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智会抽出时间去看新建的宅子,宅子太大了,摇了摇头,“不了,太空旷了,现在就很好。”
  丁管家本该宅子建完就回京城的,只是天气反常,老爷让他跟着四爷一起回京,走在乡间的土地上,看着田地里的积水,还能看到在田地里放水的村民,丁管家叹气,“希望明日能晴天。”
  昌智对着丁管家道:“回去你派人帮族人去田地放水。”
  丁管家,“是。”
  周家,竹兰见小闺女,“你得肚子这么大了,上次不是说了让你在国公府养胎,今日怎么又过来了?”
  自从国公夫人出事,雪晗和容川大部分时候都住在国公府的。
  雪晗皱着鼻子,“娘,你这次可冤枉我了,我是得到奶奶允许的,奶奶让我回家住些日子。”
  竹兰不会认为老夫人无缘无故的送雪晗过来,“国公府有事?”
  雪晗示意丫头们都下去,小声的道:“嗯,大嫂回府有些日子了,这次奶奶的意思是给大哥和二哥分家,我不好留下来,侯府只有我自己没长辈,所以就送我回娘家了。”
  竹兰这次是真惊讶了,“国公和国公夫人都在,怎么就突然给宁志祺和宁志祥分家?”


第1094章 墓碑下的东西
  雪晗调整了下坐姿,腰舒服一些才道:“奶奶被俞氏闹的烦了,自从杜氏死了,大嫂回来又掌控了整个国公府,俞氏就有些疑神疑鬼的,每日天刚亮就去主院,不见她,她就守着,时间久了,奶奶也生气。”
  雪晗接过宋婆子递过来的水果,继续道:“爷爷和奶奶一商量,索性彻底分家,俞氏夫妻会搬出国公府,院子前一阵子就准备好了,我公爹准备的。”
  竹兰问,“那孩子呢?”
  雪晗啃着水果舒服,这是二哥带回来的水果,放在冰窖里的,“啊,孩子要养在国公府的,只不过这一次是我公爹教养孩子,几个侄子都是我公爹教养了。”
  说到这里,雪晗的语气有些低落,天气热了,奶奶瘫在床上不舒服,每日还要吃药,精神头特别的不好,爷爷有心也无力教养孩子了。
  竹兰感觉到闺女的情绪,“你别操心了,你还怀着孩子。”
  雪晗摸着自己的肚子,“娘,我心里有数。”
  宁家事情已经不断了,她不会多添事的。
  竹兰见闺女喜欢吃果子,“等过几日回国公府多带一些回去。”
  雪晗摇头,“这是二哥带回来给爹娘的,我在外面买就好了。”
  竹兰,“家里有不少,我和你爹够吃。”
  现在的果子特别的贵,尤其是国外的果子,哎,今年到处都是灾,粮食都减产更不用说果子了,前些日子采买的茶叶都涨了两成。
  雪晗吃了果子肚子,身上的热气消散了一些,“娘,我有的时候会想,如果咱们还在周家村,这灾年别说果子了,能吃饱就不错了。”
  竹兰也想过,所以在古代奋斗是对的,灾年来了,对周府也是没有影响的,家底大,哪怕一年不赚银子也没事,瞧瞧现在,天气热有冰,依旧吃着细粮,各种水果等。
  雪晗看着天色,“现在日头长了,都这个时辰了,天气还这么热。”
  “是啊,你大嫂不是在院子里种了菜,每日都要盖上草帘子防晒。”
  雪晗弯着眼睛,“大嫂种菜我走的时候一定要摘一些,难得新鲜菜。”
  竹兰点头,“好。”
  自家有两口井,种菜舍得用水,又搭了棚室,种出来的菜水灵,现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个头大水灵的蔬菜,大家族现在吃的都是庄子种的菜,只是每日的需求量大,庄子也是供应不上的。
  自家院子的菜也不是天天吃的。
  皇宫内,皇上看着礼部送上来的折子,准确说是周昌义写的折子,一言难尽的表情,“如果不是礼部看过了,朕是看不进去的。”
  太子好奇坏了,“父皇,礼部送上来的折子写了什么?”
  皇上交给太子,“你看看吧。”
  太子拿过来,眼睛瞪大了,这么多年,这是最丑的字了,当官的当然并不是谁都有一手好字,但是都是科举出来的,字还是规整的,实在字不好为了给皇上好印象,会找幕僚大笔写。
  所以送上来的折子,字都是可以的。
  太子耐心的看下去,全是白话,“儿臣觉得想法很好,很有远见。”
  皇上点头,“嗯,周书仁的二儿子有些谋略,他的折子与你的想法倒是一致的。”
  太子笑了笑,周昌义是守,他则是守功同时进行,“嗯,已经很不错了。”
  皇上笑着,“这个周昌义有些意思。”
  太子点头,“嗯。”
  次日,周书仁上早朝,发现没见到梁王,对于昨日宫内的事,京城并没有传开,周书仁抻着脖子。
  听到一声咳嗽,立马低下头。
  萧清都要愁死了,一回头就看到周书仁好奇的样子,这人还是爱看热闹。
  太子主持的早朝,早朝结束后,周书仁留了下来,一通留下的还有礼部尚书等官员,汪苣也是在的。
  太子说了礼部的折子,“这是周昌义写的折子,孤与皇上看过准了折子,礼部挑选出使各国的官员,半个月后启程。”
  礼部尚书心里欢喜,以前的礼部可没现在忙,这次出使大大的给礼部挣了脸面,现在又有了差事,“臣领旨。”
  汪苣眼里欢喜,他负责的啊,这是功劳。
  皇上走了出来,换了一身的常服,周书仁等人没敢抬头看,周书仁扫了一眼皇上带着的玉佩,只是皇上走得很快,只看到了白色,图案没看清。
  太子又交代了一些事,周书仁等人就出去了。
  汪苣与周书仁走在一起,语气酸溜溜的,“儿子多就是好。”
  一个不成材,还有下一个,不想他,一共就两个儿子。
  周书仁,“儿子多也有儿子多的烦恼,哎,儿子多了,孙子也多,这孙子的聘礼,孙女的嫁妆,真是甜蜜的烦恼。”
  汪苣,“我怎么听出了炫耀的意思。”
  周书仁微笑,“很明显吗?”
  礼部尚书本来偷听着谈话,现在,“!!!”
  汪苣皮笑肉不笑的,“有的时候,我真想揍你一顿。”
  周书仁甩了甩官袖,语气十分贱了,“你不敢。”
  礼部尚书,“……”
  这语气太贱了,他要是汪苣一定动手!
  汪苣哼了哼,“你也就仗着我们两家的交情。”
  “不,咱们两家没交情你也不敢揍我,你信不信,你敢动我一个手指头,汪老爷子一定赏你一顿。”
  汪苣,“……”
  他后悔和周书仁说话了,这人一直扎他的心。
  礼部尚书步伐加快了几分,周大人还真是多面孔,能在宫门口哭,贱贱的语气也就不意外了。
  周家村,天空已经放晴,昨晚山上没有继续坍塌,昌智带着管家和小厮已经来到了山脚下。
  以前上山的路坍塌了,现在要新找出一条上山的路。
  前面的小厮拿着镰刀割草开路,昌智和丁管家慢慢的跟着上山。
  这一段路不大好走,刚下过雨,泥路挺滑的,昌智几次差点滑倒了。
  丁管家也十分的狼狈,衣服都是泥点子,还要扶着四爷,“快到了。”
  昌智嗯了一声,他的鞋子都湿透了,十分的不舒服,坚持的到了地方,昌智倒吸了一口气,大雨汇集了空山水,这边冲出了一条沟,新添的土不少冲击没了。
  昌智快步走到爷爷奶奶的坟墓前,眼睛直勾勾的看着爷爷墓碑下方。
  丁管家也看到了,惊讶的很,“四爷,墓碑下还要埋着东西。”
  今日一章


第1095章 箱子
  昌智自然看到了,红色的箱子,如果不是暴雨的冲击,真发现不了,至少他上来没发现过,大哥几次祭拜也没看到过,每年族人过来搭理也没发现过。
  小厮们左看看右看看的,丁管家也等着四爷的开口。
  昌智心脏咚咚直跳,他哪怕小时候不问外事,他也知道自家有些小秘密,比如家底有些过于的厚实,他们这一支认定单薄,尤其是到了爷爷这里,那是一根独苗苗,对,他爹也是独苗苗。
  昌智亲自上前没让小厮动手,先是在墓碑前给爷爷和奶奶磕头,然后才动手去挖箱子,箱子并不大,埋的有些深。
  如果不是空山水太大冲出了一个角,厚厚的土很难让人发现。
  昌智亲自动手挖开,自己试了试有些沉,小心的拿上来,大概有首饰匣那么大,箱子上有锁,而且缝隙是蜜蜡封住的,不,应该是整个箱子都是封住的,一点的缝隙都没有。
  丁管家有些发呆,“四爷,现在怎么办?”
  昌智抱着箱子,看着自己的祖坟,其实坟墓不多,“我会写信回去,问问爹是否换个风水好的地方修建祖坟。”
  至于手里的东西,他要想一想是他亲自带回去,还是让人带回去,昌智抿着嘴,让人带回去他不放心啊。
  丁管家道:“那今日就先修葺下?”
  昌智点头,“嗯。”
  因为抱着箱子,没办法亲自动手了,看着小厮们动手将坑填上,又重新给坟墓添了土,确认不会有问题,才慢慢的下山。
  昌智将箱子抱着,手累了也没松开,小心的下了山,山脚下明清一直等着。
  明清上前,“昌智叔,山上一切可好?”
  昌智,“上面没事,你也早些回去吧。”
  明清看了一眼昌智叔抱着的箱子,他也没多想,笑着点头,“叔平安下来我就放心了,那我先回去。”
  “好,回去和族长说一声,一切都好。”
  “嗯。”
  昌智回到家,苏萱已经准备好了热水也换洗的衣服,昌智将箱子交给媳妇,“你亲自拿着。”
  苏萱疑惑,却没问,守着箱子等着,等相公洗漱出来问,“这是哪里来的?”
  昌智小声的说了发现的经过,“我觉得这箱子应该是我奶奶埋的。”
  爷爷先去世的,能在爷爷墓碑前埋东西的只能是奶奶,他觉得自家的奶奶有秘密啊。
  苏萱惊讶,“那这箱子怎么办,怎么送回京城?”
  昌智皱着眉头,“我觉得这里面有很重要的东西,万不可有任何的闪失,你看没几个月就能回京了,我思前想后还是咱们带着最稳妥。”
  苏萱摸了摸箱子,箱子上厚厚的蜡,这个箱子密封特别好,说不准里面还有几层,可见是十分重要的东西了,疑惑的道:“爹娘不知道吗?”
  昌智回着,“我小时候听娘说过几次,奶奶走的急,我想应该是没交代清楚。”
  苏萱一言难尽,这么重要的事竟然留着最后说,“这是教训,我老了一定先交代清楚。”
  昌智乐了,“嗯。”
  京城,周家,竹兰的脚已经能下地走动,虽然还不能走动太久,脚伤了也有好处,推了不少的应酬,哪怕天气反常,该有的一些应酬依旧没断过,京城就是个交际圈,每时每刻都有交际。
  雪梅扶着娘,“娘,我这些日子在京城外,看到了一些粥铺子。”
  竹兰脚步顿住了,“有难民进京吗?”
  附近不应该啊,京城附近是最先打井的,而且朝廷已经各州通告会有救济粮。
  雪梅解释着,“还是有一些的过不下去的,这几年丰收,粮食有不少都卖了,家里的日子等不到救济粮了,还是有一些进京的,不过不多,我听一些老一辈的人讲,今年天气反常也没以前的旱灾难,上一次旱灾京城外早就挤满了等待救济的灾民。”
  竹兰心里欢快,“看来朝廷的政策是有效果的。”
  雪梅点头,“附近的百姓都说朝廷好,娘,咱家要不要设立粥铺。”
  竹兰没打算设立粥铺,她更喜欢利用劳动力,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等你大哥回来,我和你大哥商量商量。”
  雪梅笑着,“好。”
  礼部,昌义有些不确定的问着,“大人,真的让我带队?”
  他才七品,他怎么就不信呢!
  汪苣也是惊讶的,尚书说完,他也特意问过,后来才知道,太子示意的,“是,这次出使各国你带队,这是你的机会,也是你自己制造的机会,机会难得,你可一定要办成了。”
  昌义是激动的,声音大了几分,“下官一定办好差事。”
  汪苣笑着,他是最愿意看到周家好的,汪家和周家是姻亲啊,“嗯,你也准备准备,这些日子多看一些出使各国的情况,半个月后启程。”
  昌义握了握拳头,“是。”
  下午的时候,周老大才回来,“娘,我在城门附近看到了皇上。”
  竹兰,“你没看错?”
  周老大,“儿子没看错,真的是皇上,儿子没敢多跟着,不过,皇上应该是去看难民和粥铺的。”
  竹兰心道,现在朝政基本都是太子处理,皇上反而喜欢时不时穿着便服出宫四处查看,其实这样挺好的,亲眼看到比只看折子要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