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我们明日启程去山村。”
齐王也想亲自去看看,忍不住嘟囔一句,“这周家是不是命里都带财?”
周书仁就不用说了,周家各房小日子过的也红火。
太子,“王叔怎么不说上官家带财?”
齐王撇嘴,“殿下别以为上官家底蕴深,上官家就富余,上官家的家底在京城排不上号,而且上官家对子嗣用银把控的很严格,他们家不像带财的样子。”
这一次上官家出了个未来太子妃,太子妃的陪嫁,啧啧,他几次见到上官老大人,老大人都锁着眉头,这是要掏干上官家的家底了。
他可清楚上官家不希望家中女儿高嫁的!
京城,周书仁回府就见到昌智和明云,顿住脚步围着昌智转了一圈,“呦,周四公子按时回家真难得。”
昌智摸着鼻子,有些委屈的看着自家爹,昨日到门口都不叫他一起回来,“爹,您区别对待。”
周书仁哼了哼,“我满足你的喜好,你还说我区别对待?”
昌智,“爹。”
周书仁背着手,“在翰林院开心吗?”
昌智咽了下口水,“嗯。”
“你看你在翰林院开心,还怪我没叫你,我都是为了你好。”
昌智,“……”
他知道错了,他日后一定按时回家!
周书仁对着大孙子眨了下眼睛,哼着小曲往院子里走。
明云拍了拍四叔的肩膀,“四叔,明日还用我先回家吗?”
昌智翻了个白眼,“明日等我一起回家。”
竹兰听到曲声,“今日回来怎么这么高兴?”
周书仁,“我和昌智聊了几句。”
竹兰心道一定是欺负儿子了,跟着丈夫进屋子,拿出要换的衣服递过去,“这是新做的。”
“我的衣服太多了,怎么又做新衣服?”
竹兰,“我也这么和你大闺女说的,你大闺女不听,今日一口气送来六套衣服,你三套,我三套。”
周书仁换上衣服,“别说咱闺女的手艺就是好,这些年她做的衣服最合心。”
竹兰心道也有心理作用的原因,“雪梅今年不出去了,她担心双胞胎书也看不进去,现在心思都放到做衣服上。”
“自己找点事也挺好的。”
竹兰讲了方氏,“我等方氏走后派人去打听,方氏早些年的日子也难过,难为郭氏在那样的环境下还能有好心性。”
周书仁听媳妇说了郭家的情况,“郭氏心疼娘,从小看够了自己娘的遭遇,嫁人后又有个好婆婆,郭氏才能有好心性。”
竹兰,“我的本意是慢慢来,柳家却着急。”
“还不是旺夫的流言闹的,柳家怕中途杀出个程咬金。”
竹兰笑着,“既然挡不住缘分,早些定了也好。”
蕲州,昌廉躺在椅子上,他的腿被板子固定,伤筋动骨一百天,他只能老实的躺着。
董氏端着汤进来,看到相公的腿,她就能回想相公受伤的样子,“汤好了。”
昌廉心虚动了动脚,大风天知府要留在府城,他亲自带人去村子查看,谁能想到又下起了大雨,打雷声马受了惊吓,马车稳住他也撞到了腿,幸运没骨折,却也要修养一些日子。
董氏看着相公喝汤,听着窗外的雨声就烦躁,“这雨下起来不停了。”
昌廉忧心河堤,“也不知道河堤能不能守得住。”
董氏还没经历过发大水,一听这话心慌了,“这要是发洪水,我们该怎么办?”
昌廉,“河堤都是新修葺的,应该问题不大。”
嘴上这么说,心里依旧担忧。
董氏后悔的很,“早知道我就送儿子回京城了。”
她打定主意,只要天气放晴,她就送儿子离开。
昌廉也后悔,当初媳妇说送儿子回京,他觉得爹娘照顾两个女儿,已经很麻烦爹娘,儿子再送回去,爹娘太劳累,现在是想走都走不了。
昌廉道:“家里多备一些药材,对,还有一些粮食也多买一些。”
董氏,“粮食我陆续已经买了不少。”
就算让她捐粮,她都能拿出来,囤东西的习惯,她是和婆婆学的。
次日一早,早朝后周书仁留下,他和皇上商量怎么将银子最大化,加急的消息到了。
皇上心里咯噔一下,看着密封的标记,这是出大事才会有的标记,皇上接过竹筒,拿出里面的布条,皇上脸冷得吓人。
周书仁离皇上近啊,一眼就看到上面写着太子遇刺的消息,太子遇刺了,那他孙子呢?
第1421章 大方
周书仁出宫路走得很慢,他和皇上都知道太子会遇刺,却没算到如此大规模的刺客,皇上暗地里跟着的死士都不得不现身。
现在太子平安,皇上倒是放心了,可他孙子一个字都没提,是,其他人都没有太子重要,可他孙子呢?
他孙子和上官琉是太子的掩护,刺客都有宁可错杀不放过的心思,他孙子很危险。
出了宫,周书仁回头看着皇宫,心里骂着,该死的皇权时代,深吸一口气,又将温家记了一笔。
现在能怎么办,他只能等消息,派人过去是不可能的,真是让人烦躁,该死的消息滞后,现代多好,一个电话就什么都知道了。
柳家,郭氏开了家中的大库房,大库房是柳家多年的积攒,柳家一代代积攒了不少好东西,当年乱起也趁机收了一些。
郭氏挑好送给周家的定亲礼,一出门就见到小儿子,“你怎么过来了?”
柳源博不好意思了,“我就是来看看。”
郭氏想到大儿子定亲,忍不住笑了,“你哥定亲,你嫌弃挑选的礼物贵,死活抱着不撒手。”
柳源博脸红了,“娘,那时候我还小。”
他和大哥差的年纪不小,大哥十岁了,他才出生,大哥成亲的时候,他才六岁。
郭氏,“你就是抠,当时你大哥脸都黑了。”
大儿子长大也是艰难,幸亏一直在自家老爷子身边长大,真要跟着相公,相公对儿子也抠,等小儿子出生,小儿子还盯着,大儿子太难了。
郭氏又想到她定亲的时候,公爹和婆婆相中她也是因为她会花银子,舍得花银子,公爹和婆婆怕柳家的名声被相公带偏了。
真没想到,她和相公会这么投缘。
郭氏指了指定亲的礼物,“这一回还抠吗?”
柳源博扫了一眼,清了清嗓子,“会不会太少了?”
郭氏,“……你可真随了你爹,今日的话别让你大哥知道。”
大儿子知道会哭,这个弟弟是白养了。
柳源博摸了摸鼻子,“周家二房富余,你也看到周三小姐对宝石的了解,周二爷一定是个眼界高的。”
郭氏笑了,“周家大姑娘嫁妆就丰厚,这周二房的小闺女出嫁,嫁妆也差不了。”
虽然她十分中意玉蝶,谁又嫌弃嫁妆少呢,同样身世的小姐,她会选择嫁妆多的,在京城过日子过的是银子,她这个当娘的自然希望儿子和儿媳妇未来都宽裕。
下午,太子才到了山村,这还是太子天没亮启程的结果,可见当时明瑞二人跑的有多远。
经历了一次遇刺,惠州守城将军不敢大意,太子在惠州出事,整个惠州上下官员都要受到牵连。
护送太子的兵将很多,太子身边全是死士,小山村里里外外被围住。
明瑞和上官琉见过太子,太子眼里的情绪波动不大,两日的时间,已经让太子遇事不惊,“你们没事就好。”
上官琉心里感慨,这是太子第一次遇刺,太子会记忆深刻,日后经历的多了,太子不会再记心里。
明瑞站在一侧,他也感觉到太子不一样了,样貌没变气势变了,越来越有储君的威严。
太子笑着,“你们二人都有功,等回京有赏。”
明瑞二人谢过太子。
太子见了二人,他要看金子,询问王副将,“可审出什么?”
王副将道:“有人招了,刚开采的时候山村的人很多,随着出金越来越少,基本都已经撤走,他们属于最边缘的人,金子流向不清楚,不过,半年会有人来收一次金子。”
太子,“现在可到半年?”
“还没到,上次取金子是二月份。”
太子挑眉,“八月份会再来取一次金子,带孤去看看金子。”
今日山洞内存放的金子都搬了下来,就放在屋子里。
太子进了屋子,心里有底,见到金子的量还是失望,“金矿采空了。”
王副将也心痛的不行,这是惠州的金矿,这么多年在眼皮子下被人给挖空了。
太子拿起金子看了看,纯度不错,他就更心痛了,他还寻思回京让父皇赏他一些银子呢。
太子拿过纸笔给父皇写信,金矿必须要汇报。
太子遇刺的消息是瞒不住的,这一次跟去的世家公子不少,怎么可能没有伤亡,刺客是要赶尽杀绝的。
哪怕上官琉带走了一大批的刺客,皇上安排的死士及时出现,还是有文弱的公子被杀了。
还好伤亡不大,重伤了三人救了回来,只死了两人,轻伤的很少,并不是公子们功夫好,而是刺客招招要人命。
皇上早上收到太子遇刺的消息,下午就收到遇刺的经过,上官家和周家是好的,又看向死的两人,沉默了片刻,还好都不是长子。
如果上官琉和周明瑞死了,上官家和周家就与温家结了死仇,上官家是未来太子妃母族,温家是太子岳家,皇上面无表情,他希望上官琉和周明瑞能平安。
因太子在惠州遇刺,快要吓死惠州知府,第一时间就加急汇报给皇上。
太子遇刺不敢瞒着,随着惠州知府加急的折子进京,京城都知道太子遇刺了。
一日后的早朝,皇上目光森然,“这是惠州知府加急的折子,太子遇刺众位爱卿觉得是何人所为?”
温老大人是最先知道太子遇刺的一批人,感觉到不少人看他,其中有两位恨意的盯着他,温老大人心里也苦,早知道就不让温煦去,现在后悔也没用。
随太子出行本就意味着危险和机遇,如果没有温煦曝光太子行踪,死了人也不会算在温家身上,可现在都仇恨的盯着温家。
周书仁心焦,他一直瞒着消息,现在惠州知府的折子进京,皇上不想瞒着,今日京城都会知道太子遇刺。
众位大臣纷纷发表意见,有说前朝余孽,有说南方的世族,还有说草原野心等等,什么猜想都有。
更有人嘴上没说却将目光看向刘老大人。
这可吓死看温家戏的刘老大人,刘家有多蠢会在这个时候下手,皇后有两个嫡子呢,现在根本就不是下手的时候。
第1422章 君臣
讨论不出什么结果,刺客在惠州出现,惠州知府要查明刺客的来路将功补过,惠州知府也是倒血霉了。
下了早朝,满朝大臣都知道上官家和周家的两位公子失踪,消息的不方便,明瑞和上官琉被找到最快也要明日能传回京城。
现在都同情的看着上官大人和周书仁,当然有同情的,就有幸灾乐祸的,尤其是嫉妒上官家出太子妃,嫉妒周家太顺的。
上官老大人好像老了十岁,太子遇刺,他知道的很早,抱着希望孙子能平安,今日惠州知府的折子打碎了希望,孙子一个没武艺的人,怎么逃的过。
上官老大人谁也不想理,先一步离开。
周书仁也闷着头走,汪老爷子示意汪苣过去,汪苣眨了眨眼睛,他什么时候让爹误会,觉得他能宽慰周书仁?
汪苣心里这么想着,还是走过去,“明瑞是个有福气的,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周书仁,“明瑞的武艺不错。”
汪苣愣了下,他第一次见到周书仁的不自信,别看周家子孙不少,周书仁的心里哪个孙子都重要,顺着话道:“对,明瑞的武艺不错,你不是炫耀说明瑞像你二儿子,这孩子一定没事的。”
周书仁只是需要人的肯定,“对,昌义就是血里来血里去的,这孩子一定没事。”
李钊站在一旁听着,张了张嘴,其他的武将接受良好,武将子嗣上战场死亡太正常,反而文官最受不住。
礼部,昌义听到消息,手里的砚台打翻了,官服上都是墨汁,愣愣的站着好半天没动。
柳大人关心的问,“你,你没事吧。”
昌义闭了闭眼睛,好一会才睁开,低着头收拾桌子,“没事。”
柳大人才不信,随着两家的亲近,他发现周昌义是个喜欢炫耀儿子的,周明瑞是周二房的长子,二房全部心血。
昌义低着头,“只是失踪,没有找到人就意味着平安,我没事。”
他不信儿子出事,都说母子连心,娘子这几日没有一点异常,这几日一直欢喜的准备女儿定亲的事,儿子一定没事的。
柳大人却觉得周昌义在逃避,那种情况失踪意味着死亡,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哎,儿子定亲看样