全劝不动国君之后,就派人拜访各国重要的卿大夫。
  齐国没有一个卿大夫把蝗灾当回事。
  齐国因海盐便利,卿大夫用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国内奢靡之风横行,粮食基本靠买。少许贵族的田地都在灌溉条件好的地方,没有蝗虫卵。
  难道你让卿大夫去为庶人灭蝗?这何其荒唐?
  燕国有少数卿大夫被说动了,但是燕国又在和赵国打仗,所以没有多余的人力物力做这些事。
  这些卿大夫只能上书请求燕王发诏令,让庶人自己防备蝗灾。
  好歹比什么都不做强。
  赵国有平原君和平阳君留下的底子,对朱襄的信任度很高,又是蝗虫重灾区。他们积极响应朱襄的号召。
  但赵王偃很不满朱襄插手赵国内政。
  且现在他刚派被放回来的庞煖去攻打燕国。对于一个国君,最好的功绩就是攻城略地,连战连胜。虽然现在攻打燕国没有什么好处,但赵王偃很痴迷燕国时不时投降送礼给他带来的虚荣感。
  让赵王偃放弃攻打燕国,将人力物力转移到灭蝗上,赵王偃坚决不允许。
  如果赵国发生蝗灾,那就去抢燕国的粮食就好了。当年廉颇不就是这么做的?廉颇做得,寡人的将军也能做。
  赵国卿大夫无奈,只能纷纷自己派人去封邑和家乡组织灭蝗。
  他们的声望在民间的声望高了,赵王偃在民间的声望就低了。
  郭开对赵王偃进言道:“他们踩着君上的声望为自己沽名钓誉,正是当年朱襄对先王所做的事啊。君上不得不防!”
  赵王偃因此深恨那些私自灭蝗的卿大夫,将他们名字一一记下,准备等日后算账。
  魏国有许多中低层大夫和士人都与信陵君有关系。朱襄依托信陵君的声望,有许多人都愿意配合秦国的灭蝗行动。
  但魏王还在病中,魏太子是个平庸无能的人,不敢私自做太大的决定,所以魏国朝堂上层没有动静。
  魏国也与赵国一样,中下层士人自行行动,上层卿大夫和国君冷眼旁观。
  不过魏国没有动兵戈,所以财力物力稍稍充足一些。国土面积又小,大部分蝗虫卵聚集地都在黄河两岸,所以清理起来比赵国效率高一些。
  朱襄终于算是听到了一个稍好一点的消息。
  至于楚国,是朱襄最失望的地方。
  齐国虽然也无所作为,但齐国一直那样,离秦国又远,所以朱襄本来就没抱希望。
  楚国现在的国土夹在黄河和淮水之间,淮水又泛滥过一次,是蝗虫卵最严重的国家。
  楚国曾经出了屈原、春申君这样的士大夫,士大夫阶层应该还有品性较为高尚的人。现在又有项燕这样擅长带兵的名将,组织能力也不差。
  朱襄本以为楚国朝堂应该会比较重视这件事。
  但楚王仍旧不管事,令尹李园只顾着争权夺利,屈氏等其他世族大家在和李园政治斗争,都不理睬秦国的提醒。
  朱襄派使臣去拜见项燕,项燕不仅没有同意,还杀了朱襄派去的使臣。
  得知使臣被杀后,朱襄愕然许久。
  当使臣带去的人逃回来后,朱襄才知道使臣为什么会被杀。
  有春申君的前车之鉴,项燕不敢做出与朱襄相交太密的事,更不敢擅自去帮庶人做什么。
  使臣十分愤怒,嗤笑项燕看着急公好义,其实上不能劝诫君王,下不能体恤庶民,连打仗都不如从未上过战场的长平君,就像是穿着衣冠的猴子,不过是学着人的模样而已。
  项燕恼羞成怒,便杀了使臣。
  朱襄伸手按住双眼,沉默良久。
  他为了尽可能地说服各国士大夫,派去的使臣的祖籍都是当地人。
  被项燕杀的使臣,就是楚人。
  使臣的家乡就在如今的楚国境内,他主动请缨,希望去说服楚国卿大夫灭蝗。
  他的家乡还是曾经春申君的封邑。虽然他没有跟随过春申君,但瞻仰过春申君的言行。
  朱襄猜到了,使臣大概是知道这样激怒项燕会被杀,但他还是没有忍住胸中的怒火。
  春申君死后,项燕一度有取代春申君名号的势头。
  特别是朱亥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