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某些人就多了,楚王也好,梁王也罢,都是交给下面人盯着。
  容川想回家,他真没想到梁王会带他来聚会,真是糟心透了。
  楚王几人的脸皮都厚,梁王随意的靠着,“我们是比不了二哥的清闲,弟弟们都忙。”
  二哥没了陈氏一族,自己的差事都给推了,的确是最清闲的,今日二哥去见陈老,不得不让他注意。
  齐王示意容川坐,像是没听到梁王的话一样,对于几个弟弟们,不好意思,他没有当哥哥的责任,他巴不得看其他几人的下场,反正自己不好,谁也别想好,“容川怎么来了?”
  容川回着,“皇上命微臣协助梁王殿下查荣家后人。”
  齐王手上的扇子终于放下了,目光清冷的注视着宁容川,宁容川在父皇心里的位置是不是太高了些,已经越过了儿子,“这几年容川进宫的次数,好像比我们几个都要多。”
  是啊,太多了,他小的时候也没有过这个待遇,为了吸引父皇的目光用尽了办法,读书要好,字要好,所有的一切都要出色,结果呢,父皇的心依旧都在太子身上。
  这种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眼巴巴的看着太子随意出入政殿,他们却大门都迈步进去了,现在长大当王爷了,进入政殿的机会也不多,宁容川却好像小时候的太子一样,入宫跟回家时的。
  容川心脏咚咚咚的直跳,面上却没显示。
  楚王和梁王沉思着,尤其是梁王,天知道他昨日去政殿,见到父皇刻着玉佩,太子处理政事,容川则是记录,那股和谐得气氛,让他每每想起来都难受的很!
第1061章 以己度人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是半个月,京城平静了许多,反而讨论最多的就是今年的雨水。
  竹兰都发愁,“入了春雨水就没断过,等过些日子就该春耕,雨水这么大如何春耕?”
  周书仁放下手里的书,按了按有些疲惫的眉心,“夜晚天气凉又下雨,快将窗户关上,你嫌你身体好了?这么折腾也不怕病了。”
  竹兰拉下窗户,低头看着自己的身板,在肥胖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身上的膘多不怕。”
  “你还能调侃自己,看来你也不在乎自己胖了。”
  竹兰用帕子边擦着窗边的雨水边道:“别扯我身上啊,来古代这些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春日雨水这么大的年月。”
  周书仁也愁,“春耕要是耽搁了,今年的收成不会好,万一一整年的雨水都大,粮食产量更低,还要预防很多的情况,各州的粮库已经封了,预防意外情况。”
  竹兰心痛,“咱家的地也不少,我们自己置办的,各房置办的,一年的损失不小。”
  周书仁拧着眉头,“看看搭一些棚子,算了,成本太大。”
  竹兰听着窗外的雨滴声,以前是能当催眠曲,现在听的心烦,“今年太子代理朝政,太子今年要是处理不好,不利于树立威望。”
  周书仁嗯了一声,“今日太子也发愁,各地送来的折子也都是雨水大,尤其是南方的雨也没断了,幸好堤坝是新修建的,否则隐患很大。”
  一场洪水良田冲毁,洪水无情,伤亡受苦的是百姓,现代都不能杜绝洪水,更不用说古代了。
  竹兰见周书仁又拿起书,“你的眼睛不要了,别看了,本来就上了年纪,你还想过两年带老花镜?”
  周书仁意犹未尽的放下书,“这本是新买的奇闻录,小故事挺有意思的,好,好别瞪我,我不看了,不看了。”
  竹兰哼了一声,整理着被子一会准备休息,其实也并不都是烦心事,昌智到了老家,在老家过得不错,说了许多族内的事,昌廉在海务分司也稳扎稳打的,董氏带着孩子也适应了徐州的生活,一切都往好的放向走。
  竹兰想到昌义,“算着日子,昌义应该到目的地了吧!”
  周书仁,“我去徐家打听过,算着日子该到了。”
  国外,昌义与使臣回到了休息的住处,巴乎明日会带他们随处逛逛,然后离开了。
  屋子内的侍女也都下去,只剩下自己人了,聊的多了,昨日到的今日有疲惫的应酬,聊了一会就都去休息了。
  昌义没休息,而是坐着喝着酒,这边的酒度数不高,味道还是不错的。
  昌义听到脚步声,吴鸣,“你怎么没休息?”
  吴鸣有些不喜欢这里坐着的垫子,“有些睡不着,你说了不少这个国家的情况,可今日看来比你说的要严重许多,王权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
  昌义,“老王上已经不行了,不过,并不影响我们,反而对我们更有利不是吗?但是要派人守好船舰。”
  自家皇帝能偷学,还是保险一些的好。
  吴鸣,“有设计图又如何,建造很麻烦。”
  昌义扯了扯嘴角,“他们可以将设计图卖给别的国家,然后换一两艘的船舰。”
  吴鸣还是有文人的清傲,还好他是泥腿子出身,各种阴暗的心思见多了,当然自己的小心思也不少,以己度人,他一直都是将人往坏了想。
  吴鸣正色了,“我会多交待下去。”
  昌义点头继续喝酒,这次使臣出使,明面上是李大人做主,可暗地里是吴鸣,吴鸣没和他说明白,他看的也清楚,看来吴鸣背后有人,心思转了一圈,敲定了太子,不是太子,爹不会让他多听吴鸣的话。
  次日早朝结束,周书仁被留了下来,这次萧清也在,可依旧单独留下了他,一下早就跟着太子离开。
  大学士丁大人眼底嫉妒,“萧大人,您还是户部尚书啊,这不知道的以为周大人是呢!”
  萧清心里翻白眼,他倒是希望周书仁是,可惜,皇权交替前,周书仁只能是侍郎,这个嗯要太子施。
  丁大人见萧大人面无表情,以为说到了萧大人的痛处,“大人,您还是尚书,如果您不压着,这您还不被周书仁架空了。”
  李钊看不上丁大人,“有这个功夫嚼舌根,不如多办差事,丁大学士要是能力强,想来皇上和太子也愿意留你,可惜啊,有的人满腹草包。”
  丁大人脸上火辣辣的,第一次被人不客气的下脸面,“李尚书。”
  可惜,李钊已经甩了袖子先走一步。
  萧清笑了笑,“我觉得李尚书说得对,有这个功夫,丁大人还是多动动脑子想想正事的好。”
  丁大人气的不行,却又觉得丢尽了脸面,“好心没好报。”
  政殿内,太子将折子递给周书仁,“这是徐州海务分司送的折子,大人的三子提出细分海务商品的税收,周大人你也看看。”
  周书仁心里什么都明白,他安排的,仔细看着上来的折子,没有人贪了昌廉的功劳,彻底放心了,“臣觉得提议可行,细分税收不仅能增加税收,也能更好的控制市场经济。”
  太子注视着周书仁,这个折子早就送到京城,为何今日给周书仁看,全因他和父皇要查清楚是不是周书仁的主意,结果,证实了猜想。
  太子想到父皇的话,这样也好,收敛的了情绪,想着更多的实惠,他代理朝政有政绩,对他有好处,尤其是今年的年头一看就不好的情况,“周大人说的对,近两年市场进口商品的价格有些乱,如此一来的确能更好的控制价格,平稳经济。”
  周书仁,“太子明断。”
  殿内只有太子,周书仁没见到皇上,也不知道皇上去哪里了,现在看来,皇上是真信任太子。
  太子心里琢磨着给周昌廉什么赏赐,升官是不可能了,只能赏赐财了。
  半个时辰后,周书仁离开政殿,刚出来见到皇上手里捧着花,忙道:“臣见过皇上。”
  皇上讲手里的花交给小公公,“书仁要出宫?”
  “是。”
  皇上背着手,“朕也有些日子没出宫了,书仁等朕一会,朕换身衣服一同出宫。”
  周书仁,“……”
  现在的皇上这么悠闲,他看着怎么这么羡慕呢!
  皇上出来的很快,“走吧。”
  周书仁没敢问皇上要去哪里,低着头走着。
  皇上踩着地上的雨水,“朕想去城内看看,是否到处是积水。”
  周书仁回着话,“西城,南城好一些,规划得城区也不错,只是一些没规划到的地方,积水不少。”
第1062章 心性好
  皇上嗯了一声,“还是却银钱,如果银钱足够能继续规划,城中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
  周书仁不吭声了,别跟他提银钱,这刚得了一笔银子,都盯着呢,如果不是他将今年年头不好可能发生的事写成折子递上去,这笔银子都留不下。
  皇上没听到回话,忍不住乐了,“书仁,朕只是随后一提,朕老了,现在太子很好,日后让太子操心吧。”
  周书仁干笑着,“户部是真没银子。”
  皇上幽幽的道:“还是穷啊,十年战乱,不,还要加上前朝末期的朝廷昏庸无道,百姓凄苦,养了这么多年,也很难一下子恢复过来。”
  周书仁沉默着,十年的战乱死伤了太多的成年男子,壮劳力死伤太多,有太多的村子成了寡妇村,没有壮劳力,哪怕有田地,一年朝廷能收上来多少税收?
  周书仁想了想道:“会有盛世的一天。”
  他希望自己能看得到,现在已经有了盛世之兆。
  皇上语气轻松,“是啊,会有盛世的一天,说来,还是书仁是朕的福将。”
  如果没有周书仁,他知道,不会有盛世之兆,真的乱起的时候,修养生息多年一遭打回原形。
  周书仁,“臣惶恐,臣只是尽了臣的本分。”
  皇上笑了笑,说话间已经到了城门口,周书仁要回户部,皇上要去四处查看,二人才分开。
  周家,雪梅发愁,“娘,这雨天没完了。”
  “你婆婆又在家里唉声叹气的?”
  雪梅点头,“新置办了不少的地,婆婆和公公愁坏了,一年要交税,如果收成不好,一年白操劳。”
  竹兰想了想,“我打算让庄子养一些鸭子,你也让你公婆养吧。”
  雪梅道:“我公婆想多养几头猪。”
  竹兰,“也行,不过要搭好棚子,这雨水大,免得小猪生病,一头猪仔值不少银钱。”
  雪梅脸上有了一丝的笑,“娘,您放心好了,我公婆会伺候好这些猪仔的。”
  竹兰嗯了一声,将手里做好的衣服递给闺女,“这是给缪缪的衣服,你给她带回去。”
  雪梅想到相公的回信,“娘,江茗的儿子,您还记得吗?”
  竹兰自然记得,还来家里住过,“怎么突然提起他?”
  雪梅解释道:“相公回家,他在族学教学,本就喜欢那孩子,这次回去聊了不少,听说有人上门说亲,相公就与我提了几句,缪缪的年纪也不小了,娘,您觉得江茗的儿子如何?”
  她没野心,自然不希望闺女借着娘家高嫁,她觉得,姜家的情况,闺女还是嫁个差不多的人家比较好。
  竹兰惊讶了,“啊?我以为你要为姜笃说沐岚呢!”
  雪梅笑眯眯的,“亲上加亲也挺好的。”
  竹兰一下子想明白闺女的打算,江家的闺女嫁过来,江家对缪缪只会更好,加上江家的情况,江家的儿子能借力的不多,能依靠昌廉,可昌廉是雪梅的弟弟,加上江家人口简单,雪梅又多年帮助江家,这是恩情。
  姜升还教导江沐辰多年,多方面的衡量,的确很合雪梅的心思。
  竹兰想到先些日子冉正的试探,冉家的确不是好亲事,思量后道:“你们做爹娘的,你们有数就好。”
  雪梅松了口气,她就怕娘不同意,所以才委婉的提议,“娘,江家的两个孩子我也算看着长大的,大起大落,两个孩子没怨声载道,还能努力学习生活,两个孩子心性好,这是女儿更看重的,尤其是沐岚,您说过长媳很重要,沐岚小小年纪经历这么多,她适合长媳。”
  如果不是相公提了去江家说亲的多,她也不会这么急,按照她的意思,顺其自然,等一等不急。
  竹兰拍了拍闺女的手,“你的眼光,娘信的。”
  大闺女的主意大,好像自家的女娃主意都是大的。
  雪梅有些急着要给相公回信了,“那女儿回去就回信,让相公与江茗聊聊,现在定亲不合适,相公要参加乡试,等明年的。”
  竹兰想了想,“你别只送信回去,你要有这个心思,就给两个孩子送一些需要的礼物,连同信件一起送回去。”
  雪梅心里已经盘算着送些什么回去了,男孩子笔墨纸砚就行,沐岚送些精巧的首饰。
  宁侯府,皇上与宁绪相对而坐,宁绪内心十分的复杂,他心里七上八下的,儿子的反应,他都看在眼里,显然儿子猜到了自己真实的身世。
  现在皇上来是什么意思?他好不容易当爹了,眼看着要当爷爷了,又要变成孤家一人?
  皇上喝了姜茶去了寒气,注视着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