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兰心里也清楚,“去找找吧。”
  “是。”
  李氏听明白了,“娘,邓云在府上呢,要不要告诉邓云一声?”
  “不了,如果没找到人,一会派人送邓璃回京城。”
  李氏呆了呆,“娘的意思,今个的戏邓璃是主谋吗?”
  竹兰轻笑一声,“你今日的反应倒是快,虽然没见过这姑娘,可也听过几句,小姑娘后悔离开了邓家,为了回邓家自然要花心思了。”
  李氏唏嘘,“娘,我先回了。”
  “去吧。”
  宋婆子回来的很快,“人早就已经出了城,而且城门已经封死了。”
  竹兰沉默了,所以她想送人出去都不行了,“既然这样,你安排邓璃住下吧,然后和邓云说一声,至于人我就不见了。”
  “是。”
  晚上周书仁回来,竹兰说了邓璃的事,周书仁,“既然来了就养着,等路通过了让邓秀才节接走就行了。”
  “嗯,你今天都忙了什么?”
  周书仁疲惫的道:“这场大雪一直不停,我心里不安,还好提前准备了不少土坯,安排人在空宅内搭炕,又将一些危房的百姓安置了,这一天我就没闲着,满城的跑。”
  竹兰按着周书仁的肩膀,“辛苦了。”
  周书仁,“只要雪不停这才刚开始,城内安慰了,才能迎接过些日子的难民。”
  竹兰见宋婆子不在屋子里,忍不住感慨,“还是现代话好,各种机械效率更高。”
  周书仁一想到满大街没清理的雪,头更疼了,“先吃饭,中午就没吃好。”
  “好。”
  晚上炖的补身子的鸡汤,还好提前准备了不少鸡冻着,周府的物资很丰富。
  京城内,政殿,皇上看着各地送来的情况,庆幸今年的大雪不是大范围的,比前几年的大雪好上不少,可不好的消息也有,东边边境不安稳,随时都可能发动进攻,这场大雪对外族来说是机会,他也更顾忌,又是大雪又爆发战乱,让人趁机钻了空子散播流言扇动百姓。
  皇上对太子道,“仓库的物资,朕会派人守着,你负责好安置受灾百姓。”
  太子,“是。”
  皇上有对着二儿子道:“京城的治安朕交给你了,你给朕听着,朕不想听到任何关于皇室失德的流言。”
  二皇子张景阳不敢看父皇的眼睛,“儿子一定守好了京城。”
  皇上对着老三和老四道:“你们二人协助的景阳,你们的本事有多少朕都知道,以前各自撕的欢朕不管,可这一次如果有流言传出来,呵。”
  二皇子到四皇子打了个哆嗦,父皇这次是认真的!
  皇上看着老五,“你给朕盯好了姚侯府,你要是盯不住,别怪朕无情。”
  张景宏心肝颤了下,他和姚文琦争斗,脑子和智商一直都在长,他总觉得,父皇话里有话,这些话他不敢去猜,“是。”
  大雪下的第二天,哪怕有准备,还是压塌了不少危房,津州提前有准备,无家可归的都有地方安置。
  周书仁正准备去东城看看,没等出屋子,姚哲余到了,“你不是负责带人清雪吗?怎么过来了?”
  姚哲余道:“我是来辞行的。”
  “回京城?通往京城的路通了?”
  姚哲余道:“并未通,我只带几个人回去。”
  周书仁了然,马车不通,身手不错的还能回去的,还好京城和津州比较近,看样子是皇上召唤姚哲余了,心动了下,“可是要派你去东北?”
  姚哲余沉默了几秒,周大人知道的可真多,“是,边境不稳。”
  周书仁心里飞快的转着,所以这一次不仅是历练姚哲余,还是让姚哲余去收服将领的,“你老子不会希望你去的。”
  姚哲余经历战火起来了,姚文琦最不希望看到的。
  姚哲余心里清楚,难得周大人对他多说了几句,行礼道,“府上还请大人多多照顾。”
  周书仁,“客气了,本官会注意的。”
第619章 不留把柄
  这一场大雪断断续续成了雪灾,京城附近影响最重,津州还算好一些,危房的人员早早的安置了,哪怕算上一些涌入州城的难民也不会显得乱。
  晚上周书仁疲惫的回来,竹兰心疼的不行,“多吃点。”
  这两日安排难民,人都瘦了不少。
  周书仁胃里饿得慌,早上在府内吃的早饭,中午就喝了一些白粥,肚子里空空的,吃了几口饭给胃里垫了底,才舒服的道:“城内的难民都已经安置妥当了,还好提前准备了,否则难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周书仁觉得自己又积了不少善德,如果没有他,还不知道冻死多少人呢,大雪停后气温急剧的下降,他穿着厚厚的棉衣披着披风都冻的不行,何况穷苦的民众了,能有冬衣就不错了,还不知道几年的了,棉衣硬邦邦的不保暖。
  竹兰给周书仁盛鸡汤,放下碗后道:“我听说这两日有一些乐善好施的人家设了粥铺,你看咱们家是不是也设个粥铺?”
  家里的粮食不少,她的囤货爱好影响整个家,周家各种物资都很充裕。
  周书仁喝了人参鸡汤胃里暖呼呼的,很是满足,“不用设立粥铺,明日开始也不会有自私设立粥铺的人家,我已经挨家挨户派人去通知,不许私自设立粥铺,有粮食有棉衣等都捐到衙门,由衙门统一分配,免得难民到处走不好管理,也能合理的调配物资,将物资最大的分配利用。”
  竹兰顿了下,“有一些人是真的乐善好施,有的人是为了赚名声,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捐到衙门统一调配的。”
  周书仁,“所以我准备了捐献榜单,谁捐了多少,捐的东西怎么分配的都有明细,全都贴在府衙外。”
  竹兰轻笑一声,“这个办法好,既然捐到府衙,你身为津州知府,咱们府上也一定要捐的,一千斤的粮食和早就准备好的棉被和棉衣,你看如何?”
  周书仁笑着,“挺好的,不多也不少。”
  竹兰这个数是有考量的,她询问过陶氏几人,然后取了中,不得罪人,也能最大的程度捐献物资。
  周书仁吃饱喝足了,“还是家里舒服。”
  竹兰,“明个我让厨房准备一些肉干,你随身带着。”
  周书仁摆手,“不用了。”
  说来,周书仁就来气,他真不觉得一定要和百姓同甘共苦,结果其他的官员非要这么干,干的人多了,他也不好意思搞特殊,天知道饿肚子不如多干点实事来的实在。
  竹兰叹气,“说来津州的情况算是不错的了,也不知道京城几个地方如何了?”
  周书仁靠着椅子喝茶,“京城会乱一些,附近的难民最想去的是京城,京城的难民最多,哪怕有准备,一时半刻也安顿不了。”
  尤其是京城可是寸土寸金,人口密集,房屋空置的不多,安置的比较麻烦了。
  次日,津州衙门前排满了来捐粮食的马车,周书仁出门转了一圈后对着汪苣道:“一定要写明了明细,对,还要用大字写。”
  汪苣语气激动,“是,大人。”
  周书仁拍了拍汪苣的肩膀,这几日汪大人有些兴奋,“淡定。”
  汪苣心里淡定不了啊,他到这个岁数经历过几次雪灾了,王朝建立的时候,发生雪灾是百姓是真的惨,朝廷没银子,粮食又不够,百姓穷苦,一场灾难死好多人。
  后期好了一些,前几年也有过雪灾,他那个时候就在津州了,可依旧处理的不理想,什么都缺,还是死了不少老人和孩子。
  今年的雪灾,他是最轻松也是最有底气的了,他是真佩服周大人,他不求跟着周大人吃上肉,多喝些汤也好,哎哟,今年雪灾没死人,一点动乱也没有,这是政绩政绩!
  周书仁到津州后,很是潜移默化的培养了衙门官员的办事效率,一笔笔的捐献记录下来,一点都没出现混乱,周书仁对此很满意。
  京城,太子站在临时搭建的粥铺内,幽幽的道:“哪怕有了准备,可不少难民依旧没地方安置,这天气比往年都低,防寒的棉衣已经没了。”
  宁绪双手抱着胸前,“太子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太子,“并不是我做的不错,而是周大人的办法不错。”
  宁绪听了不止一次周大人了,侧头看着太子眼里不掩饰的欣赏,笑了笑,“时辰不早了,皇上还等太子。”
  太子无语的看着三舅舅,说来,这人还真是明目张胆啊,知道不会猜到是宁三郎,竟然直接跟他出来了,抽搐着嘴角,“好。”
  回城的路上,宁绪坐在车窗边,他跟着出来是为了太子的安全,他不信任任何人,太子对宁家的意义太重要了,宁家付出了几辈人,求得不就是后辈子孙的昌盛,谁出事太子都不能出事。
  宁绪注视着街上的一些施粥棚子,拧着眉头,“还是把难民控制在一处好,这有些乱。”
  太子看着到处巡逻的兵将,刚想回话,愣了下,等再看过去,人已经不见了。
  宁绪问,“怎么了?”
  “没事。”
  刚才他看到粥铺前有个男子很像父皇,可一转眼就不见了,太子低着头,现在的老五是假的,真的呢?他猜想过各种可能,可心里却更认定,真的老五已经死了,刚才一定是看错了,所以老五死了才对,以己度人,他是不会留把柄的。
  津州城,竹兰听着宋婆子的话后道:“邓璃还真有韧劲,我不见她,她也每日都来。”
  “您不见她,她不会轻易放弃的。”
  竹兰叹气,“罢了,你带她进来吧。”
  很快,邓璃就进来了,竹兰第一次见到邓璃,小姑娘和邓云长的很像,只是性格不同,这姑娘的眼里有野心。
  邓璃心里的激动对上周家主母的眼睛瞬间凉透了,慌忙的低下头行礼,“邓璃见过恭人,感谢恭人的救命之恩。”
  竹兰对邓璃没意见,环境不同,人的性格和追求也不同,小姑娘比邓云大懂的多,邓秀才便宜姐夫没出事,小姑娘见识过繁华,心里有追求也正常,不过不适合周府,“既然身体好了,现在去京城的路也通了,过两日送你回家去。”
  一个小时后,还有一章
第620章 察觉
  邓璃愣了,慌张的抬头,“小女不回去,不要离开弟弟。”
  她最坏的打算也要等父亲接她回邓家,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跟着弟弟在周府,她不想被送回去,送回去,她的心思不白费了。
  竹兰并不是商量,只是通知,她没必要和孩子计较,外加小姑娘到底是邓秀才的女儿,邓秀才越纠结,其实也说明邓秀才还是在意这个女儿的,“时辰不早了,我还有事,你先回吧。”
  邓璃一口气憋在了心口,她还有很多话要说,可身份的差距,她的所有打算都成了想象,不甘心也只能离开,“小女这就离开。”
  竹兰等邓璃离开了,失笑一声,“我发现,我的心态是真老了。”
  以前的她,还能有心思多说两句,现在的她提不起精神啊,这心态越来越符合一家主母了,一些事情,她已经不在意了。
  宋婆子没把邓璃放在眼里,“主母不老,您还要看着小公子成亲生子。”
  竹兰想到正呼呼大睡的儿子,笑了,是啊,她不仅要看着儿子结婚生子,还要给小家伙带孩子,想着想着自己笑了。
  京城,皇宫内,皇上的手里是受灾几个州的情况,府衙如何处理的也都在上面,皇上幽幽的道:“只有一个周书仁。”
  哪怕他把周书仁干的事让人通知了几个州城,可真的有雪灾了,依旧各种问题。
  太子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周大人全心为百姓,一些官员还是有私心的。”
  话不同说透,父皇都明白,周大人把控的津州府城,同样批了银子,津州没贪墨的,其他的地方,呵!
  皇上拿着今日津州的事,按了按眉心,看样子只有津州能办成了。
  太子拿过父皇递给他的消息,看过后不吭声了,世家盘根错节,津州梳理了几遍,周书仁又凭借自己的本事将府衙攥在手里,虽然自身没家族,可有汪大人几位的铁杆支持,才能上下一心,加上沈世子的定力支持,津州的情况的确不能复制。
  太子默默的放下折子,别看皇上高高在上,可为了平衡有的时候也难,“明年周书仁就在津州满三年了。”
  皇上明白儿子的意思,“并不是时候,他还太弱了。”
  背后的势力太弱了,不足以进京和朝堂上的势力抗衡,这个福将,他要留着的。
  津州城,竹兰看着蔫蔫坐着不吭声的李氏,“怎么,你和老大闹矛盾了?”
  不应该啊,李氏的战斗力有多强,她是见识过的,老大只有躲着的份!
  李氏心肝都难受,“娘,这个月进账少了许多。”
  竹兰,“少了多少?”
  “四十两,现在铺子基本都关了,这个月只有二十两进账。”
  竹兰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